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4-077-02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特征以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为主,严重时可引起感染、中毒、休克、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肠梗阻病人6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肠梗阻40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75岁,平均年龄为52.5岁。均为单纯性肠梗阻,其中高位性肠梗阻占10例,低位性肠梗阻占30例。通过禁食、胃肠减压、中医中药治疗、口服或胃肠道灌注生植物油、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低压空气或钡灌肠、经乙状结肠镜插管、腹部按摩等非手术治疗措施,患者均出院,住院时间为2~15天。
1.2 发病时间以春秋季节发病为多见,一、三季度发病为22例,占55%,二、四季度发病为18例,占45%。
1.3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表现有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特点。
1.4 治疗方法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在所调查人群中,非手术治疗者为40例,占该病总数的66.7%。治疗期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措施,同时应用胃肠减压,防治感染。配以中医疗法,效果显著。方法①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大横。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②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③中药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应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等法。常用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肠粘连松解汤和温脾汤。
1.5 治疗结果40例病人均出院。疗程在7天以内的13例,8一12天24例,20天以上3例。
2 护理
2.1 腹痛的护理肠梗阻的病人大多有腹痛,高位性肠梗阻病人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引起。呕吐可起减压作用,使绞痛减轻。低位性肠梗阻因肠胀气抑制肠蠕动,故绞痛较轻,在排气后可缓解。本组40例梗阻病人中,阵发性绞痛10例,持续性胀痛30例。疼痛时嘱患者取半卧位、深呼吸,减轻肠梗阻对膈肌的压迫,有利于循环和呼吸,且避免平卧时腹肌收缩,腹压升高,加重患者的痛苦。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跟患者交流,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当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排除绞窄性肠梗阻时,遵医嘱给予阿托品、654-2等抗胆碱药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抑制胃肠道腺体分泌,使患者疼痛缓解。小孩肠梗阻常由饮食不洁引起,寒邪凝滞,蛔虫聚团导致。可用中医治瘀、散结、止痛。
2.2 呕吐的护理呕吐是由腹内压增高,胃肠壁张力增高,刺激肠壁交感神经,肠蠕动加快而引起。呕吐出现较早,以高位性肠梗阻为主。部位愈高,呕吐愈频繁,呈反射性,病人应取坐位。患者卧位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鼓励患者将胃内容物吐出,以减轻梗阻症状。遵医嘱予以止呕、护胃等,禁食、禁饮、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理污染床单。观察呕吐物的性状并记录呕吐量,如有血性液体呕出,疑有绞窄发生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
2.3 腹胀的护理粪块、蛔虫、大的胆结石、肠腔内容物、肠道内咽下的气体、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梗阻后大量液体进入肠道,引起腹胀。高位性肠梗阻呕吐频繁、呕吐物多,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常有明显腹胀。胃肠减压是减轻腹胀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组中40例均采用胃肠减压,通过吸出胃肠道内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液循环。胃肠减压时,胃管应插入55~65cm,小孩插至十二指肠,才能起到效果。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①固定好胃管,保持胃管通畅和有效负压,如有胃内容物堵塞,应及时冲洗。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如发现血性液体,应考虑肠绞窄的可能。③插胃管侧鼻腔应经常用湿棉签或石腊油润滑,如鼻粘膜红肿,破溃应更换另一侧鼻孔重新插入。④口腔护理,一天2次。⑤胃管内注入石腊油,每次30-40mml,每天3次,注后夹闭1/2h,观察肛门排便排气情况。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灌肠,适用于低位性肠梗阻,可软化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插肛管前用石蜡油润滑肛周及肛管的前端。避免压力过高,灌肠液过多,使肠管扩张加重,就可导致肠穿孔的发生。胃肠减压插胃管、低压灌肠时,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如患者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应立即停止操作,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
2.4心理护理肠梗阻患者因腹胀、腹痛、呕吐不适,加之胃肠减压使患者活动受限,常表现焦虑、恐惧、烦躁不安、拒绝治疗等心理反应。此种心理反应,可导致患者结肠机能亢进,表现为降结肠持续性收缩、肠腔变窄、肠痉挛加重。此时患者求医心切,医务人员应热情接诊,态度亲切,耐心听取患者的反映。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文化层次、个体承受能力等心理特点,解释其原因,提出可靠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操作时娴熟的工作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患者获得安全感。若小孩常表现为哭闹、拒绝治疗,可给其玩具或听鸟语虫鸣、拍拍背或轻抚他的皮肤,抱他走动等。对这类不合作的患者,更要善于诱导,避免语句生硬或强制手段,向其家属宣传肠梗阻的知识,给予患者帮助和支持,增强病人对的信心,消除病人的恐惧和紧张心理,稳定情绪,主动配合接受治疗。
2.5 出院指导
2.5.1 保持心平气和,避免因情绪激动致肠蠕动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的肠蠕动过急。
2.5.2 肠梗阻发生时,应禁食禁饮,肠蠕动恢复,梗阻畅通后,患者进食不宜过猛,第l天进流质,第2~3天进半流质,逐渐改为普食,饮食应规律,定时定量用餐,切忌暴饮暴食,应进食柔软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过硬、易产气多的食物,避免不洁食物,戒烟戒酒。
2.5.3 对曾发生过蛔虫性肠梗阻的患者定期驱虫,以防再次发生肠梗阻。
2.5.4 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情况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责任审校:董文慧)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特征以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为主,严重时可引起感染、中毒、休克、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肠梗阻病人6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肠梗阻40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75岁,平均年龄为52.5岁。均为单纯性肠梗阻,其中高位性肠梗阻占10例,低位性肠梗阻占30例。通过禁食、胃肠减压、中医中药治疗、口服或胃肠道灌注生植物油、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低压空气或钡灌肠、经乙状结肠镜插管、腹部按摩等非手术治疗措施,患者均出院,住院时间为2~15天。
1.2 发病时间以春秋季节发病为多见,一、三季度发病为22例,占55%,二、四季度发病为18例,占45%。
1.3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表现有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特点。
1.4 治疗方法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在所调查人群中,非手术治疗者为40例,占该病总数的66.7%。治疗期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措施,同时应用胃肠减压,防治感染。配以中医疗法,效果显著。方法①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大横。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②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③中药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应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等法。常用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肠粘连松解汤和温脾汤。
1.5 治疗结果40例病人均出院。疗程在7天以内的13例,8一12天24例,20天以上3例。
2 护理
2.1 腹痛的护理肠梗阻的病人大多有腹痛,高位性肠梗阻病人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引起。呕吐可起减压作用,使绞痛减轻。低位性肠梗阻因肠胀气抑制肠蠕动,故绞痛较轻,在排气后可缓解。本组40例梗阻病人中,阵发性绞痛10例,持续性胀痛30例。疼痛时嘱患者取半卧位、深呼吸,减轻肠梗阻对膈肌的压迫,有利于循环和呼吸,且避免平卧时腹肌收缩,腹压升高,加重患者的痛苦。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跟患者交流,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当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排除绞窄性肠梗阻时,遵医嘱给予阿托品、654-2等抗胆碱药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抑制胃肠道腺体分泌,使患者疼痛缓解。小孩肠梗阻常由饮食不洁引起,寒邪凝滞,蛔虫聚团导致。可用中医治瘀、散结、止痛。
2.2 呕吐的护理呕吐是由腹内压增高,胃肠壁张力增高,刺激肠壁交感神经,肠蠕动加快而引起。呕吐出现较早,以高位性肠梗阻为主。部位愈高,呕吐愈频繁,呈反射性,病人应取坐位。患者卧位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鼓励患者将胃内容物吐出,以减轻梗阻症状。遵医嘱予以止呕、护胃等,禁食、禁饮、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理污染床单。观察呕吐物的性状并记录呕吐量,如有血性液体呕出,疑有绞窄发生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
2.3 腹胀的护理粪块、蛔虫、大的胆结石、肠腔内容物、肠道内咽下的气体、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梗阻后大量液体进入肠道,引起腹胀。高位性肠梗阻呕吐频繁、呕吐物多,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常有明显腹胀。胃肠减压是减轻腹胀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组中40例均采用胃肠减压,通过吸出胃肠道内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液循环。胃肠减压时,胃管应插入55~65cm,小孩插至十二指肠,才能起到效果。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①固定好胃管,保持胃管通畅和有效负压,如有胃内容物堵塞,应及时冲洗。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如发现血性液体,应考虑肠绞窄的可能。③插胃管侧鼻腔应经常用湿棉签或石腊油润滑,如鼻粘膜红肿,破溃应更换另一侧鼻孔重新插入。④口腔护理,一天2次。⑤胃管内注入石腊油,每次30-40mml,每天3次,注后夹闭1/2h,观察肛门排便排气情况。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灌肠,适用于低位性肠梗阻,可软化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插肛管前用石蜡油润滑肛周及肛管的前端。避免压力过高,灌肠液过多,使肠管扩张加重,就可导致肠穿孔的发生。胃肠减压插胃管、低压灌肠时,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如患者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应立即停止操作,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
2.4心理护理肠梗阻患者因腹胀、腹痛、呕吐不适,加之胃肠减压使患者活动受限,常表现焦虑、恐惧、烦躁不安、拒绝治疗等心理反应。此种心理反应,可导致患者结肠机能亢进,表现为降结肠持续性收缩、肠腔变窄、肠痉挛加重。此时患者求医心切,医务人员应热情接诊,态度亲切,耐心听取患者的反映。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文化层次、个体承受能力等心理特点,解释其原因,提出可靠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操作时娴熟的工作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患者获得安全感。若小孩常表现为哭闹、拒绝治疗,可给其玩具或听鸟语虫鸣、拍拍背或轻抚他的皮肤,抱他走动等。对这类不合作的患者,更要善于诱导,避免语句生硬或强制手段,向其家属宣传肠梗阻的知识,给予患者帮助和支持,增强病人对的信心,消除病人的恐惧和紧张心理,稳定情绪,主动配合接受治疗。
2.5 出院指导
2.5.1 保持心平气和,避免因情绪激动致肠蠕动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的肠蠕动过急。
2.5.2 肠梗阻发生时,应禁食禁饮,肠蠕动恢复,梗阻畅通后,患者进食不宜过猛,第l天进流质,第2~3天进半流质,逐渐改为普食,饮食应规律,定时定量用餐,切忌暴饮暴食,应进食柔软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过硬、易产气多的食物,避免不洁食物,戒烟戒酒。
2.5.3 对曾发生过蛔虫性肠梗阻的患者定期驱虫,以防再次发生肠梗阻。
2.5.4 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情况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责任审校:董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