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是学生进行自学的基础。语文离不开阅读,数学也离不开阅读。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阅读理解题成为了中、高考数学中的新题型,能很好的区分学生的水平,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阅读;阅读理解能力;课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我们要不断积极进取,否则就要被社会淘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要把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贯彻素质教育的始终。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我谈谈自己的个人观点。
一、 在课堂上进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开始阅读数学材料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关键,不知该如何思考、探究,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必须有的放矢,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需要阅读的对象,选择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往往能使阅读事半功倍。
首先,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数学材料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对于阅读教材中的概念、性质,应当先理解再记忆;对于阅读教材中的定理,先阅读、弄清定理中的条件和结论,把定理中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然后再看教材中给出的定理的证明过程,弄清每一步的依据,最后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对于阅读教材中的公式,应当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公式的特征,公式的各种变形。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提出针对性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去阅读,带着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对于阅读习题上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自己的观点,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帮助。
再次,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我们在课本上已经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还有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比较是否做过同类的习题,是否有熟悉的方法,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阅读下列材料:
解答“已知x-y=2,并且x>1,y<0,試确定x y的取值范围”有如下解法:
解:∵x-y=2,∴x=y 2
又∵x>1,∴y 2>1,∴y>-1。
又∵y<0,∴-1 同理得:1 由① ②得-1 1 ∴x y的取值范围是0 请按照上述给出的解法,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x-y=3,并且x>2,y<1,则求出x y的取值范围;
(2)已知y>1,x<-1,当x-y=a成立时,求出x y的取值范围(结果用含a的式子表示)。
学生阅读完本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一小题,x-y=3中的3相当于例题中的什么?x>2的2相当于例题中的什么?y<1相当于例题中的什么?学生只要搞懂这三个问题,那么第一小题的解法就是把例题中解法的数据换一下,过程是一样的。
概念型创新题特点是先给出一个定义,然后根据定义解题,接着是对定义的拓展,最后是对定义的综合应用,利用定义去解决相关问题。
二、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渠道,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时间,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总认为课堂讲解的越细致,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课堂效率就越高,这样长此以往,造成学生被动听课,不爱动脑筋,不愿意主动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减少“讲”的时间,多给学生“读”的时间。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不可太长,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不可太短,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内容还未消化。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这节课中,如何用配方法解方程ax2 bx c=0(a≠0),教材中给出了证明的过程,b2-4ac的值分为三种情况,b2-4ac>0、b2-4ac=0、b2-4ac<0。如果教师给学生阅读时间太短,就无法理解这个过程的实质,仅仅只会课本给出的公式,遇到问题无法灵活应用。
三、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教给学生指引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实践,寻找适合的数学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动脑动手,边读边思,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数学阅读我是这样要求的:(1)快速阅读,了解阅读内容的大概意思,具体的数据,关键词用笔画下来。(2)仔细阅读,题目中每一句话看看能否推出有用的结论,是否有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点。(3)阅读时要求学生学会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的相互转化,掌握分类与整合思想。(4)剔除题目中的背景。数学题为了增添教育意义或者题目的完整性,往往都会添加一个背景,这些背景无形中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心理上的障碍。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程,数学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对题中文字的转化,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阅读理解题可能会成为中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作为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洁瑜.中学生阅读理解中的自我解释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徐修玲.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到达成功的彼岸.新课程(中学),2012年03期.
[3]张少华.立足课本,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7期.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阅读;阅读理解能力;课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我们要不断积极进取,否则就要被社会淘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要把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贯彻素质教育的始终。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我谈谈自己的个人观点。
一、 在课堂上进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开始阅读数学材料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关键,不知该如何思考、探究,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必须有的放矢,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需要阅读的对象,选择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往往能使阅读事半功倍。
首先,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数学材料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对于阅读教材中的概念、性质,应当先理解再记忆;对于阅读教材中的定理,先阅读、弄清定理中的条件和结论,把定理中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然后再看教材中给出的定理的证明过程,弄清每一步的依据,最后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对于阅读教材中的公式,应当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公式的特征,公式的各种变形。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提出针对性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去阅读,带着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对于阅读习题上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自己的观点,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帮助。
再次,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我们在课本上已经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还有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比较是否做过同类的习题,是否有熟悉的方法,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阅读下列材料:
解答“已知x-y=2,并且x>1,y<0,試确定x y的取值范围”有如下解法:
解:∵x-y=2,∴x=y 2
又∵x>1,∴y 2>1,∴y>-1。
又∵y<0,∴-1
(1)已知x-y=3,并且x>2,y<1,则求出x y的取值范围;
(2)已知y>1,x<-1,当x-y=a成立时,求出x y的取值范围(结果用含a的式子表示)。
学生阅读完本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一小题,x-y=3中的3相当于例题中的什么?x>2的2相当于例题中的什么?y<1相当于例题中的什么?学生只要搞懂这三个问题,那么第一小题的解法就是把例题中解法的数据换一下,过程是一样的。
概念型创新题特点是先给出一个定义,然后根据定义解题,接着是对定义的拓展,最后是对定义的综合应用,利用定义去解决相关问题。
二、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渠道,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时间,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总认为课堂讲解的越细致,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课堂效率就越高,这样长此以往,造成学生被动听课,不爱动脑筋,不愿意主动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减少“讲”的时间,多给学生“读”的时间。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不可太长,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不可太短,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内容还未消化。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这节课中,如何用配方法解方程ax2 bx c=0(a≠0),教材中给出了证明的过程,b2-4ac的值分为三种情况,b2-4ac>0、b2-4ac=0、b2-4ac<0。如果教师给学生阅读时间太短,就无法理解这个过程的实质,仅仅只会课本给出的公式,遇到问题无法灵活应用。
三、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教给学生指引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实践,寻找适合的数学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动脑动手,边读边思,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数学阅读我是这样要求的:(1)快速阅读,了解阅读内容的大概意思,具体的数据,关键词用笔画下来。(2)仔细阅读,题目中每一句话看看能否推出有用的结论,是否有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点。(3)阅读时要求学生学会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的相互转化,掌握分类与整合思想。(4)剔除题目中的背景。数学题为了增添教育意义或者题目的完整性,往往都会添加一个背景,这些背景无形中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心理上的障碍。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程,数学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对题中文字的转化,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阅读理解题可能会成为中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作为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洁瑜.中学生阅读理解中的自我解释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徐修玲.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到达成功的彼岸.新课程(中学),2012年03期.
[3]张少华.立足课本,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