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试图从英语教师的视角,探讨高校英语教师对当今教育技术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影响到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因素所在,提出有助于提高教育技术实施的途径和策略,改善教学成效。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 英语教学 认知与态度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模式研究”(2010Y402)成果之一。
1 引入
过去的20年期间,随着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在全球范围的不断扩展与渗透,其在教育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陈旧的教育手段。与此同时,作为中国迈向世界重要保障之一的英语教育,近10年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基础英语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大学英语教改的实施,大学英语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的完成,交际英语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在外语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英语在我国是外语,学生在课堂之外接触和运用英语的环境和机会非常有限,极大地限制了我国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无疑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目前,网络和各种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技术,对我国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深刻影响着当前的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教育评价机制,甚至教师培训机制和学校管理机制,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组织、教师、学生角色观念重塑上。本文主要是从教师的认知视角出发,探讨高校英语教师对当今教育技术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影响到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因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助于推广和深化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实施的途径和策略,改善教学效果。
2 英语教师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
当前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极大地改变了课堂上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课堂,由于学生学习自我调控性的提高,他们从学习过程中的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者。为了满足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也面临着如何有效将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融入到外语课堂的挑战,一方面在寻求为学生提供改善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在努力营造真实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以及文化学习的氛围。
Lam & Lawrence研究表明,在交际性语言课堂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传统语言课堂中,教师无疑是主角,除了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为重要的,他们是知识的提供者、学习进程的控制者、师生关系之中的权威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跟随者、接受者。相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外语课堂中,学生通过自己收集信息,与教师、同学或者教学材料进行意义协商,对于个人的学习过程更为具有控制性、积极性与自主性,整个课堂变得更为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则从课堂上的权威者、决策者转变为促进者、指导者。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网络技术年代,外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传授语言文化知识,还在于提供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工具,以及对书本网络知识的辨识能力。Jeong也强调,与传统外语课堂相比,计算机网络课堂的教师承担起了更为关键的角色,因为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能够创造一个更为真实有意义的,情感上更具支持性的语言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自主性。
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计算机为辅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化,无疑要求教师为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做出更多额外的付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方面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和学习途径,但以此同时,也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文化素质和教学方法,同时还必须熟悉当前的网络交流技术,具有将其与自己所授课程相结合、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能力。如果在计算机运用方面教师曾经有过积极的学习与使用经验,那么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他们将会更为自信与熟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发展培训无疑能够提高外语教师计算机技能、丰富教师教学体验,以更好地实施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
3 教师对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认知和态度
由于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容忽视,他们的个人观点和态度对于其能否得以有效实施无疑具有关键作用。要想充分挖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潜力,创造性地将之引入课堂,教师就必须在基于目前学生语言技能与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与所授课程的现存教学要求相融合,而这是与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认知和态度紧密相关的。
研究表明,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认知与态度对于其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具有决定性作用。Kim认为,影响能否成功将教育技术引入课堂的关键因素是与教师个人紧密相关的,如教师观念、态度、认知等。她进一步指出,教师对教学和技术的态度是教师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时是否带来信心还是障碍的标杆指标,同时,教师具有的诸如运用教育技术的信心和兴趣、尝试新鲜事物的意愿强度等个人背景因素,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关系重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不断渗透,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运用形式不同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初步形成一定趋势,教师对其在课堂上的运用普遍持有积极的态度。大多数教师认为,在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环境中的学习经历对于当前基于网络交流技术的全球性的社会环境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计算机的运用不仅为教师更为外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信息和资源,改变了过去依赖于单一教学材料的状况,同时多模态的信息呈现和相对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运用环境,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教学效果。
这无疑与二语习得的研究相吻合。我们知道,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同时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而这正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所在。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文化接受力和心理状态,对学习材料加以选择和适当处理,如通过运用视频、音频、图片、母语翻译等手段,使学生接受可理解输入的质与量上,都有显著的改善。同时,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也将语言学习环境从课堂扩展到了课外,从课本扩展到了网络。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即时通讯系统等,打破了长久以来学生缺乏真实语言运用环境的瓶颈,为改变学生的语言技能以及文化意识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然而,在肯定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教师们也一致认为课堂计算机的运用并不能完全保证较好的教学质量,质量提高的关键仍在于运用计算机的教师的质量,而非计算机技术本身,只有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持有积极态度,并且不断探索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才能保证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这一点进一步证实了许多研究者的结论,认为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师在构建学习过程、组织教学活动、评估学习材料上,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4 影响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课堂实施的因素
虽然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的理念在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中得以树立,但技术运用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不少教师仍然局限在文字编辑、幻灯片运用、网络资料查询和教学光盘的使用上,与目前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发展差距甚远。
这与部分研究者的看法是一致的。Egbert,Paulus and Nakanichi的研究表明,对于计算机的积极态度并非一定能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Kim发现教师虽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抱有一定兴趣和积极态度,但对于网络课程的实际运用非常有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预期之外的困难和障碍,推迟、回避甚至中途停止是常常发生的事,这主要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使用经验不足、时间有限、缺乏自信等。
妨碍教师运用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1.缺乏足够的时间。绝大多数运用新教育技术的老师认为,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教学,材料的收集、课件的制作、课堂内活动的设计,以及课堂外与学生进行及时的网络学习交流,是多媒体网络课堂的特色与优势,但同时也极大地加重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时间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计算机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外语教师更偏好于现成的教学光盘或教学内容的简单幻灯片呈现,而惰于深层次多方位挖掘多媒体网络技术。
2.缺乏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在职的绝大多数高校外语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对教育技术虽有所接触,但并未接受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加大了对外语教师的挑战。有限的多媒体网络技能不仅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准备时间,同时也极大地挫败了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于课堂教学的信心。如果教师无法流畅自如地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他将在课堂上倍感压力和不适。不少教师承认,在教学中尽可能回避或减少计算机运用的原因之一,就是个人缺乏对其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
3.缺乏高效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目前,虽然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设备已走进我国绝大部分高校教室,但鉴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有限的教育设备资金投入,软硬件设施难以得到及时更新而过时陈旧,再加上网络的不稳定,需要时难以获得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打击了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例如,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广泛使用的光盘,应该根据授课学生的实际需求,运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对其加以升级,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活动的设计,完善考评测试手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4.缺乏灵活的课程教学大纲。阻碍教师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另一原因,就是难以将其与现存课程教学大纲相融合。虽然目前将教育技术纳入教学活动的理念已得到相当程度的接纳,但矛盾在于绝大多数外语课程的大纲制定、教材编排、教学测试等,并未能与当前计算机网络环境相符合,这就给教师的实施制造了不少障碍。即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热情和兴趣在最初推动教师在课堂内外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教学活动,但未能与技术相匹配的僵化的传统教学管理常常最终淡化了教师实施的动力。
5 结论与启示
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在外语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与深入,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普遍持有积极的认知和态度。然而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障碍也不容忽视,因为这对于如何避免教育技术的运用流于形式和肤浅,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时间、技能、设施和教学管理四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在运用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时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本文的观点与看法难免有失偏颇,但对于外语环境下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英语教学,仍然具有一定启示:
1.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以及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撑,保护支持教师运用技术于教学的积极性,认可教师在时间上的付出,通过营造运用教育技术的软、硬环境来鼓励促进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深度与广度。
2.为了有效避免计算机网络教学与现有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外语教育专家与管理者,应该积极与技术专家一起,共同设计更能体现网络信息时代特色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评估方式及其配套软件程序,以符合学生的需求、兴趣、背景和学习风格等。
3.不定期的教师培训有助于树立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积极态度、丰富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提高教师在课堂内外运用的技能和熟练程度。这类培训应能为教师提供具有足够实践机会,体现运用特色,与外语学科能够紧密相结合的培训课程。
参考文献:
[1]Lam, Y., & Lawrence, G. (2002). Teacher-student role redefinition during a computer-based second language project: Are computers catalysts for empowering change?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15(3), 295-315.
[2]Jeong, K.-O. (2006). Promot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EFL context: An English writing course mediated through the Web.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8(3), 47-68.
[3]Cunningham, K. (2000). Integrating CALL into the writing curriculum.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6(5), retrieved March 26, 2008, from http://iteslj.org/Articles/Cunningham-CALLWriting/.
[4]Kim, H. (2002). Teachers as a barrier to technology-integrated language teaching. English Teaching, 57(2), 35-64.
[5]Lam, Y. (2000). Technophilia vs. technophobia: A preliminary look at why second-language teachers do or do not use technology in their classrooms.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6(3), 389-420.
[6]Egbert, J.L., Paulus, T. M., & Nakamichi, Y. (2002). The impact of CALL instruction on classroom computer use: A foundation for rethinking technology in teacher education.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6, 108-126. Retrieved May 17, 2008, from http://llt.msu.edu/vol6num3/egbert/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 英语教学 认知与态度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模式研究”(2010Y402)成果之一。
1 引入
过去的20年期间,随着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在全球范围的不断扩展与渗透,其在教育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陈旧的教育手段。与此同时,作为中国迈向世界重要保障之一的英语教育,近10年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基础英语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大学英语教改的实施,大学英语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的完成,交际英语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在外语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英语在我国是外语,学生在课堂之外接触和运用英语的环境和机会非常有限,极大地限制了我国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无疑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目前,网络和各种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技术,对我国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深刻影响着当前的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教育评价机制,甚至教师培训机制和学校管理机制,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组织、教师、学生角色观念重塑上。本文主要是从教师的认知视角出发,探讨高校英语教师对当今教育技术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影响到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因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助于推广和深化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实施的途径和策略,改善教学效果。
2 英语教师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
当前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极大地改变了课堂上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课堂,由于学生学习自我调控性的提高,他们从学习过程中的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者。为了满足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也面临着如何有效将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融入到外语课堂的挑战,一方面在寻求为学生提供改善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在努力营造真实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以及文化学习的氛围。
Lam & Lawrence研究表明,在交际性语言课堂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传统语言课堂中,教师无疑是主角,除了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为重要的,他们是知识的提供者、学习进程的控制者、师生关系之中的权威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跟随者、接受者。相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外语课堂中,学生通过自己收集信息,与教师、同学或者教学材料进行意义协商,对于个人的学习过程更为具有控制性、积极性与自主性,整个课堂变得更为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则从课堂上的权威者、决策者转变为促进者、指导者。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网络技术年代,外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传授语言文化知识,还在于提供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工具,以及对书本网络知识的辨识能力。Jeong也强调,与传统外语课堂相比,计算机网络课堂的教师承担起了更为关键的角色,因为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能够创造一个更为真实有意义的,情感上更具支持性的语言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自主性。
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计算机为辅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化,无疑要求教师为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做出更多额外的付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方面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和学习途径,但以此同时,也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文化素质和教学方法,同时还必须熟悉当前的网络交流技术,具有将其与自己所授课程相结合、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能力。如果在计算机运用方面教师曾经有过积极的学习与使用经验,那么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他们将会更为自信与熟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发展培训无疑能够提高外语教师计算机技能、丰富教师教学体验,以更好地实施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
3 教师对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认知和态度
由于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容忽视,他们的个人观点和态度对于其能否得以有效实施无疑具有关键作用。要想充分挖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潜力,创造性地将之引入课堂,教师就必须在基于目前学生语言技能与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与所授课程的现存教学要求相融合,而这是与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认知和态度紧密相关的。
研究表明,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认知与态度对于其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具有决定性作用。Kim认为,影响能否成功将教育技术引入课堂的关键因素是与教师个人紧密相关的,如教师观念、态度、认知等。她进一步指出,教师对教学和技术的态度是教师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时是否带来信心还是障碍的标杆指标,同时,教师具有的诸如运用教育技术的信心和兴趣、尝试新鲜事物的意愿强度等个人背景因素,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关系重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不断渗透,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运用形式不同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初步形成一定趋势,教师对其在课堂上的运用普遍持有积极的态度。大多数教师认为,在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环境中的学习经历对于当前基于网络交流技术的全球性的社会环境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计算机的运用不仅为教师更为外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信息和资源,改变了过去依赖于单一教学材料的状况,同时多模态的信息呈现和相对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运用环境,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教学效果。
这无疑与二语习得的研究相吻合。我们知道,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同时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而这正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所在。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文化接受力和心理状态,对学习材料加以选择和适当处理,如通过运用视频、音频、图片、母语翻译等手段,使学生接受可理解输入的质与量上,都有显著的改善。同时,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也将语言学习环境从课堂扩展到了课外,从课本扩展到了网络。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即时通讯系统等,打破了长久以来学生缺乏真实语言运用环境的瓶颈,为改变学生的语言技能以及文化意识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然而,在肯定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教师们也一致认为课堂计算机的运用并不能完全保证较好的教学质量,质量提高的关键仍在于运用计算机的教师的质量,而非计算机技术本身,只有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持有积极态度,并且不断探索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才能保证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这一点进一步证实了许多研究者的结论,认为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师在构建学习过程、组织教学活动、评估学习材料上,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4 影响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课堂实施的因素
虽然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的理念在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中得以树立,但技术运用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不少教师仍然局限在文字编辑、幻灯片运用、网络资料查询和教学光盘的使用上,与目前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发展差距甚远。
这与部分研究者的看法是一致的。Egbert,Paulus and Nakanichi的研究表明,对于计算机的积极态度并非一定能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Kim发现教师虽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抱有一定兴趣和积极态度,但对于网络课程的实际运用非常有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预期之外的困难和障碍,推迟、回避甚至中途停止是常常发生的事,这主要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使用经验不足、时间有限、缺乏自信等。
妨碍教师运用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1.缺乏足够的时间。绝大多数运用新教育技术的老师认为,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教学,材料的收集、课件的制作、课堂内活动的设计,以及课堂外与学生进行及时的网络学习交流,是多媒体网络课堂的特色与优势,但同时也极大地加重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时间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计算机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外语教师更偏好于现成的教学光盘或教学内容的简单幻灯片呈现,而惰于深层次多方位挖掘多媒体网络技术。
2.缺乏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在职的绝大多数高校外语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对教育技术虽有所接触,但并未接受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加大了对外语教师的挑战。有限的多媒体网络技能不仅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准备时间,同时也极大地挫败了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于课堂教学的信心。如果教师无法流畅自如地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他将在课堂上倍感压力和不适。不少教师承认,在教学中尽可能回避或减少计算机运用的原因之一,就是个人缺乏对其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
3.缺乏高效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目前,虽然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设备已走进我国绝大部分高校教室,但鉴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有限的教育设备资金投入,软硬件设施难以得到及时更新而过时陈旧,再加上网络的不稳定,需要时难以获得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打击了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例如,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广泛使用的光盘,应该根据授课学生的实际需求,运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对其加以升级,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活动的设计,完善考评测试手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4.缺乏灵活的课程教学大纲。阻碍教师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另一原因,就是难以将其与现存课程教学大纲相融合。虽然目前将教育技术纳入教学活动的理念已得到相当程度的接纳,但矛盾在于绝大多数外语课程的大纲制定、教材编排、教学测试等,并未能与当前计算机网络环境相符合,这就给教师的实施制造了不少障碍。即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热情和兴趣在最初推动教师在课堂内外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教学活动,但未能与技术相匹配的僵化的传统教学管理常常最终淡化了教师实施的动力。
5 结论与启示
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在外语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与深入,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普遍持有积极的认知和态度。然而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障碍也不容忽视,因为这对于如何避免教育技术的运用流于形式和肤浅,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时间、技能、设施和教学管理四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在运用计算机网络交流技术时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本文的观点与看法难免有失偏颇,但对于外语环境下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英语教学,仍然具有一定启示:
1.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以及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撑,保护支持教师运用技术于教学的积极性,认可教师在时间上的付出,通过营造运用教育技术的软、硬环境来鼓励促进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深度与广度。
2.为了有效避免计算机网络教学与现有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外语教育专家与管理者,应该积极与技术专家一起,共同设计更能体现网络信息时代特色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评估方式及其配套软件程序,以符合学生的需求、兴趣、背景和学习风格等。
3.不定期的教师培训有助于树立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积极态度、丰富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提高教师在课堂内外运用的技能和熟练程度。这类培训应能为教师提供具有足够实践机会,体现运用特色,与外语学科能够紧密相结合的培训课程。
参考文献:
[1]Lam, Y., & Lawrence, G. (2002). Teacher-student role redefinition during a computer-based second language project: Are computers catalysts for empowering change?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15(3), 295-315.
[2]Jeong, K.-O. (2006). Promot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EFL context: An English writing course mediated through the Web.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8(3), 47-68.
[3]Cunningham, K. (2000). Integrating CALL into the writing curriculum.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6(5), retrieved March 26, 2008, from http://iteslj.org/Articles/Cunningham-CALLWriting/.
[4]Kim, H. (2002). Teachers as a barrier to technology-integrated language teaching. English Teaching, 57(2), 35-64.
[5]Lam, Y. (2000). Technophilia vs. technophobia: A preliminary look at why second-language teachers do or do not use technology in their classrooms.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6(3), 389-420.
[6]Egbert, J.L., Paulus, T. M., & Nakamichi, Y. (2002). The impact of CALL instruction on classroom computer use: A foundation for rethinking technology in teacher education.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6, 108-126. Retrieved May 17, 2008, from http://llt.msu.edu/vol6num3/eg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