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扩大会议隆重召开的大喜之日。本次大会能顺利召开,标致着我三省一市汪氏家族在为着力打造汪氏谱牒新航母——《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征程上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在此,我谨代表三省一市汪氏家族理事会向前来赴会的代表和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向为这次大会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本次大会的有关议题作如下报告:
一、关于武汉会议的精神
武汉会议的主要精神是全国联谱。为什么要全国联谱,这就得对谱学有个基础的认识。谱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源于商周,始盛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宋代,家谱是家族的历史。熟读家谱就知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汪氏谱牒文化是中华文化瑰宝的组成部分,继承汪氏祖先的修谱传统,弘扬祖先特别是轩辕黄帝、颍川侯、文和公、越国公……爱国爱民的思想,对于强国、强军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越国公人爱国家,为了六州百姓免受战死之苦,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的榜样。全国联谱就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弘扬这种思想,实现家族振兴、国荣我荣、国强我富、国泰民安、国盛我兴。历史就是如此,修谱、联谱、谈谱、识谱,就是对上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千万不可小鉴。正因为如此,2006年,全国汪氏宗亲首聚黄山,成立中华汪氏宗亲联谊筹备会。今年6月16日,汪氏宗亲代表又在湖北武汉召开了《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研讨会。会上,汪宏慈代表举办方致了欢迎辞,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会长汪炜致开幕词,并宣布了《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编修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汪兴吾副会长作了主题报告,汪庆丰副会长讲了编修方案,汪振亮主编宣讲了《统一认识案》,汪利文、汪兴才等报告了具体事项。近30位代表作了发言,表达了各地宗亲的意见和建议。参会人员一致认为:新编《汪氏通宗世谱》是顺应宗族要求和时代要求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汪氏宗族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编修的时期和条件已经成熟,全体汪氏宗亲应审时度势:乘盛世之东风,把《汪氏通宗世谱》修好。
武汉会议结束后,我们及时与云、贵、川、渝汪氏的宗亲们进行了沟通,并召开了几次筹备会,为这次会议的召开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我们这次会议既是贯彻武汉会议精神的一次动员会,又是落实武汉会议的一次工作会,希望我们参会人员,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建言献策,真正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凝聚人心的大会,团结鼓劲的大会。行动起来,把我们汪氏宗族的大事办好,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
二、充分认识汪氏宗族联谱的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联谱工作上来。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一致认为是起于周朝、盛于宋朝和清朝,我们汪姓的《汪氏通宗世谱》就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完成的。所以已有5000年历史,它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事业,对国家和宗族都会产生极大影响,意义十分重大。
1、编修《汪氏通宗世谱》是国家历史的需要。
大家都知道,盛世修志,盛世修谱。我们今天的时代,国家空前繁荣,社会空前进步,人民空前幸福。为了顺应这个伟大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国家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在协助编篡《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族、血脉集团、世系人物的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谱。它与方志、国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加强民族的凝聚力也有重要意义。”这一段话所揭示的要义是:族谱是国家历史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完整的国家史,必须要有宗族史作为补充,是三大支柱之一。这就充分说明,修谱并非仅仅是一个宗族自身的事情,是国家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站在这样一个历史高度,看待修谱的重大意义,自觉摒弃那种狭隘的所谓家族主义观念。以大文化观开拓我们的视野,解放思想,甩掉包袱,当好宗族历史的见证人。
2、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是汪氏家族历史的需要。
汪氏宗族和其他千百个宗族一样,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几千年,自春秋以后的三千年间,陆陆续续,大大小小的修谱从未间断,但真正规模较大,较为完整,较为有价值的是清代汪玑、汪嘉琪编篡乾隆四十年印刷首版,乾隆52年和59年两次再版的《汪氏通宗世谱》。在这一世谱中,参加宗支达700多支,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了。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全国还有大量宗支没有编入,而且从那时到现在又过了280多年,在这几百年间,中国社会两易朝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宗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在国家不断变革和不断变化的进程中,宗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宗族的人口不知翻了多少倍,宗族的分布不知增加了多少点,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宗族有必要通过这一次大的修谱活动,切实弄清本宗族的底数,用一根红线把散落于中华大地上汪姓各“部落”连缀起来,切实解决历史造成的一盘散沙的状况,把宗族凝聚成一个整体,方便交流,尤其是方便海内外宗亲寻根问祖。那时,你就会感到中华汪姓通天下,出门万里皆有家。
3、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是教育振兴族人的需要。
家谱不是一座简单的祠堂,把历代先祖请进来供起就行了,也不是一部简单的户口薄,把今人列册就行了。作为一部完整的家谱,它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宗法思想,又有家规家训,既有家传典籍,又有祭祀程序。因此,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又是一个家族的教育课本,它的作用显而易见。
家训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家训又随着朝代的演变逐渐丰富起来,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修身”“齐家”的典范。另外,家谱中对于提倡什么,禁止什么,也有规定:如:“睦族人”,“恤孤贫”,“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淫逸”等,这些直到今天也是我们社会大力推崇的。 家传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的人,几乎所有的家谱都少不了这一个内容。我们汪姓的大大小小的族谱中,也记录着不少古往今来的优秀人物,有的甚至是历史名人、时代精英、家族英雄。他们的思想启迪后生,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他们的业绩令人感佩!一切这些,都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族人,从而推动宗族的发展。
三、广泛动员,精心组织,齐心协力,把联谱工作抓实抓好。
按照武汉会议的安排,整个联谱工作分为三步。第一步:改编整理《汪氏通宗世谱》把原谱编为横排版,有标点的现代电子版本,使宗亲容易读,也便于完成家谱的对接工作。第二步:续编和扩编完成已有支谱与原谱的对接,同时,完成尚未修谱支系的修谱与原谱的对接。第三步:定编发行,全部完成《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编修工作。这三步安排,我们认为是可行的,联系我们云、贵、川、渝的实际,我们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广泛发动、查找尚未修谱的支系和离谱族群。
在云、贵、川、渝汪氏通宗世谱的基础上,各省、市、各地(州)、县要广泛动员,广泛调查,采取拉网式的办法,做到凡有汪姓的点、人口、住户不论多少,都要走到访到,力争不漏点少漏人。由于战线长,点多面广,难度相当大,不下大决心,不花大力气,很难实现既定目标。但只要我们舍得出力,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现在交通信息的方便,给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设法找到那些尚未修谱的支系以及修了谱而仍然游离谱外的族群,这两点做好了,我们的工作就做好了。滇黔川渝支系在港、澳、台和海外的宗亲,愿参加此次联谱的,我们欢迎。
2、精心组织初修,续修和统编工作。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各支系要把所获取的新的资料进行整理,原未进谱的小支,采取联、挂、靠的办法解决入谱问题。过去没有修过谱的支系要进行初修,已经修过谱的支系如果有新的资料要进行续修,这一步完成后,将资料交编委会进行续编。这一项工作极为细致,要把这么多支系的来龙去脉弄个一清二楚,需要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要尽力避免对接错误,一旦接错,既改变了历史的真实,也会改变历史的方向,因此,我们务必细之又细,慎之又慎。
3、做好与《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对接。
我们片区的资料收完并进行统编后,就要与《中华汪氏通宗世谱》进行对接,参加编对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不辱使命,为家族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1、健全组织
要完成这样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编修任务,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实施统一领导,统一协调。拟对过去家族理事会和编修队伍进行适当调整,充实一些新鲜力量,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2、加强联络员队伍建设
各支系要推选出热心家族事业的人作为联络员。联络员的职责是:了解支系活动情况,与编委会及时沟通,做好情况交流,确保信息畅通。
3、经费筹集,使用及管理
基本要求是:全面核算、明细管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优化结构,保证重点,制度完备,管理规范。
资金来源:一是按人丁筹集。二是捐助,号召族中有识之士,特别是一些经商办企业的老板,动员他们积极为家族事业贡献力量,并按捐赠多少分别立谱记载,使他们的功绩得到永世传扬。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所得资金,要存入专户,任何人不得随便挪用,账目要公开透明,资金的使用要保证重点,励行节约。
所有参加修谱人员,要提倡奉献精神。
五、回去后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先提几点意见供讨论时参考。待形成共识后,再在总结中明确。
1、理事会或联谊会未成立或不健全的,要继续成立或健全。时间越快越好。这是个关键。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就难于完成任务。特别是一把手,要认真选好。
2、认真传达和贯彻会议精神。怎么传达,先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筹备会,筹备会开好了,再正式开会。
3、应把筹集必要的资金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找本辖区内的企业家或经济宽松的本家赞助。
4、人丁资料、家谱史料的收集工作,应同时进行。在资料收集中,不论原来入谱了还是没有入谱,都应该收集。原来入谱的,要指出上接某页、某行、某字后或某人后。没有入谱的,要记录他的字辈。迁出地和迁入地名,地名要按历史时代的叫法来写。清代以前迁出或迁入的,要按省、府、州、里、甲加上小地名来写。民国时期和解放以后按所记录史料时或所收集资料时的叫法来写。小地名非常重要,不要省去不写。迁移原因,以说清楚为好。
5、资料整理形式,人丁资料,统一用瓜藤谱表示。长幼顺序:左为长,依次到右。瓜藤谱中,本页写不完的内容,必须移到下一页或其他页码时,一定要标明上接某页或下转某页。滇黔川《汪氏通宗世谱》中的人丁资料,就是用瓜藤谱表示的,所有资料都必须编页码。页码绝对不能出错。
6、所涉及的问题绝对不止这些,有的要根据会上讨论的情况和会后实际操办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补充说明。
最后,再次代表理事会对所有与会宗亲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谢谢!
2013年9月21日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扩大会议隆重召开的大喜之日。本次大会能顺利召开,标致着我三省一市汪氏家族在为着力打造汪氏谱牒新航母——《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征程上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在此,我谨代表三省一市汪氏家族理事会向前来赴会的代表和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向为这次大会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本次大会的有关议题作如下报告:
一、关于武汉会议的精神
武汉会议的主要精神是全国联谱。为什么要全国联谱,这就得对谱学有个基础的认识。谱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源于商周,始盛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宋代,家谱是家族的历史。熟读家谱就知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汪氏谱牒文化是中华文化瑰宝的组成部分,继承汪氏祖先的修谱传统,弘扬祖先特别是轩辕黄帝、颍川侯、文和公、越国公……爱国爱民的思想,对于强国、强军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越国公人爱国家,为了六州百姓免受战死之苦,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的榜样。全国联谱就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弘扬这种思想,实现家族振兴、国荣我荣、国强我富、国泰民安、国盛我兴。历史就是如此,修谱、联谱、谈谱、识谱,就是对上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千万不可小鉴。正因为如此,2006年,全国汪氏宗亲首聚黄山,成立中华汪氏宗亲联谊筹备会。今年6月16日,汪氏宗亲代表又在湖北武汉召开了《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研讨会。会上,汪宏慈代表举办方致了欢迎辞,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会长汪炜致开幕词,并宣布了《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编修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汪兴吾副会长作了主题报告,汪庆丰副会长讲了编修方案,汪振亮主编宣讲了《统一认识案》,汪利文、汪兴才等报告了具体事项。近30位代表作了发言,表达了各地宗亲的意见和建议。参会人员一致认为:新编《汪氏通宗世谱》是顺应宗族要求和时代要求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汪氏宗族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编修的时期和条件已经成熟,全体汪氏宗亲应审时度势:乘盛世之东风,把《汪氏通宗世谱》修好。
武汉会议结束后,我们及时与云、贵、川、渝汪氏的宗亲们进行了沟通,并召开了几次筹备会,为这次会议的召开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我们这次会议既是贯彻武汉会议精神的一次动员会,又是落实武汉会议的一次工作会,希望我们参会人员,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建言献策,真正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凝聚人心的大会,团结鼓劲的大会。行动起来,把我们汪氏宗族的大事办好,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
二、充分认识汪氏宗族联谱的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联谱工作上来。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一致认为是起于周朝、盛于宋朝和清朝,我们汪姓的《汪氏通宗世谱》就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完成的。所以已有5000年历史,它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事业,对国家和宗族都会产生极大影响,意义十分重大。
1、编修《汪氏通宗世谱》是国家历史的需要。
大家都知道,盛世修志,盛世修谱。我们今天的时代,国家空前繁荣,社会空前进步,人民空前幸福。为了顺应这个伟大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国家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在协助编篡《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族、血脉集团、世系人物的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谱。它与方志、国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加强民族的凝聚力也有重要意义。”这一段话所揭示的要义是:族谱是国家历史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完整的国家史,必须要有宗族史作为补充,是三大支柱之一。这就充分说明,修谱并非仅仅是一个宗族自身的事情,是国家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站在这样一个历史高度,看待修谱的重大意义,自觉摒弃那种狭隘的所谓家族主义观念。以大文化观开拓我们的视野,解放思想,甩掉包袱,当好宗族历史的见证人。
2、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是汪氏家族历史的需要。
汪氏宗族和其他千百个宗族一样,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几千年,自春秋以后的三千年间,陆陆续续,大大小小的修谱从未间断,但真正规模较大,较为完整,较为有价值的是清代汪玑、汪嘉琪编篡乾隆四十年印刷首版,乾隆52年和59年两次再版的《汪氏通宗世谱》。在这一世谱中,参加宗支达700多支,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了。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全国还有大量宗支没有编入,而且从那时到现在又过了280多年,在这几百年间,中国社会两易朝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宗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在国家不断变革和不断变化的进程中,宗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宗族的人口不知翻了多少倍,宗族的分布不知增加了多少点,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宗族有必要通过这一次大的修谱活动,切实弄清本宗族的底数,用一根红线把散落于中华大地上汪姓各“部落”连缀起来,切实解决历史造成的一盘散沙的状况,把宗族凝聚成一个整体,方便交流,尤其是方便海内外宗亲寻根问祖。那时,你就会感到中华汪姓通天下,出门万里皆有家。
3、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是教育振兴族人的需要。
家谱不是一座简单的祠堂,把历代先祖请进来供起就行了,也不是一部简单的户口薄,把今人列册就行了。作为一部完整的家谱,它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宗法思想,又有家规家训,既有家传典籍,又有祭祀程序。因此,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又是一个家族的教育课本,它的作用显而易见。
家训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家训又随着朝代的演变逐渐丰富起来,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修身”“齐家”的典范。另外,家谱中对于提倡什么,禁止什么,也有规定:如:“睦族人”,“恤孤贫”,“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淫逸”等,这些直到今天也是我们社会大力推崇的。 家传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的人,几乎所有的家谱都少不了这一个内容。我们汪姓的大大小小的族谱中,也记录着不少古往今来的优秀人物,有的甚至是历史名人、时代精英、家族英雄。他们的思想启迪后生,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他们的业绩令人感佩!一切这些,都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族人,从而推动宗族的发展。
三、广泛动员,精心组织,齐心协力,把联谱工作抓实抓好。
按照武汉会议的安排,整个联谱工作分为三步。第一步:改编整理《汪氏通宗世谱》把原谱编为横排版,有标点的现代电子版本,使宗亲容易读,也便于完成家谱的对接工作。第二步:续编和扩编完成已有支谱与原谱的对接,同时,完成尚未修谱支系的修谱与原谱的对接。第三步:定编发行,全部完成《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编修工作。这三步安排,我们认为是可行的,联系我们云、贵、川、渝的实际,我们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广泛发动、查找尚未修谱的支系和离谱族群。
在云、贵、川、渝汪氏通宗世谱的基础上,各省、市、各地(州)、县要广泛动员,广泛调查,采取拉网式的办法,做到凡有汪姓的点、人口、住户不论多少,都要走到访到,力争不漏点少漏人。由于战线长,点多面广,难度相当大,不下大决心,不花大力气,很难实现既定目标。但只要我们舍得出力,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现在交通信息的方便,给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设法找到那些尚未修谱的支系以及修了谱而仍然游离谱外的族群,这两点做好了,我们的工作就做好了。滇黔川渝支系在港、澳、台和海外的宗亲,愿参加此次联谱的,我们欢迎。
2、精心组织初修,续修和统编工作。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各支系要把所获取的新的资料进行整理,原未进谱的小支,采取联、挂、靠的办法解决入谱问题。过去没有修过谱的支系要进行初修,已经修过谱的支系如果有新的资料要进行续修,这一步完成后,将资料交编委会进行续编。这一项工作极为细致,要把这么多支系的来龙去脉弄个一清二楚,需要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要尽力避免对接错误,一旦接错,既改变了历史的真实,也会改变历史的方向,因此,我们务必细之又细,慎之又慎。
3、做好与《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对接。
我们片区的资料收完并进行统编后,就要与《中华汪氏通宗世谱》进行对接,参加编对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不辱使命,为家族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1、健全组织
要完成这样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编修任务,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实施统一领导,统一协调。拟对过去家族理事会和编修队伍进行适当调整,充实一些新鲜力量,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2、加强联络员队伍建设
各支系要推选出热心家族事业的人作为联络员。联络员的职责是:了解支系活动情况,与编委会及时沟通,做好情况交流,确保信息畅通。
3、经费筹集,使用及管理
基本要求是:全面核算、明细管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优化结构,保证重点,制度完备,管理规范。
资金来源:一是按人丁筹集。二是捐助,号召族中有识之士,特别是一些经商办企业的老板,动员他们积极为家族事业贡献力量,并按捐赠多少分别立谱记载,使他们的功绩得到永世传扬。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所得资金,要存入专户,任何人不得随便挪用,账目要公开透明,资金的使用要保证重点,励行节约。
所有参加修谱人员,要提倡奉献精神。
五、回去后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先提几点意见供讨论时参考。待形成共识后,再在总结中明确。
1、理事会或联谊会未成立或不健全的,要继续成立或健全。时间越快越好。这是个关键。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就难于完成任务。特别是一把手,要认真选好。
2、认真传达和贯彻会议精神。怎么传达,先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筹备会,筹备会开好了,再正式开会。
3、应把筹集必要的资金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找本辖区内的企业家或经济宽松的本家赞助。
4、人丁资料、家谱史料的收集工作,应同时进行。在资料收集中,不论原来入谱了还是没有入谱,都应该收集。原来入谱的,要指出上接某页、某行、某字后或某人后。没有入谱的,要记录他的字辈。迁出地和迁入地名,地名要按历史时代的叫法来写。清代以前迁出或迁入的,要按省、府、州、里、甲加上小地名来写。民国时期和解放以后按所记录史料时或所收集资料时的叫法来写。小地名非常重要,不要省去不写。迁移原因,以说清楚为好。
5、资料整理形式,人丁资料,统一用瓜藤谱表示。长幼顺序:左为长,依次到右。瓜藤谱中,本页写不完的内容,必须移到下一页或其他页码时,一定要标明上接某页或下转某页。滇黔川《汪氏通宗世谱》中的人丁资料,就是用瓜藤谱表示的,所有资料都必须编页码。页码绝对不能出错。
6、所涉及的问题绝对不止这些,有的要根据会上讨论的情况和会后实际操办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补充说明。
最后,再次代表理事会对所有与会宗亲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谢谢!
2013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