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整个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概念既是基础模块,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记忆难度和理解难度。在概念教学时,教师需通过创新多种举措来搭建鲜活且富有想象力的数学课堂,引领学生高效而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基础内涵,以夯实学生的认知基础。下面,主要从故事导入、情境创设、问题情景、探究训练、思维导图几个层面着手,就概念教学的有效举措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多元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概念在小学生的数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重要地位,能够引领学生在形成良好数学思维,加强概念基础掌握的前提下,更好的运用所学内容探究和思考更复杂的数学问题。然而在当前的概念教学领域,教师所采用的模式以单纯的说教为主,导致学生整体思维受到禁锢,不利于学生对概念中内在含义以及相关数学规律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素养建设造成不良阻碍。所以,在接下来教师需正确看待概念教学的不良问题,然后通过多种举措展开优化。
一、故事导入,吸引概念学习注意力
为了让基础的数学概念不再枯燥,且表现出一定的具象化特征,吸引学生对于概念学习的注意力,并提高整体对课堂的综合认可度,教师则需转变概念的教学形态。在导入环节积极搜集与概念有关的丰富文化素材,以故事为支撑进行规范的导入[1]。从而渲染更加有趣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故事引领和启发下进一步加深对整个数学文化内涵的感悟。
比如说,在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时,教师则可以设置趣味的故事情景。即“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够从0.009米变成0.09米再到0.9米……,”以上数字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规律?以及所呈现的基础内涵是怎样的?然后引领学生进行互动,并在彼此之间深入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对基础数学概念探索的好奇心。
二、情景创设,激活概念感知思维
在小学课本中的一些概念主要是围绕具体的图形去描述的,具有一定的建模特征[2]。所以在进行概念授课时,教师需遵循其在几何图形方面的具体特征表现,合理的构建动态情景,在直观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获得良好的发散空间,并在直观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激活学生形成良好的几何思维,并在建模思维形成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数学概念展开深度的解析。
比如说,在进行“三角形”这一概念授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一形状形成准确的认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课件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所存在的三角形模型。引领学生观察中总结这一图形在边、角等方面的具体特征,并回顾生活中的感知和体验,总结其他类型的三角形模型。
三、问题启思,明确概念学习目标
概念本身具有较强抽象性,如果单纯进行说教,将会局限学生的数学思维[3],所以教师需本着构建有效课堂的原则,对概念授课的实施方式加以优化,以问题为引领进行启示和推动,让学生能够明确概念学习的基础目标,也能够在问题的支撑下掌握接下来的探索和学习方向。
以“图形的运动(二)”这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础概念,并了解呈现的数学特征,教师则可以合理地提出问题,先为学生准备一组图形,然后鼓励其思考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在观察之后思考轴对称图形所具有的数学特征是怎样的?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判定?然后让学生能夠在问题引领和情景支撑的前提下,对具体的数学概念展开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四、探究训练,夯实概念认知与应用基础
相较于一味的说教,探究式的课堂环境更能够引领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思考意识,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对概念学习产生较强的活力。所以,在接下来组织概念授课的期间,教师需坚持以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根本要务,科学地构建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并引领学生规范地完成拓展训练,在整个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基础概念的认知,也能够进一步夯实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应用和理解基础。
以“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合理布置任务,引领学生自主探析和交流平均数的概念、内涵以及掌握的数学规律,然后科学地参与到实践当中,根据自身对平均数的理解,自主的构建条形统计图的模型,并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具体的发展趋势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基础含义。
五、思维导图,增强概念衔接与整合
思维导图在小学生学习概念的全过程中,所具有的引领和启迪作用也比较显著,能够增强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关联,保证学生对于概念的了解和掌握更加的系统与全面。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对概念的复习,从而保证其所形成的概念认知基础更加夯实。比如说,在围绕“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时,则可以引领学生自主设置思维导图,对两个单位的相关概念以及具体的数学特征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实现针对性、高效性、全面性的复习与吸收。
结论:依前所述,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概念认知基础,提升整体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接下来需针对概念模块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学生所呈现的数学思维以及对于概念的理解情况,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通过故事导入、情境创设、问题启示、探究训练、思维导图等一系列比较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构建完善性的课程体系,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思维,并加深理解和巩固。
参考文献
[1]谢秀兰.应用多媒体 助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1):91-92.
[2]宋运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融合优秀教师课例的探析[J].基础教育课程,2020(20):41-45.
[3]张梦欣.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0.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多元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概念在小学生的数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重要地位,能够引领学生在形成良好数学思维,加强概念基础掌握的前提下,更好的运用所学内容探究和思考更复杂的数学问题。然而在当前的概念教学领域,教师所采用的模式以单纯的说教为主,导致学生整体思维受到禁锢,不利于学生对概念中内在含义以及相关数学规律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素养建设造成不良阻碍。所以,在接下来教师需正确看待概念教学的不良问题,然后通过多种举措展开优化。
一、故事导入,吸引概念学习注意力
为了让基础的数学概念不再枯燥,且表现出一定的具象化特征,吸引学生对于概念学习的注意力,并提高整体对课堂的综合认可度,教师则需转变概念的教学形态。在导入环节积极搜集与概念有关的丰富文化素材,以故事为支撑进行规范的导入[1]。从而渲染更加有趣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故事引领和启发下进一步加深对整个数学文化内涵的感悟。
比如说,在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时,教师则可以设置趣味的故事情景。即“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够从0.009米变成0.09米再到0.9米……,”以上数字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规律?以及所呈现的基础内涵是怎样的?然后引领学生进行互动,并在彼此之间深入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对基础数学概念探索的好奇心。
二、情景创设,激活概念感知思维
在小学课本中的一些概念主要是围绕具体的图形去描述的,具有一定的建模特征[2]。所以在进行概念授课时,教师需遵循其在几何图形方面的具体特征表现,合理的构建动态情景,在直观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获得良好的发散空间,并在直观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激活学生形成良好的几何思维,并在建模思维形成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数学概念展开深度的解析。
比如说,在进行“三角形”这一概念授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一形状形成准确的认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课件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所存在的三角形模型。引领学生观察中总结这一图形在边、角等方面的具体特征,并回顾生活中的感知和体验,总结其他类型的三角形模型。
三、问题启思,明确概念学习目标
概念本身具有较强抽象性,如果单纯进行说教,将会局限学生的数学思维[3],所以教师需本着构建有效课堂的原则,对概念授课的实施方式加以优化,以问题为引领进行启示和推动,让学生能够明确概念学习的基础目标,也能够在问题的支撑下掌握接下来的探索和学习方向。
以“图形的运动(二)”这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础概念,并了解呈现的数学特征,教师则可以合理地提出问题,先为学生准备一组图形,然后鼓励其思考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在观察之后思考轴对称图形所具有的数学特征是怎样的?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判定?然后让学生能夠在问题引领和情景支撑的前提下,对具体的数学概念展开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四、探究训练,夯实概念认知与应用基础
相较于一味的说教,探究式的课堂环境更能够引领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思考意识,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对概念学习产生较强的活力。所以,在接下来组织概念授课的期间,教师需坚持以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根本要务,科学地构建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并引领学生规范地完成拓展训练,在整个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基础概念的认知,也能够进一步夯实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应用和理解基础。
以“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合理布置任务,引领学生自主探析和交流平均数的概念、内涵以及掌握的数学规律,然后科学地参与到实践当中,根据自身对平均数的理解,自主的构建条形统计图的模型,并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具体的发展趋势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基础含义。
五、思维导图,增强概念衔接与整合
思维导图在小学生学习概念的全过程中,所具有的引领和启迪作用也比较显著,能够增强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关联,保证学生对于概念的了解和掌握更加的系统与全面。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对概念的复习,从而保证其所形成的概念认知基础更加夯实。比如说,在围绕“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时,则可以引领学生自主设置思维导图,对两个单位的相关概念以及具体的数学特征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实现针对性、高效性、全面性的复习与吸收。
结论:依前所述,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概念认知基础,提升整体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接下来需针对概念模块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学生所呈现的数学思维以及对于概念的理解情况,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通过故事导入、情境创设、问题启示、探究训练、思维导图等一系列比较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构建完善性的课程体系,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思维,并加深理解和巩固。
参考文献
[1]谢秀兰.应用多媒体 助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1):91-92.
[2]宋运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融合优秀教师课例的探析[J].基础教育课程,2020(20):41-45.
[3]张梦欣.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