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中临床缓解20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血沉、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强直性脊柱炎 疗效 疼痛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3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30-01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炎症病理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常引起纤维性和骨性强直[1]。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至今不明,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发现中医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由独特的疗效。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纳入标准:诊断标准采用1984年提出修订的纽约标准;中医分型属于肾虚瘀阻证;病情均处于活动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2周前未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排除标准:合并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晚期脊柱强直,严重关节畸形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4~60岁,平均29.5±12.5岁,病程1~12年,平均5.3±2.6年。发病时间均在3个月以内,骶髂关节X线改变分期:Ⅰ级6例,Ⅱ级34例,Ⅲ级36例,Ⅳ级4例。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①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布洛芬0.2mg/次,吲哚美辛肠溶片50mg,两种药物均3次/d。②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治以温阳补肾、祛瘀通络,自拟通痹汤,组方为金银花30g,独活20g、土茯苓20g、续断20g、川牛膝20g,赤芍20g、白芍20g,杜仲12g,红花10g、土鳖虫10g,水蛭6g。关节肿痛明显者加猫爪草;外感风寒加重者加羌活;颈项痛、活动不利者加葛根,水煎服,1剂/d。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其中:①疗效的判定标准为[2]:临床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证候积分减少≥95%。髂关节X射线正位片结果提示骨质未见明显改变;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5%~95%,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2/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50%~75%。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有所加重。②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共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让患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③CRP、ESR: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静脉血2.0ml于EDTA-K2真空采血管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CRP,采用魏氏法检测ESR,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X±S)、频数表示,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t、X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中临床缓解20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3例。对照组中临床缓解16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4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CRP、ESR及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的CRP、ESR及VAS评分分别为29.85±6.85mg/L,25.36±6.85mm/h、3.11±1.21,治疗后分别为7.25±3.22mg/L,8.05±3.21mm/h、2.75±1.13,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29.89±5.89mg/L,25.24±6.23mm/h、3.18±1.32,治疗后分别为12.32±6.27mg/L,14.54±6.12mm/h、2.83±1.01,观察组的三项指标的改善水平均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性关节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后可累及关节,破坏严重,甚至可引起患者功能丧失。目前,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属中医学“痹证”、“大偻”等范畴,因先天肾气不足,筋骨失养,正虚复感外邪而致。总体上可分为寒、热两型,热证以湿热阻络为主,寒证多以肾阳亏虚为主治。治以清热利湿、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法。本研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自拟通痹汤治疗,方中独活有明显祛下焦风寒湿邪的作用,金银花、土茯苓等清熱解毒,赤芍能凉血清热、祛瘀止痛;白芍可柔筋止痛、益营敛阴,善解肢体痉挛疼痛。杜仲、续断能够补肾和强筋骨。众成分可抗炎杀菌、减少渗出,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有免疫调节功能,可抑制骨膜炎症反应,减少疼痛。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CRP、ESR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涛.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3):138
[2] 潘存生.温阳散寒蠲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3例吉林中医药,2012,32(10):1028-1029
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中临床缓解20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血沉、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强直性脊柱炎 疗效 疼痛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3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30-01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炎症病理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常引起纤维性和骨性强直[1]。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至今不明,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发现中医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由独特的疗效。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纳入标准:诊断标准采用1984年提出修订的纽约标准;中医分型属于肾虚瘀阻证;病情均处于活动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2周前未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排除标准:合并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晚期脊柱强直,严重关节畸形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4~60岁,平均29.5±12.5岁,病程1~12年,平均5.3±2.6年。发病时间均在3个月以内,骶髂关节X线改变分期:Ⅰ级6例,Ⅱ级34例,Ⅲ级36例,Ⅳ级4例。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①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布洛芬0.2mg/次,吲哚美辛肠溶片50mg,两种药物均3次/d。②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治以温阳补肾、祛瘀通络,自拟通痹汤,组方为金银花30g,独活20g、土茯苓20g、续断20g、川牛膝20g,赤芍20g、白芍20g,杜仲12g,红花10g、土鳖虫10g,水蛭6g。关节肿痛明显者加猫爪草;外感风寒加重者加羌活;颈项痛、活动不利者加葛根,水煎服,1剂/d。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其中:①疗效的判定标准为[2]:临床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证候积分减少≥95%。髂关节X射线正位片结果提示骨质未见明显改变;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5%~95%,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2/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50%~75%。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有所加重。②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共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让患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③CRP、ESR: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静脉血2.0ml于EDTA-K2真空采血管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CRP,采用魏氏法检测ESR,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X±S)、频数表示,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t、X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中临床缓解20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3例。对照组中临床缓解16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4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CRP、ESR及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的CRP、ESR及VAS评分分别为29.85±6.85mg/L,25.36±6.85mm/h、3.11±1.21,治疗后分别为7.25±3.22mg/L,8.05±3.21mm/h、2.75±1.13,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29.89±5.89mg/L,25.24±6.23mm/h、3.18±1.32,治疗后分别为12.32±6.27mg/L,14.54±6.12mm/h、2.83±1.01,观察组的三项指标的改善水平均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性关节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后可累及关节,破坏严重,甚至可引起患者功能丧失。目前,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属中医学“痹证”、“大偻”等范畴,因先天肾气不足,筋骨失养,正虚复感外邪而致。总体上可分为寒、热两型,热证以湿热阻络为主,寒证多以肾阳亏虚为主治。治以清热利湿、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法。本研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自拟通痹汤治疗,方中独活有明显祛下焦风寒湿邪的作用,金银花、土茯苓等清熱解毒,赤芍能凉血清热、祛瘀止痛;白芍可柔筋止痛、益营敛阴,善解肢体痉挛疼痛。杜仲、续断能够补肾和强筋骨。众成分可抗炎杀菌、减少渗出,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有免疫调节功能,可抑制骨膜炎症反应,减少疼痛。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CRP、ESR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涛.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3):138
[2] 潘存生.温阳散寒蠲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3例吉林中医药,2012,32(10):102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