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吃两种药
有两种人不可与谈饮食。一是年过半百,老而未老的半老头儿,他们开始珍惜余生,唯恐“长命灯”碗里的油很快熬干,巴不得搓根绳子拴住日脚,一天拉长当两天过活才好,所以特别讲究营养学,饮食上的清规戒律五花八门,最难伺候。二是某些善于自嗔自娇的女流,扭扭捏捏,挑挑拣拣,不过借饮食的场合卖弄自以为尚不曾匮乏的那点点“脆嫩”而已,其实未必,反而越显得小家子气了。
《浮生六记》以欣赏的眼光描写芸娘如何嗜食臭豆腐乳,这并没有贬抑芸娘,倒衬托出了她的风韵情致。
女人的事,随她们自己的便吧。对于年过半百的半老头儿们,我以为更应放胆开拓饮食领域。年轻时,气吞万里,天下为家,但求吃饱肚子,有力气拼命就行。而年岁太高,七老八十,舌根麻木,也无所求于饮食之事了。所以人到半老,正轮到了享受饮食文化的大好年华。我相信人体需要各种养分,味的多样,标志着养分的复杂,不吃偏食,兼收并蓄,想必大有益于养生。为什么不吃呢?不吃白不吃。须知“此味只宜人间有,天上哪得再度尝”也!
只有两种东西我不吃:毒药和补药。自己的生命自己主宰,用得着它们乱帮忙吗?
跟线条较量
毛笔字颇具有神秘性,似是生命状态的某种暗示和对应。一个老年人,如果他的毛笔字还会有所进步,那么,他的生命也可能还在生长着。或许在别人眼中,他前年写的字跟去年写的字不见差别,但书写者自己心中有数。虽然这并不能增加书法评价的砝码,却是一个证明,他的生命还在生长着。
我是在“文革”期间,奉命为造反派抄大字报才对毛笔字产生兴趣的。开头觉得写好毛笔字并不怎么困难,等到写得略像点字样,进步的速度随即放慢。这时我才体会到不可轻估那些简单的线条,即使用尽打虎之力,也未必能制伏得了它。一样的线条出自书家之手是那么有力度,有弹性;出我之手总是扁扁的,拉不圆。所以,我是把写毛笔字当作一种挑战行为。如果我的生命行将萎谢,怎敢跟线条相较量呢?
一夜春雨,半天淡云,晓风沁凉如水。我兴致勃勃地坐在南窗前,信笔书写着陆放翁那首《临安春雨初霁》,至“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笔画间顿觉似有自己的须眉生动,因而不无欣慰地想:我的生命还在生长着。虽然衰老在吞噬着生命,但,生命还在生长着。由此,我进而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有可能生长进死亡的无限之中。
应惜破皮鞋
“大跃进”那年,我穿着一双买来不久的新皮鞋,去到一处山村当所谓“新农民”。风里、雨里、泥里、水里,不到一个月,这双新皮鞋便被改造成另一副面貌了。以后,通了底,脱了帮,掉了后跟。我一次次地麻烦鞋匠师傅帮忙维修加固,反正我是认这双皮鞋穿到底了———既充草鞋,又充套鞋,到了冬天,又充棉鞋。这双皮鞋为我效劳了好几年,实在破得够呛,才被我毕恭毕敬地送去了垃圾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真该作篇《祭鞋文》,好好表彰一番这双破皮鞋的崇高德性。新,是暂时的;旧,才是长久的。旧了,不怕破;破了,正好补。补了再穿,穿了再补,这破皮鞋多管用呀!
我悲哀自己无可奈何地老了,然而一想到那双破皮鞋,不禁转悲为喜。什么是老,不就是旧和破吗?我希望“尊老”“敬老”的优待且缓光临到我的头上,但求人们把我看成一双破皮鞋足矣!按社会上通用的老、中、青划分标准,25岁以下者,才算青少年,过了25岁的年龄杠子,入共青团的资格便被取消了。这就像新皮鞋新不了几天,青年人也年轻不了多久。而读“老年大学”,50岁、60岁、70岁、80岁,不见有什么限制。我若活到100岁、110岁、120岁,想去读“老年大学”,有什么理由拒绝我这个学生呢?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应惜破皮鞋。一双破皮鞋能抵上多少双新皮鞋;一个老年人,也能抵上多少年轻人。有得拖呢!
有两种人不可与谈饮食。一是年过半百,老而未老的半老头儿,他们开始珍惜余生,唯恐“长命灯”碗里的油很快熬干,巴不得搓根绳子拴住日脚,一天拉长当两天过活才好,所以特别讲究营养学,饮食上的清规戒律五花八门,最难伺候。二是某些善于自嗔自娇的女流,扭扭捏捏,挑挑拣拣,不过借饮食的场合卖弄自以为尚不曾匮乏的那点点“脆嫩”而已,其实未必,反而越显得小家子气了。
《浮生六记》以欣赏的眼光描写芸娘如何嗜食臭豆腐乳,这并没有贬抑芸娘,倒衬托出了她的风韵情致。
女人的事,随她们自己的便吧。对于年过半百的半老头儿们,我以为更应放胆开拓饮食领域。年轻时,气吞万里,天下为家,但求吃饱肚子,有力气拼命就行。而年岁太高,七老八十,舌根麻木,也无所求于饮食之事了。所以人到半老,正轮到了享受饮食文化的大好年华。我相信人体需要各种养分,味的多样,标志着养分的复杂,不吃偏食,兼收并蓄,想必大有益于养生。为什么不吃呢?不吃白不吃。须知“此味只宜人间有,天上哪得再度尝”也!
只有两种东西我不吃:毒药和补药。自己的生命自己主宰,用得着它们乱帮忙吗?
跟线条较量
毛笔字颇具有神秘性,似是生命状态的某种暗示和对应。一个老年人,如果他的毛笔字还会有所进步,那么,他的生命也可能还在生长着。或许在别人眼中,他前年写的字跟去年写的字不见差别,但书写者自己心中有数。虽然这并不能增加书法评价的砝码,却是一个证明,他的生命还在生长着。
我是在“文革”期间,奉命为造反派抄大字报才对毛笔字产生兴趣的。开头觉得写好毛笔字并不怎么困难,等到写得略像点字样,进步的速度随即放慢。这时我才体会到不可轻估那些简单的线条,即使用尽打虎之力,也未必能制伏得了它。一样的线条出自书家之手是那么有力度,有弹性;出我之手总是扁扁的,拉不圆。所以,我是把写毛笔字当作一种挑战行为。如果我的生命行将萎谢,怎敢跟线条相较量呢?
一夜春雨,半天淡云,晓风沁凉如水。我兴致勃勃地坐在南窗前,信笔书写着陆放翁那首《临安春雨初霁》,至“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笔画间顿觉似有自己的须眉生动,因而不无欣慰地想:我的生命还在生长着。虽然衰老在吞噬着生命,但,生命还在生长着。由此,我进而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有可能生长进死亡的无限之中。
应惜破皮鞋
“大跃进”那年,我穿着一双买来不久的新皮鞋,去到一处山村当所谓“新农民”。风里、雨里、泥里、水里,不到一个月,这双新皮鞋便被改造成另一副面貌了。以后,通了底,脱了帮,掉了后跟。我一次次地麻烦鞋匠师傅帮忙维修加固,反正我是认这双皮鞋穿到底了———既充草鞋,又充套鞋,到了冬天,又充棉鞋。这双皮鞋为我效劳了好几年,实在破得够呛,才被我毕恭毕敬地送去了垃圾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真该作篇《祭鞋文》,好好表彰一番这双破皮鞋的崇高德性。新,是暂时的;旧,才是长久的。旧了,不怕破;破了,正好补。补了再穿,穿了再补,这破皮鞋多管用呀!
我悲哀自己无可奈何地老了,然而一想到那双破皮鞋,不禁转悲为喜。什么是老,不就是旧和破吗?我希望“尊老”“敬老”的优待且缓光临到我的头上,但求人们把我看成一双破皮鞋足矣!按社会上通用的老、中、青划分标准,25岁以下者,才算青少年,过了25岁的年龄杠子,入共青团的资格便被取消了。这就像新皮鞋新不了几天,青年人也年轻不了多久。而读“老年大学”,50岁、60岁、70岁、80岁,不见有什么限制。我若活到100岁、110岁、120岁,想去读“老年大学”,有什么理由拒绝我这个学生呢?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应惜破皮鞋。一双破皮鞋能抵上多少双新皮鞋;一个老年人,也能抵上多少年轻人。有得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