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差异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新时代,这是一个个体要求得到充分尊重与展示的时代,是一个呼唤能力和个性的时代。这个时代要求人才结构多层次、多样化。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在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同时,更要着力于当代学生的个性培养,使受教育者都能“各得其所”、各有发展,这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同时,政治课改的新理念客观上也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致力于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张扬。下面,本人结合教学中的体会,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作一点肤浅的探讨。
  
  一、因人而异,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由于学生认知、思维水平以及原有知识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坚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观念,学会尊重个体差异。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的个体特性及发展潜力,实施因人而异的分层施教,以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分层施教,即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一班学生分为高低不同的几个层次,然后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和考核。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三政治《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这节课时,我将授课班同学分成A、B、C三个高、中、低不同的层次类型,首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并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针对B、C类学生,老师先列提纲,让他们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并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而对于A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对教材进行研读,自编提纲,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在讲课中要求C类学生围绕“个人与集体”这个中心,思考并回答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为什么要关心集体及怎样关心集体这几个问题;要求B类学生思考“为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喝”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能得出一个富有哲理的结论;而要求A类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谈谈“怎样才能创建一个有凝聚力的团结的班集体”,并就本班的实际提出几点好的建议。课后,要求三类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任务:要求C类学生每人为班集体争做一至两件有益的实事;而要求B类学生就《小铭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的难题》这个实例(老师用幻灯放出此材料),结合本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帮小铭找到解决此难题的办法;要求A类学生结合本班实际拟写一个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班规。实践证明,分层教学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从而更有利于个性的培养。
  
  二、互动式教学
  
  新课改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传统的“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在这种多向交流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个性特长。具体教学手段如下:
  1、利用时政热点和新教材中的彩色插图、漫画、名人的名言、相关链接中的辅助材料及“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和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承认和尊重,并有机会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充分发挥个体潜能,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⑴启——疑: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质疑,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導——议: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导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主动感知,进行消化、理解。⑶矫——归:引导学生矫正、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优化学生的认知新结构。⑷设——创:教师通过分层过程设计探索问题、激发想象、诱导发散、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如授人教版初三新教材《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我从“2008年10月2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第三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和“第一届中欧文化对话十五日在京举行”这两则新闻导入新课,并根据此情境设问: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说明我国实行什么基本国策?然后利用教材上一段有关加入世贸组织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材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①加入世贸组织对我们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②中国为什么要重返世贸组织?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需要。是加快自己发展步伐的必然选择。再引导学生参阅“相关链接”栏目中“我国至今与230个国家和地区建交,200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超过724亿元”的材料,设问:此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从中可得出何结论?这样,便让学生认识到这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以来的成就,结论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然后,再让学生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加深对此国策的认识。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而且给予了学生表现和发展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发挥个体潜能、培养个性特长。
  2、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活动为纽带,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可采取社会调查、讨论、竞赛、查阅(收集资料)、演讲、参观访问、换位教学等形式。如:在讲授《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节课后,我布置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家乡环境问题的社会调查,并要求完成下面调查报告:①调查的题目;②调查的方案(包括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③提出建议。我在教《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这节课前,带领学生为一个贫困学生捐款,并组织学生把校内草坪花坛的纸屑清理了一遍。然后,在上课时要学生上台发表演讲,谈谈各自参加这次公益活动的感受和体会。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使课外成为课内的发展和延伸,既发挥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加深了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也使学生在活动中显示了个性,让学生个体的创造力、潜力、天赋得以表现,从而发展了个性的潜能和素养。
  总之,没有个性的发展,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终成为素质全面、基础扎实、个性优良、特长突出的具有发展潜质和创新品质的二十一世纪新人。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创新和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因此,课堂上的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何为创新?首先,从哲学意义来看,创新属意识范畴而非物质范畴,是人的素质结构之中的某种思维特征,它以人的创造性劳动为载体,外显为人的某些行为特征和能力。通过教育的作用,可以使创
期刊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大部分“留守学生”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等,正成为那些父母外出打工而由祖辈或亲友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的“留守综合症”。其原因如下;  1、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监护行为浅层化。  3、“真空时段”,自我监护,
期刊
经常听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学生打不得,骂不得,越来越難管了!”我想大声地问一问:“摒弃了‘棍棒底下出好人’的金科玉律,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  棍棒威逼只能建立畸形的师道尊严,谩骂侮辱只能保留表面的敬畏威信。一位大学同学对我说:“教我小学的数学老师虽已故去多年,但我和同学对他那种近乎暴虐的教育方式至今不能忘怀。虽然当时我们的数学成绩并不太坏,但到后来却没有一个同学学理科,至今大家仍一直保留着对数学
期刊
一、多個别谈话表扬,少当众公开表扬    表扬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当代青少年,不少人不希望当众得到老师的表扬,感到当众被表扬容易招致一些同学的闲言碎语。有些学生受到当众表扬后会感到窘迫,甚至产生反感;也有一些同学当众受到表扬后反应良好,能从中受到鼓舞,吸取进步的动力。    二、多表扬后进生,少表扬优等生    后进生遭受批评多,平常很少受到尊重。他们常觉得倍受歧视,自卑心理强烈。如果班主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達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环境下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一、增强主动交流的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同样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经说过:“生动幽默的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象患呆小病的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象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象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将成为学生求知路上的指明灯。  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
期刊
【摘要】有疑才会有问,问的过程正是积极思考、有新思想生成的过程。问题教学法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最佳方法。本文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学生须敢问 学生要会问 提高语文素养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
期刊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现代生活中很重要,初中生刚接触它,感到入门非常难。在物理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物理呢?我觉得主要应抓好两点:一是培养兴趣;二是提高自学能力。    一、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培养积极的物理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保持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物理情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精心备课,增强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期刊
传统的课堂提问的极端表现可以归纳为“四重四轻”,即:重“教法”轻“学法”,重“优秀”轻“后进”,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推导”。  准确点说,前两种错误表现与危害较明显,而且各科教学都会犯这样的毛病;后两种错误表现与危害主要存在于英语教学中,而且隐蔽,害人不浅,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那么,课堂提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    一、精心设问,重在启发思维    作为起主导作用
期刊
在我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约占8亿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几亿人口的综合素质。但这几年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偏低,农村学校每年向大学、高中输送的人才远不及城区学校。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力量薄弱    这是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偏低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进城热潮”席卷全国,教师队伍也不例外,凡是在农村教有专长的“教坛精英”无不怀揣进城梦,想尽千方百计挤进本已膨胀的城区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