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88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其核心任务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依赖性,自主学习就是要改变“教我学”为“我能学”, 然而,“我能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现实教学中出现的“自主”变成“自流”的现象就是缺少“培养”这一环节。
  自主学习学什么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独立获取知识意味着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解答疑问。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知识的建构必须依靠学生自主获得的方式,即使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内结构对外部知识的顺应与同化,靠记忆获取的知识总是短暂的,不会长久,也很难内化。教师就是要把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演绎出来,让学生去理解掌握,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解疑答问。即: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 即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新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独立运用的能力。
  自主学习怎么学
  在基础教育阶段,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学习都应遵循这一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下面就以语篇教学6B Unit 5 The seasons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和完成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
  教,即教师将学习方法有机地融入知识的教学中,表现在语篇的理解过程中,就是要根据课文内容和理解性活动的需要,运用一些阅读的技能,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掌握阅读方法,并形成习惯。
  案例一:在“读中”环节,引导学生采用略读、寻读、精读等方法理解语篇,获取具体信息,养成“方法”的意识。一是快速默读对话,划出Su Yang的问题。在学生刚进入对话的学习环节,首要任务并不是要弄清具体信息,而应该帮助他们抓住对话的脉络,理清主线。这里采用略读的方式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对话的主体部分。由于是“划出问题”,因此,个别生词并不会影响到学生完成此任务。二是仔细听录音中Ben的回答,圈出关于天气的单词,了解纽约四季的气候。在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个任务水到渠成、顺理成章,通过Su Yang的问题和Ben的回答,整个语篇的主要内容也就清晰呈现了。为完成此任务,采用的是寻读的快速阅读技巧,即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有针对性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三是跟录音朗读,关注细节,回答问题。在了解了所有主要信息之后,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这里采用的是精读的阅读技巧,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抓准关键词或短语在文中的含义,而不是囫囵吞枣地理解,这对完整理解全文非常重要。以上阅读策略的运用,不仅是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这是从“教”到“学”的积累阶段。
  扶,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2003)。教师应认识到问题的内容、呈现方式、先后顺序等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问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评价自己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赫尔巴特,1989)。
  案例二:在“读中”环节,以教师提问和学生主动质疑相结合方式,逐步呈现下列问题:
  ①Which city are they talking about?
  ②Why are they talking about it?
  ③What are Yang Ling’s questions?
  ④What about Ben’s answer?
  ⑤Why does Ben like winter best?
  ⑥Why does Ben think autumn is the best season in New York?
  问题①②是通过之前Pre-reading谈论苏州的天气转接到课文部分,教师介绍文中人物Su Yang和Ben在谈论同一个话题,由学生提出的质疑,使学生主动进入一种明确的、有目的的阅读状态;问题③④是教师为了明晰文本的构建,将相对比较零散的文本内容进行了梳理,以帮助学生抓住语篇的主体脉络而设置的问题,目的是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水平;问题⑤⑥是针对文本的细节和关键,通过对前四个问题的了解,层层递进,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放,表现在对语篇的拓展运用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学习方法的机会,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以培养其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其目的是要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路、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  说教法与说学法  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了“三疑三探”教学法,安排了“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从而营造一种认知、生活、情感等和谐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的改进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使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更具有主动性,而且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被充分显现。教师在创新教学形式、创设教学环节、优化教学策略方面有了更有效的手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很强的新
最新的《江苏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性质是让学生理解到历史课程乃至整个人文学科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同时,要求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从育人功能出发,以历史事件为线索,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本文采用历史事件的讨论法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发挥学生探究真相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康乾盛世”课后讨论为例,分析
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是如此。倘若没有好的教学质量,怎能让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牢固而不可动摇的地位,又怎能促进学生对语文产生浓烈而持久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主导者,是起到推动作用的外因;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起到根本作用的内因。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这个关键群体“动”起来。  让学生在课前“动”起来  任何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