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特点,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必须做出不断的改革创新。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就是小学语文的学习。因为他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多注意语文基础的教育,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素养。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循序渐进地推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进度。因此,这里针对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要义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统编本;小学语文;教学要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16-02
引言
现在的小学生发大都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多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多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能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更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发现自我,探索自我,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根据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丰富文学知识,对学生实施优秀丰富的教学,使得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一、统编本语文小学教材特点
1.强化目标。
一般来说,有了目标才有了行动的方向和动力。恰好统编版语文小学教材目标明确集中,井然有序的训练内容,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有针对性的对于小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语文素养做出了要求,如,汉字的书写,汉语拼音的认识,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这为老师对学生语文教材的教学提供了帮助和引导。
2.注重古文。
统编本的语文教材相比于之前的教材增加了古文的篇章,使学生积累了很多语文常识,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和语文素养。这样同时也表明了我国更加注重自身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中国文化的传统魅力,培养了小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有助于今后语文的积累学习。
3.加强实践。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而学会运用语文,如语言文字的运用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运用语文,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不断的探索,日积月累,将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变成提升自我的能力,让语文的学习更加长久。统编本语文教材就加强了语文实践,如,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和写作等,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且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二、如何运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1.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有助于落实强化学生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突出基本能力。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就针对各个年级和各个单元设立了清晰的目标和教学要求。方便了老师的备课,让老师在备课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整理和实践训练。在课堂中,也更加清晰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在哪里,学生语文学习需要达到的标准是什么。不仅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语文知识体系,也让学生语文学习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例如,在对于一个新单元的学习前,老师可以给同学列一个学习大纲。让学生自己知道需要学习的重点是什么,让他们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准备,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随时查漏补缺。
2.注重基础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小学语文又是语文学习阶段的基础,所以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走的更远。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都不够成熟。所以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的引导,让他们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再引导他们从心底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对于学生的汉字学习来说,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让他们对汉字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在引申到拼音的教学,让他们可以自己去认识更多的字,这样让拼音与汉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从而学的更加扎实,落实语文的基础教学。
3.倡导阅读。
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加强语文教学中阅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统编本语文教材就相比于旧教材加深了许多课外阅读。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所以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避免他们盲目阅读,或者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阅读。有意识的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倡导学生積极阅读,日积月累的增加他们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组织学生定期阅读,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也让他们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找到他们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材料。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的来说,统编本语文小学教材相比于传统的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利用统编本语文小学教材的同时,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把统编本语文小学教材的长处发挥到最大,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法根.用语文教儿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要义[J].语文建设,2018,10:12-16.
[2]罗丹.基于统编本教材的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研究[J].语文建设,2018,09:37-39.
[3]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2:4-9+17.
【关键词】统编本;小学语文;教学要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16-02
引言
现在的小学生发大都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多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多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能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更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发现自我,探索自我,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根据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丰富文学知识,对学生实施优秀丰富的教学,使得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一、统编本语文小学教材特点
1.强化目标。
一般来说,有了目标才有了行动的方向和动力。恰好统编版语文小学教材目标明确集中,井然有序的训练内容,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有针对性的对于小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语文素养做出了要求,如,汉字的书写,汉语拼音的认识,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这为老师对学生语文教材的教学提供了帮助和引导。
2.注重古文。
统编本的语文教材相比于之前的教材增加了古文的篇章,使学生积累了很多语文常识,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和语文素养。这样同时也表明了我国更加注重自身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中国文化的传统魅力,培养了小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有助于今后语文的积累学习。
3.加强实践。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而学会运用语文,如语言文字的运用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运用语文,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不断的探索,日积月累,将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变成提升自我的能力,让语文的学习更加长久。统编本语文教材就加强了语文实践,如,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和写作等,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且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二、如何运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1.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有助于落实强化学生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突出基本能力。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就针对各个年级和各个单元设立了清晰的目标和教学要求。方便了老师的备课,让老师在备课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整理和实践训练。在课堂中,也更加清晰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在哪里,学生语文学习需要达到的标准是什么。不仅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语文知识体系,也让学生语文学习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例如,在对于一个新单元的学习前,老师可以给同学列一个学习大纲。让学生自己知道需要学习的重点是什么,让他们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准备,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随时查漏补缺。
2.注重基础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小学语文又是语文学习阶段的基础,所以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走的更远。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都不够成熟。所以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的引导,让他们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再引导他们从心底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对于学生的汉字学习来说,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让他们对汉字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在引申到拼音的教学,让他们可以自己去认识更多的字,这样让拼音与汉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从而学的更加扎实,落实语文的基础教学。
3.倡导阅读。
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加强语文教学中阅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统编本语文教材就相比于旧教材加深了许多课外阅读。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所以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避免他们盲目阅读,或者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阅读。有意识的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倡导学生積极阅读,日积月累的增加他们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组织学生定期阅读,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也让他们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找到他们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材料。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的来说,统编本语文小学教材相比于传统的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利用统编本语文小学教材的同时,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把统编本语文小学教材的长处发挥到最大,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法根.用语文教儿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要义[J].语文建设,2018,10:12-16.
[2]罗丹.基于统编本教材的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研究[J].语文建设,2018,09:37-39.
[3]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2: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