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科学融合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no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阐述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契合性,积极探究二者的关联性和兼容性;其次详细阐述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科学融合:借助教学设计进行知识融合、借助教学活动进行细节融合、借助教学过程实现全面融合。
   关键词:劳动教育;科学课程;科学融合;学生
   在和谐相处、融合发展这一时代理念的大力推动下,教师开始致力于新理念、新策略和新方法在劳动教育课堂上的创新应用。在此过程中,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有效融合逐渐得到教师群体的普遍关注和积极践行,劳动教育的课堂教学局面也因此焕然一新,学生的认知状态和认知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一、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契合性
   劳动教育是学生进行体力劳动、知识实践、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的生命认知进阶过程,需要学生将劳动过程与各科知识,尤其是科学课程内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实践运用。科学课程内的大量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与劳动教育活动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和区域重复。因此,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科学知识进行精准渗透,让学生在主体劳动中进行科学知识的实践。
   二、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科学融合
   劳动教育位列“五育体系”之中,是学生将课本内容与科学知识进行“活学活用”的实践渠道,更是教师展示个人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才艺舞台。
   (一)借助教学设计进行知识融合
   教学设计是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规划图。因此,劳动教育要与科学课程实现科学融合就必须先从教学设计入手,为其制定出科学融合的发展轨道,也为后续的科学融合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教师站在教学设计的角度积极审视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科学融合之道,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关联性和兼容性,切实为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科学融合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融合活动提供正确且准确的未来发展方向。
   以“铁锹”为例,“铁锹”是一种简简单单的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在农村更是司空见惯、家家必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科学掌握“铁锹”的使用方法、发力技巧、注意事项等,还要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铁锹”的工作原理。“铁锹”是一种两手协作使用的工具,在使用中前手用力较大,且是向上用力;后手用力较小,且是向下轻按。因此,双手在使用“铁锹”的过程中能够构建出一个“杠杆结构图”。教师还要引领学生观察和体验“铁锹”的工作过程,学会使用“铁锹”。
   (二)借助教学活动进行细节融合
   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微小单元体系,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组成板块。因此,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科学融合必然要借助教学活动这个具体实践环节去实现。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引领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积极探究其中隐含的教学知识、自然规律和客观真理,在确保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操性的同时增强劳动教育的知识性、探究性和整合性,切实促进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知识的有机渗透和科学融合,在劳动教育的细微之处做文章。
   以“為植株松土”为例,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为植株松土”是一个体力活,而在科学课程教育方面却是一个体系性工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为植株松土”的目的是帮助植株的根系更好地进行呼吸。如果植株长时间得不到“根部松土”,根部土壤就会变得板结生硬,不利于植株的正常生长。因此,“为植株松土”是植株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活动。
   (三)借助教学过程实现全面融合
   教师不仅要借助教学活动实现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科学融合,还要积极创设关联性、融合性和兼容性较强的劳动教育课堂,让课程融合活动分布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是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进行科学融合的核心区域。因此,教师要以课程融合理念为指导,科学创设二者科学融合的有效途径,切实实现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科学融合。
   以“种植蘑菇”为例,“蘑菇”是一种特别喜湿的植物,因而学生需要经常对“蘑菇”使用小喷水壶进行加湿。虽然“蘑菇”喜水,却不能有积水。一旦出现积水现象,“蘑菇”就会腐烂。因此,学生要在切身参与体力劳动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喷水、控制水量、主动管理和科学管理,自然能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教师不仅是劳动教育的承载者、实施者和完善者,还是科学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和提升者,更是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科学融合、相得益彰的探究者、优化者和推广者。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究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的科学融合途径,并积极借助教学设计进行知识融合、借助教学活动进行细节融合、借助教学过程实现全面融合并付诸实践,切实为学生的劳动认知、科学探究、互助合作、快乐交流和全面发展创设一个多元性、兼容性和体系性的科学发展阶梯。
   参考文献:
   [1]石秋香,梁芸.创设有温度的育人环境:小学劳动教育与科学融合校本课程创新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20(24):13-15.
   [2]张园园.整合劳动教育培育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6):20-22.
   [3]卓晴君.劳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工程[J].创新人才教育,2017(1):14-16.
   注:此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规划课题劳动教育专项课题“小学劳动教育与中低年级科学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BY[2020]G348号。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阶段的教育逐渐由应试性的填补性教育转向实践性的素养型教育。在新式教育理念的灌溉下,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对新式教育理念下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教育理念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涵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首要任务是理解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涵义。语文的核心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这与课堂教学模式和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相对传统守旧,学生对枯燥单调的语文教学缺乏兴趣,加上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难度。而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提升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翻转课堂   农村小学语文教
摘 要:当前,在核心素养的现代教育观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该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活动,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机会与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生可以说是天生的发现者、探究者,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应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行文风格、学识修养等,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而微课教学的融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了极大的辅助作用,使语文知识更为立体直观,分析阐述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将微课内容引入语文学习环节,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微课的优势在于教学时间短
摘 要:现如今,教育改革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关注。聋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特殊存在,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容不得半点忽视。美术学科是聋生必须学习的学科,教师应结合聋生的实际特征,考虑其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要求,合理地展开美术鉴赏教学,使学生在鉴赏学习中提升审美素养,开阔眼界,增强其学习自信。基于此,结合相关教育经历,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聋生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聋生;
摘 要:隔代家庭教育指的是祖辈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工作以及具体的影响。最近几年,隔代家庭教育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以隔代家庭教育现状以及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究。   关键词:隔代家庭;教育现状;问题研究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祖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本文主要阐述祖辈家长对孩子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小学中年段生活的德育备受关注。德育学科是一门融合性学科,是人与人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将德育课程贴近生活,实现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培养德育素养、形成德育认知。将德育与生活实际科学衔接,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活化认知、提升德育竞争力,又可以增强学生运用德育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充分掌握德育的内涵思想,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学科核
摘 要:语文这门学科是我国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是我国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要的途径,其中写作教学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打开了大门。在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与写作相结合作为重点,抓住机会,将日常生活渗入写作教学中,带领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加强写作过程中与生活的联系,使文章更有感染力,由此以小组教学模式为背景,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景作文教学进行研
摘 要:基于各种原因,小学教育阶段出现较多的弱势群体学生。而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学习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步骤。因此,关爱弱势群体学生是有必要的。从论述弱势群体学生的类型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入手,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辅以适当例证来佐证论述的合理性,以辅助教师深入弱势群体的内心帮助其成长。   关键词:弱势群体;学生;教育策略   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中一些能力较弱或被边缘化、受排挤的群体。小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设情景,加强其与数学教材的结合,有效地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然而,老师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没有深入结合教材设计情景式问题,只是在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影响了学生的情景体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综合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情景式问题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