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管理包含纲领、路线、组织、干部、领导、控制、创新七个核心要素,其实质是自主创新
红色管理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在现代管理学上所做一个归纳和提炼,即从管理学这一全新角度,科学总结党在纲领、路线、组织、干部、领导、控制、創新等方面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创立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的七个方面,既有对管理原理的把握,又不乏对管理方法的发展,使得管理实践活动更自觉更有效。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没有国界,但管理学理论体系在世界各国的应用都毫无例外地受到当地历史传统、社会环境、文化生态及政治经济体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明显的本土特色。除纲领和路线是极具本土化特色的两个要素外,其余五个要素与现代西方管理学的理论架构体系不谋而合。所以,我们称之为红色管理“七要素”。
红色管理“七要素”包含了纲领、路线、组织、干部、领导、控制、创新等七个核心要素,但不等于穷尽了中国共产党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其他领域和管理方法。比如,中国共产党通过宣传用心造势、因势利导,通过统战拓展组织的有效空间等,均立足于管理又超越管理。这里,我们将现代管理学原理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希冀用党史演绎管理学,用管理学管窥党史。
第一个要素:纲领
纲领伟大,在于它一开始解决的就是根本问题。纲领是基于伟大使命的愿景,高度概括了一个组织的未来目标、历史使命和核心价值,是该组织永远为之奋斗的图景。纲领以其清晰、持久、独特的特点,回答了三个关键性的问题:追求什么?为谁追求?如何追求?同时,蕴涵着该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目的和理由。
纲领远远超越了那些时常变化且必须变化的一般过程,位于它们之上,是它们之根。中国共产党清晰地描绘了组织的目的、蓝图和路线,使每一个成员对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都了如指掌,并且把这一切具体化为每个组织成员的理想和目标,由此产生了不可思议的组织战斗力和组织凝聚力。
红色管理理论认为,关于纲领的理论是红色管理最精华的部分之一。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无论如何评价也不为过。
第二个要素:路线
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是对实现既定目的的一个长远规划。路线既追求聚焦效应,又不断进行调适,从而形成一种直指终极目标的势。路线是为了实现组织最佳效率做出的最佳选择、最佳规划、最佳组合和最优排列的战略群,一种协同效应的战略集合群。路线建立统筹了主次、轻重、缓急、先后、高低,能产生一种系统的力量,进而成就组织的宏基伟业。
中国共产党的经验表明,确定一条完整的路线至少必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具体化组织的共同愿景,确定组织的基本努力方向;第二层次是根据既定的基本路线形成阶段性战略,也就是绘成路线图;第三层次是将阶段性战略细化为行为规则,正所谓纲举目张。
路线贵在坚持,恰是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同义语。人才对于路线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是成就宏基伟业的关键因素。
第三个要素:组织
正是对组织、人和任务的综合关注,才成就了独立的管理学科。组织又是其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组织既作为个体的集合,又承载着共同愿景,成为实现路线的保证。组织作为人的集合体,必然不能回避思想建设,而且需要解放思想,这是基本动力;需要解决世界观问题;需要聚焦时代中心任务;需要以真实经历来讲述组织成长的故事;以情感体验来描绘组织的前景;以理性思维来历练组织成员的意志。简言之,组织思想贵在提炼重在建设,也只有如此,方能培育组织精神、弘扬组织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更是展现出红色管理的特质:思想和作风为“软建设”,制度和形式为“硬建设”,软硬相辅相成,造就了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组织形式、组织制度、组织程序、组织纪律、组织变革等管理实践强化了组织能力,催生了战斗力,提高了组织效率。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类似于现代管理学所强调的组织文化,展示了特有的组织精神层面。不仅首创学习型组织,而且建有学习型机制,对学风、文风的重视更是作为态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鞭策着组织成长;艰苦奋斗与反腐倡廉事关组织的生死存亡。可以说,正是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与时俱进的组织变革、强势积极的组织精神,推动着组织成长,有效地履行着组织的管理职能。
第四个要素:干部
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确定后,必须有懂得党的路线政策的干部去实现。否则,再好的路线也会落空,而不能产生预期效果。因此,党的干部是党的各项工作的骨干,党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依赖于优秀的干部。这是毛泽东在1938年的精彩表述。由此可见,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问题同样是战略问题。历史和经验的逻辑是,党管干部强调了干部为谁服务的问题,既把握了人才的时代性,又保证了干部管理的方向性。
管理人员的培养,即干部的成长和领导干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面向未来的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用以提高干部群体、各级组织的整体素质。如注重社会锻炼、干校培训;强调组织对干部的爱护和激励;突出干部修养和督促干部学习等。坚持把干部作为组织建设的关键,把干部的成长和组织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第五个要素:领导
领导总是与远见联系在一起。没有远见,算不上领导,因为领导最大的功能就在于领路,在于洞察现在、预见未来,引导变革发展。具体而言,领导的职责就是出主意(决策)和用干部(激励),就是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引领发展,就是鼓舞激励,群策群力,凝聚力量。
领导不仅是有规律可循的科学,而且是讲究策略的艺术。全面地沟通、有效的协调、灵活的鼓励,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作风转变,既展现着个人魅力,更凸现了集体智慧。树立典型、塑造榜样、弘扬精神的功效长久不衰;创造条件、提供平台、给予发展空间的作用使得事业欣欣向荣。这一切离不开领导的推动,说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一点也不为过。
第六个要素:控制
控制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换句话说,控制就是保证做正确的事(纠偏),保证正确地做事(效率)。控制虽是目标指向,关键还在过程当中。如何通过控制强化战斗力,提高执行力,即增进组织行为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控制的核心问题。怎样的控制才是有效的,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经验,为管理学中的控制环节注入了新的元素:竞争,管理的控制职能进一步得到了丰富。竞争不是空手套白狼,首要强调实力;竞争强调贴近终端才有力量,而不是仅仅依靠组织高层;竞争既强调战略正确性,又强调要定准核心竞争力;竞争不仅要知己知彼,而且要统一内部认识,才有团队精神。
组织的生存、发展和壮大,避不开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竞争始终强调集中、速度、变化和主动。也由于竞争对战斗骨干的依赖性,必须找到人才复制的路径,才能寻到源源不断的智力和动力,进而强化组织的战斗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第七个要素:创新
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多元的内部环境,要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持续满足环境的需求。因此,这也使得创新成为永恒的话题和瞩目的焦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而又充满期待、跌宕起伏而又撩人心弦的奋斗历程,给了我们启迪:创新是战略制高点,这个地位不容质疑;创新是反复试错,却是成长的最佳方式;创新要求保持先进性,保持先进性更需要创新,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领导者必须解放思想,尊重首创,鼓励变革,才能容纳创新、推动创新、引领创新,这更多地体现在总结时代经验的指导思想,体现在与时俱进的组织章程中。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使组织永葆旺盛的生命力,由此永续着红色管理。
其实,品味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领略中国共产党的管理风采,我们体悟到:红色管理的实质就是自主创新。其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组织的成功经验与管理智慧上,更多的是以管理学的辩证思维,在国家管理这个宏观层面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红色管理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在现代管理学上所做一个归纳和提炼,即从管理学这一全新角度,科学总结党在纲领、路线、组织、干部、领导、控制、創新等方面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创立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的七个方面,既有对管理原理的把握,又不乏对管理方法的发展,使得管理实践活动更自觉更有效。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没有国界,但管理学理论体系在世界各国的应用都毫无例外地受到当地历史传统、社会环境、文化生态及政治经济体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明显的本土特色。除纲领和路线是极具本土化特色的两个要素外,其余五个要素与现代西方管理学的理论架构体系不谋而合。所以,我们称之为红色管理“七要素”。
红色管理“七要素”包含了纲领、路线、组织、干部、领导、控制、创新等七个核心要素,但不等于穷尽了中国共产党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其他领域和管理方法。比如,中国共产党通过宣传用心造势、因势利导,通过统战拓展组织的有效空间等,均立足于管理又超越管理。这里,我们将现代管理学原理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希冀用党史演绎管理学,用管理学管窥党史。
第一个要素:纲领
纲领伟大,在于它一开始解决的就是根本问题。纲领是基于伟大使命的愿景,高度概括了一个组织的未来目标、历史使命和核心价值,是该组织永远为之奋斗的图景。纲领以其清晰、持久、独特的特点,回答了三个关键性的问题:追求什么?为谁追求?如何追求?同时,蕴涵着该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目的和理由。
纲领远远超越了那些时常变化且必须变化的一般过程,位于它们之上,是它们之根。中国共产党清晰地描绘了组织的目的、蓝图和路线,使每一个成员对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都了如指掌,并且把这一切具体化为每个组织成员的理想和目标,由此产生了不可思议的组织战斗力和组织凝聚力。
红色管理理论认为,关于纲领的理论是红色管理最精华的部分之一。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无论如何评价也不为过。
第二个要素:路线
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是对实现既定目的的一个长远规划。路线既追求聚焦效应,又不断进行调适,从而形成一种直指终极目标的势。路线是为了实现组织最佳效率做出的最佳选择、最佳规划、最佳组合和最优排列的战略群,一种协同效应的战略集合群。路线建立统筹了主次、轻重、缓急、先后、高低,能产生一种系统的力量,进而成就组织的宏基伟业。
中国共产党的经验表明,确定一条完整的路线至少必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具体化组织的共同愿景,确定组织的基本努力方向;第二层次是根据既定的基本路线形成阶段性战略,也就是绘成路线图;第三层次是将阶段性战略细化为行为规则,正所谓纲举目张。
路线贵在坚持,恰是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同义语。人才对于路线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是成就宏基伟业的关键因素。
第三个要素:组织
正是对组织、人和任务的综合关注,才成就了独立的管理学科。组织又是其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组织既作为个体的集合,又承载着共同愿景,成为实现路线的保证。组织作为人的集合体,必然不能回避思想建设,而且需要解放思想,这是基本动力;需要解决世界观问题;需要聚焦时代中心任务;需要以真实经历来讲述组织成长的故事;以情感体验来描绘组织的前景;以理性思维来历练组织成员的意志。简言之,组织思想贵在提炼重在建设,也只有如此,方能培育组织精神、弘扬组织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更是展现出红色管理的特质:思想和作风为“软建设”,制度和形式为“硬建设”,软硬相辅相成,造就了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组织形式、组织制度、组织程序、组织纪律、组织变革等管理实践强化了组织能力,催生了战斗力,提高了组织效率。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类似于现代管理学所强调的组织文化,展示了特有的组织精神层面。不仅首创学习型组织,而且建有学习型机制,对学风、文风的重视更是作为态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鞭策着组织成长;艰苦奋斗与反腐倡廉事关组织的生死存亡。可以说,正是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与时俱进的组织变革、强势积极的组织精神,推动着组织成长,有效地履行着组织的管理职能。
第四个要素:干部
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确定后,必须有懂得党的路线政策的干部去实现。否则,再好的路线也会落空,而不能产生预期效果。因此,党的干部是党的各项工作的骨干,党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依赖于优秀的干部。这是毛泽东在1938年的精彩表述。由此可见,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问题同样是战略问题。历史和经验的逻辑是,党管干部强调了干部为谁服务的问题,既把握了人才的时代性,又保证了干部管理的方向性。
管理人员的培养,即干部的成长和领导干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面向未来的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用以提高干部群体、各级组织的整体素质。如注重社会锻炼、干校培训;强调组织对干部的爱护和激励;突出干部修养和督促干部学习等。坚持把干部作为组织建设的关键,把干部的成长和组织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第五个要素:领导
领导总是与远见联系在一起。没有远见,算不上领导,因为领导最大的功能就在于领路,在于洞察现在、预见未来,引导变革发展。具体而言,领导的职责就是出主意(决策)和用干部(激励),就是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引领发展,就是鼓舞激励,群策群力,凝聚力量。
领导不仅是有规律可循的科学,而且是讲究策略的艺术。全面地沟通、有效的协调、灵活的鼓励,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作风转变,既展现着个人魅力,更凸现了集体智慧。树立典型、塑造榜样、弘扬精神的功效长久不衰;创造条件、提供平台、给予发展空间的作用使得事业欣欣向荣。这一切离不开领导的推动,说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一点也不为过。
第六个要素:控制
控制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换句话说,控制就是保证做正确的事(纠偏),保证正确地做事(效率)。控制虽是目标指向,关键还在过程当中。如何通过控制强化战斗力,提高执行力,即增进组织行为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控制的核心问题。怎样的控制才是有效的,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经验,为管理学中的控制环节注入了新的元素:竞争,管理的控制职能进一步得到了丰富。竞争不是空手套白狼,首要强调实力;竞争强调贴近终端才有力量,而不是仅仅依靠组织高层;竞争既强调战略正确性,又强调要定准核心竞争力;竞争不仅要知己知彼,而且要统一内部认识,才有团队精神。
组织的生存、发展和壮大,避不开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竞争始终强调集中、速度、变化和主动。也由于竞争对战斗骨干的依赖性,必须找到人才复制的路径,才能寻到源源不断的智力和动力,进而强化组织的战斗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第七个要素:创新
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多元的内部环境,要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持续满足环境的需求。因此,这也使得创新成为永恒的话题和瞩目的焦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而又充满期待、跌宕起伏而又撩人心弦的奋斗历程,给了我们启迪:创新是战略制高点,这个地位不容质疑;创新是反复试错,却是成长的最佳方式;创新要求保持先进性,保持先进性更需要创新,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领导者必须解放思想,尊重首创,鼓励变革,才能容纳创新、推动创新、引领创新,这更多地体现在总结时代经验的指导思想,体现在与时俱进的组织章程中。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使组织永葆旺盛的生命力,由此永续着红色管理。
其实,品味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领略中国共产党的管理风采,我们体悟到:红色管理的实质就是自主创新。其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组织的成功经验与管理智慧上,更多的是以管理学的辩证思维,在国家管理这个宏观层面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