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片:失败者、城市梦想、激情和故事的因果链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un0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活的地方发生过很多世俗意义上的奇迹,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人寻找到或者撞上了那支撬动时代进程的杠杆,化蛹为蝶,成为生活的主宰。失败者的故事却被遮蔽了。我留意过,城市重要话语平台上全是精英故事和经验,即使日常生活内容,譬如教育和医疗资源这类城市人的共同话题,也基本挤满中产话语,听不到失败者的声音。
  个体生命的城市梦想早在工业化时代就深入人心,属于普通人的上行时代,几乎没有什么门槛,人们需要的只是抛弃传统乡村生活进入城市。梦想是启蒙的产物,那是最后的浪漫主义时代,人们还保留着一份童真,尚且相信天启、人性和快速实现中的现代性理想。同时也遭遇到沉重的困惑和剧烈的价值观改变,以至于19世纪的艺术潮流变化之大,出现了那么多形象化为欲望、野心、阴谋和运气的极度焦虑和喋喋不休的伟大作品。
  我一直有点好奇,在一座当代移民城市里生活有些年头的人,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做定了血缘意义上的创世祖,这多少得有点区别于城市梦想时代的激情才行,那是什么?我有个观察,当年从内地农村和小城镇来的“深一代”,哪怕房贷还完,儿女在国外读书,手里有几只科技股,乡下有一块租赁地,日子也过得战战兢兢,多数没有归宿感,逢年过节,堵路也要堵回故乡去炫一气再哭一气。我还有个观察,我有些朋友,他们挺分裂——当年从内地来的,多数深切怀念着二三十年前的创业岁月,话头不用递,说着说着就往上去,而且说起来热泪盈眶,精神面貌立减十岁;本地土著不同,财务普遍属富裕加,多数生活节奏慢半拍,可是,一談起三四十年前的变革往事他们就伤感,心态特别复杂,表述特别历史腔。我有一种感觉,这座城市崛起得快,老得也快,有时候不用挪地方,日出日落在同一个点上就能观察到。
  人的生长和城市的成长有一个长长的因果链,两者纠缠一起,故事很容易在欲望和秩序冲突中形成命运。故事需要分歧,在现实命运中,那可能是一条歧路,但未必不会成就故事。但命运的伦理是什么?价值尺度呢?这个连接点让人着迷,它决定了故事的意义。
  责任编辑 张颐雯
其他文献
曾经,我与我的母亲发生过一次冲突。事后,母亲焦急地找我并向我道歉,这让我阅读出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同学过生日,我答应去参加她的生日派对。和妈妈说起这件事时,她突然拍了一下桌子,说了一句“不行”,并且教训了我。我也不敢再顶嘴了,很伤心地偷偷“离家出走”,去了舅舅家。  哪知道一会儿就下雨了,我浑身湿漉漉地到了舅舅家,雨“滴答滴答”地打在铁皮屋顶上。妈妈一下子就找到了舅舅家。她
故事简介: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马奇先生远赴战场,留下四个女儿和妻子在家里过着清苦却坚强乐观的生活。她们虽拮据却乐意帮助比她们更困难的邻居。她们一直在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大女儿梅格生性爱美,对恋爱充满憧憬;二女儿乔独立自主,矢志成为作家;三女儿贝丝则是乖乖女,爱弹钢琴,柔弱得惹人怜爱;小女儿艾米则钟爱绘画。她们的一个富豪邻居劳伦斯的孙子劳瑞成为四姐妹的好朋友,并一定程度上改变
有些孩子有爸爸没妈妈、有妈妈没爸爸,有些孩子爸爸妈妈都没有,一双双黑黑凸凸的眼睛,有的充满希望,有的怀着敌意,有的抑郁,有的浑浊。他们仿佛在另一世界。王小阳和满头白发的奶奶相依为命。扶贫干部高福平牺牲在风雪路上之后,老师尚师德选学生王小阳为帮扶对象。他如何引领他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把地上的蚂蚁一只一只弄到纸上,看他们慢慢爬,要掉下时,又把它弄回来,有跑得快的,被一下一下捏死了。你妈的,在我
离过年还剩4天,我和老公在北京西站,登上了T97次北京至香港专列。随后,我们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硬卧车厢,刚把行李放好,转眼间进来一位女士,说是我们对面下铺的。我俩连忙帮她将行李箱塞进床铺下。当我们三人坐在各自的床上,互相打量的时候,我才看出這是一位打扮入时、穿戴讲究的女士。看起来年龄不算小了,至少六十多岁,高挑的个子,披一件貂皮大氅,烫一头高耸的头发。只见她柳叶弯眉杏核眼上,以及脸部的所有细节之
近四五十年,中国社会的开放,最顺当、也比较彻底的当是感情和性的开放。我见不到关于这方面公开的社会调查报告,只能从媒介公开的报道中取反面的例子,以证明上述的结论:在“打虎和拍苍蝇”运动中的落马者,男的几乎都有情妇,其数量多至两位数,甚至三位数。女的则养男宠。  此风弥漫社会,浸染农村,随着农民进城打工潮的兴起,有些在过去可能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农民,在大城市里反倒有机会开了“洋荤”……这一现象是复杂的,
我的人生竟与文字纠葛在一起,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我本人。  从小学到初中,我最薄弱的科目是语文,最头痛的事是写作文。每次作文不是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就是记流水账敷衍了事。老师的批语无一例外都是“语言干巴巴”“内容空洞”之类。唯有一次意外,六年级时写的一篇看图作文,被语文老师拿在班上作范文念。喜欢上文字是读师范后的事了。被动考入师范后,仍怀揣大学梦,常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借阅书籍。图书馆藏书丰富,且
老马家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母亲苏桂云为三个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却不见得买账。小说描写了老马一家的庸常生活,塑造了苏桂云這位一生操劳、优缺点集于一身的母亲形象。这样的一位母亲形象说不定就在你的身边,甚至是在你的家里。各位看官,这么一位母亲是耶非耶,你会怎么评价?一  时间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初,老马家发生了一件大事。  事件的核心人物是马树,马家唯一的儿子。马树即将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的日期指日
年轻时未见过雪。后来走南闯北,每见雪景都觉新鲜,顿觉天地换了景框,一如我之命运罗盤置换的经纬度。   那年凛冬,雪看了个够。暴雪前夕,天空传来怪声,如沉雷滚动。风雪彻夜猛烈叩击门窗,如千军万马驰骋而至。我困守居宅,看着积雪沉着坚定地增高,未及夜半,外面的车已没顶。平明察看,大雪封门,窗外一片茫茫雪原,整个社区瘫痪了。我艰难地撬开大门,雪墙向屋内轰然倒塌……   这是载入美国气象史的1997雪灾
第一章  陈大爷,男,87岁,肝癌晚期,石油公司退休职工  早年,石油公司在市区分给他两室一厅的房子。他和老伴两个人住,日子过得安稳。后来老伴去世,他独自一个人生活。80岁后,身体不如从前,一个人过日子,越来越艰难。陈大爷的女婿有眼疾,在澳洲治病,女儿知道后,带着外孙女搬过来和老人一起生活。陈大爷像过去一样,自己的衣服,自己手洗,生活还能自理。几年后,陈大爷的糖尿病日渐严重,每天要打针,女儿就把他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瑞士著名教授、著名汉学家、德国弗莱堡大学汉学系终身教授胜雅律(Harro von Senger)相识,他把中国的三十六计介绍到西方,用十七种文字出版,不过书名不是《三十六计》而是《谋略》,成为在西方深受欢迎和畅销的一本哲学书,他因此闻名世界。   我深为胜雅律热爱中国而感动,更感动于他愿意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把中国的《三十六计》和《红楼梦》等中国的古典著作和优秀传统文化介绍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