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提高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需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基础上加入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仅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8.60%;研究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
手术是目前应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其属于有创治疗,在获得疗效的同时将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需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1]。本文将于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选取前来我院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提高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外科手术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9例,年龄17至86岁,平均年龄(42.28±1.90)岁,疾病类型:骨科41例、普外科29例、妇科16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8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单号为研究组(43例)、双号为对照组(43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例数等资料对比结果P>0.05,提示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需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配合,如术前准备、术中观察、术后并发症预防等;研究组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基础上加入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等。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于手术完成清醒后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手术室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情况,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手术室护理 ㈠常规护理:①术前详细检查手术相关器械是否完整,根据手术内容准备充足的用品、药物等;②手术室空气、地面、物品均应严格消毒,确保在无菌环境下完成外科手术治疗工作;③详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待一切正常后方可实施手术;④术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出现异常现象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其处理;⑤术后给予必要的麻醉苏醒措施,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送入病房;⑥如实做好本次手术记录工作,如时间、人员、患者情况及手术结果等;㈡①护理干预:提前将患者接入手术室,简单介绍手术室陈设,利于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②讲解手术内容、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及处理办法,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感;③例举以往成功救治病例,适当给予语言鼓励,提高患者接受手术自信心及积极性;④保持手术室温度(220C-240C)、湿度(50%-60%)适宜,术中尽量避免患者机体非手术区域暴露,利于保暖及保护个人隐私;⑤局麻患者术中可适当告知手术进程,消除其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所致焦虑、恐惧情绪;⑥可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⑦术后及时告知手术结果,消除由于过度担心疗效所致抑郁、焦虑情绪[2, 3]。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x±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事件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经不同手术室护理后,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0.00%、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仅为4.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2.33%、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8%、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8.6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例(%)]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经不同手术室护理后,研究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x±s;分)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手术目前仍是骨折、肿瘤、出血等多种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我国交通、建筑、制造等产业迅猛发展以及多种因素(生活环境、结构、习惯、压力等)不断变化,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如何给予正确手术室护理措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4]。
以往对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仅提供围术期常规护理配合,目的在于尽量减缓其由于疾病或手术所致生理不适,提高手术安全性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有研究显示,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外科手术临床护理工作要求也相应提高,护理服务已不仅限于缓解生理痛苦,还需顾及患者心理健康状态[5]。
研究表明,手术属于机体严重应激反应,患者由于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疗效等因素易导致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治疗积极性甚至使其排斥治疗,不利于获得满意疗效。提示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利于外科手术患者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及预后[6, 7]。
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外科手术患者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后,其手术室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18.6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护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基础上加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后,手术室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4.6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银莲,陆璨,贺吉群.386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满意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1):88-91.
[2]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 174-176.
[3]马玉红.循证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97-98.
[4]杜淑媛.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5):46-47.
[5]呼敏,马超慧,郝桂琴.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的应激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3,10(7):150-151.
[6]吴晓琴.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185.
[7]郑晓蓝,徐碧文,唐小梅.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42-4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
手术是目前应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其属于有创治疗,在获得疗效的同时将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需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1]。本文将于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选取前来我院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提高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外科手术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9例,年龄17至86岁,平均年龄(42.28±1.90)岁,疾病类型:骨科41例、普外科29例、妇科16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8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单号为研究组(43例)、双号为对照组(43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例数等资料对比结果P>0.05,提示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需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配合,如术前准备、术中观察、术后并发症预防等;研究组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基础上加入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等。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于手术完成清醒后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手术室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情况,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手术室护理 ㈠常规护理:①术前详细检查手术相关器械是否完整,根据手术内容准备充足的用品、药物等;②手术室空气、地面、物品均应严格消毒,确保在无菌环境下完成外科手术治疗工作;③详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待一切正常后方可实施手术;④术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出现异常现象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其处理;⑤术后给予必要的麻醉苏醒措施,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送入病房;⑥如实做好本次手术记录工作,如时间、人员、患者情况及手术结果等;㈡①护理干预:提前将患者接入手术室,简单介绍手术室陈设,利于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②讲解手术内容、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及处理办法,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感;③例举以往成功救治病例,适当给予语言鼓励,提高患者接受手术自信心及积极性;④保持手术室温度(220C-240C)、湿度(50%-60%)适宜,术中尽量避免患者机体非手术区域暴露,利于保暖及保护个人隐私;⑤局麻患者术中可适当告知手术进程,消除其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所致焦虑、恐惧情绪;⑥可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⑦术后及时告知手术结果,消除由于过度担心疗效所致抑郁、焦虑情绪[2, 3]。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x±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事件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经不同手术室护理后,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0.00%、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仅为4.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2.33%、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8%、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8.6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例(%)]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经不同手术室护理后,研究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x±s;分)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手术目前仍是骨折、肿瘤、出血等多种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我国交通、建筑、制造等产业迅猛发展以及多种因素(生活环境、结构、习惯、压力等)不断变化,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如何给予正确手术室护理措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4]。
以往对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仅提供围术期常规护理配合,目的在于尽量减缓其由于疾病或手术所致生理不适,提高手术安全性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有研究显示,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外科手术临床护理工作要求也相应提高,护理服务已不仅限于缓解生理痛苦,还需顾及患者心理健康状态[5]。
研究表明,手术属于机体严重应激反应,患者由于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疗效等因素易导致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治疗积极性甚至使其排斥治疗,不利于获得满意疗效。提示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利于外科手术患者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及预后[6, 7]。
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外科手术患者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后,其手术室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18.6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护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基础上加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后,手术室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4.6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银莲,陆璨,贺吉群.386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满意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1):88-91.
[2]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 174-176.
[3]马玉红.循证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97-98.
[4]杜淑媛.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5):46-47.
[5]呼敏,马超慧,郝桂琴.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的应激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3,10(7):150-151.
[6]吴晓琴.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185.
[7]郑晓蓝,徐碧文,唐小梅.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