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文化是小学德育不可缺少的优质资源,但在其过程中却存在着“红瘦”的现象,寻根问底,学校的失位、家庭的失误、社会的失“态”让红色文化在德育之路上渐处于隐没状态。面临这些窘状,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一股合力,乘风破浪,让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中得到有效应用,更好地继承和传承民族精神。
【关键词】“红瘦”;寻根问底;乘风破浪;红色文化
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强大的衡量指标,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所蕴含的不屈不挠、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是小学生在“三观”形成过程中的指路明灯和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一、“红瘦”
小学生对于红色人物的了解还是相对片面的,教材中涉及到的人物事迹了解相对深刻,但是对于教材外的人物和事迹涉猎较窄;红色歌曲的唱响度极低,大部分小学生的歌曲选择都倾向于流行歌曲,对于红色经典歌曲抱着“过时、没趣”的态度;红色电影的市场股份在小学生电影市场中也处于低谷贬值状态,甚至有些小学生对于红色电影的概念处于模糊的状态。综上而言,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度是较低的,了解度也是比较低的。
二、寻根问底
“红瘦”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校的失位
首先,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过程空洞乏味。有的教师认为,以过去革命战争年代事迹为题材的课文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隔甚远,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为教而教,学生对此更为不感兴趣,红色人物事迹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及红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便成为“隐形人”,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沦为“纸上谈兵”。其次,红色文化的教育方式相对单一,学校的德育最常使用的便是说教式的方法,学生对此无动于衷,红色文化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不到熏陶。最后,学校重视智育、重视成绩现象仍比较明显,学生接受德育的课程也被大部分教师用来上主课,“育人”成为空口号,红色文化的教育陷入尴尬的窘境。
(二)家庭的失误
“唯成绩论”在有些家长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为了成绩,家长包办了学生的衣食住行,弱化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选择适应能力,背包里充斥着各种教辅书籍,红色经典故事被“拒之门外”。更有家长排斥电视,各种优秀的红色经典革命题材无法被学生接收。另外,家长的表率引导作用也并未引起重视,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的功利性是比较强的,攀比、出人头地、赚钱做大官等思想种子不断地在学生头脑中播洒,学生在思想上并未做任何武装,从而变得扭曲。
(三)社会的失“态”
社会的日益发展让文化的传播形式不再单一,这也让小学生正确学习红色文化变得困难。“恶搞”红色经典影剧现象层出不穷,成年人在这些“恶搞”中得到了哈哈大笑,小学生却容易陷入错误的认知,这些变样的红色经典在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是极为不利的。另外,社会上红色资源的开发度也并不高,然而,破坏度和滥开发度却依旧居高不下。有的单位存在对红色建筑的维护重视度不高,修复技术也不过关,导致各种红色资源遭到破坏。
三、乘风破浪会有时
身处如此窘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是我们要坚守的。既然知其所以然,那么,学校、家庭、社会就必须要齐心协力,形成众志成城的合力,为红色文化保驾护航。
(一)学校之力——推陈出新
首先,确定小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如,理解红领巾的来历和意义,知道少先队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等等,整合各种红色文化知识,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解,引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馆或观看一些革命题材影剧,同时,加强校园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如,播放红色歌曲或成立红色文化宣传小组,定时让学生在宣传栏书写革命故事。其次,培养优秀红色文化传播者。学校红色文化传播者,最适合的莫过于坚守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们,培养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和提高鉴别筛选优秀红色文化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含义,并运用到教学中。最后,要揣摩红色文化受播者的心理。小学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也渴望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精神来激励自己,但是小学生有其自身弱性,他们需要的是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来让自己去理解各种蕴含在红色文化中的意义,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体性。
(二)家庭——润物无声
优化家庭环境,家长需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家长要适当地引导孩子接触各种红色影视作品或书籍,与孩子观看或者是阅读,并且对孩子讲解其中蕴含的红色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平时,注重营造红色文化教育的氛围,借助一些实事来与孩子共同探讨,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拓宽孩子对待事情的不同选择渠道,不断辐射思维,在探讨和辐射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家庭环境优化的主导者是家长,这就要求家长要有宽广的胸怀去看待各种事情,否则也只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切不可以命令式的口吻去决定孩子的言论对错。
(三)社会——态正为范
不断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力,构筑富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完善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形式和净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途径,杜绝各种恶搞和恶意的翻拍来去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注重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用原汁原味的红色经典去感染学生。
红色文化是我国精神文化的瑰宝,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创造新的世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刻不容缓的。红色文化作为德育的优质资源,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让我们齐心协力让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箫思健,周晔.文化育人之道[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溫志旺.让红色经典文化伴随孩子成长[J].中国德育,2011(6).
[3]黄先有,何敏.用红色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J].中小学校长,2012(1).
[4]袁爱祥,王向华.整合区域内红色资源,与时俱进传承红色文化[J].江苏教师,2013(4).
【关键词】“红瘦”;寻根问底;乘风破浪;红色文化
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强大的衡量指标,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所蕴含的不屈不挠、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是小学生在“三观”形成过程中的指路明灯和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一、“红瘦”
小学生对于红色人物的了解还是相对片面的,教材中涉及到的人物事迹了解相对深刻,但是对于教材外的人物和事迹涉猎较窄;红色歌曲的唱响度极低,大部分小学生的歌曲选择都倾向于流行歌曲,对于红色经典歌曲抱着“过时、没趣”的态度;红色电影的市场股份在小学生电影市场中也处于低谷贬值状态,甚至有些小学生对于红色电影的概念处于模糊的状态。综上而言,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度是较低的,了解度也是比较低的。
二、寻根问底
“红瘦”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校的失位
首先,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过程空洞乏味。有的教师认为,以过去革命战争年代事迹为题材的课文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隔甚远,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为教而教,学生对此更为不感兴趣,红色人物事迹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及红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便成为“隐形人”,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沦为“纸上谈兵”。其次,红色文化的教育方式相对单一,学校的德育最常使用的便是说教式的方法,学生对此无动于衷,红色文化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不到熏陶。最后,学校重视智育、重视成绩现象仍比较明显,学生接受德育的课程也被大部分教师用来上主课,“育人”成为空口号,红色文化的教育陷入尴尬的窘境。
(二)家庭的失误
“唯成绩论”在有些家长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为了成绩,家长包办了学生的衣食住行,弱化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选择适应能力,背包里充斥着各种教辅书籍,红色经典故事被“拒之门外”。更有家长排斥电视,各种优秀的红色经典革命题材无法被学生接收。另外,家长的表率引导作用也并未引起重视,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的功利性是比较强的,攀比、出人头地、赚钱做大官等思想种子不断地在学生头脑中播洒,学生在思想上并未做任何武装,从而变得扭曲。
(三)社会的失“态”
社会的日益发展让文化的传播形式不再单一,这也让小学生正确学习红色文化变得困难。“恶搞”红色经典影剧现象层出不穷,成年人在这些“恶搞”中得到了哈哈大笑,小学生却容易陷入错误的认知,这些变样的红色经典在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是极为不利的。另外,社会上红色资源的开发度也并不高,然而,破坏度和滥开发度却依旧居高不下。有的单位存在对红色建筑的维护重视度不高,修复技术也不过关,导致各种红色资源遭到破坏。
三、乘风破浪会有时
身处如此窘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是我们要坚守的。既然知其所以然,那么,学校、家庭、社会就必须要齐心协力,形成众志成城的合力,为红色文化保驾护航。
(一)学校之力——推陈出新
首先,确定小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如,理解红领巾的来历和意义,知道少先队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等等,整合各种红色文化知识,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解,引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馆或观看一些革命题材影剧,同时,加强校园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如,播放红色歌曲或成立红色文化宣传小组,定时让学生在宣传栏书写革命故事。其次,培养优秀红色文化传播者。学校红色文化传播者,最适合的莫过于坚守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们,培养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和提高鉴别筛选优秀红色文化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含义,并运用到教学中。最后,要揣摩红色文化受播者的心理。小学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也渴望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精神来激励自己,但是小学生有其自身弱性,他们需要的是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来让自己去理解各种蕴含在红色文化中的意义,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体性。
(二)家庭——润物无声
优化家庭环境,家长需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家长要适当地引导孩子接触各种红色影视作品或书籍,与孩子观看或者是阅读,并且对孩子讲解其中蕴含的红色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平时,注重营造红色文化教育的氛围,借助一些实事来与孩子共同探讨,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拓宽孩子对待事情的不同选择渠道,不断辐射思维,在探讨和辐射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家庭环境优化的主导者是家长,这就要求家长要有宽广的胸怀去看待各种事情,否则也只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切不可以命令式的口吻去决定孩子的言论对错。
(三)社会——态正为范
不断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力,构筑富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完善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形式和净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途径,杜绝各种恶搞和恶意的翻拍来去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注重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用原汁原味的红色经典去感染学生。
红色文化是我国精神文化的瑰宝,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创造新的世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刻不容缓的。红色文化作为德育的优质资源,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让我们齐心协力让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箫思健,周晔.文化育人之道[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溫志旺.让红色经典文化伴随孩子成长[J].中国德育,2011(6).
[3]黄先有,何敏.用红色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J].中小学校长,2012(1).
[4]袁爱祥,王向华.整合区域内红色资源,与时俱进传承红色文化[J].江苏教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