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政治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而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政治课堂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以往“填鸭式”“死记硬背”等只重视政治知识灌输,却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形成了中学政治课枯燥乏味的印象,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显然,这种僵化的政治课堂是无法达到新课改对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良好品德素质要求的。如何改革政治课堂,才能让学生对政治学科感兴趣,愿意学,主动学,从而让政治课程达到其应有的德育功能?笔者想谈一点自己在教学中体会。
一、政治课堂不能脱离“社会大课堂”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时事新闻,政策法规,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学科,在近几年的中高考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学生时事和理论结合分析的能力是考察的重点。只有关注当下的社会环境,并将书本的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时事新闻,民生百态,才能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中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只有将政治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才能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民生的关注和思考,从而达到新课改对学生素质教育,品德培养的要求。
反观许多老师的政治课堂,在教学意识和教学实践中都偏离了“社会大课堂”意识。在教学中很少将时事引入政治课堂教学中,或者在引入时事新闻时仅仅是老师分析学生记的反思,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是非常不利的。
如何才能将政治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的结合,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笔者认为老师可以让课堂的教学方法更多元。如今是信息时代,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新闻,对于这些新闻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诶,但中学生的思维和人生价值观并不成熟,在思考时也会有一些困惑。为此,笔者常常会在课堂中引入十几分钟的“自由辩论”,并且事前先让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在激烈的时事辩论中提升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后再由老师做总结梳理,加深学生的思考的认识。
二、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许多政治老师都会面临一个问题,一些学生平时喜欢看新闻,了解和分析社会时事,在政治课程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好,还有一些学生不喜欢关注社会新闻,学习缺乏主动性,导致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理论,另一部分学生却迟迟难以理解。导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时间的安排以及整个课堂的把控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笔者认为,面对学生学习的差异化这个普遍的问题,在政治课堂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老师在讲到莫个概念时,可以让一些思维比较开阔的学生上台来进行讲解,再抽选一些平时上课主动参与不高的学生进行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参与课堂。还可以在课堂中多设置一些小组交流,让同学们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相互学习提升。
课堂上的知识,概念,理论只是帮助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工具和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品德才是政治课程的主要目标。所以,老师在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时,不能仅仅限于对莫个知识和概念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刻的认识观,价值观思考。
三、课堂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政治课程学习的是比较严肃,宏观的国情法规,政策等知识,许多老师就陷入了一种“严肃死板”的教学模式,甚至有一些老师认为思想政治课就应该严肃的教学,不应该引入太多“花哨”的教学方式。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观念。虽然政治课程学习的是严肃,宏观的国情法规,政策等知识,但是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严肃死板的教学方式只会让给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老师的政治课堂都缺乏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喜欢引入一些有趣的图片,漫画,视频,音频等教学课件。甚至一些老师对书本中的漫画,图片都直接忽略。
“教书不是教教材”,这是许多老师都知道的一句话,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就要注重课堂教学中教材和辅助教学材料的结合,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今我们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也是新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老师,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政治课堂也必须与时俱进,政治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并且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这些既是不少中学政治老师忽略的问题,也是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只是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的一点粗浅意见。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老师,应该要积极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在政治教学只不断总结教研,反思教学,创新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更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让政治课堂用一改沉闷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符合对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功能。
显然,这种僵化的政治课堂是无法达到新课改对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良好品德素质要求的。如何改革政治课堂,才能让学生对政治学科感兴趣,愿意学,主动学,从而让政治课程达到其应有的德育功能?笔者想谈一点自己在教学中体会。
一、政治课堂不能脱离“社会大课堂”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时事新闻,政策法规,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学科,在近几年的中高考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学生时事和理论结合分析的能力是考察的重点。只有关注当下的社会环境,并将书本的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时事新闻,民生百态,才能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中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只有将政治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才能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民生的关注和思考,从而达到新课改对学生素质教育,品德培养的要求。
反观许多老师的政治课堂,在教学意识和教学实践中都偏离了“社会大课堂”意识。在教学中很少将时事引入政治课堂教学中,或者在引入时事新闻时仅仅是老师分析学生记的反思,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是非常不利的。
如何才能将政治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的结合,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笔者认为老师可以让课堂的教学方法更多元。如今是信息时代,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新闻,对于这些新闻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诶,但中学生的思维和人生价值观并不成熟,在思考时也会有一些困惑。为此,笔者常常会在课堂中引入十几分钟的“自由辩论”,并且事前先让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在激烈的时事辩论中提升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后再由老师做总结梳理,加深学生的思考的认识。
二、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许多政治老师都会面临一个问题,一些学生平时喜欢看新闻,了解和分析社会时事,在政治课程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好,还有一些学生不喜欢关注社会新闻,学习缺乏主动性,导致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理论,另一部分学生却迟迟难以理解。导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时间的安排以及整个课堂的把控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笔者认为,面对学生学习的差异化这个普遍的问题,在政治课堂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老师在讲到莫个概念时,可以让一些思维比较开阔的学生上台来进行讲解,再抽选一些平时上课主动参与不高的学生进行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参与课堂。还可以在课堂中多设置一些小组交流,让同学们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相互学习提升。
课堂上的知识,概念,理论只是帮助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工具和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品德才是政治课程的主要目标。所以,老师在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时,不能仅仅限于对莫个知识和概念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刻的认识观,价值观思考。
三、课堂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政治课程学习的是比较严肃,宏观的国情法规,政策等知识,许多老师就陷入了一种“严肃死板”的教学模式,甚至有一些老师认为思想政治课就应该严肃的教学,不应该引入太多“花哨”的教学方式。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观念。虽然政治课程学习的是严肃,宏观的国情法规,政策等知识,但是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严肃死板的教学方式只会让给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老师的政治课堂都缺乏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喜欢引入一些有趣的图片,漫画,视频,音频等教学课件。甚至一些老师对书本中的漫画,图片都直接忽略。
“教书不是教教材”,这是许多老师都知道的一句话,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就要注重课堂教学中教材和辅助教学材料的结合,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今我们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也是新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老师,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政治课堂也必须与时俱进,政治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并且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这些既是不少中学政治老师忽略的问题,也是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只是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的一点粗浅意见。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老师,应该要积极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在政治教学只不断总结教研,反思教学,创新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更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让政治课堂用一改沉闷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符合对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