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初中生现状,在数学教学中注意重视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本文将从四方面提出衔接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90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有的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一些尖子生可能变为后进生。为此,笔者对小学与初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衔接,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
一、关于小学与初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 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七年级学生面对新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由小学进入自己理想的初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比小学的难学。例如: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而到了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七年级新生的学习质量。
2. 教材的变化
小学数学侧重是打基础。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而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3. 课时的变化
在小学,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科目多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七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 教法学法的变化
在小学,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觉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因此,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学法上,小学教师讲得很细全,练得熟,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可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然而,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小学与初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做好准备工作,为衔接打好基础
(1)做好入学教育工作。这是做好衔接的基础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七年级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小学与初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摸清基础,规划教学。为了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小学与初中衔接
(1)立足大纲和教材,以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加减等。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七年级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等。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小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小学的自然数与分数、简单的几何图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加强学生课前自学的指导,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对将要学习内容做全面的了解——从哪一点切入,包含哪些知识、各知识点间有何联系,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轮廓,事先明确明天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必将产生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的主动性必将增强,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4)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5)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较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课后进行认真巩固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3. 加强教法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优化教学各环节,促进小学与初中的良好衔接
(1)运用情感和成功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做好小学与初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七年级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少责怪学生,要多找原因。要深入学生,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等。这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初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学习,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通盘考虑的育人目标,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不断改进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做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保证教师的数学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延连.关于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探讨[J].速读(上旬),2015(2).
[2] 何 苇.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初探[J].山西教育(教学),2013(12).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龙华中学 543200)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90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有的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一些尖子生可能变为后进生。为此,笔者对小学与初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衔接,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
一、关于小学与初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 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七年级学生面对新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由小学进入自己理想的初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比小学的难学。例如: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而到了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七年级新生的学习质量。
2. 教材的变化
小学数学侧重是打基础。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而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3. 课时的变化
在小学,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科目多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七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 教法学法的变化
在小学,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觉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因此,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学法上,小学教师讲得很细全,练得熟,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可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然而,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小学与初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做好准备工作,为衔接打好基础
(1)做好入学教育工作。这是做好衔接的基础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七年级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小学与初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摸清基础,规划教学。为了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小学与初中衔接
(1)立足大纲和教材,以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加减等。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七年级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等。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小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小学的自然数与分数、简单的几何图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加强学生课前自学的指导,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对将要学习内容做全面的了解——从哪一点切入,包含哪些知识、各知识点间有何联系,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轮廓,事先明确明天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必将产生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的主动性必将增强,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4)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5)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较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课后进行认真巩固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3. 加强教法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优化教学各环节,促进小学与初中的良好衔接
(1)运用情感和成功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做好小学与初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七年级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少责怪学生,要多找原因。要深入学生,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等。这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初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学习,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通盘考虑的育人目标,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不断改进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做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保证教师的数学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延连.关于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探讨[J].速读(上旬),2015(2).
[2] 何 苇.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初探[J].山西教育(教学),2013(12).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龙华中学 54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