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教师制订具有弹性预设性教学目标,并且创建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时,学生才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有效地吸收知识。学生是有兴趣、知识、经验和思想的人,因此,教学应该呈现丰富性、随机性、多样性,使学生达到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发展、主动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预设;生成
研究表明,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较少。本文就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案例,利用教师解决课堂现实问题和创建教学情境,来呈现课堂的动态生成性。
一、根据学情分析,促进生成
学情分析是指根据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特点、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具体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在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执行教学方法、教学设想以及学法指导。如在学习《黄山奇松》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导入新课:在中国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山水,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闻名于世(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但是人们对黄山奇松印象深刻,站在被徐霞客“黄山决胜处”的玉屏楼,就可以欣赏到对面悬崖的三大名松(陪客松、迎客松、送客松),更是有古代诗人对它的赞誉:三十六峰高插山,瑶台琼宇贮神仙。同时要求学生讲述黄山的其他风景,以及亲身游历经历,引发学生间的共鸣。因此,在预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联系已经学习的知识,对学生加以引导,能够更好地促进动态教学的生成。
二、创立想象空间,预设生成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后,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动态生成教育的宗旨。比如,《山行》这首诗,它是诗人描写深秋山色美景、表达诗人喜爱之情的一首诗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唐诗宋词,对古诗有很深的理解。教师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向学生提问“诗人是被何种美景所吸引?从哪里可以看出?坐在古意中的解释、于的解释”,有学生答“枫林;爱即喜爱;因为,比”。在本诗中对坐、于的解释是难点,在引导过程中大胆留白等待学生回答,并且给予学生鼓励,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三、机智应对情况,促成“意外”生成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在应对教育过程中复杂多变的事件时,要充分发挥智慧潜能,调动储备知识,利用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化腐朽为神奇”。例如:在《理想的风筝》的学习中,课堂中有一位学生没有专心听课,并且向另外一个学生讲述他假期放风筝的事,教师发现后,并没有对其进行说教式教育,而是联想上课内容,要求这名学生背诵一首所关于风筝的古诗。最后学生背诵了一首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同时在文中表述风筝的形态“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豆腐块儿,有长达千丈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教师要求这位学生讲述所见到过的风筝形态,“老鹰、鸽子、蝴蝶等,现在多数风筝上放置了LED漆包线灯串,在夜晚会有光亮,形态更为立体”,学生答道。由他的一首诗和对现代风筝形态的讲述,笔者顺利导入对《理想的风筝》课文的学习。所以,面对课堂中的随机生成,教师要灵活应对,以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将这种意外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为课堂营造另外一番景象。
四、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生成
教师以课文引入情境,引导学生在民主、开放的环境中发表想法和观点,并围绕主题展开有意义的交流,从而又生成新资源。教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表达欲望,产生习作的冲动,即“放大生成”。如《永远的白衣战士》,文中讲述了护士长高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教师向学生发问:护士长的崇高精神具体表现在哪里?有学生回答从“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可以看出,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讲述自己眼中的护士。有的学生讲述自己意外受伤,严重失血,当时却没有合适的血,有一位护士主动为他献血,并在学生恢复期间给予鼓励的一个故事。在这种感动的氛围中,学生很受启发,相继有其他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借助这个气氛,笔者要求学生将这些故事整理成文,记录这些感动的瞬间。这种“由此及彼”的启发方式,开启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记忆,让学生不再认为作文有难度,并且更加热爱生活,对生活报有感恩之心。
总之,教师在面对动态生成教学时,首先要学会自我拓展知识视野、提升自我精神境界,从而了解社会、了解科技、了解世界;其次要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创建开放式课堂情景,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最后,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升华,教师要教育和研究两相结合,才能达到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参考文献:
[1]张曙贤.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利用的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陈茏.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浅谈如何把握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1):325-325,326.
[3]支彬双.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浅谈如何把握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6):400-401.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预设;生成
研究表明,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较少。本文就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案例,利用教师解决课堂现实问题和创建教学情境,来呈现课堂的动态生成性。
一、根据学情分析,促进生成
学情分析是指根据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特点、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具体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在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执行教学方法、教学设想以及学法指导。如在学习《黄山奇松》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导入新课:在中国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山水,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闻名于世(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但是人们对黄山奇松印象深刻,站在被徐霞客“黄山决胜处”的玉屏楼,就可以欣赏到对面悬崖的三大名松(陪客松、迎客松、送客松),更是有古代诗人对它的赞誉:三十六峰高插山,瑶台琼宇贮神仙。同时要求学生讲述黄山的其他风景,以及亲身游历经历,引发学生间的共鸣。因此,在预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联系已经学习的知识,对学生加以引导,能够更好地促进动态教学的生成。
二、创立想象空间,预设生成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后,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动态生成教育的宗旨。比如,《山行》这首诗,它是诗人描写深秋山色美景、表达诗人喜爱之情的一首诗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唐诗宋词,对古诗有很深的理解。教师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向学生提问“诗人是被何种美景所吸引?从哪里可以看出?坐在古意中的解释、于的解释”,有学生答“枫林;爱即喜爱;因为,比”。在本诗中对坐、于的解释是难点,在引导过程中大胆留白等待学生回答,并且给予学生鼓励,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三、机智应对情况,促成“意外”生成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在应对教育过程中复杂多变的事件时,要充分发挥智慧潜能,调动储备知识,利用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化腐朽为神奇”。例如:在《理想的风筝》的学习中,课堂中有一位学生没有专心听课,并且向另外一个学生讲述他假期放风筝的事,教师发现后,并没有对其进行说教式教育,而是联想上课内容,要求这名学生背诵一首所关于风筝的古诗。最后学生背诵了一首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同时在文中表述风筝的形态“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豆腐块儿,有长达千丈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教师要求这位学生讲述所见到过的风筝形态,“老鹰、鸽子、蝴蝶等,现在多数风筝上放置了LED漆包线灯串,在夜晚会有光亮,形态更为立体”,学生答道。由他的一首诗和对现代风筝形态的讲述,笔者顺利导入对《理想的风筝》课文的学习。所以,面对课堂中的随机生成,教师要灵活应对,以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将这种意外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为课堂营造另外一番景象。
四、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生成
教师以课文引入情境,引导学生在民主、开放的环境中发表想法和观点,并围绕主题展开有意义的交流,从而又生成新资源。教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表达欲望,产生习作的冲动,即“放大生成”。如《永远的白衣战士》,文中讲述了护士长高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教师向学生发问:护士长的崇高精神具体表现在哪里?有学生回答从“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可以看出,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讲述自己眼中的护士。有的学生讲述自己意外受伤,严重失血,当时却没有合适的血,有一位护士主动为他献血,并在学生恢复期间给予鼓励的一个故事。在这种感动的氛围中,学生很受启发,相继有其他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借助这个气氛,笔者要求学生将这些故事整理成文,记录这些感动的瞬间。这种“由此及彼”的启发方式,开启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记忆,让学生不再认为作文有难度,并且更加热爱生活,对生活报有感恩之心。
总之,教师在面对动态生成教学时,首先要学会自我拓展知识视野、提升自我精神境界,从而了解社会、了解科技、了解世界;其次要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创建开放式课堂情景,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最后,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升华,教师要教育和研究两相结合,才能达到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参考文献:
[1]张曙贤.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利用的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陈茏.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浅谈如何把握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1):325-325,326.
[3]支彬双.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浅谈如何把握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6):4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