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他人:“立仁”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人心、立德树人、铸造品牌的重要力量。确立“以仁立人”的核心文化主张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学校发展动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而“心中有他人”则是现实语境下对“立仁”核心要义的精准表达。如何让“心中有他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需要通过校园文化、课程学习、自主管理、师资建设等途径和保障加以落实。
  关键词:学校文化;“立仁”教育;核心价值;“心中有他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20-05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人心、立德树人、铸造学校品质的重要力量。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价值追求,需要整体谋划、主动建构,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人的共识。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新建学校,尤其需要文化引领、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建校伊始,我们便依据校情,聘请专家,凝智聚识,提出了学校的核心文化主张——以仁立人,并寻找到了属于我们对该文化主张的独特理解,即“以仁立人”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心中有他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建构了华阳实验小学核心文化体系。
  一、 以仁立人:融合学校发展动能的现实诉求
  兴教立校,文化先行。提到学校文化,很多人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其实,学校文化并没有那么高深,它无时无处不在。一所学校,即使全体师生不主动思考和经营,这所学校的文化也会慢慢形成的。不管你建不建构它都存在,就像空气一样弥漫着。只不过有的芬芳,有的淡雅,有的无色无味,有的刺鼻难闻……由此看来,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学校文化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向上的文化能引领促进学校发展,消极落后的文化则阻碍师生的进步成长。因此,学校文化需要主动积极地建构,尤其是建构向善的、先进的学校文化。因为学校需要先进的文化引领。先进的学校文化能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彰显学校的办学主张,折射办学理念和育人观念,较好地回答与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兴办什么样的学校、建设什么样的课程等重要哲学命题。
  鉴于此,学校专门邀请原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为新校问诊把脉。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轮讨论,我们确立了学校第一个五年发展的三个关键词——融合、规范、提升。如何做到这六个字呢?我们决定从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和力量。于是,一个“仁”字迅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成尚荣先生指出,“仁”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非常贴切,是现代学校办学过程中对传统经典和文化的传承。他建议我们确立“以仁立人”的核心文化主张,这样就能做到传统和现代的交相辉映。确立这样的核心价值追求,主要源于三方面的思考。
  1.源于对学校现状的客观分析
  华阳实验小学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建筑设计高端大气,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现代化气息浓厚。然而,新校是由原华阳四小及北阳门小学两所薄弱学校合并而成,生源复杂,主要来自城郊接合部,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周边农村孩子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生源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则主要由五方面汇聚而成,一是来自原华阳四小,二是来自原北阳门小学,三是来自华阳中心小学,四是来自市实验小学等城区学校,五是来自部分农村学校。学校如期开学,师生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华阳实验小学。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现实就是如何凝聚人心,统一认识,形成学校文化认同,进而提炼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融合”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种先进的文化进行引领。“仁”字的结构是二人为“仁”,寓意和谐、友爱,萌发了我校“以仁立人”文化主张的诞生。
  2.源于对教育本质的还原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他还说:“德不孤,必有邻。”中国教育历来主张“以德立人”。“仁”是德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我们主张“以仁立人”就是对教育本源的回归。
  3.源于对“立德树人”教育价值取向的遵循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是,现实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素质发展严重失衡,人格缺失、道德滑坡成为社会普遍担忧的问题。学校教育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做一个现代大写的中国人。我们倡导“以仁立人”,就是对当下重智轻德教育现状的积极回应,更是对国家实施“立德树人”战略任务的校本化探索。
  二、以仁立人:基于学校核心价值的意义解构
  立人,是所有学校最重要、也是最终极的培养目标。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立人,为了人的成长,让人成为挺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它不只是在知识中,更不是在分数中。绝不是为了那个成绩,而是透过学科,透过知识,透过分数,看到后面的人。因此“以仁立人”让我们教育转向了人,这是我们新建学校的一个方向,也是教育长期的一个转向。转到人身上去,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新学校新在哪里?那就是我们一切为了人、超越分数、超越知识的价值追求。说到底,以仁立人就是以爱立人,就是以德立人,就是以文化立人。所以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说,教师是做什么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做人的。我们的教育目标从知识的传授,指向人的全面成长。但是我们怎样立人?通过什么来立人?华阳实验小学是以“仁”来立人,就是用中国儒家文化这个核心的“仁”来立人。立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立“仁人”,立“仁爱”之人,立“仁义”之人。
  这里的“仁”具有非常丰富的涵义。
  第一,“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仁的核心是爱人,待人友善。正所谓:二人为“仁”。“仁”是由两个人组成的,这说明“仁者”是不孤独的,寓意两个人亲近、友爱。
  第二,和谐,阴阳调和。“仁”最早写作“|二”,即一竖二横,一为阳,二为阴,所以“仁”强调的是阴阳调和,寓含中庸、和谐之意。这和我们强调的“融合”理念不谋而合。
  第三,“仁”的内涵丰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由此可见,“仁”所包含的友善、和谐、诚信等内蕴,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现代公民的基础素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三、 心中有他人:现实语境下“立仁”要义的精准表达
  我们提出“以仁立人”的文化主张是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要求的积极回应。既然“仁”的内涵是那么丰富,那么它有没有核心要素呢?我们认为有,那就是——心中有他人。为什么这是核心问题呢?什么叫做“心中有他人”呢?
  首先,“心中有他人”缘于“以仁立人”的核心思想。其实,“心中有他人”本来就是“以仁立人”的要义。因为,“仁”本来就有两种具体表现:积极的表现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相对消极被动一些的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都有推己及人,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之意。正像马云先生在浙江乌镇召开的国际互联网大会上说的那样:互联网是这一世纪最了不起的东西——利他主义。相信别人要比你重要,相信别人比你聪明,相信别人比你能干。相信只有别人成功,你才能成功。
  由此,我们觉得,要达成新校建设之中的融合目标,实现“以仁立人”,就是要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和情怀。这样的文化理解,既通俗易懂,又指向明确。
  其次,“心中有他人”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信 互信”。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个“信”字,即培育“仁信”学生,显得十分必要。我校学生外来务工子弟、农村孩子和城郊接合部的孩子各占三分之一。针对这一现状,要让孩子做到“心中有他人”,我们抓住两个“信”。首先需要培养他们学会自信。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交往范围窄,交际活动少,贫穷和流动让他们缺少自信。而人没有自信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这时我们的教育要让他们自信起来,而让他们自信起来就要我们靠“以仁立人”。但是融入当前社会不仅需要自信,更需互信,需要“心中有他人”。这样,就使得“以仁立人”的文化主张更接地气,更加有利于落地生根,进而开花结果。
  四、 心中有他人:常态教育中“立仁”文化的落地生根
  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心中有他人”呢?在“以仁立人”视野关照下,我们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落实在校园文化中
  一是营造显性校园文化,即视觉文化。在校门口显著位置——学校东大门照壁墙上,“心中有他人”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办公楼大厅内,学校核心文化主张“以仁立人”以匾额形式呈现。整块“仁”字墙让每个孩子都过目不忘。校园内,走道旁,推行“仁和”管理,培养“仁爱”教师,培育“仁信”学生,建设“起跑线”课程等学校文化体系内容醒目呈现,力求师生耳熟能详。校园处处可以触摸到的都是“以仁立人”的语境;处处可以感受到的皆是“心中有他人”的存在。
  二是营造隐性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文化,不仅是外在的,也有内隐的,就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以仁立人”成为我们学校流行的话语;让“心中有他人”成为我们大家的自觉行动!同时创设一种“你关心我,我关心你”、“我心中有你,你心中有我”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校园文化成为一个场,成为一种氛围,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和价值认同。一旦这种文化形成了之后,“心中有他人”就会落到实处。
  2.融合在课程学习中
  文化立校,课程育人。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说学校文化是一种存在方式,那课程就是一种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文化主张,必然有相应的课程与之相适应。唯有如此,学校文化建设才有实践支撑,核心文化理念才会落地生根。
  我们的校标中,“S”像一条跑道。在拉丁文中,跑道与课程的意思相近。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课程是奔向育人目标的“跑道”。在校标里出现了跑道,这跑道意味着既是学习的进程,也是师生共同追求的过程,更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课程。既然有跑道,我们就想到了“起跑线课程”。我们绝不强调“输在起跑线上”,相反,针对我们这所新建学校,我们认为该课程应该有这样几个特质:一是打基础的课程,它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基础教育本身就应该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绝不好高骛远。二是刚刚出发的课程。小学六年是人生刚刚出发的地方。虽说是刚刚出发,但也最为重要。因为基础教育课程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课程。三是指向未来的课程。课程应该促进孩子成长、发展,形成的基础性素养应该是学生未来生存必备的核心素养。四是存在差异的课程。标准的田径跑道上,起跑线是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的,但终点是相同的。因此,每个孩子的课程起跑线也是不同的,但又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共同指向美好的未来。
  (1)国家课程校本化。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二是丰富并拓展课程资源。从学科特点出发,以体艺为突破口,在确保完成正常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尝试“1 1”模式,有效地向外拓展和延伸,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的内涵,如“美术 劳技”、“音乐 竖笛或口琴”、“体育 国际象棋或围棋”等。
  (2)社团活动课程化。以社团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涵,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传承原华阳四小的“书香致远”、“鼓韵励志”课程,重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棋艺益智”、“足球强身”等校本课程,按“普及、提高、发展”三个层次设计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需要。目前,书香校园建设特别注重积累背诵和整本书的阅读,《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已全面起用,而“智勇足球”课程的全面实施,更加强调孩子们在训练和比赛中时时处处注意“心中有他人”。
  (3)学校活动课程化。拓展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实施“体艺2 1”。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认真设计、组织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同时扎实推进“阳光体育”等,建立科、艺、体各类特长学生的档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特长。
  (4)学生课程自主化。从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入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并开发自己喜欢的一门或多门课程。如,玩溜溜球、玩陀螺。
其他文献
地理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包罗万象,它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情境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创设有效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置身其中的亲临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现象及其蕴含的地理规律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必修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把握好情境
摘要:适合学生学情的理想课堂,离不开正确的教学范式的引领。“三簿四强化”课堂教学范式倡导一种简朴、贴近、务实的教学追求,是三星级普通高中实现课堂教学由传统向现代转轨的重要样本,它能有效强化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的检查、问题导向意识的培养、师生之间的探究互动以及必要的输出性检测。当然,由“范式”到“现实”,不仅需要克服认识上的分歧,还需要路径的引导。  关键词:理想课堂;教学范式;“三簿四强化”;样本 
秦观有词:“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徜徉在常州市西新桥小学的美丽校园,与师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常常让人联想到秦观词的境界,有一种春光烂漫、心花绽放的美好感觉。  一、在主体性中感受幸福  人们在惊叹古埃及金字塔建造艺术时,认为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民而非奴隶,因为自由民有当家做主人的尊严,有主体性的激活,才可能“劳动创造美”。同理,师生教与学的劳动,也具有美感。首先在于师生是教与学的主体。幸福感在
学校文化是学校独有的风貌,是“我校”区别于“他校”的文化标志。它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基本规范及行为方式。学校文化是土壤,它的每一个成员都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  我校地处梅堰。梅堰这一地名,因当年頔塘河岸迤逦数里的梅花而得名。梅花,花中君子,具有“儒雅、高洁、坚韧、争先、和合”的高贵品性。因此,着力内涵建设,为教师发展营造空间,使他们成为具备如梅花
摘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年来主动到常州市某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求助的未成年求助者进行的调查发现:从问题类型来看,未成年人学习心理问题突出,心理行为问题明显;从学段来看,初中学段求助者最多,小学阶段次之;从时间来看,五月是求助次数最多的月份。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要基于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提高心理健康服务队伍水平,构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时,语篇中的词汇常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准确把握词汇处理的度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在“词汇附带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深入解读语篇,明确目标词汇,并充分利用语境将其内化融入一系列阅读整体性教学步骤之中,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附带习得目标词汇。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词汇;语篇;语境;阅读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
摘要:职业教育信息化倒逼各个专业领域的教师直面现实,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去开发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将包罗万象的专业知识包装成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积件,并如何有效地应用现有的资源就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旅游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不可否认,当下的教育及管理正趋向于“集权”。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随着基层学校精致化管理的推进,一线教师的教育行为日渐规范。如此,最大程度实现了教育的区域均衡,如国家课程的开齐、上足、教好,一个地区统一作息时间表,乃至统一规定某门学科的教学进度、教研时间等,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落实。然过度的统一规范,形成了教育的行政化,致使一线教师缺少自主、独立的教育教学空间。众所周知,教师的教育教学乃是一
为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全省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教科研更好地为行政决策和教学实践服务,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2年10月22日下午在南京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研讨会。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副院长,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尹伟民处长、刘克勇副处长,师资处崔春霞副处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马
摘要:好的生活方式与好的话语形式相辅相成,说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说理领域存在“沉默是金”、“我说你听”、“想说又不会说”等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开展说理教育,应促使学生形成“我们都一样”的平等观念,培养说理的能力和技巧,扩展关心公共事务的视野。  关键词:说理;问题;说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03-04  传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