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话文本教学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津小学英语》采用板块结合的安排方式,每一单元第一部分Read and say(A)是情景对话板块。该板块通过情景对话,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以提高会话能力,同时还呈现新的词汇和句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实物、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交际情境。并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部分Look,read and learn(B)主要按话题归类和图词结合的方式呈现词汇。教学单词应该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第三和第四部分(C、D)是句型操练和书写,这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一般都要求四会掌握。
  从2001年秋季我校开设英语课起。我们英语教师认为,A部分的课文内容长,难度大,是B、C、D三个部分的单词和句型的结合体,于是,我们从B、C、D单词句型着手,先扫清单词和句型的障碍。等学生单词句型全部操练熟练后,才开始A部分的对话教学。此时A部分的对话学起来非常轻松,学生听录音磁带回答教师几个有关课文细节问题,然后读熟,再当堂表演就可以了。但是,此时的对话教学就成了一份阅读材料,失去了呈现句型的语境创设的意义。以后的几节课再进行其他板块的教学,因与A部分的对话教学联系不大,A就不再受关注了,因为学生对于A部分的对话已经听懂、会说、会背了,已经达到教学目的了。
  这样的教学顺序一直持续到2007年底,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实用,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主要体现以下两个优点:1.学生对于单词和句型掌握得扎实有效。2.学生初读A部分对话比较容易,不会有太多的单词、句型障碍。因为A部分对话就是B、C、D单词、句型融合到一起,编成一个小故事。但在进行一阶段这样的教学后我发现了这样做的缺点:1.学生对于对话教学不重视,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几乎有一半的学生不会背诵对话的语篇。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学生对规范语言积累得越少就越不利于学习英语。因此,这是先教单词、句型,后教对话做法的最大的缺点。2.学生在平时的对话教学中只会根据句型进行固定的机械的问答,很少涉及A部分的其余语言,学生口语能力只停留在句子甚至个别单词上。而不是整个语篇上。3.阅读理解练习做起来比较吃力。学生只要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句型便“卡壳”,他必须在扫清所有的单词、句型障碍后才能理解整个语篇,不会根据整个语境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学生把阅读材料中涉及的信息集中的能力比较差,单词反而成了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
  恰巧,在2007年暑假期间,江苏省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沈峰老师来我县做讲座,她提出在教学时建议从A部分的对话开始教授,然后再进行单词、句型的教学。优秀青年教师戈向红老师也认为,从5A开始进入“短小语篇”教学阶段,它相当于我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这样,11月底,我开始“随文识字”尝试。我决定先从A部分对话教学开始,然后再进行单词句型的专门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样做的好处是:1.学生背诵课文变得容易了,一个单元学下来,全班大部分学生能流利地背诵课文,只有四五个学生背不出,在进行口语表演时,学生很流利地就把A部分对话中的日常用语用到口语练习中,口语表演的内容变得丰富,对话流利程度有所提高。这正是教学想要达到的口语目标,这样的教学顺序实现了这个目标。
  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的教学思路非常混乱,课堂教学环节支离破碎,教师一会儿创设情境教单词,一会儿创设情境教句子,教师一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更累,学的效果也不好,很少有学生能当堂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只好在以后的四五节课里反复操练表演A部分的对话。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几个月后,我又尝试另一种教材处理办法。我以A部分中的话题为切入点,经过简单的单词铺垫很快进入对话文本,以教学挂图为依托谈论对话中涉及的话题为突破口,早早进入对话文本,再围绕对话中涉及的话题教学英语,涉及的单词、句型相机呈现。这样,学生在一个大的话题背景下,在一个个恰当的情境下学习对话中的生词和句型,实现“随文识字”,学习的重点不是放在单词句型上,而是关注对话中涉及的各种信息,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此时把注意力放在了语言信息上。而非个别单词句型上。
  进入文本后,我针对对话内容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边听录音磁带边想问题,然后再回答问题,最后读对话,分角色表演对话。但是我很快发现学生在听第一、二段对话材料时学生还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积极思考问题,在进行到第三段时,由于单调,学生大脑处于疲劳状态,精神状态不佳。此时对话材料又变成了听力材料,学生已经失去对对话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思维状态趋于停滞。
  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大脑疲劳现象,我又做了调整。因为对话板块教学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我把对话内容相对简单的部分让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对话内容相对难的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读边在文中找答案做记号,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这样学生大脑中控制阅读的神经开始活跃起来,学生不再疲惫,教学效果比较好。就这样又经过半年的摸索,我基本上找到了适合学生和我自己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问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两个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话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
悠悠八秩风雨,漫漫征程如歌。徜徉于闹中取静的常州市二十四中校园,历史沧桑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中透露出一种精致秀美,处处闪烁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色彩;饱经沧桑的“游击府”遗址,经风历雨却依然矗立,见证着学校的过往;小桥流水,亭台阁榭,似乎在诉说着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一个不少,人人都好”的学校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熔铸起一股喷薄而出的势头与力量,让二十四中成为师生的乐园、学园、家园,
我们都熟知这样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对于具有大量探究实验的实验课型来说,“器材”毫无疑问成了实验探究的“米”。没有器材,我们的科学探究就无从着手;没有器材,我们的探究就成了纸上谈兵,“米”的好坏决定了“饭”的质量,所以好的实验器材是有效探究的奠基石。    一、耐心做好器材的搜集    纵观现在的实验课课例,几乎每一节课都至少有2~3个探究活动。有活动就需要器材,而科学课的器材又是包罗万象
[摘 要] 图形规律探究题涉及几何分析、猜想推理和规律总结等过程,由于题型变化多样、知识点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在解题突破时很容易遇到思维障碍,文章将对该类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实例讲解其中四种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及策略,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 图形;规律;函数;递变;相似;学科  问题综述  图形规律探究题是中学数学的经典问题之一,解析时需要利用已知条件及其中的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来
片刻凝滞之后,人们突然间清醒过来,在摇晃的教室里争先恐后地、甚至踏过孩子的身体冲下楼去。1755年的一天,瑞士苏黎世发生了地震。惊魂甫定,人们才感觉冷了、饿了,可他们谁也不敢再上楼拿东西。也许无知者无畏,一个外表柔弱的小男孩主动跑上了楼,给同学和老师们取回了衣物。这个发育不良、性格内向的男孩的举动让所有的人感到震撼,他就是裴斯泰洛齐,那年他9岁。    一    苦命的裴斯泰洛齐5岁的时候就失去了
有学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传统课堂的主要弊端是课程价值观的扭曲,主要表现为选拔与发展的尖锐对立。一个基本的教育命题是教学即发展,教学为了发展,教学促进发展,教师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但就是这个看来毫无争议的真命题,到了日常的课堂,到了具体施教的层面。往往被一只无形的手操纵歪曲了。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过分强调知识本位,弱化“过程与方法”,虚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
[摘 要] 苏州市平江中学校数学组在“以生为本、精讲精练、注重思维、发展潜能”的课改理念下,依据数学学科“工具品格”和“文化品格”的特点,认真开展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研究,逐步形成了“思练结合,学教融评”课堂范式.  [关键词] HPM;课堂文化;课堂教学范式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精辟地叙述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
高考不仅让我们能在四年后拿到一张烫金的文凭,它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方法,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品质。它们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未来的人生。    竞争与友情    记得无数个伴随着昏黄灯光下满教室沙沙声的辛苦夜晚,那时的我独自面对着难题,心中挫败沮丧,但是在前后左右桌的共同探讨和努力下,一道道的变态题被我们一同闯过。更记得高考前春末夏初的某个夜晚。我们一同爬到一座高楼的顶层。静默地看着漆黑的
我是一个有点懒散的人,因为懒散,即便是读书也会选择慵懒的方式,比如暖阳下斜靠在沙发里;因为懒散,也会避开大部头的理论书籍,小说随笔杂文就是我的钟爱。一次参加了南通市首届“名师之路”沙龙,得到一本冯卫东老师的《幸福的“芭蕾步”》,国庆两天里看得乐不可支:呵呵,原来涉及教育理论的书也可以这么好看。我仅用“好看”形容这本书,足以说明我依然是抱着消遣的态度读完了这本书。然而读完之后,我确实伸了一个懒腰,期
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像李庾南老师那样屡获殊荣的人并不多见,她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十大女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得主。客观地说,主要是数学教学方面卓尔不群的成就为她赢得这些殊荣的:但她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班主任,从教50年,担任班主任50年,也许是新中国历史上“班主任龄”最长的一位老师。正如朱永新先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