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走近黄果树瀑布,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师: 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结合课题板书句式:黄果树瀑布真__________!)
生: 默读课文后回答: 黄果树瀑布真壮观!(美丽、宽、气势非凡、雄伟……)
【点评】 请学生用一个形容词来表达读了课文后,对黄果树瀑布的整体印象,这其实是一个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就是在一次次理解、概括和表达中逐渐走向深邃的。
师: 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观雄伟、气势非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生: 美!
师: 板书“美”,并完成句式:“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
师: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感受一番。
(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1: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3: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生4: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点评】“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这一说话训练意在请学生用文中精彩的语句来表达对黄果树瀑布美的理解,是一种选择性的复述训练。
师: 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
二、 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师: 同学们,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1: 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 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生3: 巴甫洛夫告诉我们,要“观察,观察,再观察”。所以我一般会先仔细地观察,搜集素材。
师: 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
生1: 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象。
生2: 我也发现了比喻,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
师: 发现得好,体会得妙。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生1: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师: 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
生1: 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 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
师: 是啊,比喻要用得准确、巧妙,才能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点评】 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教师就要善于在他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点拨和引导,使之提升自己的见解。将三个比喻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思考,学生就体会到比喻的精当之妙了。
师: 作者还使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呢?
生1: 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生3: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我觉得其中的“飘、拂、涌、盖”四个字用得十分贴切,写出了声音的渐近渐响,尤其是“飘”字给我的感觉十分舒服、美妙。
……
师: 同学们交流得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师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又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
(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
师: 徐霞客何许人也?
生: 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师: 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 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 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 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师: 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生接读)谛听,他完全——(生接读)沉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点评】 在学生讲不出时,教师要给予提示,要促进更多的学生思考、进步。
师: 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生: 课文是按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离开潭边”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师: 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年段的阅读有这么一条要求,即“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一板块的教学较好地落实了这一方面的训练。
三、 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师: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杰作”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黄果树瀑布的录像。
(学生观看黄果树瀑布的MTV)
师: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学生思考后写话)
生1: 我想对自己说:徐霞客啊徐霞客,想你游历了祖国无数名山大川,欣赏了无数人间仙境,可今儿还是头一回见到如此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瀑布呢!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黄果树瀑布这一人间美景。
生2: 我想对黄果树瀑布说:你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真是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啊!
生3: 我想对后人说,我的后代子孙们啊,你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千万不要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再次重演!
【点评】 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去品去思,才会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才能有精彩的理解性的表达。只有经常揣摩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敏锐的语感。阅读课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要让思维、想象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作者单位:吴江市盛泽舜湖实验小学)
师: 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结合课题板书句式:黄果树瀑布真__________!)
生: 默读课文后回答: 黄果树瀑布真壮观!(美丽、宽、气势非凡、雄伟……)
【点评】 请学生用一个形容词来表达读了课文后,对黄果树瀑布的整体印象,这其实是一个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就是在一次次理解、概括和表达中逐渐走向深邃的。
师: 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观雄伟、气势非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生: 美!
师: 板书“美”,并完成句式:“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
师: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感受一番。
(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1: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3: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生4: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点评】“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这一说话训练意在请学生用文中精彩的语句来表达对黄果树瀑布美的理解,是一种选择性的复述训练。
师: 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
二、 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师: 同学们,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1: 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 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生3: 巴甫洛夫告诉我们,要“观察,观察,再观察”。所以我一般会先仔细地观察,搜集素材。
师: 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
生1: 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象。
生2: 我也发现了比喻,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
师: 发现得好,体会得妙。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生1: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师: 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
生1: 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 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
师: 是啊,比喻要用得准确、巧妙,才能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点评】 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教师就要善于在他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点拨和引导,使之提升自己的见解。将三个比喻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思考,学生就体会到比喻的精当之妙了。
师: 作者还使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呢?
生1: 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生3: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我觉得其中的“飘、拂、涌、盖”四个字用得十分贴切,写出了声音的渐近渐响,尤其是“飘”字给我的感觉十分舒服、美妙。
……
师: 同学们交流得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师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又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
(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
师: 徐霞客何许人也?
生: 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师: 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 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 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 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师: 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生接读)谛听,他完全——(生接读)沉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点评】 在学生讲不出时,教师要给予提示,要促进更多的学生思考、进步。
师: 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生: 课文是按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离开潭边”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师: 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年段的阅读有这么一条要求,即“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一板块的教学较好地落实了这一方面的训练。
三、 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师: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杰作”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黄果树瀑布的录像。
(学生观看黄果树瀑布的MTV)
师: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学生思考后写话)
生1: 我想对自己说:徐霞客啊徐霞客,想你游历了祖国无数名山大川,欣赏了无数人间仙境,可今儿还是头一回见到如此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瀑布呢!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黄果树瀑布这一人间美景。
生2: 我想对黄果树瀑布说:你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真是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啊!
生3: 我想对后人说,我的后代子孙们啊,你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千万不要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再次重演!
【点评】 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去品去思,才会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才能有精彩的理解性的表达。只有经常揣摩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敏锐的语感。阅读课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要让思维、想象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作者单位:吴江市盛泽舜湖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