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面,如何有效地处理班级事务,引导学生进行班级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难题。班级管理中引入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均衡搭配”,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特别有利于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信心的增强,从而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用;体会
班级管理“就是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相互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各个方面与各种形式的学习、生活活动,促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整个班级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是利用《学生行为规范》硬性的管理制度去进行管理。班主任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每天一边忙教学工作,一边忙班里的繁琐事情,所以班主任很劳累、辛苦,管理学生起来感觉力不从心。在班级管理中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均衡搭配”,组成合作小组完成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特别有利于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信心的增强,从而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健康地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随着小组合作形式引入班级管理中来,解放了班主任的同时也解放了学生,学生乐于在小组中学习,愿意通过小组來进行进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健康地成长。以下是笔者关于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的应用与体会。
一、成立异质合作小组,实行德育量化,实行全员管理班级制度
班级管理中引入小组合作的管理模式,目的是要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实现全员管理班级。因此,要把学生根据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成绩分为优、中、差三类),组成一个小组,尽量使每个小组之间的优、中、差学生均衡配置,在小组内优、中、差学生进行合作。通常以6个人为宜,由一人任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基础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及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小组长负责管理和协调小组各成员,学生在小组之中互相监督,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对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实行德育量化,按照学校的德育操行评定方案进行精华管理,班级中相应的德育加分、减分就要具体到每一项:如:1.考勤:包括早午读,课前,迟到-1,缺勤-3,一星期全勤 1;2.值日、保洁:座位范围内不干净个人-1,公共区域不干净值日生-1;3.课堂:积极参与学习的 1,开小差或打瞌睡的-1;4.作业:每天依时完成作业,清洁美观、正确率高的 1,缺交作业的每人每次每科-1;5.测试:每人每次每科进步的 1,退步的-1。学生每周统计一次德育分,每月德育评比相对比比较高分的三个小组可以做选择:1.和低分的小组调换座位。2.叫低分的小组代值日一周。这样同学都非常在乎自己的德育分,同学注重自己的平时表现,从而促进了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班级管理初见成效。同时这样也可以让全班所有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管理者,所有学生又都是被管理者,接受全班所有同学的管理。因此,整个班级层层管理,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在这样的身份下,学生们便会更加遵守班内的规章制度,更加自觉、主动地维护班级的秩序,成为真正的班级主人。
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强化班级凝聚力
小组合作管理的过程中,人人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小组管理的参与者,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小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互帮互助,规范好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需要督促和帮助的,就被这个责任放给小组长去完成,小组长可以利用电话或微信提醒自己的组员依时完成作业,组员遇到不懂得问题也可以通过微信和电话去请教小组长。这样一来,学生能自觉地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作业,去背该背的书,时间长了,学习习惯自然就有较好的改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每天到校时间都比以前早了,迟到的现象基本没有出现,交作业也非常准时,除非有时会出现忘带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出现不做的情况。自从班级管理中加大成绩一项的比重,特别是在每次测试中,每个小组都可以寻找需要挑战的小组,每个小组的竞争意识加强了,都想在测试中获得好成绩,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相互帮助,辅导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使小组的成员得到不同层级的发展。教育和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班级管理加强了,学习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上的效果尤为明显,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回答问题,为小组加分,争取荣誉,这加大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使合作渐渐成为一种习惯,班级凝聚力也大大增强。
三、小组合作体现主体平等性,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更不用说进行班级管理,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小组合作管理中,个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和长处,开展自我管理,有权对班级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实施小组管理后,班级的卫生、纪律和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笔者作为班主任定期对小组进行总结,肯定优点,提出不足并进行适当鼓励。小组合作引入班级管理中,产生了很大变化如,小组轮流制、小组承包制、学科负责人制等,这些管理模式的出现也能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管理带动班级管理,也带动了班级的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学生在管理过程中,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策划能力等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了班级的主人,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接受的模式,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勤于动手主动探索,促进了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强化了班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使合作成为一种习惯,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交流场所,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扶持,互相竞争,班集体成为了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绿洲”。班级中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后,班风和学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班主任和学生的正面冲突减少了,学生们正在愉快的师生关系中投入学习和管理中来,同时每个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有利于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周丕,孙蕾.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和实践,2012.
[2]张宜启.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3]朱庆玲.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J].班主任园地,2014.
[4]周晓静.浅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于体会 [J].管理实践.
[5]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白铭欣.班级管理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用;体会
班级管理“就是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相互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各个方面与各种形式的学习、生活活动,促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整个班级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是利用《学生行为规范》硬性的管理制度去进行管理。班主任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每天一边忙教学工作,一边忙班里的繁琐事情,所以班主任很劳累、辛苦,管理学生起来感觉力不从心。在班级管理中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均衡搭配”,组成合作小组完成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特别有利于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信心的增强,从而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健康地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随着小组合作形式引入班级管理中来,解放了班主任的同时也解放了学生,学生乐于在小组中学习,愿意通过小组來进行进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健康地成长。以下是笔者关于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的应用与体会。
一、成立异质合作小组,实行德育量化,实行全员管理班级制度
班级管理中引入小组合作的管理模式,目的是要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实现全员管理班级。因此,要把学生根据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成绩分为优、中、差三类),组成一个小组,尽量使每个小组之间的优、中、差学生均衡配置,在小组内优、中、差学生进行合作。通常以6个人为宜,由一人任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基础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及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小组长负责管理和协调小组各成员,学生在小组之中互相监督,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对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实行德育量化,按照学校的德育操行评定方案进行精华管理,班级中相应的德育加分、减分就要具体到每一项:如:1.考勤:包括早午读,课前,迟到-1,缺勤-3,一星期全勤 1;2.值日、保洁:座位范围内不干净个人-1,公共区域不干净值日生-1;3.课堂:积极参与学习的 1,开小差或打瞌睡的-1;4.作业:每天依时完成作业,清洁美观、正确率高的 1,缺交作业的每人每次每科-1;5.测试:每人每次每科进步的 1,退步的-1。学生每周统计一次德育分,每月德育评比相对比比较高分的三个小组可以做选择:1.和低分的小组调换座位。2.叫低分的小组代值日一周。这样同学都非常在乎自己的德育分,同学注重自己的平时表现,从而促进了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班级管理初见成效。同时这样也可以让全班所有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管理者,所有学生又都是被管理者,接受全班所有同学的管理。因此,整个班级层层管理,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在这样的身份下,学生们便会更加遵守班内的规章制度,更加自觉、主动地维护班级的秩序,成为真正的班级主人。
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强化班级凝聚力
小组合作管理的过程中,人人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小组管理的参与者,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小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互帮互助,规范好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需要督促和帮助的,就被这个责任放给小组长去完成,小组长可以利用电话或微信提醒自己的组员依时完成作业,组员遇到不懂得问题也可以通过微信和电话去请教小组长。这样一来,学生能自觉地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作业,去背该背的书,时间长了,学习习惯自然就有较好的改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每天到校时间都比以前早了,迟到的现象基本没有出现,交作业也非常准时,除非有时会出现忘带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出现不做的情况。自从班级管理中加大成绩一项的比重,特别是在每次测试中,每个小组都可以寻找需要挑战的小组,每个小组的竞争意识加强了,都想在测试中获得好成绩,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相互帮助,辅导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使小组的成员得到不同层级的发展。教育和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班级管理加强了,学习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上的效果尤为明显,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回答问题,为小组加分,争取荣誉,这加大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使合作渐渐成为一种习惯,班级凝聚力也大大增强。
三、小组合作体现主体平等性,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更不用说进行班级管理,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小组合作管理中,个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和长处,开展自我管理,有权对班级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实施小组管理后,班级的卫生、纪律和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笔者作为班主任定期对小组进行总结,肯定优点,提出不足并进行适当鼓励。小组合作引入班级管理中,产生了很大变化如,小组轮流制、小组承包制、学科负责人制等,这些管理模式的出现也能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管理带动班级管理,也带动了班级的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学生在管理过程中,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策划能力等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了班级的主人,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接受的模式,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勤于动手主动探索,促进了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强化了班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使合作成为一种习惯,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交流场所,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扶持,互相竞争,班集体成为了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绿洲”。班级中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后,班风和学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班主任和学生的正面冲突减少了,学生们正在愉快的师生关系中投入学习和管理中来,同时每个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有利于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周丕,孙蕾.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和实践,2012.
[2]张宜启.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3]朱庆玲.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J].班主任园地,2014.
[4]周晓静.浅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于体会 [J].管理实践.
[5]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白铭欣.班级管理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