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过特级教师讲课的教师和学生们,都不得不承认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他们课堂教学的魅力,很重要的一点来自他们那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精妙的课堂语言。
一、讲述性语言:一言一语皆幽默
幽默的教学语言,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特级教师于永正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像情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学生,煞有介事地说:“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学生们笑得更厉害了。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讲出来了,而学生们发自肺腑的笑声,则表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
二、问答性语言:一问一答求互动
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犹如一个个路标,可以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两个名字》一文中的“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句式时,信步走到学生们中间,同学生们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对话。“你好,我有一支铅笔。”贾老师左手举起一支铅笔,右手握着一位小朋友的手说。“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小朋友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了自己的铅笔。接着,贾老师亲切地示意这位小朋友和自己一起说:“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学生们纷纷争着和贾老师对话。这时,贾老师却让学生们先说,自己后答,并且这样启发学生:“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对话的难度增加了。学生们在认真思索后,举起了小手。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师(激动得竖起大拇指):“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师和生(愉快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就这样,贾老师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在一次看似随意的语言训练中,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
三、情感性语言:一吟一咏润心田
课堂上,教师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为了拉近时空距离,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在低沉哀壮的乐曲声中,屏幕上出现了高高耸立、庄严肃穆的抗美援朝纪念碑。王老师动情地说:“这座纪念碑是为千千万万个为祖国和朝鲜人民,为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修建的。在这些烈士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略一停顿后,王老师以更为深情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学生们和王老师一起深情地呼唤后,王老师以更为饱满的感情再次激发着学生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就这样,王老师动情的语言,使学生们整节课都处在深情怀念伟大战士邱少云的氛围中,以至于下课铃响,学生好像还都沉浸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此情此景,令听课的老师们都情不自禁地、热烈地鼓起掌来。
四、激励性语言:一字一句拨心弦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失当的、不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课堂激励俯拾皆是:或以含糊其辞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一味给予“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却不是这样的。在给三年级学生上《锡林郭勒草原》时,王老师叫学生们举手试读课文,学生纷纷举手。王老师走到一位低着头、未举手的女生前轻声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小女孩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由此可见,教师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学习变成一个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对话中形成良性互动。
细细品味名师的精彩课堂,使我饱餐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我的身心在名师教学细腻优雅的语言中,在名师与学生们的深情对话中,在分享专家智慧的结晶中受到了一次莫大的洗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富有文化气息和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一、讲述性语言:一言一语皆幽默
幽默的教学语言,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特级教师于永正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像情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学生,煞有介事地说:“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学生们笑得更厉害了。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讲出来了,而学生们发自肺腑的笑声,则表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
二、问答性语言:一问一答求互动
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犹如一个个路标,可以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两个名字》一文中的“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句式时,信步走到学生们中间,同学生们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对话。“你好,我有一支铅笔。”贾老师左手举起一支铅笔,右手握着一位小朋友的手说。“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小朋友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了自己的铅笔。接着,贾老师亲切地示意这位小朋友和自己一起说:“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学生们纷纷争着和贾老师对话。这时,贾老师却让学生们先说,自己后答,并且这样启发学生:“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对话的难度增加了。学生们在认真思索后,举起了小手。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师(激动得竖起大拇指):“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师和生(愉快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就这样,贾老师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在一次看似随意的语言训练中,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
三、情感性语言:一吟一咏润心田
课堂上,教师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为了拉近时空距离,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在低沉哀壮的乐曲声中,屏幕上出现了高高耸立、庄严肃穆的抗美援朝纪念碑。王老师动情地说:“这座纪念碑是为千千万万个为祖国和朝鲜人民,为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修建的。在这些烈士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略一停顿后,王老师以更为深情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学生们和王老师一起深情地呼唤后,王老师以更为饱满的感情再次激发着学生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就这样,王老师动情的语言,使学生们整节课都处在深情怀念伟大战士邱少云的氛围中,以至于下课铃响,学生好像还都沉浸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此情此景,令听课的老师们都情不自禁地、热烈地鼓起掌来。
四、激励性语言:一字一句拨心弦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失当的、不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课堂激励俯拾皆是:或以含糊其辞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一味给予“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却不是这样的。在给三年级学生上《锡林郭勒草原》时,王老师叫学生们举手试读课文,学生纷纷举手。王老师走到一位低着头、未举手的女生前轻声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小女孩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由此可见,教师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学习变成一个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对话中形成良性互动。
细细品味名师的精彩课堂,使我饱餐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我的身心在名师教学细腻优雅的语言中,在名师与学生们的深情对话中,在分享专家智慧的结晶中受到了一次莫大的洗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富有文化气息和生命力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