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涉足讲坛二十五载,担任了语文教学二十五年,在此期间曾沮丧过,也曾欢欣过!沮丧的是:在有些人的眼中,似乎彝族老师就不可能胜任语文教学,就是落后的代名词。欢欣的是:我对语文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我喜欢字里行间的表情达意,我喜欢语文教学。在多年的教学中,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我把民俗风情融入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别具一格
1.精彩的导入是一把金钥匙
精彩的导入是开启孩子快乐阅读的一把金钥匙。我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时,曾以凉山孩子喜闻乐见的火把节为导入,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课前,我并没有按照惯例导入,板书课题。而是娓娓叙说七月火把点燃了凉山人的激情,七月的火气点燃了凉山人的梦想,七月是心潮澎湃的,七月是燃情似火的……这样叙述的同时下载了一些赏心悦目的火把节图片给孩子们欣赏,带着孩子一边欣赏,一边哼着彝族小调让孩子们进入角色,孩子个个小脸红扑扑的,小嘴常开,真是喜上眉梢了。我刻意质疑火把节点燃火把是为了什么?大家的穿戴是怎样的?过了火把节大家的感觉怎样?见大家兴趣高涨时,我话题一转,傣家的泼水节更难忘,因为今年是和谁过的?那天热闹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穿戴怎样?泼水有什么意义?请大家带着问题自学?学完后展示汇报。我看见这节课孩子们学得很认真,看见他们全神贯注的样子,我心满意足了。想不到,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导入竟有想不到的收获。
2.激活学生的身心体验,让言为心声
有一次,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我出示了作文题目后,看见有些孩子附在身边的同学的耳边耳语,神情特别专注,我说:“如果,有些印象深刻的事,那就不妨写一写吧!写出来让我们分享分享!老师已拭目以待哦!”
结果有一位同学写的彝家生活的写照至今令我一直铭刻于心间,浮现在脑海中,《索命的鼓声》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在大伯家的堂屋里,一个毕摩的天菩萨卷成了“英雄结”,手里紧握着鼓和槌,闭上眼睛,仰着头,嘴里高声念着:“哦……”一边高唱,一边使足劲猛击着鼓,又是蹦又是跳,时而击鼓,时而摇头晃脑,声音一声比一声高亢,运作一下比一下快,头上的英雄结与脚上的大裤脚不停地晃动着,还不时的喊亲人们“鬼来了,轰!”亲人们也嘶声力竭地边喊边用火烫着鬼……可阿姐蜡黄的脸渐渐地渐渐地苍白了,一声声呻吟慢慢地慢慢地一声比一声微弱了,在一片“惊天动地”地喊声中,阿姐的头一歪。我亲爱的阿姐,任凭亲人们怎么撕心裂肺的呼喊,再也没答应了。
看了这位同学的作文,我的心情很沉重,心里久久无法平静。我在评语中这样写着:“你的难忘也让老师很难忘,亲爱的同学,为了拯救更多的“阿姐”,请努力学习吧!”
二、把学有所乐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引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
1.扮好“多种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不必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从中学会感觉、体会、体验、揣摩。例如:教学《三味书屋》时,一位学生提出问题,生问:鲁迅迟到是有原因的,老师批评他,他为什么时候不向老师解释清楚,而是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结合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讨论,有的说:鲁迅尊重老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有的说:他后悔不该迟到;有的说:鲁迅不想以家务繁重为理由而原谅自己……从而让学生悟到鲁迅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就轻易地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
2.拓宽学习渠道,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新課程标准明确规定每个年级的课外阅读量,如:四年级每学期不少于30万字,目的是督促师生把语言积累落到实处。如果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了量的突破,胸有万卷,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定会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因此,我鼓励学生准备好词好句积累本,并互相交流,办班级图书角,每周抽出两节课指导学生读课外书,并戏称这种课为“营养干餐”,旨在引导学生沟通课本内外,拓宽学习渠道。
3.开展形式各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增长学生的才干
语文学科实践性极强,我尽量把无味的作业化为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近似游戏的过程中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生任务。如:成语接龙,表演课本剧《陶罐与铁罐罐》,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此外还举行手抄报比赛,讲故事比赛、格言警句比赛、诗歌接龙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学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三、让作业本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
面对大班额,要想在课堂上让所有同学都得到关注,确实有些困难。因此我想到在课堂外更多地关注每位学生,让作业本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让作业本上的评价语带去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
(1)对于低年级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有限,看不懂教师给他们留下的评语反馈,怎样使老师的评价语贴近低年级孩子的生活呢?我尝试着……小组长又开始发作业本了,我便站在窗外偷偷地观察着教室里的变化。当认真书写的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作业本上出现“一张脸”时,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业本展示给所有的小朋友看。于是第二天我发现许多小朋友的作业整齐了。不等作业本发下来孩子们已经想了解作业本是否有“一张笑脸”。然而,当自己周围的小朋友都得到了这一殊荣时,“笑脸”便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学生的作业便渐渐地少了认真的足迹。这时,小红花、小星星、甚至连儿女彩笔后面的图章也成了我的批发工具。
(2)随着孩子们的识字量逐渐增多,当他们能看懂老师给他们留下的评语反馈时,我做得更多的是在作业本上写下倾注教师一片爱心的评价语:如:“你笔下的字真美,老师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谢谢你!”;而对于有些让老师不够满意的作业,我会满怀信心地写上:“老师觉得如果再认真些,你的字会更好”;作业错误多的,我会语重心长地写上:再多动动脑筋,聪明的你会做得更好,老师相信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我会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为自己教学奠定好基础。
一、我把民俗风情融入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别具一格
1.精彩的导入是一把金钥匙
精彩的导入是开启孩子快乐阅读的一把金钥匙。我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时,曾以凉山孩子喜闻乐见的火把节为导入,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课前,我并没有按照惯例导入,板书课题。而是娓娓叙说七月火把点燃了凉山人的激情,七月的火气点燃了凉山人的梦想,七月是心潮澎湃的,七月是燃情似火的……这样叙述的同时下载了一些赏心悦目的火把节图片给孩子们欣赏,带着孩子一边欣赏,一边哼着彝族小调让孩子们进入角色,孩子个个小脸红扑扑的,小嘴常开,真是喜上眉梢了。我刻意质疑火把节点燃火把是为了什么?大家的穿戴是怎样的?过了火把节大家的感觉怎样?见大家兴趣高涨时,我话题一转,傣家的泼水节更难忘,因为今年是和谁过的?那天热闹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穿戴怎样?泼水有什么意义?请大家带着问题自学?学完后展示汇报。我看见这节课孩子们学得很认真,看见他们全神贯注的样子,我心满意足了。想不到,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导入竟有想不到的收获。
2.激活学生的身心体验,让言为心声
有一次,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我出示了作文题目后,看见有些孩子附在身边的同学的耳边耳语,神情特别专注,我说:“如果,有些印象深刻的事,那就不妨写一写吧!写出来让我们分享分享!老师已拭目以待哦!”
结果有一位同学写的彝家生活的写照至今令我一直铭刻于心间,浮现在脑海中,《索命的鼓声》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在大伯家的堂屋里,一个毕摩的天菩萨卷成了“英雄结”,手里紧握着鼓和槌,闭上眼睛,仰着头,嘴里高声念着:“哦……”一边高唱,一边使足劲猛击着鼓,又是蹦又是跳,时而击鼓,时而摇头晃脑,声音一声比一声高亢,运作一下比一下快,头上的英雄结与脚上的大裤脚不停地晃动着,还不时的喊亲人们“鬼来了,轰!”亲人们也嘶声力竭地边喊边用火烫着鬼……可阿姐蜡黄的脸渐渐地渐渐地苍白了,一声声呻吟慢慢地慢慢地一声比一声微弱了,在一片“惊天动地”地喊声中,阿姐的头一歪。我亲爱的阿姐,任凭亲人们怎么撕心裂肺的呼喊,再也没答应了。
看了这位同学的作文,我的心情很沉重,心里久久无法平静。我在评语中这样写着:“你的难忘也让老师很难忘,亲爱的同学,为了拯救更多的“阿姐”,请努力学习吧!”
二、把学有所乐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引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
1.扮好“多种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不必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从中学会感觉、体会、体验、揣摩。例如:教学《三味书屋》时,一位学生提出问题,生问:鲁迅迟到是有原因的,老师批评他,他为什么时候不向老师解释清楚,而是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结合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讨论,有的说:鲁迅尊重老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有的说:他后悔不该迟到;有的说:鲁迅不想以家务繁重为理由而原谅自己……从而让学生悟到鲁迅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就轻易地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
2.拓宽学习渠道,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新課程标准明确规定每个年级的课外阅读量,如:四年级每学期不少于30万字,目的是督促师生把语言积累落到实处。如果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了量的突破,胸有万卷,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定会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因此,我鼓励学生准备好词好句积累本,并互相交流,办班级图书角,每周抽出两节课指导学生读课外书,并戏称这种课为“营养干餐”,旨在引导学生沟通课本内外,拓宽学习渠道。
3.开展形式各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增长学生的才干
语文学科实践性极强,我尽量把无味的作业化为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近似游戏的过程中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生任务。如:成语接龙,表演课本剧《陶罐与铁罐罐》,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此外还举行手抄报比赛,讲故事比赛、格言警句比赛、诗歌接龙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学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三、让作业本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
面对大班额,要想在课堂上让所有同学都得到关注,确实有些困难。因此我想到在课堂外更多地关注每位学生,让作业本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让作业本上的评价语带去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
(1)对于低年级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有限,看不懂教师给他们留下的评语反馈,怎样使老师的评价语贴近低年级孩子的生活呢?我尝试着……小组长又开始发作业本了,我便站在窗外偷偷地观察着教室里的变化。当认真书写的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作业本上出现“一张脸”时,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业本展示给所有的小朋友看。于是第二天我发现许多小朋友的作业整齐了。不等作业本发下来孩子们已经想了解作业本是否有“一张笑脸”。然而,当自己周围的小朋友都得到了这一殊荣时,“笑脸”便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学生的作业便渐渐地少了认真的足迹。这时,小红花、小星星、甚至连儿女彩笔后面的图章也成了我的批发工具。
(2)随着孩子们的识字量逐渐增多,当他们能看懂老师给他们留下的评语反馈时,我做得更多的是在作业本上写下倾注教师一片爱心的评价语:如:“你笔下的字真美,老师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谢谢你!”;而对于有些让老师不够满意的作业,我会满怀信心地写上:“老师觉得如果再认真些,你的字会更好”;作业错误多的,我会语重心长地写上:再多动动脑筋,聪明的你会做得更好,老师相信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我会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为自己教学奠定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