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每天通过读图获得大量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式,进而提高阅读效果。通过透视图片形象能培养学生想象力;通过填补图片空白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复述图片内容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通过关注图片顺序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这些方式都基于读图时代的特点展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读图时代;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学生每天都可以通过观看图画、图像获得大量信息,这导致学生读文能力有所退步。然而,读图和读文之间并不矛盾,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作为媒介,先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图,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进而逐步鼓励学生过渡到阅读文字资料。由于图片具有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等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读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透视图片形象,培养想象力
图像具有直观性,然而阅读过多的图片则反而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阅读文字能促使学生在头脑中通过二度创作构筑新形象,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和文章有关的图片,然后鼓励学生将其和文章中的文字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或者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形象展开表述,重构出文章中的内容,这样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山中访友》一文时,我给学生展示和文章内容有关的图片,展示古桥、树林、鸟儿等形象,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张唯美的图片,并思考要如何用文字展现出其中的场景。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在头脑中构筑新形象。如有学生观察到桥面上斑驳的青苔,将其联想成老人脸上的老人斑。因此,想到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继而我给学生展示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古桥等形象,体会作者无穷的想象力。学生发现,通过文字可以将简单的形象赋予人格化,产生更加耐人寻味的感觉。
通过透视图片内容的方法能让学生利用图片尝试表达,将其中的形象在二度创造后赋予新的内容,进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二、填补图片空白,培养思维力
文字系统是一个高度抽象的传播代码,而图像则更为具象化,如果学生长期阅读图片,会促使其思维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空白处,尝试展开理性思考,并用语言将其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用图片展示出来并让其思考如何填补空白,尝试用语言表述出来。
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我用图片展示少年闰土捕捉鸟雀的场景,图片只展示了鸟雀被捉住的场景,只露出了拉动绳子的一只手,我让学生展开推理,思考图片没有展现出来的内容。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此机智聪明的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在头脑中构筑“手”的主人究竟是怎樣的状态,揣测其捉鸟时的动作状态,并尝试将其表现出来。如有学生提出:“那应该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物形象,皮肤黝黑,这是因为长期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原因。他的眼睛如同宝石一般闪亮,滴溜溜乱转,透露出了机灵劲儿。”学生通过图片的辅助展开思考,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多了解。
通过填补图片空白的返观内视能让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进而思考图片中各个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便形成了思维训练,比单纯的阅读图片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述图片内容,培养表达力
生理学认为人们的视觉由右脑控制而左脑控制语言,如果长期读图而不和语言表达结合,则人们的左右脑发展会不均衡。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内容,并将自己观察到的细节用语言组织起来,表达出来。这样便能让学生的左右脑得到同时发展,有助于让头脑得到整体性锻炼。
如在学习《月光曲》一文时,我展现一张鞋匠一家和音乐家见面的图画,然后让学生围绕图片的内容展开个性化表达,让学生尝试揣测故事情节会如何发展。学生观察到双方的衣着不同,显然不是一家人,一人正在演奏钢琴,说明其是音乐家,而周围的一男一女则陶醉地倾听,说明音乐声十分悦耳。倾听者的头脑上方出现想象中的画面,展现月光照耀下的波光粼粼的水面,这说明演奏的曲子可能和月光有关。这样就能通过读取图片的内容了解事情的梗概。继而学生还可以思考更多细节内容,如音乐家为何会来到两人家中,为何要演奏曲子等。如果将其全部表述出来,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尝试表述图片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个性化表达展现自己的创造力,也能通过此方法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
四、注意图片顺序,培养观察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若干张打乱顺序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读图排列图片的正确顺序,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在读图过程中,学生要观察其中的细节,并找到能体现时间性的信息,并将其排列。如果学生能将图片排列准确,并讲述一个有条理的故事,则其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阅读《老人与海鸥》时,我将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若干张图片,然后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尝试排序。学生发现,图片中的主要人物为老人,伴随着的还有不少海鸥,而其中一张图片中的老人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遗像,如果能观察到此细节则不难推理出此图片必然是最后一张。再观察其他图片,学生可以发现,虽然主体都是老人和海鸥,但是细节不同,有的图片老人和海鸥很疏远,而有的图片老人和海鸥很亲密,这样也不难分析出这几张图片的先后顺序。在总结表达中,学生便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将老人和海鸥如何成为朋友的情节表述出来。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提取出其中的关键信息,推理图片背后的意义,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挖掘图片中的隐藏信息,其观察能力会得到提高。
读图具有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强、信息量大、方便便捷等特点。视觉哲学认为图像会影响到思考的过程,而且图像本身就是思维本身,教师可以利用图像这种思维实体促使学生积极展开读图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文静,任顺元.“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论丛,2010(5).
[2]许秀萍.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J].中华少年,2017(22).
【关键词】读图时代;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学生每天都可以通过观看图画、图像获得大量信息,这导致学生读文能力有所退步。然而,读图和读文之间并不矛盾,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作为媒介,先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图,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进而逐步鼓励学生过渡到阅读文字资料。由于图片具有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等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读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透视图片形象,培养想象力
图像具有直观性,然而阅读过多的图片则反而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阅读文字能促使学生在头脑中通过二度创作构筑新形象,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和文章有关的图片,然后鼓励学生将其和文章中的文字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或者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形象展开表述,重构出文章中的内容,这样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山中访友》一文时,我给学生展示和文章内容有关的图片,展示古桥、树林、鸟儿等形象,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张唯美的图片,并思考要如何用文字展现出其中的场景。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在头脑中构筑新形象。如有学生观察到桥面上斑驳的青苔,将其联想成老人脸上的老人斑。因此,想到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继而我给学生展示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古桥等形象,体会作者无穷的想象力。学生发现,通过文字可以将简单的形象赋予人格化,产生更加耐人寻味的感觉。
通过透视图片内容的方法能让学生利用图片尝试表达,将其中的形象在二度创造后赋予新的内容,进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二、填补图片空白,培养思维力
文字系统是一个高度抽象的传播代码,而图像则更为具象化,如果学生长期阅读图片,会促使其思维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空白处,尝试展开理性思考,并用语言将其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用图片展示出来并让其思考如何填补空白,尝试用语言表述出来。
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我用图片展示少年闰土捕捉鸟雀的场景,图片只展示了鸟雀被捉住的场景,只露出了拉动绳子的一只手,我让学生展开推理,思考图片没有展现出来的内容。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此机智聪明的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在头脑中构筑“手”的主人究竟是怎樣的状态,揣测其捉鸟时的动作状态,并尝试将其表现出来。如有学生提出:“那应该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物形象,皮肤黝黑,这是因为长期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原因。他的眼睛如同宝石一般闪亮,滴溜溜乱转,透露出了机灵劲儿。”学生通过图片的辅助展开思考,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多了解。
通过填补图片空白的返观内视能让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进而思考图片中各个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便形成了思维训练,比单纯的阅读图片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述图片内容,培养表达力
生理学认为人们的视觉由右脑控制而左脑控制语言,如果长期读图而不和语言表达结合,则人们的左右脑发展会不均衡。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内容,并将自己观察到的细节用语言组织起来,表达出来。这样便能让学生的左右脑得到同时发展,有助于让头脑得到整体性锻炼。
如在学习《月光曲》一文时,我展现一张鞋匠一家和音乐家见面的图画,然后让学生围绕图片的内容展开个性化表达,让学生尝试揣测故事情节会如何发展。学生观察到双方的衣着不同,显然不是一家人,一人正在演奏钢琴,说明其是音乐家,而周围的一男一女则陶醉地倾听,说明音乐声十分悦耳。倾听者的头脑上方出现想象中的画面,展现月光照耀下的波光粼粼的水面,这说明演奏的曲子可能和月光有关。这样就能通过读取图片的内容了解事情的梗概。继而学生还可以思考更多细节内容,如音乐家为何会来到两人家中,为何要演奏曲子等。如果将其全部表述出来,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尝试表述图片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个性化表达展现自己的创造力,也能通过此方法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
四、注意图片顺序,培养观察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若干张打乱顺序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读图排列图片的正确顺序,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在读图过程中,学生要观察其中的细节,并找到能体现时间性的信息,并将其排列。如果学生能将图片排列准确,并讲述一个有条理的故事,则其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阅读《老人与海鸥》时,我将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若干张图片,然后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尝试排序。学生发现,图片中的主要人物为老人,伴随着的还有不少海鸥,而其中一张图片中的老人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遗像,如果能观察到此细节则不难推理出此图片必然是最后一张。再观察其他图片,学生可以发现,虽然主体都是老人和海鸥,但是细节不同,有的图片老人和海鸥很疏远,而有的图片老人和海鸥很亲密,这样也不难分析出这几张图片的先后顺序。在总结表达中,学生便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将老人和海鸥如何成为朋友的情节表述出来。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提取出其中的关键信息,推理图片背后的意义,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挖掘图片中的隐藏信息,其观察能力会得到提高。
读图具有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强、信息量大、方便便捷等特点。视觉哲学认为图像会影响到思考的过程,而且图像本身就是思维本身,教师可以利用图像这种思维实体促使学生积极展开读图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文静,任顺元.“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论丛,2010(5).
[2]许秀萍.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J].中华少年,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