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校企;技术转移;博弈论
作者简介:孟庆敏(1975-),男,山东青岛人,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处,讲师。(江苏 镇江 21200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14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单纯依靠内部的技术创新活动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变得越来越困难,必须依靠加强与外部知识源的合作,因此,校企技术转移逐渐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校企技术转移过程中,模式的选择是双方合作的起点,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模式选择不当不仅会影响双方技术转移的效率,有时甚至会导致技术转移的失败。[1]本文在对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进行案例剖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校企技术转移的模式,并运用博弈论方法对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
一、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
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是于2010年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的首批省级高校技术转移中心,2012年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在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该中心成立以来,进行技术转移项目307项,服务企业196家,合同金额超过6000万元。中心开展的技术转移项目统计如表1所示。
2.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1)技术转移模式分类。通过技术转移中心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协议)的类型,可以总结出技术转移的模式。在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合同中,高校只负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参与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因此这四类技术转移可称为技术交易模式。在战略性合作协议中,高校不仅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还参与产品的商业化过程,这类技术转移可称为商业化协作模式。
(2)不同技术转移模式的特征。通过对不同模式的项目性质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技术交易模式和商业化模式的特征。
1)技术交易模式是技术转移最常见的模式,采用此模式的都是技术成熟、市场急需的项目。主要有三种合作的方式:一是联合申报计划项目,如申报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由政府投入经费,高校、企业进行经费配套,技术转移中心作为技术开发依托单位开展研究开发,企业作为技术实施依托单位负责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商业化;[2]二是通过企业发布的技术需求和高校进行的成果宣传活动,双方建立联系,高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三是高校研发人员在以往的技术转移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企业寻求延续合作或开发新项目。除联合申报计划项目外,技术交易模式的合作起止时间较短,通常在1年以内,企业青睐“交钥匙工程”,对成果的实用性有很高的要求,在合作的洽谈阶段重点关注该项成果的应用背景、取得的效益、高校的工程化能力等问题。技术交易模式都是“一事一议”,有时对同一技术领域的不同技术难题签订多个合同,合作程度不够深入。
2)商业化协作模式是一种深层次的技术转移模式,双方通过长期的合作,致力于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性问题,采用此模式的都是前瞻性、预研性项目,通常是双方负责人具有很好的朋友关系,或是高校研发人员曾经为企业解决过技术难题而得到对方的认可,才能促使商业化协作协议的签订。商业化协作模式中,双方一般不是首次合作,前期有过长期接触或有过合作历史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互相信任程度较高,高校研发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双方联系紧密,通常要求高校派研发人员长期进驻企业,全面了解企业研发、生产现状,及时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企业甚至会聘任技术人员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
二、校企技术转移模式的选择
技术交易和商业化协作是校企技术转移的两种基本模式,下面运用博弈论相关理论分析校企双方如何选择技术转移模式。
1.基本假设、决策时序及模型构建
(1)基本假设。1)高校拥有一项知识成果,但缺乏单独将其商业化的能力,只能通过与企业的技术转移实现技术的市场价值。企业拥有商业化能力,但是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只能寻找外部知识源进行合作。2)高校存在两种类型,高市场价值技术和低市场价值技术,获得高市场价值V1的技术付出成本为c1,低市场价值V2的技术付出的成本为c2。高校了解已有技术的市场价值而企业不了解,只能通过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判断市场价值高低的概率。在商业化过程中要实现技术的市场价值需要付出成本c0,c0表示技术的成熟度,成熟度高的技术在商业化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小。3)商业化能力是企业科研、生产、市场、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技术交易模式下企业商业化成功的概率为p21,商业化协作模式下商业化成功的概率为p22,其中,1>p22>p21>0,p22-p21体现出商业化协作对企业商业化能力的提升程度。
(2)决策时序。1)“自然”(N)首先选择高校技术市场价值高低的类型,此类型高校了解但企业不了解,只掌握对高校类型的推断p1。2)企业根据对高校类型的推断,从行动空间中选择且发出一个行动:选择技术交易模式或商业化协作模式。3)高校在观测到企业的行动后,从可行动空间中选择一个行动:选择合作或不合作。
(3)模型构建。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构建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其扩展式表述如图1所示。
2.模型分析
企业选择技术交易模式和商业化协作模式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令企业在不同模式下的收益相等,即E1-E2,可得:
(1)
式(1)显示的是企业选择合作模式的阈值,如果企业认为高校技术成果市场价值高的概率大于此阈值,即p1>p*,企业选择技术交易模式,如果p1
0、<0、>0、>0、>0、<0。表明:如果高校对技术交易模式的要价α变大,企业会转向选择商业化协作模式;如果企业现有商业化能力p21较弱,则倾向于选择商业化协作模式;如果企业通过商业化协作模式达到的商业化能力p22提高的越大,则倾向于商业化协作模式;如果高校技术成果的最高市场价值V1越大,企业越倾向于技术交易模式;如果高校技术成果的最低市场价值V2越大,企业越倾向于商业化协作模式;如果高校技术成果能够达到的最大市场价值比最小市场价值提高得越大,企业选择技术交易模式的可能就越大。
(2)技术交易模式分析。当p1>p*时,企业会选择技术交易模式,高校要和企业协商交易价格,协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可以运用纳什讨价还价解确定协商结果。求解纳什讨价还价解得到:
(2)
式(2)是p1、p21、V1、V2的增函数,说明如果高校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越大、企业判断的高校技术程度价值高的概率越大、企业现有商业化能力越强,双方达成的交易价格也越高;式(2)是c0的减函数,说明如果高校技术成果的成熟度越小,双方达成的交易价格越低。
(3)商业化协作模式分析。当p1
c0时,高校才会选择合作。同样,商业化协作模式中收益分配比例也可以用纳什讨价还价解确定,得到:
(3)
式(3)表明,一旦双方决定以商业化协作模式合作,双方达成的收益分配比例是各占一半。这是因为高校和企业都清楚技术成果市场价值高的概率较低,但收益还是能大于付出的(p22V2>c0),如果还希望进行商业化协作,表明双方对该项技术成果抱有较大希望,既然在商业化过程中高校和企业的参与都必不可少,因此平均分配收益和风险。
三、总结与启示
本文以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例,分析了校企技术转移的模式,按照高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深入程度将技术转移划分为技术交易和商业化协作两种模式,并运用博弈论理论和方法对双方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在技术交易模式下,高校要得到较高的交易价格,就要提高p1、p21、V1、V2,降低c0。p1是企业对高校技术成果市场价值高的概率的判断,高校要加强信誉管理,对每一个项目都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提高顾客满意度;严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获得短期收益而采取损害顾客利益的行为,避免不利的社会评价;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完善组织结构,向顾客展示强大的实力和正规化的管理。V1、V2是高校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高校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研发能力,还要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成果。c0表示高校技术成果的成熟度,成熟度高的成果在商业化模式中付出的成本低,成熟度高的成果付出的成本高甚至商业化失败,要求高校注重加强成果的工程化能力,提供的不仅仅是经过理论验证或实验室验证的成果,还要经过中试、工业化试验等过程解决从理论到生产的难题。p21是企业现有的商业化能力,一般来讲,规模大、生产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组织机构健全的企业商业化能力强,因此,高校要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以争取到较高的交易价格。
在商业化协作模式下,高校和企业平分收益和风险,这一般适用于市场价值高、但在技术开发或商业化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的项目,只有双方共同投入资源、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商业化的成功。此时,高校要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保证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公艳,王成军,窦德强.校企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软科学,2009,(4):61-64.
[2]罗炜,唐元虎.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2,
(1):28-31.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