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低年级学生,该怎样让他们喜欢上课堂,爱上很多人认为枯燥的语文课?把音乐融入语文文本,为每一篇课文找一首与之相配的音乐,让文本为旋律填词,让音乐为文本谱曲。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音乐让学生爱上了文本,音乐让学生体会到了文本的意境,音乐让孩子体验到了文本的情感,音乐让学生的朗读韵味十足。让音乐徜徉在语文课堂吧,它能让课堂充满艺术的气息,它会让课堂更具有情感的活力。
关键词:音乐;文本;朗读;情感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大文豪雨果说:“音乐是思维者的声音。”是啊,当我们心情烦躁时,听一段舒缓的古典音乐,能让我们漂浮的心渐渐平静;当我们痛苦失落时,一段欢快的舞曲,或许会让我们嫣然一笑;当我们幸福喜悦时,一段与之相配的音乐,无疑是锦上添花。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追求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体验作者的感受,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最后将情感内化,让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情感。于是,我尝试着用音乐去唤起学生的情感,让音乐在语文课堂上流淌。虽然实验只进行了一年,我却发现了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的巨大作用。
一、音乐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意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现在上语文课,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几个生字,背诵几篇课文,而是要以文本为载体,借助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真正领悟文本的意境,理解文本的意思。可是对低年级段学生来说,阅读教学不能太深奥,词语解释根本听不懂。这该怎么办呢?其实新课程语文课文的编排,都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而很多主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音乐与之匹配,这些音乐通过美妙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解释了这些主题,我们完全可以拿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服务。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组的课文《看电视》时,学生对课文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是儿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让他们说说家里看电视藏着的奥秘,一些学生就不太理解了。一些早期阅读做得好的学生,说出了“爱”的秘密。可是我感觉是不够的,我希望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家人间的互相理解、忍让、关爱,从而让学生体会“爱”的真谛。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教学任务,如果单纯靠我们教师去讲,肯定不行。我找了许久,终于找到了《我的家庭真可爱》的MP3。在教学的高潮处,我问学生:“你觉得什么样的家庭才让你感觉幸福呢?”学生各抒己见,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要爱家人。末了,我小结说:“看电视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要做起来却很不容易,这里有爱、有理解、有忍让,只有拥有这些的家庭,才是一个美好的家。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位同学是怎样描述他的家庭的。”我播放了音乐,由于没有画面,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我的家庭真可爱,美丽清洁又安康。姐妹兄弟都和气……虽然没有桃花源……虽然没有大洋房,冬天温暖夏天凉……”听完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一个普通的家,会让这个孩子那么喜欢,它到底可爱在哪里?”学生结合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了感想,掏出了心里话。一首很简短的歌,由于旋律舒缓而温馨,与课文《看电视》极其吻合,便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意境,也让他们明白:“爱和理解是维系家庭的纽带!”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发现,只要找到音乐和文本的契合点,做好适当的引导,就能借助音乐的力量,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意境。
二、音乐让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
语文教学,更多时候是情感的教学,因为作者借助文本,把自己的感受抒发,或悲伤、或喜悦、或兴奋、或感慨,要想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就必须使用一些教学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假如》这篇课文,当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并不是像许多教师那样马上让学生仿写。而是加了一个中间环节:欣赏MV。我播放了很多歌曲,比如《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以及迈克尔杰克逊的《拯救地球》……边播放,边说一些画外音:“在我们幸福生活的同时,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孩子正承受不幸,有的因为家庭贫困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有的因为战争的破坏流离失所……”很多学生在欣赏MV时哭了,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很多人正遭受不幸,需要我们无私的帮助。于是他们用稚嫩的手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间间温暖的教室,让那些失学的孩子,能和我们一样读书写字,和我们一样沐浴在知识的阳光下。”“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瓶神奇的药水,喝了它,所有的疾病都能远离,让它带给大家健康和幸福。”“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许多颗善良的心,移植给那些正在打仗的将军和战士,让他们听到孩子痛苦的哭泣,还我们一个和平的地球。”……如果没有音乐的感染,我相信,孩子绝不能把别人的痛苦体会得那么深刻,绝不能写下那么感人至深的文字。
罗杰诺斯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在文学的世界里,因为有了音乐的帮助,学生善良的天性被激发出来,他们会带着情感去对待自己读的每一篇文章,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音乐让学生的朗读更具有韵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朗读的要求非常明确,特别是对低年级段,是朗读的起步阶段,这时期的朗读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对高段的朗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是低年级段的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真正读出文章的情感。这时,音乐的辅助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柳树醒了》是一篇儿童诗,通过柳树的苏醒,表现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这时的学生刚刚踏进学校只有半年,只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出韵味,实在有些困难。于是,我在朗读指导时,播放《森林里的一夜》,这首乐曲轻快活泼,充满生机和情趣,与课文的朗读要求比较符合。一配上这首曲子,学生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下,渐渐读出了节拍和旋律。《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整篇课文给人温暖的感觉,于是我配上了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让同样充满温情的乐曲与之相配,学生的朗读情感一下子就上来了,比单纯的教师范读,读后评价,效果要好很多。
一年多来,每次指导学生朗读,我都会尽量找与课文匹配的音乐,有时是一些经典的民歌,有时是深邃的古典音乐,有时是学生熟悉的儿童歌曲。在音乐声中,学生读起书来特别带劲,会随着音乐的旋律,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一年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突飞猛进,比起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也不差多少。
音乐大师门德尔松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好得多。”在文学中,我们也时常追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所以,让音乐徜徉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吧,它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的气息,它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情感的活力。
编辑 韩 晓
关键词:音乐;文本;朗读;情感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大文豪雨果说:“音乐是思维者的声音。”是啊,当我们心情烦躁时,听一段舒缓的古典音乐,能让我们漂浮的心渐渐平静;当我们痛苦失落时,一段欢快的舞曲,或许会让我们嫣然一笑;当我们幸福喜悦时,一段与之相配的音乐,无疑是锦上添花。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追求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体验作者的感受,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最后将情感内化,让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情感。于是,我尝试着用音乐去唤起学生的情感,让音乐在语文课堂上流淌。虽然实验只进行了一年,我却发现了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的巨大作用。
一、音乐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意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现在上语文课,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几个生字,背诵几篇课文,而是要以文本为载体,借助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真正领悟文本的意境,理解文本的意思。可是对低年级段学生来说,阅读教学不能太深奥,词语解释根本听不懂。这该怎么办呢?其实新课程语文课文的编排,都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而很多主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音乐与之匹配,这些音乐通过美妙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解释了这些主题,我们完全可以拿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服务。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组的课文《看电视》时,学生对课文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是儿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让他们说说家里看电视藏着的奥秘,一些学生就不太理解了。一些早期阅读做得好的学生,说出了“爱”的秘密。可是我感觉是不够的,我希望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家人间的互相理解、忍让、关爱,从而让学生体会“爱”的真谛。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教学任务,如果单纯靠我们教师去讲,肯定不行。我找了许久,终于找到了《我的家庭真可爱》的MP3。在教学的高潮处,我问学生:“你觉得什么样的家庭才让你感觉幸福呢?”学生各抒己见,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要爱家人。末了,我小结说:“看电视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要做起来却很不容易,这里有爱、有理解、有忍让,只有拥有这些的家庭,才是一个美好的家。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位同学是怎样描述他的家庭的。”我播放了音乐,由于没有画面,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我的家庭真可爱,美丽清洁又安康。姐妹兄弟都和气……虽然没有桃花源……虽然没有大洋房,冬天温暖夏天凉……”听完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一个普通的家,会让这个孩子那么喜欢,它到底可爱在哪里?”学生结合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了感想,掏出了心里话。一首很简短的歌,由于旋律舒缓而温馨,与课文《看电视》极其吻合,便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意境,也让他们明白:“爱和理解是维系家庭的纽带!”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发现,只要找到音乐和文本的契合点,做好适当的引导,就能借助音乐的力量,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意境。
二、音乐让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
语文教学,更多时候是情感的教学,因为作者借助文本,把自己的感受抒发,或悲伤、或喜悦、或兴奋、或感慨,要想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就必须使用一些教学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假如》这篇课文,当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并不是像许多教师那样马上让学生仿写。而是加了一个中间环节:欣赏MV。我播放了很多歌曲,比如《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以及迈克尔杰克逊的《拯救地球》……边播放,边说一些画外音:“在我们幸福生活的同时,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孩子正承受不幸,有的因为家庭贫困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有的因为战争的破坏流离失所……”很多学生在欣赏MV时哭了,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很多人正遭受不幸,需要我们无私的帮助。于是他们用稚嫩的手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间间温暖的教室,让那些失学的孩子,能和我们一样读书写字,和我们一样沐浴在知识的阳光下。”“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瓶神奇的药水,喝了它,所有的疾病都能远离,让它带给大家健康和幸福。”“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许多颗善良的心,移植给那些正在打仗的将军和战士,让他们听到孩子痛苦的哭泣,还我们一个和平的地球。”……如果没有音乐的感染,我相信,孩子绝不能把别人的痛苦体会得那么深刻,绝不能写下那么感人至深的文字。
罗杰诺斯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在文学的世界里,因为有了音乐的帮助,学生善良的天性被激发出来,他们会带着情感去对待自己读的每一篇文章,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音乐让学生的朗读更具有韵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朗读的要求非常明确,特别是对低年级段,是朗读的起步阶段,这时期的朗读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对高段的朗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是低年级段的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真正读出文章的情感。这时,音乐的辅助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柳树醒了》是一篇儿童诗,通过柳树的苏醒,表现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这时的学生刚刚踏进学校只有半年,只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出韵味,实在有些困难。于是,我在朗读指导时,播放《森林里的一夜》,这首乐曲轻快活泼,充满生机和情趣,与课文的朗读要求比较符合。一配上这首曲子,学生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下,渐渐读出了节拍和旋律。《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整篇课文给人温暖的感觉,于是我配上了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让同样充满温情的乐曲与之相配,学生的朗读情感一下子就上来了,比单纯的教师范读,读后评价,效果要好很多。
一年多来,每次指导学生朗读,我都会尽量找与课文匹配的音乐,有时是一些经典的民歌,有时是深邃的古典音乐,有时是学生熟悉的儿童歌曲。在音乐声中,学生读起书来特别带劲,会随着音乐的旋律,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一年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突飞猛进,比起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也不差多少。
音乐大师门德尔松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好得多。”在文学中,我们也时常追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所以,让音乐徜徉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吧,它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的气息,它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情感的活力。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