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驰股份调研手记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kf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6日笔者参加了兆驰股份(002429)的现场调研。公司投资总监方振宇(即将上任董秘)、证券事务代表罗希文接待。
  方振宇首先介绍了公司经营状况:公司主营业务为电视机、机顶盒、LED,其中专注LED业务的子公司兆驰节能照明计划在新三板挂牌,目前公司处于制造向制造 服务转型的过程中。在渠道方面公司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于线上渗透率有限,当前重点在线下渠道,线下销量目前是线上的2.5倍,由于依靠合作伙伴的渠道,因此渠道成本较低。
  品牌推广重点有两件事:一是自有品牌推广,目前正在大力扩张自有门店;二是联合品牌推广,主要在国美和海尔销售。
  关于定增的问题,批文已经拿到,目前推进顺利,期望年内完成,由于产业资本更看中公司未来的稳定发展,定增各方对定增价格并未提出异议。
  随后,方开始回答投资者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 公司与广电和乐视相比,优势在哪?
  首先,广电是区域分治的行业,体制决定了变化不会太大,毕竟客户群就那么多,而公司可以全国性布局。
  乐视的优势在于宣传,但其内容其实不够多,没有太多版权,主要靠广告赚钱。公司目前的优势在渠道方面,乐视第一年买了不到30万台,公司今年年中风行电视销售量达到120万台,全年目标在300万台。
  2) 怎么看互联网电视的未来的发展?
  乐视在2013年提出了互联网电视这一新概念。内容是行业的核心所在,不过内容在中国80%以上是一样的,因此要提供好的、有差异化的内容,就需要版权,版权将成为未来互联网电视的竞争点。不过未来内容将交由股权合作方东方明珠去做,公司重点做渠道商,协同效应更佳。
  个人不看好互联网电视盒子,盒子只是中间过渡产品,电视每次大的变革均来自于显示技术的更替,而不是盒子,国内的增量未来将持续下降。公司没有计划做自主品牌的盒子,除了上述原因外,主要是公司也代工盒子,量还很大,没必要。
  3) 面板近期涨价对公司有影响吗?
  电视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总会有大起大落,面板一涨价产能就上去,上去后就过剩,过剩后就降价,一降价又下跌,不断的在循环。
  低价格不是风行电视追求的目标。无论显示屏涨不涨价,公司为提升品牌品质,都需要涨价,只是涨价的幅度大小而已。不排除下半年对风行电视提价。
  4) 风行电视对ODM的影响大吗?
  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说以前乐视找公司代工,现在成为竞争对手了就没有了。
  5) LED业务的发展方向?OLED对LED有冲击吗?
  LED目前发展顺利,子公司兆驰节能计划新三板上市,之前计划收购国外的LED公司,是希望通过股权绑定的方式,为公司LED业务提供更多帮助,但目前方案搁置了,主要是钱出不去。
  OLED取代LED短时间看不到。OLED在电视机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手机运用都没有,更别说尺寸更大的电视。
  6)未来互联网转型,流量是核心,乐视有版权,兆驰靠什么?有没有考虑过直播平台?
  与直播平台合作,兆驰考虑过,但是这一块是政策的模糊地带,有点灰色,所以没有深入。兆驰想过做演唱会的直播,为实现这个,未来兆驰不排除成立专门的互联网公司。
其他文献
中国戏曲把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时空里,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由于受到种种观念的影响。我国的音乐
<正>近五日(截止6月30日)卖方机构对上市公司共发出了256个首次买入的评级,其中海通证券的汪立亭和张宇给予东百集团未来一年13.35元的目标价,比6月30日的收盘价溢价98.7%,几
我国高校艺术类舞蹈专业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为迎合市场需要,往往急功近利,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
喜欢游戏是每个人的天性,所以在游戏中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尤其面对枯燥的钢琴练习曲和一些重复性手指练习的时候,更需要加入游戏的元素。另外,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愉悦的,更
【摘 要】 历史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掌握多项知识点,并对各项知识内容融会贯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探究科学性和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把握正确方向。问题链教学模式就是符合历史学科的发展,同时有助于培育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的方式来引领学生学习和思考
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断桩的处治措施,详细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断桩处理过程中的钻芯、清淤、压浆、取芯验证等具体做法。
既是剧中人,又是剧外人,剧中与剧外,真假一个人。这句中国的戏剧谚语,清楚的说明了演员进行艺术创造的特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