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徜徉在课堂中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低年级学生,该怎样让他们喜欢上课堂,爱上很多人认为枯燥的语文课?把音乐融入语文文本,为每一篇课文找一首与之相配的音乐,让文本为旋律填词,让音乐为文本谱曲。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音乐让学生爱上了文本,音乐让学生体会到了文本的意境,音乐让孩子体验到了文本的情感,音乐让学生的朗读韵味十足。让音乐徜徉在语文课堂吧,它能让课堂充满艺术的气息,它会让课堂更具有情感的活力。
  关键词:音乐;文本;朗读;情感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大文豪雨果说:“音乐是思维者的声音。”是啊,当我们心情烦躁时,听一段舒缓的古典音乐,能让我们漂浮的心渐渐平静;当我们痛苦失落时,一段欢快的舞曲,或许会让我们嫣然一笑;当我们幸福喜悦时,一段与之相配的音乐,无疑是锦上添花。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追求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体验作者的感受,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最后将情感内化,让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情感。于是,我尝试着用音乐去唤起学生的情感,让音乐在语文课堂上流淌。虽然实验只进行了一年,我却发现了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的巨大作用。
  一、音乐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意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现在上语文课,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几个生字,背诵几篇课文,而是要以文本为载体,借助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真正领悟文本的意境,理解文本的意思。可是对低年级段学生来说,阅读教学不能太深奥,词语解释根本听不懂。这该怎么办呢?其实新课程语文课文的编排,都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而很多主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音乐与之匹配,这些音乐通过美妙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解释了这些主题,我们完全可以拿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服务。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组的课文《看电视》时,学生对课文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是儿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让他们说说家里看电视藏着的奥秘,一些学生就不太理解了。一些早期阅读做得好的学生,说出了“爱”的秘密。可是我感觉是不够的,我希望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家人间的互相理解、忍让、关爱,从而让学生体会“爱”的真谛。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教学任务,如果单纯靠我们教师去讲,肯定不行。我找了许久,终于找到了《我的家庭真可爱》的MP3。在教学的高潮处,我问学生:“你觉得什么样的家庭才让你感觉幸福呢?”学生各抒己见,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要爱家人。末了,我小结说:“看电视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要做起来却很不容易,这里有爱、有理解、有忍让,只有拥有这些的家庭,才是一个美好的家。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位同学是怎样描述他的家庭的。”我播放了音乐,由于没有画面,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我的家庭真可爱,美丽清洁又安康。姐妹兄弟都和气……虽然没有桃花源……虽然没有大洋房,冬天温暖夏天凉……”听完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一个普通的家,会让这个孩子那么喜欢,它到底可爱在哪里?”学生结合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了感想,掏出了心里话。一首很简短的歌,由于旋律舒缓而温馨,与课文《看电视》极其吻合,便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意境,也让他们明白:“爱和理解是维系家庭的纽带!”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发现,只要找到音乐和文本的契合点,做好适当的引导,就能借助音乐的力量,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意境。
  二、音乐让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
  语文教学,更多时候是情感的教学,因为作者借助文本,把自己的感受抒发,或悲伤、或喜悦、或兴奋、或感慨,要想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就必须使用一些教学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假如》这篇课文,当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并不是像许多教师那样马上让学生仿写。而是加了一个中间环节:欣赏MV。我播放了很多歌曲,比如《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以及迈克尔杰克逊的《拯救地球》……边播放,边说一些画外音:“在我们幸福生活的同时,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孩子正承受不幸,有的因为家庭贫困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有的因为战争的破坏流离失所……”很多学生在欣赏MV时哭了,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很多人正遭受不幸,需要我们无私的帮助。于是他们用稚嫩的手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间间温暖的教室,让那些失学的孩子,能和我们一样读书写字,和我们一样沐浴在知识的阳光下。”“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瓶神奇的药水,喝了它,所有的疾病都能远离,让它带给大家健康和幸福。”“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许多颗善良的心,移植给那些正在打仗的将军和战士,让他们听到孩子痛苦的哭泣,还我们一个和平的地球。”……如果没有音乐的感染,我相信,孩子绝不能把别人的痛苦体会得那么深刻,绝不能写下那么感人至深的文字。
  罗杰诺斯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在文学的世界里,因为有了音乐的帮助,学生善良的天性被激发出来,他们会带着情感去对待自己读的每一篇文章,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音乐让学生的朗读更具有韵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朗读的要求非常明确,特别是对低年级段,是朗读的起步阶段,这时期的朗读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对高段的朗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是低年级段的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真正读出文章的情感。这时,音乐的辅助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柳树醒了》是一篇儿童诗,通过柳树的苏醒,表现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这时的学生刚刚踏进学校只有半年,只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出韵味,实在有些困难。于是,我在朗读指导时,播放《森林里的一夜》,这首乐曲轻快活泼,充满生机和情趣,与课文的朗读要求比较符合。一配上这首曲子,学生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下,渐渐读出了节拍和旋律。《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整篇课文给人温暖的感觉,于是我配上了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让同样充满温情的乐曲与之相配,学生的朗读情感一下子就上来了,比单纯的教师范读,读后评价,效果要好很多。
  一年多来,每次指导学生朗读,我都会尽量找与课文匹配的音乐,有时是一些经典的民歌,有时是深邃的古典音乐,有时是学生熟悉的儿童歌曲。在音乐声中,学生读起书来特别带劲,会随着音乐的旋律,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一年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突飞猛进,比起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也不差多少。
  音乐大师门德尔松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好得多。”在文学中,我们也时常追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所以,让音乐徜徉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吧,它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的气息,它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情感的活力。
   编辑 韩 晓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实在具体操作中,即念好“九字诀”: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然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仅凭“反复诵读”这一较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全然不顾学生有无兴趣,更不用说是否进行了深层次的感悟,学生只一味硬着头
摘 要:就课题提问,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查字典,出示实物,联系语境,理解词意,体会词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注重写字训练。“课标”引领课堂,课堂落实“课标”。  关键词:“课标”;课堂;提问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二类字,掌握三个田字格里的生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镀”等词的恰当意义,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正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合作学习;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和大自然进行着对话,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歌。我们应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才能感受到诗人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正确寻找切入口,激发兴趣  能广泛流传的古诗皆是情景交融的经典作品。诗歌或讲述生动的故事,或描述优美宜人的自然风光,或抒发诗人心中美好的愿望,或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
摘 要:幼儿是社会的希望,是每个家庭中父母的期盼。在孩子早教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早教的魅力,体会做母亲教育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  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困难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是每个家庭中父母的期盼。孩子从降生的那一刻起,相信父母都会把全部的精力注入他的身上,不断地指导帮助他努力、成长、进步……培养一个孩子,在与孩子早教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早教的魅力,体会到了做母亲教育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摘 要:“复习是学习之母”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复习意义的阐释,可见复习之于学习的整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复习课的功能,主要是回顾与整理、查漏与补缺、沟通与生长。优化复习,对学生系统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地架构知识网络,正确、熟练、灵活地加以运用,极为重要。  关键词:复习;梳理;沟通;优化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现实教学却面临尴尬的境地:尽管教师
摘 要:结合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谈谈如何上好文言文公开课。文言文公开课应该上出自己的特色,教师应该主动寻找文言文课堂上的亮点:让琅琅的读书声响彻课堂;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让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抓住学生的质疑,拓展深入。  关键词:文言文;公开课;朗读;主线;亮点  文言文公开课该怎么上?上给学生听还是耍花腔给评委看?重“文”还是重“言”?通篇讲解还是截取片段?这些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
李宁服装有一句精彩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  是的,正是这样一句:“一切皆有可能。”让李宁成功地率领他的员工打造了一个大众诚信的运动品牌,但是您知道吗?这句话的背后是李宁和团队的精心努力,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我本人觉得一位成功的人士,他最先学会的就是反思,只有学会了反思,才会进步。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说到底,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趣味性;启发性;激励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说到底,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就在于教师
【篇首语】我深深地感触到,中国的封建教育是死学,会将人学死,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中国当代的大教育是活学,会把人学活,这不是天大的改革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同志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文化教育有了发展,可是……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走上了正规的改革之路,改出了成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正确导引,以及江泽民同志提出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