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尊重感”在自主学习的体验中获得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与尊重是这段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的确,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生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才能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的愿望,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把语文教学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上,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常常努力做出尊重的样子,却一不小心又“露了马脚”。
  有的老师说:哪位同学愿意给我把第一段读一读?征询谁愿意读是尊重,但为什么是“给我读”呢?
  有老师在学生读完后,直接开始评价,虽然不乏鼓励的语言和神情,可为什么不先听听学生的自我评价呢?抑或问一句:你想听听谁的意见?
  语文公开课上,我不止一次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位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太准确时,不是关注学生的问题,及时指出不妥的地方,就此加以引导,而是这样对他进行评价:“你说得还不错,继续努力!”学生既然说错了,就应当明确指出,“不错”是个含糊的评价,是“尚好,过得去”的意思,也就是说答案并非完全正确,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教师往往因为害怕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而用一句“继续努力”作为结束。鼓励学生发言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可是,在不正确的答案面前,这样的有漏洞的教学因为所谓的尊重变得危险而没有意义,它阻碍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不是爱,而是害。由此,我们有必要弄清什么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尊重,语文课上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这樣一句话:“我的教育,是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学生,又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学生。”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对学生的尊重应包含严格的要求,包含对知识严谨的态度,包含着眼于学生生命成长和未来发展的教育良知。
  真正的尊重不应浮于表面,而要有深层的考量。一方面,教学设计上要遵循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由此展开的教学,是对学生知识建构过程的尊重;另一方面,教学程序上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是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尊重。此外,把握学生的心理,遵循小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的特点,强化个性体验,这也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在语文教学中,遵循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了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就是好课,只有这样的课才能真正体现对学生深层次的尊重。当然,真正的尊重还应体现在学习时间的充分给予和学习体验的充分落实上。《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很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少年王勃》(苏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九课)讲述了初唐诗人王勃创作《滕王阁》的故事。文中“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词语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办法由学生自行解决了,只是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的停顿上,孩子们有了各自的看法。
  生1:应该在“天”字后面稍停顿。
  生2:老师,不是这样的!应该读成“秋水共长/天一色”。
  生3: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意见,不是有“山高水长”这个词吗,所以应在“长”字后面停顿一下。
  (双方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都寄希望于我)
  师:你(生3)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听了你的发言,老师知道你是个很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过要解决“应该在哪稍停一下”这个问题,必须再把课文仔细读一读,看看在书中能不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学生再捧起书本,饶有兴致地读着,都想从书里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4(跃跃欲试):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师:那请你说说。
  生4:我在第三自然段找到了这样一段话:“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段话就是对诗的解释。
  师:你真有本事!把这句诗的意思说明白了!那现在我想问问你,“孤”是什么意思?
  生4:“孤单”的意思。
  师:对!“孤”是“孤孤单单”的意思。那“鹜”是指什么?
  生4:(略有所思)是指野鸭。
  师:“落霞”怎么理解?
  生4:应该是指“落日的余晖”。
  师:你把“落霞与孤鹜”跟下一句比较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4:“落霞”对“秋水”,“孤鹜”对“长天”。
  师:真好!那现在再想想:诗的第二句该在哪停一下?
  生4:哦,应该读成“秋水共长天/一色”。
  以往遇到诗句停顿的问题,一般都以老师的范读去引导学生,使他们在语感中悟其停连。这一次学生既然关注了停顿的问题(当然,教学目标中也明确要求要读好诗句的停顿),就应因势利导,不仅解决诗句的停顿问题,还让学生了解古诗讲究“对仗”的文学常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诗句朗读背后的秘密。在思考过程中,学生广泛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了探究性阅读,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他们发现“落霞”与“秋水”、“孤鹜”与“长天”是两对对子;至于诗句应该在哪停顿,学生立刻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不但读好了诗句,理解了诗意,并且已能深入诗句所描绘的美好情境,受到了祖国文化传统的熏陶,如此收获,不是让学生终生受益吗?这种师生和谐共生的探究式学习,这种给充足的时间学生自读自悟、自我体验的学习不正是对学生真正的尊重的体现吗?
  有一位教师在教《荷花》一文时,抓住“冒”字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生:使劲、用力、拼命、争先恐后、一个劲、生机勃勃、高高兴兴、精神抖擞、喜气洋洋……
  师: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一朵荷花,冒出来想干些什么呢?
  生1:我想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生2:我想出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生3:我想跟小鱼做游戏。
  ……
  师:如果你是亭亭玉立在池中的荷花,你会对蜻蜓、小鱼这些动物们说些什么?
  生1:告诉小鱼昨晚我梦见了什么。
  生2:告诉蜻蜓,我梦见自己也长了一对翅膀,邀它一起飞翔。
  生3:我要告诉青蛙我所知道的所有的恐龙知识。
  生4:我要跟小鱼讲美人鱼的故事。
  ……
  通过对“冒”字的“品”、对小动物的“说”,使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想象的翅膀让现实世界和文本世界得以沟通,文本在孩子内心成为鲜活的形象。由此,披文入情,情真而意切,从他们充满童心、童趣的回答中自然流露出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向往。这种借助想象的体验式学习所折射出的正是对学生的尊重。
  《猴子种果树》(苏教版第四册第二十二课)讲的是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的故事。在学完课文后,老师对孩子们说:“此时,你想对小猴子说点什么?”
  生1:你做事没耐心,我不能像你那样!
  生2:小猴,你怎么那么没耐心呢?我要是你,就把所有种了的果树留下,再改种其他果树,这样会有更多的果子吃!
  师:你倒是挺会打算的!等丰收了,我一定去你家做客。(生2乐了。)
  生3:我说小猴子,你怎么不动动脑子呢?别人说什么,你想都不想就拔掉已经活了的果树,真是太可惜了!
  (一个学生嚷着:“我来!我来!)
  生4:我觉得小猴子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也挺好的!
  (學生的反对声四起,发言的学生有些急了。)
  师笑问: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4:乌鸦、喜鹊、杜鹃说的话也有道理。小猴应该听听别人的意见。
  师:你是说,小猴在听了别人的意见后,再决定种什么果树,这样会更容易成功,是这个意思吗?
  生4点点头,近乎得意地坐下。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后那个学生的独特体验。的确,在一定条件下,是应当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的,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在经验面前,我们不能不服。这是编者在编写教材及教师在备课时不一定能考虑到的,正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关注文本,进行了深入体验,才会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意见,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是创造意义,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孩子,而去扼杀他们思维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呢?
其他文献
虽说,班主任是最费力的工作,我们常常是用在班级管理上的精力超过了用在教学上,结果仍不像自己预想的那样如意。但我们应该相信,尽管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其完全改变,但只要我们能够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还是会取得令人心喜的成绩的。  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都是那么复杂,因为他们还年轻,他们是受教育者,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决定他们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我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1-4题。  1.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区  B.全部位于北温带  C.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D.海岸线比陆疆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和俄罗斯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优越性体现在  A.纬度较俄罗斯高,气温较俄罗斯温和  B.纬度较俄罗斯低,气温较俄罗斯温和  C.我国跨寒、温、热三带,有利于
10月31日至11月4日,2018“张謇杯”全国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在江苏省海门市隆重举行。全国共有近2000名幼儿老师909个作品参加展评活动。经逐级选拔,我省选派了63名老师30个作品参加,其中广州警备区幼儿园罗秋艳老师的《魔术条紋画框》,珠海市香洲教育幼儿园罗选、黄毅华老师的《超级战舰》,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新城幼儿园陈丽琴、黄嘉辉老师的《玩转小木头》,东莞市塘厦镇第一幼儿园文强、张
我在教学《植物的繁殖》一课时,在讲授种子繁殖的知识之后,问学生:“马铃薯是用哪种方式繁殖的?”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确定了马铃薯是用“茎”繁殖的。我接着又问:“萝卜是用什么方式繁殖的?”心想,对于这群市镇的孩子来说,这应该是个简单的问题。在“根”和“茎”之间展开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出乎意料,最后都说用根繁殖,没有一人说是用种子繁殖的。这时我播放了一些图片,出示了有关萝卜的生长过程,学生才醒悟过
【摘要】數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在线作业平台不断涌现,极大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形式。我校于2017年初成为“极算”在线作业平台的试点学校,在初中阶段进行在线作业的试验。在线作业方便快捷、智能批阅、反馈及时、评价形式多样、支持数据统计分析等特点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支持和喜爱。但是在使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因此,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幼教界的广泛重视。而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时间段里,正是口语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幼儿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键期。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更在乎启蒙阅读意识,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阅读的概念,即要看、要听、要读、通过养成性教育,有力地推动今后的学习
【摘要】英语教材文本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教材,调整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创设教学情景、合理补充文本内容的背景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材文本;学习兴趣;语言能力  《2011版英语新课标》指出:“PEP小学英语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引导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思
摘 要: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出现“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后,新一轮课程改革又有了新的突破口和坐标轴。结合十九大报告中对教育的要求,教师更加需要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研究微课,使其与语文教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价值追求开发微课,并在小学语文中高年段的教与学中
教师的基本功培训与建设包括:理论测试、三字(鋼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演讲、特长展示以及课堂教学展示,教师的一些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不会变也不能变。  什么是教师最为“基本”的素质要求呢?笔者以为:  一、说话。做教师的,离不开一个“说”离不开一个“讲”离不开一个“谈”。  二、写字。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写不出一手好字的教师或者说一个自己写字不认真、马虎潦草的教师,还能要求自己的学生写出多么美观的汉字来。
【摘要】为全面贯彻“强壮体魄,幸福生命”的东中体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对学生实行“201010”体育高效课堂后的体育学习、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积累资料,从理论上分析研究,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育课堂改革,推进高效课堂的科学发展,从而加强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兴趣,掌握良好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能,实现终身体育。  【关键词】201010 ;体育高效课堂;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