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131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改革,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灌”得太多,常常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唾”的情况。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记了不少笔记,诸如词句的准确性、句子的含义、段意、中心思想等等,但这些只是机械地记录,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文章的内涵,领悟词句篇章的精美。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人和教学实践活动的丰富展开,人们逐渐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叶圣陶也曾说,能力就是养成习惯。可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师应致力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例如:查字典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默读速读的习惯;圈点划注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这些都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同时还要注意克服那些不良的习惯,如无目的的阅读、唱读等。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要想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在教师的施教艺术。
  1、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便会主动积极地去寻求结果,这种迫切的心理状态,包含着浓厚的兴趣。
  2、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问急于求解的心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阅读的“饥渴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教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自然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观察、思考、比较、感悟,从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教师的主导性,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忽略甚至放弃教师的主导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正体现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上。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始终是导学,教师导的如何决定学生学的成败。导是牵动全局的关键,导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实现学习的迁移。导的价值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导呢?
  1、提供范例,找出规律。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的性质等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把握重点,突出关键,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疏通学生阅读的思路,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的范例,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从而举一反三,自主阅读相关作品。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当当“小老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说出来,从而锻炼诸如组织语言、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传统教学方法重知识的传授与训练而轻思维方法的引导与点拨,学生在无休止的识记与训练中获得支离破碎的课本知识。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阅读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上来。如紧扣课题,提出疑问,展开思维;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象;精心设计形式各异的图表、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总之,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双向活动过程。阅读教学的归宿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自主实践。
  学生课内阅读的文章毕竟有限。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开展课外阅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不明,阅读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很大,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小。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作适当要求,如写心得体会,做摘录笔记等。
  2、有科学的选择性。社会上各种各类的读物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好书,帮助他们区分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哪些书精读,哪些书略读。
  3、要把握好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安排很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适时阅读,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大容量。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阅读教学定会取得突破性进步。
  
  
其他文献
音乐这种全球化是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在音乐这门人文学科中,音乐与其相关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国家新课程标准把“音乐与相关文化”作为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艺术来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如何在音乐课中适当的地渗透相关文化?笔者以管窥之见,抛砖引玉与同行商榷。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紧密联系   音乐与相关文
美国农业部8月月度供需报告对油脂类存在消息面的利好刺激,恰好对行情启动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其下调了印尼与马来西亚棕榈油当前年度产量的预估,而对于2016/2017年度预估维持不变。从历史数据来看,当前年度全球植物油期末库存为历史低值,且植物油消费需求持续稳定上升,本报告中下调全球植物油2016/2017年度期末库存至1813万吨。秋冬季属食用油消费旺季,消费端备货对国内油脂类价格将有抬升作用,虽然
在小学课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比较大,通过童话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故事引入,培养听话能力。  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加之电教手段的运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导人新课,并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文时,在新授课前先让学生听录音故事,听时提出要求:认真听故事回答问题,美丽的公鸡和谁去
目的:以一定参数的电针刺激不同穴位组合情况下,根据血清及胃、肠组织中脑肠肽(VIP)的含量变化,研究针刺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穴位配伍优化方案的筛选。  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其中10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和交际。孩子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都是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护中进行的,他面对的是少数的人,而进入幼儿园后,他要面对老师,面对同伴,与同伴间相互交流,回答老师的提问,自然而然,他们的语言表达机会也增多了。怎样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呢?《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并且喜欢与同伴交流,知道在与别人对话时要轮流发言,还能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也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课改大跨步地向我们走来的今天,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每一个教师当前迫切需要做的事情。要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门学科,首先得让他对这门学科有兴趣。要调动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变。  一、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很早就被提出,实施起来效果的确不错,尤其是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现在有了多媒体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