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如何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已经成为现代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一直从事农村数学教学工作,对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经过参与学校一系列的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累积了一些经验和感受,在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作探讨。
一、依托专题研究,“吃透”教材教法
上一节课容易,上好一节课却不是简单的问题。一节好课,既体现教师的能力,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是一朝一夕就成功的。学校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每学年必须有一套严密的教研方案,并且要进行专题研究,保证教师上课前能“吃透”教材教法,做到胸有成竹,不打“散仗”。我校为了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制订了一个三年的教研方案,致力于探索总结适合本校的“创新教学模式”,并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在这个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组织教师开展了“三模二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并且结合网络研修专题同步进行,既有线下教师的教学研究,又有网上理论学习,双管齐下。通过示范课研究、探讨课研究、汇报课研究等教研活动,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能力得到了促进,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模式得到了改进,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依托专题研究,“吃透”教材教法,是教师教学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二、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和研究,我校数学教师一致认为“四环四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我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陈旧的教育观念,以多讲代替学生思考的课堂讲授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四环四式”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教师作点拨辅导的课堂教学角色,适时地加入学生的学习指导,引领学生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得以贯彻。以“复习引入——导学发现——对比小结——巩固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为主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既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也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意愿,课堂中再适当地加入学生喜欢的比赛学习、游戏学习、猜想学习等学习方法,那么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这节课的时候,以孙悟空为“导火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比赛学习,大胆猜想学习,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昂,很容易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得到了一次升华。
三、课堂要把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必须从课本回到生活中去。现在的电教平台功能强大,给了教师无限的方便,但同时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学生天天对着屏幕来学习,天天看老师的课件,幻灯片的演示,没有一种亲身经历的经验,学习中难免有缺陷,日久还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特点,把数学生活化。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的时候,笔者除了课堂中引導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学习,还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上课,让学生实地画一画、测一测。如,在教学“周长相等的条件下,圆、长方形、正方形这三种平面图形那个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时,很多学生一知半解,不明白怎么解答。笔者便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用三根相等的绳子分别来做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分组动手在操场上围出三种平面图形来,在分析比较,最后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解决了难题,牢固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现在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对数学的学习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在教学质量单位“克、千克”的时候,学生对于重量的问题感知较少,主要是生活经验缺少。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笔者把生活中各种测量质量的工具都带到课堂中来(不同年代的生活中使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还准备了水果、蔬菜等实物供学生课堂上动手学习,通过动手“称一称”,感知不同的“称”的不同用法,学生对于质量这个名词能够深入理解,并知道了不同年代的“称”的用法,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因此,教师要把数学生活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四、巧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很多时候比较枯燥乏味的,要想突破数学教学的这条“死胡同”,教师得“异想天开”,挖掘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巧设课堂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平时,笔者比较注重收集“数学小故事”,经常在引入课堂的时候,给学生讲一讲小故事,哪个学生不爱听故事呢?以此来营造学习的氛围。比如,笔者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的时候,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收集日常生活中同百分数有关的东西。上课时,学生早已兴奋地将收集好的资料拿出来,这班小家伙还真不错,桌面上堆得满满的,都是同百分数有关的东西:有广告纸、饮料瓶、书本封面、食品的包装等,各色各样。笔者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大胆讨论:“我对百分数的认识如何?”结果,学生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百分数与分数有关”“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数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可见,不用笔者怎么“费心机”,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已是胸有成竹了,这节课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满结束。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不要当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是教师加工的材料,数学课堂不再是刻板无味地不断学习。教师应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激发学生,使学生产生动力,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五、让学生“人人参与”
“一石激起千层浪。”好的课堂应该是人人参与的课堂,人人得以发展的课堂,人人都有收获的课堂。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就是“定海神针”,谁吃得饱谁吃不饱,全靠老师的调控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差异,采取不同教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比如,组织小组比一比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量,教师多巡查、多发现、多聆听,就会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课堂中注重学生参与度,杜绝学生“偷懒”的状况出现。如,小学一、二年级宜多采用游戏激趣教学;三、四年级宜采取小组比赛学习;五、六年级宜采用分层教学法。总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对症下药”便可事半功倍。
六、与学生“玩”在一起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玩”吧!“玩”转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备课,钻研教材,搜集数学素材,提炼可“玩”的数学元素,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玩”数学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材中,很多关于动手操作实践的内容。比如,几何图形教学内容,数学广角内容等,既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又需要学生深入思考,这些教材的可“玩”性极高,教材安排的内容灵活、多样性,能有效激活学生头脑,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而老师如果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加深了解学情,巧设课堂教学环节,就能“玩”出精彩,“玩”出动力,“玩”出成果。这也是现在信息化教育下的多元化教学的要求,是符合现在小孩的学习特点,通过不同的“玩”法,打造高效的课堂。
数学课堂教学,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只有教师能开放自己的思想,多学习、多参与、多尝试,肯定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快现代化数学教育的发展,是每个数学教师所肩负的责任。笔者将会继续扎根农村教学,深入研究农村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打造属于自己教学特色的数学课堂,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一、依托专题研究,“吃透”教材教法
上一节课容易,上好一节课却不是简单的问题。一节好课,既体现教师的能力,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是一朝一夕就成功的。学校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每学年必须有一套严密的教研方案,并且要进行专题研究,保证教师上课前能“吃透”教材教法,做到胸有成竹,不打“散仗”。我校为了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制订了一个三年的教研方案,致力于探索总结适合本校的“创新教学模式”,并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在这个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组织教师开展了“三模二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并且结合网络研修专题同步进行,既有线下教师的教学研究,又有网上理论学习,双管齐下。通过示范课研究、探讨课研究、汇报课研究等教研活动,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能力得到了促进,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模式得到了改进,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依托专题研究,“吃透”教材教法,是教师教学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二、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和研究,我校数学教师一致认为“四环四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我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陈旧的教育观念,以多讲代替学生思考的课堂讲授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四环四式”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教师作点拨辅导的课堂教学角色,适时地加入学生的学习指导,引领学生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得以贯彻。以“复习引入——导学发现——对比小结——巩固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为主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既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也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意愿,课堂中再适当地加入学生喜欢的比赛学习、游戏学习、猜想学习等学习方法,那么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这节课的时候,以孙悟空为“导火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比赛学习,大胆猜想学习,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昂,很容易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得到了一次升华。
三、课堂要把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必须从课本回到生活中去。现在的电教平台功能强大,给了教师无限的方便,但同时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学生天天对着屏幕来学习,天天看老师的课件,幻灯片的演示,没有一种亲身经历的经验,学习中难免有缺陷,日久还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特点,把数学生活化。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的时候,笔者除了课堂中引導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学习,还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上课,让学生实地画一画、测一测。如,在教学“周长相等的条件下,圆、长方形、正方形这三种平面图形那个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时,很多学生一知半解,不明白怎么解答。笔者便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用三根相等的绳子分别来做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分组动手在操场上围出三种平面图形来,在分析比较,最后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解决了难题,牢固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现在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对数学的学习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在教学质量单位“克、千克”的时候,学生对于重量的问题感知较少,主要是生活经验缺少。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笔者把生活中各种测量质量的工具都带到课堂中来(不同年代的生活中使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还准备了水果、蔬菜等实物供学生课堂上动手学习,通过动手“称一称”,感知不同的“称”的不同用法,学生对于质量这个名词能够深入理解,并知道了不同年代的“称”的用法,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因此,教师要把数学生活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四、巧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很多时候比较枯燥乏味的,要想突破数学教学的这条“死胡同”,教师得“异想天开”,挖掘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巧设课堂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平时,笔者比较注重收集“数学小故事”,经常在引入课堂的时候,给学生讲一讲小故事,哪个学生不爱听故事呢?以此来营造学习的氛围。比如,笔者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的时候,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收集日常生活中同百分数有关的东西。上课时,学生早已兴奋地将收集好的资料拿出来,这班小家伙还真不错,桌面上堆得满满的,都是同百分数有关的东西:有广告纸、饮料瓶、书本封面、食品的包装等,各色各样。笔者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大胆讨论:“我对百分数的认识如何?”结果,学生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百分数与分数有关”“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数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可见,不用笔者怎么“费心机”,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已是胸有成竹了,这节课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满结束。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不要当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是教师加工的材料,数学课堂不再是刻板无味地不断学习。教师应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激发学生,使学生产生动力,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五、让学生“人人参与”
“一石激起千层浪。”好的课堂应该是人人参与的课堂,人人得以发展的课堂,人人都有收获的课堂。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就是“定海神针”,谁吃得饱谁吃不饱,全靠老师的调控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差异,采取不同教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比如,组织小组比一比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量,教师多巡查、多发现、多聆听,就会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课堂中注重学生参与度,杜绝学生“偷懒”的状况出现。如,小学一、二年级宜多采用游戏激趣教学;三、四年级宜采取小组比赛学习;五、六年级宜采用分层教学法。总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对症下药”便可事半功倍。
六、与学生“玩”在一起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玩”吧!“玩”转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备课,钻研教材,搜集数学素材,提炼可“玩”的数学元素,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玩”数学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材中,很多关于动手操作实践的内容。比如,几何图形教学内容,数学广角内容等,既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又需要学生深入思考,这些教材的可“玩”性极高,教材安排的内容灵活、多样性,能有效激活学生头脑,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而老师如果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加深了解学情,巧设课堂教学环节,就能“玩”出精彩,“玩”出动力,“玩”出成果。这也是现在信息化教育下的多元化教学的要求,是符合现在小孩的学习特点,通过不同的“玩”法,打造高效的课堂。
数学课堂教学,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只有教师能开放自己的思想,多学习、多参与、多尝试,肯定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快现代化数学教育的发展,是每个数学教师所肩负的责任。笔者将会继续扎根农村教学,深入研究农村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打造属于自己教学特色的数学课堂,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