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帮助2-3岁幼儿告别“恋物”行为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你会经常发现无论是在家里玩耍、睡觉,或者是在户外游戏,甚至是在幼儿园生活,幼儿常常会怀里抱着自己的宝贝娃娃、心爱的小汽车、甚至是一块妈妈给的手帕不放手。一旦你试着从他手中拿走这件“宝贝”,他便会哭闹、烦躁不安,甚至无法正常地进行一日生活。这样的现象,正常么?
  一、无法割舍的小毯子“仔仔”
  小班开学第一天,对于幼儿园充满陌生感的朵朵一手牵着妈妈一手抱着一个卷起来的蓝色小毛毯怯生生地走进班级。看到老师立刻躲在了妈妈的身后,妈妈把朵朵拉到老师面前俯下身对朵朵说“宝贝,快叫老师好!”朵朵看了看老师低下头抱紧了手中的蓝色小毯子。朵朵妈妈把朵朵拉到老师身边往后退了两步说“今天第一天上学要表现好一点哦”。朵朵似懂非懂点点头又抱紧了手中的毯子。朵朵妈妈转过身对老师轻轻说:“老师,朵朵手里的是她最喜欢的小毛毯,没有这条毛毯她就要哭,从出生到现在没有离过手。老师您就让她抱着吧。”妈妈说完便转身准备离开。妈妈刚踏出班级大门,朵朵“哇”地一下大哭起來。抱着毯子追了出来,妈妈一听哭声立刻回头,一把抱住哭的梨花带雨的朵朵,又是摸头又是亲亲,两个人怎么也分不开。生活老师走上前把朵朵一把抱住告诉妈妈“朵朵妈妈,你去上班吧,宝贝交给我们你放心吧。”妈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留下哭得撕心裂肺的朵朵。慢慢地幼儿来的越来越多,朵朵也慢慢冷静下来,坐在小椅子上抱着蓝色小毯子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老师走过去拉起朵朵的手,试图把小毯子拿走。朵朵用力往后一缩,瞪大眼睛盯着老师充满了敌意,很快眼泪又流了下来,似乎老师是一个大坏蛋要来抢她的宝贝。老师放弃了取走朵朵的小毯子。就这样,朵朵抱着毯子度过了幼儿园的第一天。
  二、幼儿恋物根源——缺乏安全感
  幼儿恋物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缺乏安全感所导致。朵朵第一次要跟爸爸妈妈分开,对妈妈的依恋以及妈妈给予的安全感让刚进幼儿园的朵朵感到极度缺乏安全感。我们都知道亲子之间存在着一种依恋关系,这种依恋会让幼儿产生安全感。“2-3岁时孩子依恋最强的时候,也是孩子处于依恋关系的明确期,在此阶段,孩子对特殊人与物的偏爱变得更强烈”。因此有专家认为:当孩子在需要妈妈给予安全感却得不到满足时,会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从中获得安慰。朵朵第一次跟妈妈分开,在幼儿园里将“失去”妈妈的陪伴、帮助,朵朵就把家里最爱的小毯子当做妈妈的替代物,通过拥抱小毯子来安慰自己,寄害怕失落于小毛毯。
  三、正确看待幼儿的恋物行为
  我们往往会把恋物行为看成一种心理疾病。通常人们会吧“恋物行为”和“恋物癖”画上等号。其实则不然,所谓“恋物癖”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专业术语,而我们所看到的幼儿的恋物行为,则是幼儿对某种物品的特定依恋,这种依恋能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因此,幼儿的恋物行为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恋物癖”。
  四、循序渐进,消灭“恋物”
  1.家园配合,矫正“恋物”行为
  首先,我们要注重与孩子家庭的沟通。针对幼儿的“恋物”行为与家长沟通分析幼儿在家与在园的行为表现。请家长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入睡,在孩子入睡前或者幼儿急切需要该物品时,分散幼儿注意力,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渐渐减弱对该物品的“依恋”,使“恋物行为”慢慢被纠正。
  2.“忽视”恋物行为,转移注意
  当教师或者家长不断跟幼儿强调不要依恋某物品是,反而会更加激发幼儿的对该物品的依赖。所谓“忽视”就是指教师和家长在动作、言语等行为上对幼儿关注程度适当减弱,表现为不着重引导,不刻意分离。不时时刻刻要求幼儿放弃某物品。在来园时,可以通过老师的拥抱,轻柔的言语交流,邀请她一起游戏等来缓解幼儿的哭泣和“恋物”。
  3.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消灭”
  2、3岁是孩子依恋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处于依恋关系的明确期,安全的依恋关系曾伴随着宝宝的健康成长,但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恋物”的发展会造成社会交往及生活的困难。因此,我们也要采取逐步的矫正措施,不断然要求孩子马上远离“恋物”,更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宝宝对入园新环境的适应,对“分离焦虑”的淡化,我们更多得帮助宝宝们参加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宝宝们同伴间进行简单的交流与交往,更多得给予孩子关注,帮助他们走出“恋物情结”。
  “恋物”不是疾病,我们要正视幼儿的“恋物”行为,找准方法,循序渐进,就能帮助幼儿告别“恋物”的怪圈。
其他文献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讲情绪,影响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我觉得身为教师就更要注重自己的语言。那么如何做比较好呢?我认为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语言的教育性  教师应注意将课堂语言的教育性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与所教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当结束课文时我说了这一番话:“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如果没有了地球,我
期刊
摘要:“光”作为艺术家经常展现的艺术语言符号,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情感。光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艺术家,通过不同形式的光的展现,使其作為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光”主题性艺术作品作为绘画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满足人类审美诉求和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从“光”在艺术作品中呈现的发展历程着手,分析了艺术作品创作中“光”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语言精炼优美,表现了深刻意蕴和动人境界。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技巧地引导学生进入细微情境,体味接受美的熏陶启迪。可从“多元朗读,诗画结合,启发想象”三方面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意的美好,浸染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古诗、意境、诵读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节奏明快,语言精炼,意境悠远,内涵丰富,每一首都晓畅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起来曼妙无比。因此,我想
期刊
我常常听到有些老师惋惜的说:计算题这么简单,学生怎么老出错?也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家娃子计算题总是马虎出错,真想不通,哎!我们老师也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不仅仅是“简单”“马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看清楚数字和符号  学生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
期刊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正如歌里所唱,父亲这位人民教师从小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崇拜的“种子”。这颗“种子”在父亲宽厚博大的爱的雨露阳光下,慢慢地在我心中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长大后,我也骄傲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至今已整整二十二年。  在我这么多年的教师生涯中,
期刊
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程的必学领域之一,年级越高欣赏的内容越丰富。大多数美术教师上课以讲授理论知识、专业术语为主,也有些教师匆匆把一幅作品简单介绍一番,然后让学生自己看课本和图片,美其名曰:以自学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变成了被动的听讲、无目的看, 这些机械式的学习使学生思想麻木,上课态度消极,渐渐对欣赏课失去了兴趣,更别说进一步对作品内容的评述。这样的美术欣赏课起不到审美教育的作用,陶冶不了学生的情操,严
期刊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爱模仿等特点,他们记忆力好,形象思维能力强。但这一阶段的孩子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爱活动、坐不住、坐不久。因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要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良好的课堂纪律与课堂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何谓课堂纪律与课堂管理? 它是指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学习活动,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目的
期刊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ve been updated.A lot of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And the re
期刊
我做班主任工作有近二十年了,每当回想起当班主任的种种经历,每当记起教育孩子的种种方法,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齐涌来.其中有一点感触最深,最自豪的那就是:做好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有“四心”——耐心、细心、爱心和慧心。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如何用“心”去做好班主任工作:  首先,耐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的法宝。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项
期刊
摘要:新课标改后,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将课堂教学游戏化,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在欢快的环境中学习。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学前阶段,好奇心偏大,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在课堂上。而现代教育对孩子学前教育也在逐渐提高要求,为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理解游戏化课堂的意义,在充分了解游戏化课堂特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游戏合理地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以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