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的前因后果,了解实验的目的与方法,并对对实验能够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强调要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生本课堂”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主体地位体现的标准,即是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要打造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教育模式,用教师的“巧劲”促进学生实现大的收获.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将“生本思想”在实验中体现出来,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举措.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引导策略进行探讨.
一、打造学生积极参与的实验教
学活动
传统的课堂是极其沉闷的,对于学生来说,讲台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只能坐在座位上听从教师的安排,这种课堂模式肯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厌学.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课堂应当是充满活力的,是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奔腾不息的河水,是精彩的舞台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实验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力的分解”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断铁丝装置”,为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场景:一般情况下,男生和女生,谁的力气更大些?学生都回答男生力气更大,这时可以分别邀请班里的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上台来用“断铁丝装置”进行比赛,但是要求女生向下压铁丝,男生用力向两边拉铁丝,比赛结果很明显,女生胜出,这时“为什么力气大的男生反而没有将铁丝拉断”的问题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当教师引入“力的分解”知识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同时积极参与进来,与教师共同完成实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用实验消除学生的错误思路
自学是学生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学习方法,然而,高中物理新教材中的知识并非都适用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失度”的自学不但浪费时间,更会让学生感到茫然,并让学生产生错误思路,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对此,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教师都应慎重考虑,尤其在实验设计上,既要让实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又要让实验消除学生的错误思路.针对学生因思维迟缓所导致的思维障碍,课堂实验可伴随着问题同时进行,实行提出一个问题,即用实验来解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设疑与解题中不断活跃思维,消除思维障碍.
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篮球用绳子绑好悬挂在教室的屋梁上,篮球运动轨道的一端“绑”住一个学生,该学生把篮球拉离原来的平衡位置拉至刚好碰到头,然后放开,当篮球重新摆回来打向学生时,其他学生都被吓得惊叫起来,而被固定住的学生更是大惊失色,但这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就在篮球即将碰到头的一瞬间却又荡走了,被“绑”住的学生刹时脱险,学生都长出一口气.这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球碰不到头?如此,引导学生在正确轨道上自主学习,让学生处于稳定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三、优化实验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方式有很多,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组织课堂实验.
例如,在讲“力的合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载体.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分力与合力的方向与大小?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记录和整理数据.实验完成后,进行交流讨论,在学生得出互成角度两个力合成并不是简单两个力相加减,而是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表示合力方向与大小这一结论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如果三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怎样求合力?教师以此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最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在合作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对该问题进行现场展示,小组成员都要分别扮演某个角色,并根据小组特点从不同的侧重点来分配不同的实验任务.同时,鼓励各小组在不脱离基本事实的情况下,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适当改编,继而由小组讨论并进行自由实验设计,最后由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实验进行阐述,并总结本小组在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合作效果.合作完毕后,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展开互评,由教师做最后评价,并进行精彩点评,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和适当奖励.如此,学生通过合作、实验与讨论,提出了“首先求出任意两个力合力,再求同第三个力与这个合力的合力,然后将所有力合成,得到最终合力”的正确思路.这样的实验与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总之,实验对学生课堂学习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合理设计并科学组织课堂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强调要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生本课堂”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主体地位体现的标准,即是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要打造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教育模式,用教师的“巧劲”促进学生实现大的收获.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将“生本思想”在实验中体现出来,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举措.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引导策略进行探讨.
一、打造学生积极参与的实验教
学活动
传统的课堂是极其沉闷的,对于学生来说,讲台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只能坐在座位上听从教师的安排,这种课堂模式肯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厌学.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课堂应当是充满活力的,是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奔腾不息的河水,是精彩的舞台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实验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力的分解”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断铁丝装置”,为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场景:一般情况下,男生和女生,谁的力气更大些?学生都回答男生力气更大,这时可以分别邀请班里的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上台来用“断铁丝装置”进行比赛,但是要求女生向下压铁丝,男生用力向两边拉铁丝,比赛结果很明显,女生胜出,这时“为什么力气大的男生反而没有将铁丝拉断”的问题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当教师引入“力的分解”知识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同时积极参与进来,与教师共同完成实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用实验消除学生的错误思路
自学是学生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学习方法,然而,高中物理新教材中的知识并非都适用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失度”的自学不但浪费时间,更会让学生感到茫然,并让学生产生错误思路,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对此,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教师都应慎重考虑,尤其在实验设计上,既要让实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又要让实验消除学生的错误思路.针对学生因思维迟缓所导致的思维障碍,课堂实验可伴随着问题同时进行,实行提出一个问题,即用实验来解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设疑与解题中不断活跃思维,消除思维障碍.
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篮球用绳子绑好悬挂在教室的屋梁上,篮球运动轨道的一端“绑”住一个学生,该学生把篮球拉离原来的平衡位置拉至刚好碰到头,然后放开,当篮球重新摆回来打向学生时,其他学生都被吓得惊叫起来,而被固定住的学生更是大惊失色,但这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就在篮球即将碰到头的一瞬间却又荡走了,被“绑”住的学生刹时脱险,学生都长出一口气.这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球碰不到头?如此,引导学生在正确轨道上自主学习,让学生处于稳定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三、优化实验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方式有很多,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组织课堂实验.
例如,在讲“力的合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载体.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分力与合力的方向与大小?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记录和整理数据.实验完成后,进行交流讨论,在学生得出互成角度两个力合成并不是简单两个力相加减,而是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表示合力方向与大小这一结论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如果三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怎样求合力?教师以此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最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在合作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对该问题进行现场展示,小组成员都要分别扮演某个角色,并根据小组特点从不同的侧重点来分配不同的实验任务.同时,鼓励各小组在不脱离基本事实的情况下,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适当改编,继而由小组讨论并进行自由实验设计,最后由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实验进行阐述,并总结本小组在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合作效果.合作完毕后,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展开互评,由教师做最后评价,并进行精彩点评,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和适当奖励.如此,学生通过合作、实验与讨论,提出了“首先求出任意两个力合力,再求同第三个力与这个合力的合力,然后将所有力合成,得到最终合力”的正确思路.这样的实验与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总之,实验对学生课堂学习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合理设计并科学组织课堂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