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505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巴金小说中,高觉慧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作家让觉慧置身于时代生活的激流和高公馆等一系列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真实地写出了觉慧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写出了他从幻想到成熟,从浅薄到深沉,从胆怯软弱到坚实勇敢的思想转变过程和艰难而又痛苦的新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多元组合的艺术典型。
  关键词: 长篇小说《家》 高觉慧 现代意识 传统观念
  
  长篇小说《家》(《激流三部曲》之一)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优秀的现代文学鸿篇巨制。它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的滞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高公馆的没落分化。其间,高觉慧无疑是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作为接受了民主思想的青年,觉慧给读者的印象是复杂的多元组合,即作为新青年和封建贵族家庭的少爷,二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前者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好斗,重友谊,反传统,憎恨一切旧事物”的大胆叛徒,后者给人的印象则是“多愁善感,重伦理,怀乡愁,感情大于行动,与家族在实际生活中藕断丝连”的少爷,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集于其一身,相互冲突,这种复杂的性格,则是其家庭、社会、时代所致。
  一
  作为成功的艺术典型,觉慧给人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他对封建专制主义、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大胆反叛。当时,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民主思潮和封建礼教激烈交锋,社会剧烈动荡,封建大家庭中的青年开始接受新民主主义的思想,他们背叛旧阶级,走向理想中的新生活。觉慧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成长的,他对那个时代怀着深刻的忧患意识,现代意识已经侵占了他的大脑。
  觉慧凭着一个“五四”运动影响下的青年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洞察力,看到了大家庭以至整个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和崩溃的趋势,一幅幅惨淡的画面被推到了觉慧的面前:婉儿被当做物品买来,当做牛马驱使,然后又被当做礼品送给了冯乐山做泄欲的工具;钱梅芬虽是“小姐”,却是同样按照别人的意志被任意宰割的“牲口”,成了长辈斗气的牺牲品;瑞珏虽然嫁给了忠厚善良的觉新,但同样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充当了封建家庭中愚昧迷信的牺牲品;而为自己的命运积极争取的琴,连上学、剪发都不被允许,家庭、社会的舆论处处困扰着她;玩龙灯的汉子们为多得几个赏钱而任人戏弄;封建军阀对学生运动的镇压和他们之间的混战,等等。高公馆就是当时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中,觉慧渴望个性解放,并为自己确立了目标:“我要做我自己的主人,我偏要做别人不许我做的事。”家对觉慧来说,不过是一个“狭的笼”,又好像是“无人迹的沙漠”,是“寒冷的深渊”,难堪的寂寞、无名的苦恼包围着他,他需要活动,需要生命,他不愿意再浪费青春,浪费生命,他决意反抗,决意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
  觉慧厌恶封建家庭的生活,并开始付诸实际行动,于是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从运动中看到了高公馆以外的另一个世界,进一步认识到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丑恶,正是这残旧的封建制度酿就了人们的苦难和不幸,封建礼教所支撑起来的“家”摧残着他们的青春、意志和生命,它使一切活生生的生灵屈从于少数人的专横、暴虐的要求,人根本无权力可言,而那些受尽迫害和打击的青年男女们却无所作为,默默地忍受,一步步滑向自己的坟坑而麻木不仁,这是何等的悲哀。觉慧深刻地意识到:“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做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他开始痛恨这种浪费青春,浪费生命的生活。”
  作为与觉新形象的对立面,觉慧给人以全新的形象,他无所畏惧地反抗斗争,决心冲破封建罗网,把握自己的命运。他的人生信条是:“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坚信:“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鸣凤的爱情,是他对封建制度的大胆挑战。在家中他目睹摧残爱的黑暗势力如何生长,他亲眼看见一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怎样做了不必要的牺牲品。“许多的人生活来只是为造就自己的灭亡,或者造就别人的灭亡”。家是青年的坟墓,青年要不葬身在这坟墓里,只有奋斗,逃出这个家。他决心走自己的路。瑞珏的无辜牺牲,坚定了他与家庭决裂的最后决心,而且在封建制度还有力量来支持家庭统治时,他只能默默地逃走。“先前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梦”,他清楚地知道他离开家了。他义无反顾地向前走着,随着“生活的激流”,向着“唯一的海流去”,尽管“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仍是一个未知数,但他毕竟对未来充满热情、充满希望,走向了新的生活。
  二
  巴金是我国现代作家中接受西方思想影响最多的作家之一,他把封建专制、封建礼教作为他终生反思与批判的敌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他是反封建最彻底、最勇敢的战士,然而,在他的现代思想观念中,又始终保持着对传统伦理观念一定程度上的认同,这两方面既矛盾而又统一地存在于巴金的思想人格与创作之中。觉慧便成了巴金思想人格的代言人,作为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知识分子,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觉慧毕竟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受家庭和传统伦理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既是高家的孝子,又是家族的叛徒。透过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发现觉慧反叛性格背后所流露出的自私与怯懦的一面。
  觉慧因参加学生的请愿活动而受到祖父的严厉批评,他虽然敢于在高老太爷面前据理力争,但对于祖父禁止他外出活动的命令却不敢违抗,他要么把不满发泄在大哥身上,要么在他人面前控诉家庭的罪恶,并宣称:“我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边说边往外走,然而“刚刚走下台阶,他便看见陈姨太和他的五婶坐在祖父房间的窗下闲谈,他止了步,迟疑了一会儿,终于换了方向”,向花园走去。这说明他不乏反抗封建专制的决心和勇气,但又害怕和他们进行正面的冲突,所以有时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祖父虽然把他交给觉新看管,但由于觉新整天忙于应付外界的各种事务,实际上并无暇顾及他的行动,他之所以呆在家里而未越雷池半步,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自己性格与心理上的矛盾。
  在与长辈克明、陈姨太等人的冲突中,觉慧固然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反对长辈捉鬼的迷信活动,却是以孝顺祖父的名义而非以新的思想作为斗争的武器,他的胜利首先归因于他对祖父权威的认同。
  觉慧与婢女鸣凤之间的爱情无疑构成了小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表现觉慧在人的意识觉醒之后要求自由恋爱、自觉冲破封建等级观念的画龙点睛之笔,自然也是小说最富有诗情画意的部分之一。他们的爱情从形式上看颇多浪漫色彩,但实际上却是没有爱情的悲剧。
  觉慧虽然爱上了善良、纯洁的鸣凤,但他从一开始就对她的没有文化,家里没有钱和社会地位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遗憾,他觉得他们之间永远存在着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在他的意识中,如果鸣凤处于琴小姐的位置,那么一切便不成问题。在作品中我们也可以质疑:觉民为了自己的爱情甘冒与家庭决裂的危险,为何一向远比觉民大胆的觉慧却不敢为此与封建家庭发生任何冲突呢?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觉慧本身,他仍未摆脱传统门第观念的影响与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之间爱情的真正阻力并不是反对他们的家长,而是没有根本摆脱封建旧传统、旧观念束缚的觉慧自己。
  我们说觉慧软弱和自私,并不完全体现在觉慧与婢女鸣凤的爱情上,其离家出走在体现其叛逆行为的同时,也能体现其局限性。其实在高老太爷去世之后,高家已没有对觉慧构成实质威胁的家长,同时,觉慧所参加的利群阅报处的活动已打开了局面。所以觉慧完全可以在此时大展宏图,但他却选择了对他来说都很茫然的上海。谈其原因,单一叛逆并不能彻底,另一重要原因就是觉慧爱情上的失败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孤寂和苦闷。
  在当时封建大家庭中,鸣凤的爱对觉慧来讲无疑是爱的沙漠中的一片绿洲。鸣凤投湖自杀之后,觉慧在痛苦忏悔的同时,更增加了对封建家庭的痛恨,第一次感到了家庭的黑暗和压抑,萌生出走的念头。
  另外,觉慧本来就对琴小姐颇有好感,只是因为和鸣凤恋爱,才没有留意觉民对琴的情有独钟,现在看到觉民与琴很亲密的样子,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嫉妒的感情。所以觉民与琴爱情的胜利,加上祖父的去世,嫂嫂的惨死,使他对自己的家庭彻底失去了信心。他固然对琴一往情深,可她早已是觉民的情人,他与其留在家里经受着爱的折磨,还不如远走他乡去寻找新的人生归宿。从表面上看,觉慧离家出走是为了寻找新的朋友,做封建家庭的叛徒,其实,真实的动机恐怕与爱情上的失意不无关系。
  三
  巴金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总是努力从生活的本来面目出发,保留而非净化人物性格的本色,提炼而非抹杀人物心理的复杂性”。觉慧就最具有代表性。巴金既肯定其反封建的思想锋芒,又没有忽视其思想性格中传统观念和意识的沉淀,再现了一个正直、热情、果敢、锋芒毕露、充满幻想、大胆反馈、勇敢追求、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的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者的典型。
  作家用他那精细的笔,写出了觉慧的苦恼、畏惧、胆怯,揭示了人的内心最隐秘的感情,揭示了觉慧思想的复杂性,留下了叛逆者在艰难痛苦道路上的足印。鸣凤之死,使觉慧加深了对封建家庭罪恶的认识,给觉慧以极大的震动,在血的教训面前,觉慧真正认识了自身思想的局限性,软弱、胆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和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产生了激烈的摩擦,从而获得了新生。
  
  参考文献:
  [1]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花建.论巴金小说艺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7.
其他文献
摘 要: 拜伦是19世纪初期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创作过许多享誉世界的精美诗文,以东方为背景的《东方叙事诗》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英雄才气,塑造了一系列孤傲的叛逆者,反抗现实的孤胆英雄;青年鲁迅弃医从文,十分喜欢浪漫派文字中的斗争精神,也努力向他们学习是自己的文章再发新声。本文简要比较《东方叙事诗》中拜伦式英雄和《野草》中鲁迅式英雄的区别。  关键词: 拜伦式英雄 鲁迅式英雄 比较    在进行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或方案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能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
摘 要: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真正让教学从形式走向实质,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呢?本文试从一些典型案例的对比中寻找答案。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本真” 课堂实效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经受了观念上的洗礼和行动上的冲击。课改犹如一缕轻风吹皱了传统数学教学这一池“止水”。然而,课改既不是“新瓶装旧酒”,更不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全盘否定”。课改并非“另起炉灶”
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对于注意力转移快、情绪变化快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在培养他们的阅读、想象、表达等各项能力时,兴趣显得格外重要。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左右着他们的一切活动。而体会到教学过程中的乐,又是激发兴
在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并飞速发展的今天,尽管多媒体手段被誉为教育系统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并不是说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使用了电脑,使用了投影仪就算是多媒体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地使用课件,使学生很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知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互联网与校园网“雄霸天下”的今天,课程整合和资源共享已经被我们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因此,当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还要求教
摘 要: 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基于这一点,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作者总结出一些对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现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采取的重要措施。我们应在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作者学习研究任务型课堂教学理论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个实例,重点讨论在准备和实施《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八课 “A Famous Monastery”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并简要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应掌握的策略。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实施过程 实施策略    一、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教学前的准备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
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如何在一周短暂却宝贵的40分钟内,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也就成了信息技术老师的责任。在课程规范化,教师专业化的大前提下,如何让学生,让家长,让同仁深刻领会到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便成了所有一线信息技术老师的期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也无疑成为最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教师要走在信息技术的教育前沿,明确职责,与时俱进
摘 要: 在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项目化教学成败的关键。作者结合制图课的教学实践开展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重点对任务导向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进行了研究、应用。  关键词: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 任务导向型 自主学习 教学指导模式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