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情报老专家戴庆忠先生撰写的鸿篇巨制——《电机史话》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
《电机史话》堪称当今国内,也可以说是截至目前国外同行业对电机发明史和电机技术发展史唯一全面详尽追溯介绍的专业性史话类文本。
全书108万字,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电学的历史、电机诞生的背景和各种电机萌芽发明、改进的历程。
第二部分系全书重点,分门别类地探寻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变压器、交流感应电动机和直流电机的技术发展史。
第三部分论述与电机技术相关的电机理论、各种电机用材料,以及电机绝缘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四部分铺陈世界电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回顾了诸如美国GE与西屋、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20多家世界著名电机企业的发展史及其典型电机产品,同时回顾了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业、汽轮发电机工业和小型电机工业的发展历程,对各个时期的重大水、火电产品作了详尽论述。
此外,附录部分提供了电机历史年表、中外人名索引及参考文献。该书对了解和研究世界电机发展史、掌握电机发展规律、探索电机发展趋势不无借鉴,并为后学津梁,新到公司的大学生们尤当借此窥一斑而知全豹。
从草拟提纲到第一章与读者见面,戴庆忠用了近20年时间;从第一章发表到全书完成出版,又用了15年时间。前后30多年,戴庆忠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这部被业内人士称为“第一部世界电机发展史专著”的著作上了。
写着写着就收不了手了。
51年前,23岁的戴庆忠从重庆大学毕业,踌躇满志地来到东方电机厂。他从小喜欢读书,文史尤甚,还精通英语,对德语也有了解。戴庆忠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学习整理国外资料,翻译后给厂内技术人员讲解。要讲解通透,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戴庆忠不满足于一个“翻译者”的角色,他本来就是学机电专业的,自从接触了大量国内外先进技术后,愈发感觉到这片领域的广阔和深邃。缺乏交流!这是戴庆忠工作初期对国内电机行业的最直接感知。
得益于长期的技术研究工作,戴庆忠在他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将几年中搜集整理的资料编著成册,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一本《国外汽轮发电机发展情况简介》出炉。之后的十余年时间,他又先后编著了《国内外发电设备及交直流电机近况》《国内外电机发展近况》《国外大型水轮发电机总体布置图册》。后来,他又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全部汇编成册。
戴庆忠说,写着写着就收不了手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他尝试着编著一些工具书。“我略知一二英文,希望自己的词典能够对同行有所帮助。”戴庆忠用他的“略知一二”先后编写的《科技英语翻译》《英汉电技术词汇》《英汉·汉英水轮机词典》等几本实用性工具书先后与读者见面。
要将电机发展写成史话!
戴庆忠有着很深的历史情结,至今他还保留着少年时所读过的文学、历史书籍。在他眼中,电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也是人们有着悠久认知史的一种事物。“早在甲骨文时代,人们就认识了雷电,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雷’字就出现在殷墟甲骨文中。人类认知电再到使用电,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戴庆忠愿意将电、电机这些科学技术看作是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他们就像任何一种事物一样,产生、演变、发展。”
用史话的形式来写一本关于電和电机发展史的介绍性书籍!戴庆忠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提出自己想法的人。而这个想法最终得以付诸行动,还得益于一位外国人。
戴庆忠所说的这个人就是英国近代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博士(J.T.M.Needham)。他数次来到中国,先后任英国驻华科学大使,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不仅在自己的专长领域有很好的建树,而且还特别喜欢中国科技史研究。1975年,李约瑟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全书共28卷册)第一卷第一册(中文版)在国内出版。
戴庆忠说,这位著名科学家竭其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这种精神给了他极大的心灵震撼。“一个外国人都可以将中国科技史研究得如此透彻,为什么国人就不能搞一搞电机发展史呢?”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戴庆忠开始着手草拟大纲。从古至今、汇集中外;专业性与可读性融合——戴庆忠要写这样一本书——《电机史话》。
仅准备工作就持续近20年。
从构思到第一章发表,戴庆忠用了近20年时间。在这近20年中,戴庆忠先后编著的几本工具书出版了,他也走上了领导岗位,但《电机史话》的准备工作没有停止。由于国内外在电机研究领域从未有一本完整的书籍,戴庆忠必须从零开始,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搜集资料,难度可想而知。“要具体到某一型号的早期产品,那时候互联网不发达,光这一个产品资料搜集可能就需要几个月时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业远没有现在发达,互联网也尚未普及,图书馆成了他获取资料信息的重要来源。除了工厂图书馆外,他还利用出差的机会光顾过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的图书馆。搜集资料需要时间,而在繁杂的资料中组织提炼、甄别考证更需要精力。资料不仅有限,而且他在搜集时还不得不充当考证者的角色。
在《电机史话》的附录中,列出了近1 000个相关人物,其中近200名国人,近800名外国人;1 000余幅插图。这些都是戴庆忠逐一遴选出来的。参考文献就有将近100本,他几乎都精读了一遍又一遍。
在电脑还没普及的那个年代,戴庆忠只能用手记录和写作,工作之余的时间被填得满当当的。“有点灵感就写在纸上。”戴庆忠说,他已经记不清究竟写了多少手稿。经过近20年的积累,1997年,《电机史话》第一章在《东方电机》杂志上发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首先对‘电’现象进行观察、认识和描述的国家之一。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我们的祖先首先是从雷鸣电闪中注意到电现象的存在,并以原始的文字把观察现象描述、记录下来……”以这样一种叙述,戴庆忠开始了他的《电机史话》。
半生心血都在书里了。
戴庆忠有点意外,《电机史话》第一章发表后在行业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随着文章的陆续刊出,许多电机界的老前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新中国著名电机专家高庆荣不仅多次来信勉励,而且还将其收藏的美国电机著作《Electricity in Every Life》全书复印邮寄过来;著名电机学者林金铭教授也将其手中的由意大利友人所赠的电机史料转交于戴庆忠;中国工程院院士饶芳权也对戴庆忠给予了帮助……
《电机史话》的连载一直持续到2011年,汇集成书后总共108万字。总览全书,跨越古今,纵向分析电机发展的历史背景,电机从诞生到现在各型产品的发展历程;横向分门别类介绍多种电机及相关原理、材料、绝缘及电机工业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内容涵盖电的基本知识、电机诞生的历史背景、电机萌芽及改进;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的发展历程与技术进展;电机理论;世界电机制造公司发展史。
“把散落一地的‘珠玉’拾掇起来了”“宛如一幅历史画卷,大开大合”“作为一部科技史类读物,它与其他学术类电机专著有别,既有专业知识介绍,也有历史知识介绍。”《电机史话》出版后,不少业内人士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11月,第一部介绍中国电机发展史的著作《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也参考了《电机史话》的部分篇章。
戴庆忠家中,有一间很大的书房,陈放着他收集的书籍以及他自己出版的读物近2 000册。这位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说,他和电机打了一辈子交道,也写了一辈子电机,而这部耗费他30多年心血写作出版的《电机史话》是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责任编辑:郝幸田)
《电机史话》堪称当今国内,也可以说是截至目前国外同行业对电机发明史和电机技术发展史唯一全面详尽追溯介绍的专业性史话类文本。
全书108万字,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电学的历史、电机诞生的背景和各种电机萌芽发明、改进的历程。
第二部分系全书重点,分门别类地探寻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变压器、交流感应电动机和直流电机的技术发展史。
第三部分论述与电机技术相关的电机理论、各种电机用材料,以及电机绝缘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四部分铺陈世界电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回顾了诸如美国GE与西屋、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20多家世界著名电机企业的发展史及其典型电机产品,同时回顾了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业、汽轮发电机工业和小型电机工业的发展历程,对各个时期的重大水、火电产品作了详尽论述。
此外,附录部分提供了电机历史年表、中外人名索引及参考文献。该书对了解和研究世界电机发展史、掌握电机发展规律、探索电机发展趋势不无借鉴,并为后学津梁,新到公司的大学生们尤当借此窥一斑而知全豹。
从草拟提纲到第一章与读者见面,戴庆忠用了近20年时间;从第一章发表到全书完成出版,又用了15年时间。前后30多年,戴庆忠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这部被业内人士称为“第一部世界电机发展史专著”的著作上了。
写着写着就收不了手了。
51年前,23岁的戴庆忠从重庆大学毕业,踌躇满志地来到东方电机厂。他从小喜欢读书,文史尤甚,还精通英语,对德语也有了解。戴庆忠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学习整理国外资料,翻译后给厂内技术人员讲解。要讲解通透,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戴庆忠不满足于一个“翻译者”的角色,他本来就是学机电专业的,自从接触了大量国内外先进技术后,愈发感觉到这片领域的广阔和深邃。缺乏交流!这是戴庆忠工作初期对国内电机行业的最直接感知。
得益于长期的技术研究工作,戴庆忠在他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将几年中搜集整理的资料编著成册,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一本《国外汽轮发电机发展情况简介》出炉。之后的十余年时间,他又先后编著了《国内外发电设备及交直流电机近况》《国内外电机发展近况》《国外大型水轮发电机总体布置图册》。后来,他又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全部汇编成册。
戴庆忠说,写着写着就收不了手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他尝试着编著一些工具书。“我略知一二英文,希望自己的词典能够对同行有所帮助。”戴庆忠用他的“略知一二”先后编写的《科技英语翻译》《英汉电技术词汇》《英汉·汉英水轮机词典》等几本实用性工具书先后与读者见面。
要将电机发展写成史话!
戴庆忠有着很深的历史情结,至今他还保留着少年时所读过的文学、历史书籍。在他眼中,电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也是人们有着悠久认知史的一种事物。“早在甲骨文时代,人们就认识了雷电,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雷’字就出现在殷墟甲骨文中。人类认知电再到使用电,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戴庆忠愿意将电、电机这些科学技术看作是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他们就像任何一种事物一样,产生、演变、发展。”
用史话的形式来写一本关于電和电机发展史的介绍性书籍!戴庆忠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提出自己想法的人。而这个想法最终得以付诸行动,还得益于一位外国人。
戴庆忠所说的这个人就是英国近代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博士(J.T.M.Needham)。他数次来到中国,先后任英国驻华科学大使,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不仅在自己的专长领域有很好的建树,而且还特别喜欢中国科技史研究。1975年,李约瑟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全书共28卷册)第一卷第一册(中文版)在国内出版。
戴庆忠说,这位著名科学家竭其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这种精神给了他极大的心灵震撼。“一个外国人都可以将中国科技史研究得如此透彻,为什么国人就不能搞一搞电机发展史呢?”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戴庆忠开始着手草拟大纲。从古至今、汇集中外;专业性与可读性融合——戴庆忠要写这样一本书——《电机史话》。
仅准备工作就持续近20年。
从构思到第一章发表,戴庆忠用了近20年时间。在这近20年中,戴庆忠先后编著的几本工具书出版了,他也走上了领导岗位,但《电机史话》的准备工作没有停止。由于国内外在电机研究领域从未有一本完整的书籍,戴庆忠必须从零开始,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搜集资料,难度可想而知。“要具体到某一型号的早期产品,那时候互联网不发达,光这一个产品资料搜集可能就需要几个月时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业远没有现在发达,互联网也尚未普及,图书馆成了他获取资料信息的重要来源。除了工厂图书馆外,他还利用出差的机会光顾过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的图书馆。搜集资料需要时间,而在繁杂的资料中组织提炼、甄别考证更需要精力。资料不仅有限,而且他在搜集时还不得不充当考证者的角色。
在《电机史话》的附录中,列出了近1 000个相关人物,其中近200名国人,近800名外国人;1 000余幅插图。这些都是戴庆忠逐一遴选出来的。参考文献就有将近100本,他几乎都精读了一遍又一遍。
在电脑还没普及的那个年代,戴庆忠只能用手记录和写作,工作之余的时间被填得满当当的。“有点灵感就写在纸上。”戴庆忠说,他已经记不清究竟写了多少手稿。经过近20年的积累,1997年,《电机史话》第一章在《东方电机》杂志上发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首先对‘电’现象进行观察、认识和描述的国家之一。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我们的祖先首先是从雷鸣电闪中注意到电现象的存在,并以原始的文字把观察现象描述、记录下来……”以这样一种叙述,戴庆忠开始了他的《电机史话》。
半生心血都在书里了。
戴庆忠有点意外,《电机史话》第一章发表后在行业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随着文章的陆续刊出,许多电机界的老前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新中国著名电机专家高庆荣不仅多次来信勉励,而且还将其收藏的美国电机著作《Electricity in Every Life》全书复印邮寄过来;著名电机学者林金铭教授也将其手中的由意大利友人所赠的电机史料转交于戴庆忠;中国工程院院士饶芳权也对戴庆忠给予了帮助……
《电机史话》的连载一直持续到2011年,汇集成书后总共108万字。总览全书,跨越古今,纵向分析电机发展的历史背景,电机从诞生到现在各型产品的发展历程;横向分门别类介绍多种电机及相关原理、材料、绝缘及电机工业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内容涵盖电的基本知识、电机诞生的历史背景、电机萌芽及改进;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的发展历程与技术进展;电机理论;世界电机制造公司发展史。
“把散落一地的‘珠玉’拾掇起来了”“宛如一幅历史画卷,大开大合”“作为一部科技史类读物,它与其他学术类电机专著有别,既有专业知识介绍,也有历史知识介绍。”《电机史话》出版后,不少业内人士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11月,第一部介绍中国电机发展史的著作《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也参考了《电机史话》的部分篇章。
戴庆忠家中,有一间很大的书房,陈放着他收集的书籍以及他自己出版的读物近2 000册。这位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说,他和电机打了一辈子交道,也写了一辈子电机,而这部耗费他30多年心血写作出版的《电机史话》是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