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相千姿百态
睡眠是动物世界的普遍现象,睡相指的是动物睡眠的姿态、方式方法和睡眠程序。各种动物在睡眠之前,都要先找个好场所。狐狸住山洞,黑熊睡树洞,老鼠钻地洞。海豹是水栖动物,却总是爬到高处的岩礁洞穴里睡觉,因为那里干爽、安全、不受干扰。野山羊缺乏自卫本领,所以总是提心吊胆不敢入睡。为了休息,它往往跑到土拨鼠的窝里睡觉。因为土拨鼠非常机灵,一有风吹草动便会集体怪叫,野山羊趁机逃之夭夭。
狐狸睡觉前的准备活动是跳舞。在找好睡眠场所之后,它先跳一会儿踢踏舞,用爪子搔扒地面,把地面踏平;然后再跳一会儿狐步舞,通过“快四步”把地面踩实;最后再跳一会儿华尔兹,左转几圈,右转几圈,身体弯成弓形,胡须碰上了尾巴。它跳累了就坐卧下来,把头扭向臀部,把尾巴盘在头部,遮在脸上,整个身躯盘成圆团,然后进入梦乡。
大象是动物中的庞然大物,它不怕狮子老虎,却怕蚊子苍蝇钻进它娇嫩的鼻孔。为了防备这些天敌,它站着睡觉时,总是把鼻子高高举起,有时干脆把鼻子含在嘴里睡觉。刺猬睡觉时,将身子缩成一团,让浑身的尖刺一根根竖着,只露出鼻孔在外进行呼吸,谁也奈何它不得,真是安全得很。长颈鹿睡觉时跪下前腿,后腿伸到前腿前面,屁股坐在地上,长长的脖颈高昂着,直指夜空。而白鹭、寒鸦、白头翁等鸟类睡觉时总有一只脚蜷缩着,它们以这种“金鸡独立”的睡相,避免因睡得太沉太久而被天敌捕食。
大海里的章鱼睡觉时,两条长长的脚不停地在水中划动,就像巡逻的哨兵,一旦有异物触动了它正在值勤的脚,便会立刻惊醒,迅速把身子隐藏起来。生活在海底的鹦鹉鱼,睡觉前先钻到石头底下,然后从嘴巴里吐出丝来,快速地织一件透明的睡衣,把自己裹在里边;天一亮便把这件起保护作用的睡衣丢掉,到晚上再织一件新的。人们往往以为美丽的金鱼是不睡觉的,其实,当它一动不动的时候,就是在睡觉。因为它没有眼睑,睡眠时,眼睛总是睁着的。鲸没有固定的睡觉时间,风平浪静时,雄性鲸会召集所有的家庭成员——几条雌鲸和若干条幼鲸,将鲸头聚集在一起相互依偎着,身体呈辐射状散开,漂浮在海面上睡觉。
时间长短不一
一般来说, 小型动物的物质代谢旺盛,寿命较短,睡眠时间却很长。最典型的是刺猬,寿命只有6年,可每天睡觉时间却长达17~18小时。相反,大型动物物质代谢较低,寿命较长,睡眠时间却很短。例如,马的寿命长达46年,每天仅睡3~4个小时觉。从睡眠的绝对时间来看,哺乳动物中最能睡觉的是蝙蝠,每天能睡20个小时,是名副其实的长眠冠军。其次是袋鼠,每天要睡18~19小时,还有老鼠,平均每天睡12小时。而牛、驴、鹿、象等动物每天仅睡2~3个小时,其中大象睡得稍多些。睡觉最少的要数兔子,一天只睡2~3分钟,因为它生性胆小,一天只三次打盹,每次不足1分钟。
睡觉本领最大的无疑是海豚。睡眠中的海豚,大脑的两半球处于不同状态:一个半球处于睡眠状态时,另一半球却在觉醒中,而且每隔十几分钟,它们的活动状态就变换一次,很有规律。海豚之所以能在睡眠时维持正常的呼吸,一天24小时都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依靠的正是其大脑的这一特殊功能。无独有偶,既能生活在海洋,又能生活在陆地的海狗,在水中时也能和海豚一样用大脑的两个半球轮流睡觉。海鸥和信天翁等海鸟也能利用左右脑交替休息,一边飞翔一边睡觉,但睡眠时间非常短。
植物也睡眠
别以为只有动物才睡眠,植物照睡不误。植物生理学家把植物睡眠称为睡眠运动。会睡觉的植物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合欢树。大白天,它的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的叶子舒展而又平坦,一旦夜幕降临,那些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还有一种开紫色小花、长着3片小叶的红三叶草,白天有阳光时,每片叶子都舒展在空中,到了傍晚,3片小叶就闭合起来,低下了头准备睡觉。我们熟悉的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要睡觉了。
每当旭日东升,睡莲花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花瓣又慢慢闭拢,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的这一生活规律特别明显,故而得“睡莲”芳名。不同的花,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闭合,看上去像一把黄颜色的鸡毛扫帚;而胡萝卜的花则垂下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植物为什么要睡觉?植物的睡眠运动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呢?100多年前,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断定,睡眠能保护植物的叶子抵御夜晚的寒冷,可惜证据不足。后来,美国科学家用灵敏的温度探测针测量了多种植物叶子在夜间的温度,结果发现,不睡觉的植物的叶子温度比睡觉的植物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他们认为,在相同的环境中,能睡觉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睡觉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更有趣的是,有的植物竟与人一样,也有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之间午睡的习惯。科学家认为,这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尽可能减少水分散失。
睡眠之谜
为什么长颈鹿一天只睡几个小时,而狮子却要昏睡14个小时以上?为什么小鼠在被剥夺睡眠后2~3个星期内就会死亡,而鸽子被剥夺了一个月的睡眠后却依然精神抖擞?如果说睡眠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为什么新生的虎鲸和宽吻海豚几乎整月彻夜不眠,而且也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良的后遗症?精确计算证实,8小时睡眠仅提供1杯牛奶的能量,那动物究竟从睡眠中得益了什么呢?
专家认为,导致试验小鼠丧命的,与其说是睡眠剥夺,倒不如说是精神压力。动物睡觉时间的长短,也许不该一味专注于生物学,还应从生态学的角度去求解。例如,棕色的鼠耳蝠有每天睡20小时的习性,就与鼠耳蝠爱吃只在每天傍晚出没几个小时的苍蝇这一嗜好有关。在蛮荒世界里,确保基因传承的最佳策略是长眠不醒,能睡多久就睡多久。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拿大型猫科动物来说,它们一旦拥有足够的食物,最佳进化策略便是照料幼兽。假如没有幼兽需要照料,那就尽量不活动,借以保存体能。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比睡眠更富于成效了。
世界睡眠日
和其他许多动物一样,我们也将一生的大量时间耗费在睡眠上。你我这些“正常人”,如果连续3天不睡觉,必定会疲惫不堪。但也有人根本不需要睡眠照样生活得很好,而且并不因此影响他们的健康、寿命和事业。最著名的不眠者要数法国著名法学家列尔贝德,他从两岁起,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导致脑部受伤,从此失去了困意。直到73岁去世,其间71年中,没有睡过一次觉,而且成为一个著名的法学家,被称为“不灭的法律之光”。
大画家达·芬奇生前每工作4个小时睡15分钟,这样,每一昼夜他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一个半小时。30多年前,曾有一位画家模仿这一“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以争取更多清醒的工作时间。然而,坚持了不到半年他就放弃了,重新回到正常的睡眠上来。谈及个中原因,这位画家颇有深意地说:“我不是达·芬奇一样的天才,这些多出来的时间我不知该如何打发。”这位画家回归传统习惯,证明了睡眠在人类生活中的正当性。科学家认为,人之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觉醒和睡眠交替,是人类长期进行的结果。大自然白昼和黑夜交替变化。漫漫长夜中,人类的祖先无事可做,还不如睡觉,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从而节约来之不易的食物。
睡眠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稍加留意你就可发现,睡眠不足的人往往偏爱吃有损于健康的快餐。更多的研究揭示了睡眠在使免疫系统保持运转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也证实了睡眠缺失与肥胖、抑郁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间的联系。自2002年起,每年的3月21日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睡眠日”,这标志着现代的睡眠观念由此树立起来:睡眠开始成为和饮食、锻炼一样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
谜底:召 宅 用 盐
睡眠是动物世界的普遍现象,睡相指的是动物睡眠的姿态、方式方法和睡眠程序。各种动物在睡眠之前,都要先找个好场所。狐狸住山洞,黑熊睡树洞,老鼠钻地洞。海豹是水栖动物,却总是爬到高处的岩礁洞穴里睡觉,因为那里干爽、安全、不受干扰。野山羊缺乏自卫本领,所以总是提心吊胆不敢入睡。为了休息,它往往跑到土拨鼠的窝里睡觉。因为土拨鼠非常机灵,一有风吹草动便会集体怪叫,野山羊趁机逃之夭夭。
狐狸睡觉前的准备活动是跳舞。在找好睡眠场所之后,它先跳一会儿踢踏舞,用爪子搔扒地面,把地面踏平;然后再跳一会儿狐步舞,通过“快四步”把地面踩实;最后再跳一会儿华尔兹,左转几圈,右转几圈,身体弯成弓形,胡须碰上了尾巴。它跳累了就坐卧下来,把头扭向臀部,把尾巴盘在头部,遮在脸上,整个身躯盘成圆团,然后进入梦乡。
大象是动物中的庞然大物,它不怕狮子老虎,却怕蚊子苍蝇钻进它娇嫩的鼻孔。为了防备这些天敌,它站着睡觉时,总是把鼻子高高举起,有时干脆把鼻子含在嘴里睡觉。刺猬睡觉时,将身子缩成一团,让浑身的尖刺一根根竖着,只露出鼻孔在外进行呼吸,谁也奈何它不得,真是安全得很。长颈鹿睡觉时跪下前腿,后腿伸到前腿前面,屁股坐在地上,长长的脖颈高昂着,直指夜空。而白鹭、寒鸦、白头翁等鸟类睡觉时总有一只脚蜷缩着,它们以这种“金鸡独立”的睡相,避免因睡得太沉太久而被天敌捕食。
大海里的章鱼睡觉时,两条长长的脚不停地在水中划动,就像巡逻的哨兵,一旦有异物触动了它正在值勤的脚,便会立刻惊醒,迅速把身子隐藏起来。生活在海底的鹦鹉鱼,睡觉前先钻到石头底下,然后从嘴巴里吐出丝来,快速地织一件透明的睡衣,把自己裹在里边;天一亮便把这件起保护作用的睡衣丢掉,到晚上再织一件新的。人们往往以为美丽的金鱼是不睡觉的,其实,当它一动不动的时候,就是在睡觉。因为它没有眼睑,睡眠时,眼睛总是睁着的。鲸没有固定的睡觉时间,风平浪静时,雄性鲸会召集所有的家庭成员——几条雌鲸和若干条幼鲸,将鲸头聚集在一起相互依偎着,身体呈辐射状散开,漂浮在海面上睡觉。
时间长短不一
一般来说, 小型动物的物质代谢旺盛,寿命较短,睡眠时间却很长。最典型的是刺猬,寿命只有6年,可每天睡觉时间却长达17~18小时。相反,大型动物物质代谢较低,寿命较长,睡眠时间却很短。例如,马的寿命长达46年,每天仅睡3~4个小时觉。从睡眠的绝对时间来看,哺乳动物中最能睡觉的是蝙蝠,每天能睡20个小时,是名副其实的长眠冠军。其次是袋鼠,每天要睡18~19小时,还有老鼠,平均每天睡12小时。而牛、驴、鹿、象等动物每天仅睡2~3个小时,其中大象睡得稍多些。睡觉最少的要数兔子,一天只睡2~3分钟,因为它生性胆小,一天只三次打盹,每次不足1分钟。
睡觉本领最大的无疑是海豚。睡眠中的海豚,大脑的两半球处于不同状态:一个半球处于睡眠状态时,另一半球却在觉醒中,而且每隔十几分钟,它们的活动状态就变换一次,很有规律。海豚之所以能在睡眠时维持正常的呼吸,一天24小时都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依靠的正是其大脑的这一特殊功能。无独有偶,既能生活在海洋,又能生活在陆地的海狗,在水中时也能和海豚一样用大脑的两个半球轮流睡觉。海鸥和信天翁等海鸟也能利用左右脑交替休息,一边飞翔一边睡觉,但睡眠时间非常短。
植物也睡眠
别以为只有动物才睡眠,植物照睡不误。植物生理学家把植物睡眠称为睡眠运动。会睡觉的植物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合欢树。大白天,它的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的叶子舒展而又平坦,一旦夜幕降临,那些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还有一种开紫色小花、长着3片小叶的红三叶草,白天有阳光时,每片叶子都舒展在空中,到了傍晚,3片小叶就闭合起来,低下了头准备睡觉。我们熟悉的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要睡觉了。
每当旭日东升,睡莲花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花瓣又慢慢闭拢,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的这一生活规律特别明显,故而得“睡莲”芳名。不同的花,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闭合,看上去像一把黄颜色的鸡毛扫帚;而胡萝卜的花则垂下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植物为什么要睡觉?植物的睡眠运动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呢?100多年前,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断定,睡眠能保护植物的叶子抵御夜晚的寒冷,可惜证据不足。后来,美国科学家用灵敏的温度探测针测量了多种植物叶子在夜间的温度,结果发现,不睡觉的植物的叶子温度比睡觉的植物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他们认为,在相同的环境中,能睡觉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睡觉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更有趣的是,有的植物竟与人一样,也有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之间午睡的习惯。科学家认为,这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尽可能减少水分散失。
睡眠之谜
为什么长颈鹿一天只睡几个小时,而狮子却要昏睡14个小时以上?为什么小鼠在被剥夺睡眠后2~3个星期内就会死亡,而鸽子被剥夺了一个月的睡眠后却依然精神抖擞?如果说睡眠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为什么新生的虎鲸和宽吻海豚几乎整月彻夜不眠,而且也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良的后遗症?精确计算证实,8小时睡眠仅提供1杯牛奶的能量,那动物究竟从睡眠中得益了什么呢?
专家认为,导致试验小鼠丧命的,与其说是睡眠剥夺,倒不如说是精神压力。动物睡觉时间的长短,也许不该一味专注于生物学,还应从生态学的角度去求解。例如,棕色的鼠耳蝠有每天睡20小时的习性,就与鼠耳蝠爱吃只在每天傍晚出没几个小时的苍蝇这一嗜好有关。在蛮荒世界里,确保基因传承的最佳策略是长眠不醒,能睡多久就睡多久。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拿大型猫科动物来说,它们一旦拥有足够的食物,最佳进化策略便是照料幼兽。假如没有幼兽需要照料,那就尽量不活动,借以保存体能。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比睡眠更富于成效了。
世界睡眠日
和其他许多动物一样,我们也将一生的大量时间耗费在睡眠上。你我这些“正常人”,如果连续3天不睡觉,必定会疲惫不堪。但也有人根本不需要睡眠照样生活得很好,而且并不因此影响他们的健康、寿命和事业。最著名的不眠者要数法国著名法学家列尔贝德,他从两岁起,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导致脑部受伤,从此失去了困意。直到73岁去世,其间71年中,没有睡过一次觉,而且成为一个著名的法学家,被称为“不灭的法律之光”。
大画家达·芬奇生前每工作4个小时睡15分钟,这样,每一昼夜他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一个半小时。30多年前,曾有一位画家模仿这一“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以争取更多清醒的工作时间。然而,坚持了不到半年他就放弃了,重新回到正常的睡眠上来。谈及个中原因,这位画家颇有深意地说:“我不是达·芬奇一样的天才,这些多出来的时间我不知该如何打发。”这位画家回归传统习惯,证明了睡眠在人类生活中的正当性。科学家认为,人之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觉醒和睡眠交替,是人类长期进行的结果。大自然白昼和黑夜交替变化。漫漫长夜中,人类的祖先无事可做,还不如睡觉,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从而节约来之不易的食物。
睡眠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稍加留意你就可发现,睡眠不足的人往往偏爱吃有损于健康的快餐。更多的研究揭示了睡眠在使免疫系统保持运转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也证实了睡眠缺失与肥胖、抑郁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间的联系。自2002年起,每年的3月21日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睡眠日”,这标志着现代的睡眠观念由此树立起来:睡眠开始成为和饮食、锻炼一样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
谜底:召 宅 用 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