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底子薄、专业技术素养较差,因此,先学后教模式是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模式的基本点是“先学”和“后教”。“先学”是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先自主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提纲,并进行上机训练实践等学习环节。但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许多困惑、质疑,这就需要“后教”来改善。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或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来进行释疑、解疑,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目的。本文以《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为例,谈谈笔者运用先学后教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将导学案编成学生学习的引导工具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认识一些必要的操作程序。学生通过识记的方法先对操作程序有个大致的印象,以便为上机操作训练奠定基础。以《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第一课时为例,导学案中给出了以下问题:
(1)Word文字处理软件有哪些功能?请举例说明。
(2)请按照下列方法写出你已经知道的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并进行小组交流。
①开始菜单: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Word;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说出Word窗口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你是怎样在Word中新建文档和保存文档的?
在导学案中采用了几个贯穿课堂的问题,以唤醒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因为Word是计算机知识中最基础的部分,其直观的操作界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具,学生通过鼠标就可以进行文字、图片、表格等选择,进行排版。这种强大的功能能够激发每位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其有了使命感,为顺利上机而刻苦钻研。
变阅读教材为学生感悟知识的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是带着问题进行的,是由导学案中的问题提纲引领的。Word软件功能强大,教材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还有待我们去思考、开发。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先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简单易行的事情。例如,在启动Word时,学生可以有8种操作方法。
方法1:从开始菜单出发,依次点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Word;
方法2:直接点击快捷方式,即双击桌面快捷方式。若没有快捷方式,学生可以在第一步选择状态下点击右键→发送→桌面,这样就建立了一个Word的快捷方式。
……
“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对启动Word软件的认知是“快捷”式的,以方便为要领,可以找到许多适合自己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还有待于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中检验。
以训练操作促学生发觉新的质疑
虽然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但学生往往认为掌握了其中一两种就足够了,不愿意接受更多的方法。然而,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却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学生发现桌面上没有Word的快捷方式,于是按方法2在桌面上建立了一个Word的快捷方式,然而,不小心将发送点成了删除,由此在桌面上没有了Word的快捷方式,那在开始菜单中的Microsoft Office中还有没有Microsoft Word?怎样启动Word软件呢?在这个过程中,新问题的产生带给学生的启示是:多一种方法,就多一个成功的机会,并不是有了一种方法就能够“一通百通”。如果一位学生可以掌握2~3种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那么一个小组中的6~7位成员,通过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和探究,就能基本掌握所有的方法。
用合作交流内化学生释疑的潜力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上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信息,而且能很容易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追根溯源地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问题提纲后,进行当堂操作训练,操作训练是最容易暴露出问题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组长把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交流,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会诊、讨论,并观摩小组组长会诊后的操作,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
通过小组展示彰显学生集体智慧
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展示的是学习小组集体智慧的精华。教师通过展示诸多的软件操作和窗口说明,使课堂气氛活泼而不凌乱;通过展示具体“竞赛”的特点,让学生全员参与,整体联动,互帮互学,使知识得到升华;不同的演讲趣味横生,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小组展示更多的是集体的智慧,因为好的评价是团队的荣耀,他们会竭尽全力地维护团队荣誉,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取。
用教师点拨驱动学生解疑的动力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毕竟还是初学者,所以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适时地解决学生在当堂知识的“先学”中暴露的问题。计算机操作是人机对话的操作,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往往稍加暗示就可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教师的点拨可以是标准操作的示范,也可以是简单的言语提示,还可以是动作性的,像手语一样的暗示。它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将所遇到的困难一一化解,探究更深层次的知识,由此信心百倍。例如,建立一个绘图快速访问工具栏,按常规的方法是打开控制图标中的视图(V),进入工具栏,在其右侧找到绘图栏,在前面打上√,即可在Word窗口的左下侧显现出来。但用这种方法操作,让视图与绘图没有产生直接的关系,学生往往需要将窗口上的控制图标从“文件”到“帮助”等七八个按钮都依次点开,相当麻烦。因此,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就会提出“有没有快速访问工具栏的方法”的质疑。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点拨,“在Word窗口的图标空处单击右键,进入快速访问工具栏,在右侧找到绘图按钮添加即可”。这样能驱动学生解疑的动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先学后教模式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是完善的、高效的。因为一方面,对计算机悟性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教材、上机训练,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学习小组中成为领跑者,在交流中助别人一臂之力,同时还能对所学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融会贯通,使自己的知识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另一方面,针对计算机悟性较差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能当堂解决,这种教学模式起到了优化的作用。总之,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熏陶,使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等都得到发展,使学科素养得到提升,而且由于当堂进行操作训练,所以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学业负担,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革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高一化学《海带提碘》教学为例[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10).
[2]薛新巧.教学中计算机的应用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3]徐信叶.双主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
将导学案编成学生学习的引导工具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认识一些必要的操作程序。学生通过识记的方法先对操作程序有个大致的印象,以便为上机操作训练奠定基础。以《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第一课时为例,导学案中给出了以下问题:
(1)Word文字处理软件有哪些功能?请举例说明。
(2)请按照下列方法写出你已经知道的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并进行小组交流。
①开始菜单: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Word;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说出Word窗口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你是怎样在Word中新建文档和保存文档的?
在导学案中采用了几个贯穿课堂的问题,以唤醒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因为Word是计算机知识中最基础的部分,其直观的操作界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具,学生通过鼠标就可以进行文字、图片、表格等选择,进行排版。这种强大的功能能够激发每位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其有了使命感,为顺利上机而刻苦钻研。
变阅读教材为学生感悟知识的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是带着问题进行的,是由导学案中的问题提纲引领的。Word软件功能强大,教材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还有待我们去思考、开发。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先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简单易行的事情。例如,在启动Word时,学生可以有8种操作方法。
方法1:从开始菜单出发,依次点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Word;
方法2:直接点击快捷方式,即双击桌面快捷方式。若没有快捷方式,学生可以在第一步选择状态下点击右键→发送→桌面,这样就建立了一个Word的快捷方式。
……
“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对启动Word软件的认知是“快捷”式的,以方便为要领,可以找到许多适合自己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还有待于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中检验。
以训练操作促学生发觉新的质疑
虽然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但学生往往认为掌握了其中一两种就足够了,不愿意接受更多的方法。然而,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却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学生发现桌面上没有Word的快捷方式,于是按方法2在桌面上建立了一个Word的快捷方式,然而,不小心将发送点成了删除,由此在桌面上没有了Word的快捷方式,那在开始菜单中的Microsoft Office中还有没有Microsoft Word?怎样启动Word软件呢?在这个过程中,新问题的产生带给学生的启示是:多一种方法,就多一个成功的机会,并不是有了一种方法就能够“一通百通”。如果一位学生可以掌握2~3种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那么一个小组中的6~7位成员,通过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和探究,就能基本掌握所有的方法。
用合作交流内化学生释疑的潜力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上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信息,而且能很容易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追根溯源地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问题提纲后,进行当堂操作训练,操作训练是最容易暴露出问题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组长把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交流,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会诊、讨论,并观摩小组组长会诊后的操作,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
通过小组展示彰显学生集体智慧
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展示的是学习小组集体智慧的精华。教师通过展示诸多的软件操作和窗口说明,使课堂气氛活泼而不凌乱;通过展示具体“竞赛”的特点,让学生全员参与,整体联动,互帮互学,使知识得到升华;不同的演讲趣味横生,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小组展示更多的是集体的智慧,因为好的评价是团队的荣耀,他们会竭尽全力地维护团队荣誉,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取。
用教师点拨驱动学生解疑的动力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毕竟还是初学者,所以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适时地解决学生在当堂知识的“先学”中暴露的问题。计算机操作是人机对话的操作,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往往稍加暗示就可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教师的点拨可以是标准操作的示范,也可以是简单的言语提示,还可以是动作性的,像手语一样的暗示。它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将所遇到的困难一一化解,探究更深层次的知识,由此信心百倍。例如,建立一个绘图快速访问工具栏,按常规的方法是打开控制图标中的视图(V),进入工具栏,在其右侧找到绘图栏,在前面打上√,即可在Word窗口的左下侧显现出来。但用这种方法操作,让视图与绘图没有产生直接的关系,学生往往需要将窗口上的控制图标从“文件”到“帮助”等七八个按钮都依次点开,相当麻烦。因此,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就会提出“有没有快速访问工具栏的方法”的质疑。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点拨,“在Word窗口的图标空处单击右键,进入快速访问工具栏,在右侧找到绘图按钮添加即可”。这样能驱动学生解疑的动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先学后教模式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是完善的、高效的。因为一方面,对计算机悟性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教材、上机训练,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学习小组中成为领跑者,在交流中助别人一臂之力,同时还能对所学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融会贯通,使自己的知识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另一方面,针对计算机悟性较差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能当堂解决,这种教学模式起到了优化的作用。总之,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熏陶,使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等都得到发展,使学科素养得到提升,而且由于当堂进行操作训练,所以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学业负担,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革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高一化学《海带提碘》教学为例[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10).
[2]薛新巧.教学中计算机的应用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3]徐信叶.双主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