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通过先后开展五期详查,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金矿规模达到超大型,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型—特大型规模.文章在近十年的勘查工作
【机 构】
: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2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通过先后开展五期详查,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金矿规模达到超大型,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型—特大型规模.文章在近十年的勘查工作实践及综合研究矿床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勘查模型、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和地质找矿标志.研究表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矿因素,马鞍山断裂控制了区内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的产出,北衙向斜控制了矽卡岩矿体和其他矿体的产出,矿床定位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碳酸盐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以及内、外接触带,属于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二型五类”.矿区1∶10 000岩石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显示,矿区分布有强金元素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并有与Ag、Pb、Zn、As、Hg等元素相伴产出的综合异常.1∶10 000地球物理勘查模型显示,磁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极大值2000多nT,异常形态规则,总体形态呈椭圆形,梯度变化较大,正负异常相伴,南正北负.斑岩显示为低磁异常,接触带为高磁异常,环状的高磁异常带构成了斑岩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化体,围岩碳酸盐岩为低磁异常.激电在斑岩、矽卡岩型矿体上形成低阻高极化异常,矽卡岩型矿体分布区视极化率5%~8%,视电阻率50~120 Ω·m.大功率激电、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斑岩体及斑岩与围岩接触带(蚀变带)可进行较准确定位.
其他文献
前言相对于普通的高校,中职学校属于一个较为特别的教学团体,在中职学校就学的学生相对综合素质较低,而且所受的教育主要是针对于今后的就业,所以学校更加注重与对学生专业素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素养,还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习惯,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应当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合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去,让
班级管理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认真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事情要配以不同的方法.把班主任工作做活、做细,实现班级的人文管理,带领学生健康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出台,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尤其是初中各学科的改革,最为凸显的是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初中数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的过程,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对策 研究性学习方法是一种新
数学在当今世界各国高科技的较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数学交流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从世界各国今年来的数学改革来看,都十分重视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大众数学”教育风起云涌的如今,数学交流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最基本活动,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生生之中,召唤着师生创造力、智慧、才情的涌动和勃发。在数学交流中,学生放开心态、凸现主体、彰显个性、大胆创造;教师传业解惑、分享快乐,真正成为学生发展
微课主要是将视频作为主要的授课载体,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实现教学目的。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形象直观的特点。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
【摘要】近年來,不少九年级学生在下半学期陷入题海战,但是,在很多套模拟题做完之后,却不能提升分数和能力,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如何真正吃透和领会模拟卷中的精髓,使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实质性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考题六部曲精髓 近年来,不少九年级学生在下半学期陷入题海战,中考真题、模拟题做了一套又一套,能力不见上,漏洞百出,分数也就高不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基于现实的理性选择,也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考量。一个班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发展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学习的要求,而倡导终身教育,从学会到会
【摘要】正弦定理是高中必修5中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一般通过四个方面情景设置、正弦定理的探究、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展开教学的。文章通过介绍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教学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正弦定理教学学生能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 (一)巧设情境问题,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