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将受益无穷。为此,多年来,为人师者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各出其谋,共同探讨在这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也就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与大家共同探讨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 精雕细刻 家校携手 以身作则 有法可依 点滴渗透
(一)
在印度,您也许会经常看到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条细细的链子,就拴住了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的事!然而,个中原因正是那些驯象人所熟知的,那就是从小培养一种习惯: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他们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样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即便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了。可见,小象是被链子绑住了,可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了。
人的培养亦如此。
(二)
那我们习惯培养应朝着哪个方向走呢?教无定法,哪些习惯要抓,还是要根据具体的班级情况来“对症下药”。教育的途径虽是多种多样,但有效的方法,我们还是有必要进行梳理总结的,在此,我就以小学中年级孩子为对象,说说我是如何抓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习作生活化的习惯养成的。
现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记录如下:
一、家校携手,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孩子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孩子的整体素质应从孩子一出生就有意培养。”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意义”的有力概括。每次在家长会上,我都会强调习惯的养成,都会与家长探讨:如何家校携手,共促孩子进步:“希望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不仅仅表现在作业辅导上,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密切配合学校促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而且,我也一再强调,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贯的说教,更应该关注自己言行上的以身作则,因为孩子往往学东西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眼看,然后模仿。为此,我给了家长几个建议:
(1) 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要求孩子怎么做,自己先怎么做。
(2) 支持学校、老师的工作,认真及时地督促。
(3) 积极配合,加强家校沟通。
为此,我充分利用了校训通这个平台和家庭作业登记本,密切与家长联系。除此以外,依据孩子的特性,在这两个途径中,“公开表扬”是我乐此不疲而又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树典型,不断地激励上进,希望借此给学生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就这样,长此以往,在点滴中汇聚孩子良好习惯的长河。
但要补充的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老师的以身作则也很重要。平日里,老师举止的是否文明,对学生是否尊重、平等,处事的态度,做事的习惯等,学生也一一尽收眼底,学在心里。为此,在学生面前,我更是小心谨言,务求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有法可依,实现“无为而治”。
为了让孩子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每接一个班,第一
个要做的事就是与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班级管理制度,明确奖惩事项。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制度管理深入班级,让班级成为一个浓缩的“社会”,让学生有“法”可依。他們的对与错,我们有共识,不以老师的主观判断为依据,孩子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己管理自己。
写说明书,是我们的班级管理制度中,如果学生违反规定将受到“惩罚”时最常见的方式。它不同于检讨书,等同于分析书和反思文的结合。在说明书中,孩子需要分析自己的对与错,可以追溯原因,还可以申诉,提出建议,如果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提出将如何改进的方案,如果再犯,又将以什么方式“自我惩罚”等,体现的是孩子对这件事情的认识过程,是自我的管束,是思维的训练,更是思维习惯的养成。
这也正像我们的雕刻家在琢玉时,想要把美玉的神韵开发出来,不能随心所欲,关键还是要依据这块玉本身的特质,根据一定的文理,悉心打磨,让它迸发光彩。
三、点滴渗透,讲究生活中的习惯培养。
以日记、循环周记、每日新闻的一事一议、读后感等习作方式,让学生广开言论,引导将关注的目光放在身边人、身边事,让学生做到除了关注自己的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也事事关己。”让习作成为成长的记录,成为交流的工具,成为孩子知性培养的沃土、成为亲子关系培养的催化剂,更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此外,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也是我对学生生活中的习惯培养的重要方式。通过完善的奖励机制,让学生学会倾听与合作,学会互相鼓励和帮助,既锻炼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再有,现代的网络技术,也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不少教学便利。网络上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免费的教育平台——博客空间。在那里,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习作等作品乃至生活照片放上去,学会大胆地表现自己,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与成长体验,也可以开展论坛,把自己的心理话或疑问在那里得到释放与梳解。就这样,以细水常流、形式多样的方式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行为习惯。
就在学生习惯养成的这些过程中,雕塑家的细腻用心,在此也可见一斑。
四小结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我们做老师的深悟这点,也为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呕心沥血。可以说教师是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传道授业,还塑造着人最深处的东西,也是文明社会赋予人的基本准则。就让我们这些伟大的雕刻家们,在岁月的长河里炼就一身的本领,用我们精雕细刻的良苦用心,为成就孩子美好未来尽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书目]:
摘自《小学中年级学生特点》河北省教育科研所/刘凤华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国青年出版社/作者:[美]安奈特·L·布鲁肖
《班主任》/背景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市报刊发行局
[关键词] 精雕细刻 家校携手 以身作则 有法可依 点滴渗透
(一)
在印度,您也许会经常看到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条细细的链子,就拴住了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的事!然而,个中原因正是那些驯象人所熟知的,那就是从小培养一种习惯: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他们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样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即便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了。可见,小象是被链子绑住了,可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了。
人的培养亦如此。
(二)
那我们习惯培养应朝着哪个方向走呢?教无定法,哪些习惯要抓,还是要根据具体的班级情况来“对症下药”。教育的途径虽是多种多样,但有效的方法,我们还是有必要进行梳理总结的,在此,我就以小学中年级孩子为对象,说说我是如何抓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习作生活化的习惯养成的。
现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记录如下:
一、家校携手,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孩子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孩子的整体素质应从孩子一出生就有意培养。”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意义”的有力概括。每次在家长会上,我都会强调习惯的养成,都会与家长探讨:如何家校携手,共促孩子进步:“希望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不仅仅表现在作业辅导上,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密切配合学校促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而且,我也一再强调,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贯的说教,更应该关注自己言行上的以身作则,因为孩子往往学东西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眼看,然后模仿。为此,我给了家长几个建议:
(1) 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要求孩子怎么做,自己先怎么做。
(2) 支持学校、老师的工作,认真及时地督促。
(3) 积极配合,加强家校沟通。
为此,我充分利用了校训通这个平台和家庭作业登记本,密切与家长联系。除此以外,依据孩子的特性,在这两个途径中,“公开表扬”是我乐此不疲而又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树典型,不断地激励上进,希望借此给学生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就这样,长此以往,在点滴中汇聚孩子良好习惯的长河。
但要补充的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老师的以身作则也很重要。平日里,老师举止的是否文明,对学生是否尊重、平等,处事的态度,做事的习惯等,学生也一一尽收眼底,学在心里。为此,在学生面前,我更是小心谨言,务求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有法可依,实现“无为而治”。
为了让孩子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每接一个班,第一
个要做的事就是与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班级管理制度,明确奖惩事项。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制度管理深入班级,让班级成为一个浓缩的“社会”,让学生有“法”可依。他們的对与错,我们有共识,不以老师的主观判断为依据,孩子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己管理自己。
写说明书,是我们的班级管理制度中,如果学生违反规定将受到“惩罚”时最常见的方式。它不同于检讨书,等同于分析书和反思文的结合。在说明书中,孩子需要分析自己的对与错,可以追溯原因,还可以申诉,提出建议,如果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提出将如何改进的方案,如果再犯,又将以什么方式“自我惩罚”等,体现的是孩子对这件事情的认识过程,是自我的管束,是思维的训练,更是思维习惯的养成。
这也正像我们的雕刻家在琢玉时,想要把美玉的神韵开发出来,不能随心所欲,关键还是要依据这块玉本身的特质,根据一定的文理,悉心打磨,让它迸发光彩。
三、点滴渗透,讲究生活中的习惯培养。
以日记、循环周记、每日新闻的一事一议、读后感等习作方式,让学生广开言论,引导将关注的目光放在身边人、身边事,让学生做到除了关注自己的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也事事关己。”让习作成为成长的记录,成为交流的工具,成为孩子知性培养的沃土、成为亲子关系培养的催化剂,更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此外,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也是我对学生生活中的习惯培养的重要方式。通过完善的奖励机制,让学生学会倾听与合作,学会互相鼓励和帮助,既锻炼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再有,现代的网络技术,也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不少教学便利。网络上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免费的教育平台——博客空间。在那里,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习作等作品乃至生活照片放上去,学会大胆地表现自己,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与成长体验,也可以开展论坛,把自己的心理话或疑问在那里得到释放与梳解。就这样,以细水常流、形式多样的方式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行为习惯。
就在学生习惯养成的这些过程中,雕塑家的细腻用心,在此也可见一斑。
四小结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我们做老师的深悟这点,也为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呕心沥血。可以说教师是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传道授业,还塑造着人最深处的东西,也是文明社会赋予人的基本准则。就让我们这些伟大的雕刻家们,在岁月的长河里炼就一身的本领,用我们精雕细刻的良苦用心,为成就孩子美好未来尽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书目]:
摘自《小学中年级学生特点》河北省教育科研所/刘凤华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国青年出版社/作者:[美]安奈特·L·布鲁肖
《班主任》/背景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市报刊发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