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研制合宜的教学内容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2008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教学实践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教什么”、“怎样教”或者“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条有理地教出来”等,显然,“教”的意识过于强势,教者只是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作为教学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学”,学生“想学什么”、“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均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即便考虑到,也只不过是轻描淡写地走过场而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依据学情来研制合宜的阅读教学内容。
  一、化难为易——教在学生知识难点处
  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课,学生对“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睛直往下流。”这段话中的“痛苦极了”理解非常肤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缠足”这个陋习距离现在比较遥远,学生缺乏丰富的感性知识。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缠足”,我出示了一组关于“缠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出示正常人脚的图片,与之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真是妙。在比较中,学生对“缠足”的理解深刻了,对该陋习更是恨之入骨。当然,对文本中姐姐“痛苦极了”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师的“教”应该围绕学生知识难点之处而展开,当学生困惑了,就应当点拨;当学生模糊了,就应当指导……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体验会越来越丰满,情感也会越来越浓烈。
  二、曲径通幽——教在学生能力发展处
  在教学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了精彩有趣的辩论。辩论的话题是:“彭德怀究竟要不要杀他的大黑骡子呢?”学生为了在辩论中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再次阅读课文,圈划有关的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辩论,学生个个畅所欲言。通过辩论,不仅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遣词造句,察言观色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如教学《燕子》一课中“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这句话时,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时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大胆想象,有的说:“天蓝蓝的,像刚刚洗过一般清亮。洁白的云朵儿,张开了笑脸,对春姑娘兴奋地说:‘春姑娘,你好啊,赶快与我一起跳舞吧!’”有的说:“田野里的麦苗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像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茫茫地伸向天边。各种各样的野花也悄悄地探出头来,说:‘麦苗,你好啊!我们又可以一起玩耍,跳舞了。’”……接着我引导学生将燕子眼前的“美景”画出来,学生也很开心,在想象中画,在画中想象。不仅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而且有所感悟与思考,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以画表达”的能力。
  三、柳暗花明——教在学生思考粗浅处
  在教学课文《生命的壮歌——“蚁国英雄”》时,“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这句话里的“冲”,学生简单地理解为“滚”,其实则不然,这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所在。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替换比较,能换成“滚”吗?不比不知道,在比较中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深入了,越来越全面了。有的认为“冲”强调了蚂蚁们往河流方向做“有目标的努力” ,突出了蚂蚁们舍己为人、齐心协力的精神。有的认为用“滚”在感情色彩上很不妥当,好像蚂蚁们是没有目标的努力,而“冲”却强调了蚂蚁们顽强不屈,不成功誓不罢休的品质……
  又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学生一开始便读出林冲的“礼让”,但对下文的多处“让”觉得有些多余,似懂非懂。于是我聚焦“让”字,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感悟、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究竟有哪些“让”呢?为什么要这样“让”呢?后来,学生通过讨论,有施礼问候的“礼让”,有被洪教头侮辱的“忍让”,有比武时的“谦让”,还有轻轻一扫的“退让”……每一个“让”都不可少,每一个“让”都有丰富的内涵,对刻画林冲人物形象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此时,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深刻了,既训练了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又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
  四、形神兼并——教在学生语言生成处
  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阅读经验等限制,文本中有些看似寻常却很精妙的词句,看似普通却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写法,往往会被学生忽视,在他们匆匆地阅读中被遗忘。叶老说过:“一字未疏忽,语语悟其神”在阅读教学中,即便一字一词也不可放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品读、感悟语言,并内化文本的语言,生成自己独特的富有创新的语言。比如教学《番茄太阳》中“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这句子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咀嚼这样写的好处。有的说运用比喻的手法很生动,仿佛明明的声音就响在耳畔;有的说写得很准确,“咯咯”是象声词,再现了当时逼真的声音;有的说“一串一串”写出了声音的轻快与数量之多;还有的说句子很美,就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明快动听……一边品,一边悟,学生很自然地就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又如教学《学与问》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篇章结构特点。我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议论观点,接着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说明的。在阅读圈划中,学生很快明白了这类文章的写法: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单位: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在三维动态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层合板的低速冲击损伤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在受载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并用Chang-Chang面内失效准则和分层判据进行损伤分析,对损伤的单元进行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缕春风。迅速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时代的使然,势在必行。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和最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各种媒体结合在一起,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动态化,在科学活动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和魅力,将教学化难为易,将大千世界的物质变化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幼儿眼前,从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课堂生成”,是课堂最为宝贵的资源。它是师生心灵碰撞产生的“火花”,是师生与知识对话结出的“硕果”,更是师生深入研究与探索的“明灯”。课堂生成,不仅体现出师生探究知识的水平和层次,同时,更为
近年来,伴随着我校“以艺为特”的教学特色,古筝这一乐器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人家。为了培养孩子成材,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古筝,想尽办法聘请古筝教师,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带孩子上课,从而在学校兴起了“古筝热”。然而古筝教学是一项十分专门的学问,尤其是幼儿古筝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因为幼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幼儿古筝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 。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搞好古筝教学。  对于
一、理清三维之间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
基于首次超越破坏机制的理论,在三维重力坝的地震动力可靠性分析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结合验算点法和反应谱法,建立了三维重力坝的地震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向家坝
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不是盲目追求“多多益善”,多媒体的选择要适合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不是一味追求“新奇花哨”。
美国著名的兰本达教授提出了“探究—研讨”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理论通过以刘默耕为首的一批先驱者的努力探索下,逐步成为小学自然教学的主要教学思想,使自然教学在改革的一开始就走在了其它各科的前面。那么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呢?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