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有效引导”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hxd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浓缩地经历当初人们探究知识的历程。而在这些探究历程中,学生会生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偏差,可能偏离教学目标的轨道,这时教师要适时肯定,合理建议,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关注本质,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耐心等待,候机出击,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及时追问、刨根问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巧用误导,虚张声势,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课堂引导 有效性 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引导”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教学思想与观念更新的外在表现。以往,教师习惯于直接“给”知识,这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引导”却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源泉。教师有效地引导讲究合适的策略,理想的课堂是一个在教师有价值地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而教师引导的“不作为”直接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低下。
  适时肯定,合理建议,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
   当学生的回答与学习主题不相关或相关不大,而其内容本身又是正确的,应肯定其合理部分,并适时、巧妙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转换角度。在一位老师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中,“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体,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话音刚落,学生就开始活动了,观察的、滚动的(更多一些)……几分钟后我让学生汇报:“说说你们都有哪些发现?”
   生1:我发现圆柱体会滚动的。
   生2:圆柱体能直直地滚好远,除非你用东西挡住它。老师,圆柱体沿着坡下滚得好快,如果那边也有个坡,它还能在上面滚一滚呢!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3:圆柱体侧放在桌子上会滚,如果把它立起来就不会滚了。……
   我看到几个学生的回答跟自己预设的“圆柱体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两个圆大小一样,中间粗细一样”的特征无关,显得有点急,只好自己往下引:“请看,这圆柱的两头是什么形状的?大小一样吗?中间粗细一样怎么样?”
   以上教学中学生的回答都是围绕着滚动,我认为在上课时能及时换一种角度去看学生的发现,并加以利用,教学效果就不太一样了。假设当第二个学生又用滚的特性来说明圆柱的特征时,必须及时出手加以引导。“除了滚,还有用不同方法发现圆柱的其它特征吗?”当第四个学生说“圆柱体侧放在桌上就会滚,如果把它立起来就不会滚了”时,教师可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不难得出:圆柱的两端是平面,中间是曲面,这样平面与曲面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圆柱的特征就慢慢浮现出来。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时效,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潜能。适时肯定,合理建议,这样的引导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需要探讨的问题上来。
   二、关注本质,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新课标提倡“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张扬个性”。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老师不能只把课堂引导得“热闹、快乐”,而是要剥开热闹的外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数学现象,提炼出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本质,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例如曾听到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有这样一道习题:一盏台灯52元,买这盏台灯可以怎样付钱?在学生明白题意后组织反馈,展开了以下教学:
   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你准备怎么付这52元钱?你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想好后在小组内说一说,看看谁想的方法多!
   生1:我付1张50元和1张2元。 生2:我付5张10元和1张2元。
   生3:我付1张50元和2张1元。 生4:我付5张10元和2张1元。
   生5:我付5张10元和4张5角。 生6:我付10张5元和2张1元。
   生7:我付10张5元和1张2元。 生8:我付50张1元和4张5角。
   生9:我付10张5元和4张5角。 ……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即时板书并以“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来组织学生进一步交流,同时对有新方法的同学加以表扬。在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下,整个交流过程相当热闹,学生想出很多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在交流中理解、修正和完善,教师可以用这样的问话来引导:“你对这些方法有什么看法?你的方法与他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面对多种方法,通过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找到方法的本质。“哪些方法更合理,更适用呢?”从而引导学生判断方法的合理性、简约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耐心等待,候机出击,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尊重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自主选择,要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考虑教学进程而忽视学生的存在。课堂引导不要急于揭示教学重难点,做一些留白处理,给他们足够的反思空间,等待他们精彩的回答、惊奇的发现。例如某老师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引导学生找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以加深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理解。
   师:“在现实生活你们还看到哪些物体的运动也是平移和旋转?”
   生:“移动的窗门是平移”、“电风扇转动是旋转” ……
   学生纷纷作答,非常激动。正当老师准备下一个环节时,一个学生又跃跃欲试,表现得非答不可的样子:“老师,我家的门把手可以转动,也是旋转。”一下子引来众多的声讨:“错了、错了,又不能转一圈的。”、“这不是旋转。”……此时老师并没有急着进入后一个环节而是放任让学生互相争辩着,直至安静为止。
   师:“认为是旋转的举手。”大部分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紧接着教师利用现成材料对平移和旋转再作了一次比较。底下又有几个学生在发表高见:“还有我爸爸汽车前面的雨刮器刮水的时候也是旋转。”、“走路时手臂前后摆动也是旋转。”创新的火花再次迸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延迟评价,耐心等待,候机出击,其目的在于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纠正。
   四、及时追问、刨根问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当学生的思维局限或偏差时,要引导思维回归正轨。设计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师生互动交流与实现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将思维活动直接指向问题解决,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一次数学练习上,我组织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如下图)
  
  
  
  
  
   图1 图2
   大多数同学的算式是:8×12-8×4÷2或8×8 8×4÷2
   X同学:“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不知道对不对?就是在这个图形的中间划一条线,就变成两个相等的梯形……”
   师:“如果我们这个点是中点的话你的设想就可以了。如果这个不是中点呢?”很多学生表示疑惑与不解,同学们展开讨论。
   X同学深思片刻后,又跃跃欲试,并跑到黑板前,过三角形的顶点划了一条辅助线,在线上去了一点,又划了两条线(如图二)。
   X同学:“如果这个点不在中点,我也可以利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知识把它变到中点的地方。所以,不管这个点在哪里,我都可以把它看成在中点这个位置。在这个图形的中间划一条线,变成两个相等的梯形后,就可以用(8 12)×(8÷2)÷2×2这个算式来做了。”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具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尤其是当他们的答案“离奇古怪”的时候,不应急于主观猜测,简单评价或不了了之,而应真诚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而出,在师生间的一次次争锋相对间激情迸发,神思飞扬,产生奇思妙想,发展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五、巧用误导,虚张声势,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教师裝傻、故意出错,会引起学生更多的注意,开始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并大胆地、毫不客气地指正。
   在三年级《乘法估算》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出示这样一道例题:小红去科技馆商店买纪念章,每个8元,买了23个,带多少元比较合适?A、150元 B、160元 C、200元
   师:“如果我是小红,打算带150去买。”此话一出便引来学生强烈反驳。“23看成20个的话,8×20=160(元),150元肯定不够的”……在唇枪舌战中,学生意见一致地选择了“C、200元”。
   教师又将“23”这个条件改为“19”,说说选择哪个答案?
   众生:19≈20,8×20=160(元)选B、160元。
   师:怎么回事?都被弄糊涂了。都是8×20=160(元),为什么一个选200,一个还是选160元?
   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对“估大”、“估小”其估计结果与实际结果的比较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充分认识了估算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对课堂教学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用力用浆把船划向前。”在数学课堂引导时策略并不是单一的,教师的课堂引导往往是多种策略融合贯通、有机结合使用的。当然在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引导时机的把握问题,不光要解决“怎么出手”问题,还要解决“何时出手”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引导才会更积极、更有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化“腐朽”为“神奇”。只有我们当好“引导者”,师生齐力,学生的数学之旅才会魅力无穷,风光无限。
  
  参考文献:
  [1]肖伟《巧设追问 让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
  [2]刘兼等《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3]张丹《谈教师的有效引导》
  [4]夏方平《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虽不乏优秀之作,尤其是满分作文煞为抢眼,但大量考生暴露出的思想缺失、个性湮没、思维固化、语言枯涩、技巧雷同等严重缺钙症状,却警示着我们高中作文教学。高中生作文水平存在着严重的层次差异,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作文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高中学生往往来自不同地区,接受不同的作文教育,再加上不同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就造成了他们实际写作水平的千差万别。如何较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明确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互动。”因此,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形成最佳的课堂结构模式。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消极的解释者和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管理人的工作,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中既有宏观的群体管理又有微观的个性管理。班主任只有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才有利于整个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探讨了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工作 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但是,班主任工作是面对农
由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了较大调整。很多考生都关心如何备考新的二级C语言考试,根据新大纲的考试情况和与以前考试的异同给大家一些备考建议。新二级C语言考试仍然分为笔试和上机两部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论初中化学计算解题的格式  陈光翠 陆慧珍  (榆中县第二中学 甘肃 榆中 730100)   自任教以来,在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总觉得化学计算始终是学生头痛的一件事。因此我认为学生在化学计算初入门时,应掌握规范的解题格式,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好基础。化学计算的本质是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化学问题,因此,化学计算一方面能准确体现化学的本质,另一方面要遵循数学规范。下面就以四种版本中的例题
【摘要】本文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坡印亭定理、安培环路定律,电磁与电荷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理论,运用对比方法从电磁波理论方面探讨了电磁波的力学特性, 研究电磁波力学的一个新思路和新方法,并说明电磁动量可以转化为系统冲量,有全新的宇航动力理论研究意义。  【关键词】大学物理 电磁学 力学 电磁力 电磁动量 航天动力 宇航动力    1、前言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
江苏省中学数学教材、教学改革在2006年全面启动,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也是在培训、学习、实践、探索中不断适应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总觉得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探索过程,下面就我们的探究性与拓展方面的一些做法写下来,希望能得到批评指正。 本文为全
摘要:分析了教材和已有文献中“液体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实验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推墨法”演示扩散现象,将输液瓶灌满热水和凉水,将其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再用注射器分别吸入0.5ml红墨水,将针头插入瓶口胶帽内约0.5ml,匀速缓慢的推入墨水,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墨水在冷热水中的不同扩散速度演示温度对扩散现象的影响,避免了重力、对流和抽取滴管时对水的扰动对演示实验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液体扩散、温度
化复数为三角形式,由于其涉及内容较多,尤其对应复数的辐角不会找,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利用诱导公式化复数为三角形式,既简单又实用。为此特设计下面的表格,同学们只要由表中找到相应的公式即可。  说明:余弦在前正弦在后的选用第一行的公式,否则使用第二行的公式。  下面由几道例题说明上述表格的应用。  例1、化—1 i为三角形式  分析:所给复数位于第二象限,查表对应诱导角为
【摘 要】课堂学习是小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因此,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显极为重要。教师要树立对教学负责,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把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要点,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体现 小学体育 有效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好有实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师的希望,更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皆是焕然一新,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