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教学这篇课文确定以“读、演、想、述”为主要教学手段。把握整体的顺读,想象情景的忆读,感悟情感的演读,内化行为的真读。课文中有两处写得含蓄,耐人寻味,一处是“大松树没有回答”,一处是课文的结尾处“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是课文的留白之处,也是教学的契机。教学时我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读出词语的画面,读出人物的心理。想象,让学生读活了课文的语言文字,读懂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不足,读悟了字里行间流露的为人处世之道。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松树的情感变化。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载体,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直奔主题
1.读课题。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
(出示松树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谁能通过朗读把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读明显?指名读。
2.写课题。
过渡:通过课前预习,谁能和老师一起写写课题呢?
师:写好字,分三步。是哪三步?
生:唱笔顺、定首笔、找压线。
重点指导写“松”字。
二、三读课文,丰富体验
(一)一读课文,把握整体
1.故事我来读。
2.检测字词。(分三个层次检测)
(1)第一类:强调读音的生字。(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轻声)
松树 惭愧 伯伯 朋友 地方
(2)第二类:强调新部首,字形易错的字。
孩子 爷爷 回答
师范写,学生空书,在描红本上练习、评讲。
(3)第三类: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低头 听 摸 托起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不能仅仅是单纯的识字写字,要在识字学词的过程中训练学生阅读感悟、想象和言语表达的能力。字词教学将识字与阅读感悟、言语表达等语文能力的训练巧妙结合,避免“死记硬背”的孤立识字,提高识字学词效率,让识字和阅读在语境中共生,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二)二读课文,把握重点
1. 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师在黑板上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座大山。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摆一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看着这幅图填空:
出示:山上有一棵( ),
山下有一棵( )。
在这里有两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大—小,上—下)
指导朗读:如果能把这两组反义词强调出来,这句话就读得更清楚,听者也会更明白。
2.指导读好“小松树的话”。
(1)山顶上的小松树,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看着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看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心里很( );她看到了其他松树看不到的景象,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高的松树,心里还很( )。(生答。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得意)
(2)课件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①小松树你得意什么?(长得高),谁能把高读出来?(真高,都和白云姐姐手牵手了)
②小松树你还得意什么?(看得远),谁能把远读出来?还能说出像很远很远这样的词吗?
③从这句话中我们除了感受到小松树的得意,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没礼貌,从“喂”看出,瞧不起大松树,从“你呢”看出)
④小结,这是一棵得意的小松树,这是一棵没礼貌的小松树,这还是一棵瞧不起人的小松树,你能把这三种感觉都读出来吗?
⑤如果能加上动作读就更利于感情的表达了。
3.指导读好风伯伯的话。
过渡:正当小松树很得意的时候,风伯伯笑眯眯的来到他的面前,他做了什么?又说了什么?自读第三自然段。
(1)摸着——(师边摸着一个个小松树的头边说孩子,风伯伯摸着你的头,还叫你孩子,你感觉?(亲切,和蔼)。请你模仿风伯伯的口气,亲切地读读这句话,摸着头再读读这句话。(指着大屏幕)
(2)风伯伯想告诉小松树什么?
第一层:山下的大松树比你高多了。(把两棵松树放在一起比一比)
第二层:你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3)风伯伯的话你明白了吗?老师考考你。(出示填空题)
(4)这棵小松树,老师来采访一下,你此时会怎么做?会想什么?(你真是知错就改的小松树)
(三)三读课文,内化行为
1.过渡:小朋友读书可真认真!老师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有一个导演要把《小松树和大松树》拍成一部电影。他们要招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演员,想参加吗?先找一找小松树这个角色都说了哪些话?用直线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表演,帮助孩子切身体会文中传达的思想情感。】
2.“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谁来当小松树演一演。想一想,小松树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和表情怎么样?
(1)学生互评
(2)师:我也觉得她读得特别好,再听听她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
(3)老师总结:老师也听出来了,“多高呀 !”读得可真好!站在山上朝别人说话,可以加上什么动作?再演一演。
(4)师:小松树你感觉自己怎样?带上自己的体验来读小松树的话,请表情动作来帮忙。
【设计意图: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体验,抒感受。尊重朗读中学生个人的不同体验,同样的对话,却有不同的感受。多种体验,让朗读走向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过渡:小朋友们,小松树大家都演得很好,那么谁来演演大松树呢?大松树没有说话,怎么把它演好?请大家课后结合全文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演绎。
三、巩固生字
1.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2.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3. 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自能识字,如果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的分析理解都由老师来包办代替,既不能激发学生独立识字学词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独立识字学词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的设计,真可谓一举多得。首先,梳理课文关键词句;其次,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理解,能有效地针对不同学生排疑解难,在个别解决中促进整体的提高。】?
这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教学这篇课文确定以“读、演、想、述”为主要教学手段。把握整体的顺读,想象情景的忆读,感悟情感的演读,内化行为的真读。课文中有两处写得含蓄,耐人寻味,一处是“大松树没有回答”,一处是课文的结尾处“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是课文的留白之处,也是教学的契机。教学时我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读出词语的画面,读出人物的心理。想象,让学生读活了课文的语言文字,读懂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不足,读悟了字里行间流露的为人处世之道。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松树的情感变化。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载体,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直奔主题
1.读课题。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
(出示松树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谁能通过朗读把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读明显?指名读。
2.写课题。
过渡:通过课前预习,谁能和老师一起写写课题呢?
师:写好字,分三步。是哪三步?
生:唱笔顺、定首笔、找压线。
重点指导写“松”字。
二、三读课文,丰富体验
(一)一读课文,把握整体
1.故事我来读。
2.检测字词。(分三个层次检测)
(1)第一类:强调读音的生字。(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轻声)
松树 惭愧 伯伯 朋友 地方
(2)第二类:强调新部首,字形易错的字。
孩子 爷爷 回答
师范写,学生空书,在描红本上练习、评讲。
(3)第三类: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低头 听 摸 托起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不能仅仅是单纯的识字写字,要在识字学词的过程中训练学生阅读感悟、想象和言语表达的能力。字词教学将识字与阅读感悟、言语表达等语文能力的训练巧妙结合,避免“死记硬背”的孤立识字,提高识字学词效率,让识字和阅读在语境中共生,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二)二读课文,把握重点
1. 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师在黑板上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座大山。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摆一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看着这幅图填空:
出示:山上有一棵( ),
山下有一棵( )。
在这里有两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大—小,上—下)
指导朗读:如果能把这两组反义词强调出来,这句话就读得更清楚,听者也会更明白。
2.指导读好“小松树的话”。
(1)山顶上的小松树,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看着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看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心里很( );她看到了其他松树看不到的景象,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高的松树,心里还很( )。(生答。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得意)
(2)课件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①小松树你得意什么?(长得高),谁能把高读出来?(真高,都和白云姐姐手牵手了)
②小松树你还得意什么?(看得远),谁能把远读出来?还能说出像很远很远这样的词吗?
③从这句话中我们除了感受到小松树的得意,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没礼貌,从“喂”看出,瞧不起大松树,从“你呢”看出)
④小结,这是一棵得意的小松树,这是一棵没礼貌的小松树,这还是一棵瞧不起人的小松树,你能把这三种感觉都读出来吗?
⑤如果能加上动作读就更利于感情的表达了。
3.指导读好风伯伯的话。
过渡:正当小松树很得意的时候,风伯伯笑眯眯的来到他的面前,他做了什么?又说了什么?自读第三自然段。
(1)摸着——(师边摸着一个个小松树的头边说孩子,风伯伯摸着你的头,还叫你孩子,你感觉?(亲切,和蔼)。请你模仿风伯伯的口气,亲切地读读这句话,摸着头再读读这句话。(指着大屏幕)
(2)风伯伯想告诉小松树什么?
第一层:山下的大松树比你高多了。(把两棵松树放在一起比一比)
第二层:你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3)风伯伯的话你明白了吗?老师考考你。(出示填空题)
(4)这棵小松树,老师来采访一下,你此时会怎么做?会想什么?(你真是知错就改的小松树)
(三)三读课文,内化行为
1.过渡:小朋友读书可真认真!老师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有一个导演要把《小松树和大松树》拍成一部电影。他们要招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演员,想参加吗?先找一找小松树这个角色都说了哪些话?用直线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表演,帮助孩子切身体会文中传达的思想情感。】
2.“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谁来当小松树演一演。想一想,小松树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和表情怎么样?
(1)学生互评
(2)师:我也觉得她读得特别好,再听听她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
(3)老师总结:老师也听出来了,“多高呀 !”读得可真好!站在山上朝别人说话,可以加上什么动作?再演一演。
(4)师:小松树你感觉自己怎样?带上自己的体验来读小松树的话,请表情动作来帮忙。
【设计意图: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体验,抒感受。尊重朗读中学生个人的不同体验,同样的对话,却有不同的感受。多种体验,让朗读走向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过渡:小朋友们,小松树大家都演得很好,那么谁来演演大松树呢?大松树没有说话,怎么把它演好?请大家课后结合全文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演绎。
三、巩固生字
1.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2.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3. 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自能识字,如果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的分析理解都由老师来包办代替,既不能激发学生独立识字学词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独立识字学词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的设计,真可谓一举多得。首先,梳理课文关键词句;其次,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理解,能有效地针对不同学生排疑解难,在个别解决中促进整体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