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央企考核新策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ental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抓管理”,这十二字方针无疑是国资委在目前的严峻形势面前,对于央企如何做强做优的路径选择。而业绩考核就是紧紧围绕这一主线的指挥棒
  “2012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引导的主攻方向是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抓管理。” 2011年12月28日,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的讲话,为今年的央企考核工作定下了基调。
  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2011年前11个月央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6%、净利润同比增长3.6%,增速较2010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2.1和46.5个百分点。黄淑和表示,2011年绝大多数中央企业可以完成或超额完成考核目标。但面对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抓紧做好3年至5年渡难关、过寒冬的应对准备。
  在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面前,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无疑对中央企业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前进提供强大助推力。
  四项任务与配套措施
  “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抓管理。”这十二字方针无疑是国资委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于央企如何做强做优的路径选择。
  国务院国资委经济增加值咨询顾问、鲁宾数唯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明德告诉《国企》记者,对于2012年的央企经营业绩考核,国资委出台了四项任务和四项配套措施,并对这四项任务和措施做了一一解析。
  四项任务是: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抓管理。保增长,是有严格条件约束的。一是有效益的增长,既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也不是偏离主业的四面出击;二是集约的增长,主要依靠内外部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可持续的增长,主要依靠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等,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提质量,既是做强做优的内在要求,也是业绩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解决中央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其主要指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
  调结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快速增长中利用收入﹑盈利和资本资源获取的便利,主动地、战略性的调整业务、资产、资本结构;一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从事以战略性重组(剥离)为主导的结构调整,但后者很难避免规模、盈利和业务总量的收缩。这一点与“保增长”、“提质量”联系起来思考,应引导央企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
  抓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核心的抓手,也是实现综合目标的关键支撑。企业经营活动符合一项规律:越是在竞争激烈、经营困难的时候,越是管理收紧、要求提高的机会;越是外部环境较好、企业快速发展的,越容易忽视管理的重要性。
  在四项任务之外,国资委还将出台四项配套措施。一是为体现保增长的要求,对因形势和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客观上难以准确把握而使实际完成值超过目标值较多的,在核定考核结果时暂不扣分。二是出台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考核奖励办法。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专利金奖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企业,在年度业绩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三是出台中央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业绩考核处理办法。因解决厂办大集体、分离“三供一业”等历史遗留问题而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在业绩考核中予以酌情考虑。四是出台中央企业承担国家战略性任务业绩考核处理办法。对完成国家战略性任务、有利于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项目,在考核目标确定或考核结果核定时予以实事求是的考虑。
  殷明德表示,这四项配套措施有利于保持考核的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但其难点在于操作,对于斟酌权的行使需要谨慎。国资委监管企业差异性较大,如何使不同行业内的企业认为合理,将是一个挑战。这也是下一阶段(2013年开始的央企负责人第四个任期)经济增加值考核“后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解决大而不强?
  “目前央企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本占用与价值创造还很不匹配。”黄淑和副主任的讲话可谓既一针见血又实事求是。
  殷明德告诉记者,“大”一般好理解,而对“强”的解释千差万别。“强”的内涵在于高产业集中度、营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中所处位置、商业模式驱动的溢价能力, 而这些又集中体现在中央企业时下相对较弱的全球竞争话语权(定价权﹑规则制定权﹑战略性资源控制权和战略性信息先占权) 上。其中,高产业集中度是核心内涵,表明市场占有度高、具备定价(参与)权和规则制定权;产业链中所处位置包括标准制定、业务集成能力、上游的卖方优势或下游的买方平台、渠道优势等,大多数央企并不具备对产业链最有盈利能力环节的控制力;商业模式驱动的溢价能力主要包括品牌和差异化引伸的“范围经济”以及对价值链(与产业链不同, 是企业产权所及的各个垂直业务环节)的全程控制力和伸缩力; 对产业趋势的把握能力,将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后劲。否则,简单的模仿、非关键领域的创新永遠跟不上潮流,更不要提超越。
  “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将成为解决央企大而不强问题的两个重要抓手,并成为实现所有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殷明德称。
  殷明德表示,今年国资委将突出创新考核,引导中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而且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在当前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更需要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更需要观察、总结、分析、筛选、提炼、借鉴国内外同行业领先商业模式的做法和成熟运作经验,意识到商业模式现已成为全球化企业提升、优化发展方式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商业模式创新或借鉴基础上的创新能为企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式,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此外,还将突出企业短板考核,建立识别、分析、定性、量化经营短板的方法体系和指标体系, 引导中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短板考核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央企业做强做优的总体要求和应对危机的新形势,当前中央企业要把对标作为深化短板考核的突破口,把风险管控作为短板考核的重中之重。“对标通常指与同行企业的对标,国资委希望引导企业更加关注本行业领先企业的业绩表现、商业模式、产品和技术进步趋势。业绩表现仅仅是对标诸多内容中一个相对次要的方面,企业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上。只有这样,企业对考核、对管理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   经济增加值考核还需深化
  对标管理之外,以经济增加值考核为代表的价值管理无疑是央企管理创新的典范。随着经济增加值及对标管理关键指标在央企业绩考核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央企考核的最主要标准将逐步集中到上述指标上。黄淑和表示:“经济增加值考核是我们当前考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稳中求进目标的有力抓手。逐步扩大经济增加值考核的范围,2012年要争取覆盖到所有三级企业。”
  当然,经济增加值的推行,并不是追求简单的考核达标,更牵涉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理念和体系的调整与优化。因为,考核达标仅仅是以某一特定衡量方法和规范下的管理,价值的内涵远较考核指标的衡量因素要丰富。
  殷明德向记者表示,在企业经营中要注意支持考核达标的价值创造能力体现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理念和体系的调整与优化;适应形势的变化, 增强经营决策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与战略目标相吻合的价值长期最大化,克服短期化倾向,平衡长期与短期的关系。最重要的是,EVA指标要更具综合性,在企业层面不宜同时设置几个相互包容的指标,造成指标之间的重叠、包容甚至排斥,最终造成几个分管副总裁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在此次工作会议上,黄淑和副主任对中央企业做出了一项重要工作部署:要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抓紧建立健全经济增加值动态监测制度,全面开展价值诊断活动。
  “动态监测与价值诊断,既是今年央企考核工作的重要业务也是重大特点,也是对经典方法体系的重大突破与发展,使中央企业的业绩表现和价值创造更多地依赖于、来源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殷明德告诉记者。“这也和近两年来,在EVA推行过程中企业不断遇到问题的总结与反思密切相关。”他称,一旦包括经济增加值完成情况、各业务单元价值创造能力、主要驱动因素影响等内容的月度监测数据系统建立后,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诸如哪一项或哪一些产品、资产、成本费用项目的监测期(月度)价值创造出现异常情况(通过测算出其各自在监测期企业价值中的份额或贡献量度),找出其原因是出在盈利路径还是资产使用路径上, 因而可以研究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对症下药。价值诊断的目的在于分类指导,对能稳定创造价值的企业或业务单元,巩固提高;对价值逐步提升的企业或业务单元,可集中必要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对经营状况堪忧的企业或业务单元,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改进提高或果断退出。价值诊断还可以配合经济增加值的动态监测, 对经营短板、关键驱动因素作出客观的、定性和定量并举的、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和判断。
  “动态监测与价值诊断之所以能够实现,和资产(设备,下同)-业务(产品/服务/工程,下同)对应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分析模型的建立密不可分, 这一数量关系已成为经营要素连接经济增加值的底层分析基础, 甚至成为资产经营中连接资产与其支撑的业务的纽带, 否则动态监测、价值诊断和资产经营便难以避免地流于空泛。”殷明德告诉记者,以动态监测与价值诊断为代表的管理创新将为中央企业带来三大益处:一能促进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框架下的股东价值创造与提升。二能全面、大幅提高中央企业的管理水平, 使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表现和价值创造能力更多地依赖并体现在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能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对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认同和热情。
  今年是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三个任期暨初步实施价值管理的最后一年,也是2010年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由“先引入”階段向“后规范”阶段(将于2013年开始)过渡的关键性一年。业绩考核的科学变革,将适应或促进中央企业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央企做强做优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国务院国资委最新发布的《关于认真做好中央企业2012-2014年滚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主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相关的中央企业,要调整完善专项规划,编制好企业新一轮滚动规划……”这实则对央企进军云计算领域做了重要推动。  在以云计算等新兴尖端科技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央企备受期待。  国资委于2011年年中下发的《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加快发展战略
期刊
对待央企,不能单纯追要求其利润增长。央企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要去做一些非国有资本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事情  采访嘉宾: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 澄  “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销售净利率为4.6%,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7.4%,比去年
期刊
如果没有“云”,未来运营商将会很艰难  唐僧取经,茫茫征程十万八千里,齐天大圣孙悟空只需一个筋头云就能搞定。云的威力可见一斑。不过,筋头云毕竟存在于神话中。现实中的云计算,可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能实现海量存储、远程控制等众多应用优势的重要技术成果。  如同头顶有一朵朵云,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大量网络资源的计算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和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资源。在这里,提供资
期刊
“投资讲究回报,不分红的企业绝对不是真正市场化的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企业发展与改革研究部部长王志钢向记者表示,为投资者(国家股东和普通股东)分红,是国有企业的天然责任。  实际上,共享红利已经成为共识,央企分红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2007年,155家中央企业(绝大多数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及所有烟草企业(部分公司属央企)开始向财政部上缴红利。四年后, 5个中央部门和2个
期刊
风险无法预测,有时表面波澜不惊,实际却暗潮涌动。  如何在各种背景下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杜绝重大资产损失?是央企监管者和经营者们需要共同应对的问题。  2011年11月,国资委公布《关于2012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加强风险管控;12月19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上,国资委也明确要求2012年央企要做到“三突出”,即突出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和风险管控;早在
期刊
“两个机制”经营管理新模式的成功,为国企在市场条件下生存发展增添了新的勇气,也为中国特色经济模式进行了极有价值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这绝非偶然的成功,而必然有其内在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这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客观规律性的东西,就可以称之为一个模式。不论这种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如何,姑且可以先称之为中国特色经济模式。也就是说,在经济领域里中国特色模式是客观存在的。  在经
期刊
市场经济的活力或优越性,就在于在企业之间实行了平等竞争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这样才会形成优胜劣汰  《环球时报》最近刊登了王祖锷先生的文章《国企应成“先富带后富”主力》,探讨了国企“如何更好地回馈社会,报效全体国民”的问题。该文建议将国企的利润“无偿划拨到社会保险基金中”,同时“降低向企业和职工个人征缴的各项社保费用,相当于间接帮助了弱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  在此,首先要进行概念澄清。王先生笔
期刊
艰苦、寂寞、责任,船长世家历代传承的朴实勤劳,历代对中国航道事业的热诚奉献,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国企人的坚守  2月的秦皇岛海边,虽未见“雨雪其雱”,却也有“北风其凉”的彻骨之感。  绞吸挖泥船“新海鳄”孤独地停靠在尚未融化的冰面上。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船员们还在紧张地进行露天作业。他们的工作热情,嘈杂的作业声,似乎消解了严寒之威。  “你穿这鞋上去,可得小心哪!”岸边作业的一位船员笑着叮嘱我这
期刊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国企必须将发展重点转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才能为实现“保增长、调结构”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期,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高利贷危机潮引发了国内外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伴随着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业利润高企,不少实体企业放弃了实体经济转而炒房炒地甚至放高利贷铤而走险。温州的高利贷危机,一方面暴露了金融监管层面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时也凸显了某些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偏差。应该说,
期刊
外资对中国国家利益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应在发挥外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2011年3月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二五”规划指出,当前我国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其中包括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同时在开放中要“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笔者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与过去只顾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越多越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