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用画图解决数学问题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l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够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画图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用画图解决数学问题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画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低年级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比较欠缺,不管是平时做题还是测试,解决问题是学生最容易出错,也最容易失分的的地方。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有所突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阐述一些看法。
  一、让低年级学生学会看懂图意解决数学问题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从低年级的数学学习就开始培养,并且教师要教学生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的方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这本教材中的图片内容和习题的素材都贴近学生生活,图文配合和色彩都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使学生一看到数学书就喜欢学数学。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解决有关大括号的实际问题》呈现的是学生喜欢的动物小兔和青蛙这两幅主题图。教材以小兔为素材呈现了求和的数学问题,教学时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有序地仔细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表达图意:“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小兔”。图下面的符号叫做“大括号”,它表示把左边的4只小兔和右边的2只小兔合起来,还有一个符号叫“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一共有几只。”教材以青蛙为素材呈现了一个简单的求剩余的数学问题,与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是大括号下面是总数,问号的位置移动到图中去了,图意也改变成“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2只,还剩几只?”然后在“怎样解答”环节中,教师把要求的问题与图里的条件联系起来,让学生根据加减法的含义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初步用图形或简单的图案来画图解决数学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理念是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低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或生活中就已经开始接触图形,对三角形、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不陌生。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很喜欢图形,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學。
  例如本题:这个游戏公平吗?说一说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变得公平。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在交流反馈时教师把学生说的意思用图来表示:
  (图1)表示右边要离开2人,两边的人数相等;
  (图2)表示右边移动1人到左边,两边的人数相等;
  (图3)表示左边增加2人,两边的人数相等。
  通过观察这三幅图让学生明白:两边人数同样多才是公平的。画图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体会画图解决问题的好处。
  三、指导低年级学生用画图解决数学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低年级的学生是6、7岁的儿童模仿能力比较强,在画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也得快。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的《解决中间有几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问题是:“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之间”一词的理解不深刻。这时,作为教师不能把现成的图画好展现给学生看,而是请几名学生出来模拟排队,让学生形象地数数:小丽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从而得出中间有4人。然后,根据刚才排队的情境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推理:
其他文献
新学年开学,我校迎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小欣,因原学校合并,来到我校初二(6)班就读。  小欣是一个先天性中度精神病患者,已经17岁的女孩子了,仍然像个未懂事的小孩子一样,衣服经常沾满污渍,满脸灰垢,头发凌乱,身体似乎好久没洗澡,离她一米远就可以闻到汗酸味。听说就算是同村的学生,也没有人拿她当朋友。记得刚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出问题了,晚上放学回家,竟认错了路,在机场路乱窜,走错了路又不敢向别人问路。结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当前,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某一个知识点、例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整合成精彩、简短的视频。它可以让课堂再现,过程自由控制,内容自由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见一些学生到作文时就苦着脸,咬着笔杆,半天也下不了笔,有的还会直嚷“我没东西可写”。不少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勉勉强强地凑上了几百个字 ,内容单调、贫乏。有的甚至语无伦次、文不对题、词不达意。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的体会是——唱好“观察、阅读、练习”三部曲是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指导观察,积累材料  观察是通过看、听、感觉,获得对事
【摘要】现阶段,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对日常学生管理造成一定困难,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学困生的教育方法中引入赏识教育已是必然,运用赏识教育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让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学生,并且给予学生自信,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有效助力学困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赏识教育;有效管理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145万字以上。”学生要完成这样大的阅读量,如果所有文章都做到细读慢咽,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略读,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而我们老师也应该充分利用略读课文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但由于教师把握不准,对课标的理解比较片面,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随心所欲,出现了“教而无法,学而未学”的现状。因此,我们要立足课
【摘要】师德和师风对新时代接班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代初中教师应该从职业行为的“十大准则”入手,以爱国敬业、立德树人作为生活和工作准则,坚持以“四有好老师”反省自我,真正做到严谨教学、为人师表、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以理服人,才能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教育,进行解惑。本文對师德的内涵及促进教师建设自身师德的重要性、以师德“五痛”反思当下师德缺失行为作了阐述,并在此
“长大了,我就成了您”, 多少孩子因老师早年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长大了也成了“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蜡烛也好,北斗星也好,是露珠也罢,人梯也罢,她始终是立德树人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正”在于“爱国敬业”,一身正气,“明德格物,立己达人”。教师育人前提修德进业、完善自我,彰显师表。教师做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要铸根培本,则要“严于律已、勤于律己、长于律己”,才能踏上理想的伊甸园,做
摘 要:在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大量青年教师走上讲台的今天,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因其一成不变的套路、模式和陈旧的观念,已不足以支撑青年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着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是学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因此,一所学校要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青年教师的培训需要新出路。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对其培训模式进行摸索和实践,是学校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许多学校出台
【摘要】网络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使语文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在小學一年级至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网络走进语文课堂后,学生学得主动、快乐,教师教得充实、轻松,课堂愉悦、有味,师生共同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网络资源;阅读  一年级小学生在结束汉语拼音的学习之后,很快便要接触以句、段、篇形式出现的语言材料,而这时
课堂,毫无疑问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战场。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老师来演绎,就会有着不一样的景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在思考:怎样的课堂,风景才是最美?近些年来,大家普遍认为,好的课堂,从老师的角度来考量,无非就是表达清晰、环节流畅、重点突出、方式合理;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也就是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的收获等等。其实,课堂教学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也没有遍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