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研究,并在教师理解、领悟其实质后开展有效行动并落实在具体的课程中。为了让核心素养落地,除国家课程外,校本课程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但其开发、设计、实施因校而异,因此对于学校、教师而言开发一门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案例为载体,结合课程的实施,探索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校本课程;化学;核心素养
一、 问题的提出
初中是学生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对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为了跟上中考改革的步伐,我校主张教师自主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
我校校本课程思路是:①开发校内外资源,结合实事热点问题选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并将主要信息由PPT、手抄报等多形式汇报展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②开发趣味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将化学探究实验融入其中,以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一步步攻克难关,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③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思维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我校以此思路为前提,开发设置了一系列有关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二、 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1. 内容、目标与培养方向
课序课题教学目标主要核心素养培养方向
1化学与生活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化学,初步认识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2自制叶脉书签利用化学原理完成书签制作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3自制肥皂利用化学原理完成肥皂制作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4回顾过去,感受化学魅力1小组合作搜集资料并初步设计汇报海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5回顾过去,感受化学魅力2共同完成海报进行组间展示交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6净水小能手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际分析完成净水器制作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7晶体养成记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8展望未来,再探化学发展1小组合作搜集资料并初步设计汇报海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9展望未来,再探化学发展2共同完成海报进行组间展示交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10自制苏打果汁、果冻了解碳酸饮料的成因以及制果冻的原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11自制天然唇膏利用可食用材料自制唇膏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12生活中的pH了解pH的含义,学会使用pH试纸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3将放错位置的资源归位学会垃圾分类,知道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标准,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2. 具体案例分析——自制苏打果汁、果冻
环节一:提出问题: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什么?
教师打开一瓶从超市买来的碳酸饮料,饮料上方有大量气泡聚集并发出呲呲的响声。
由生活实际思考气体的成分,学生初步猜想为二氧化碳气体并根据老师给出的资料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
实验:用剪刀将瓶盖戳出一个约五毫米的小洞,将吸管两端分别插入饮料上方的气体及试管中,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轻轻晃动饮料瓶并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及结论:饮料瓶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猜想正确。
总结归纳:归纳气体检验的一般思路及装置。
本环节依照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其中包括: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做出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⑤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⑥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通过简单的实验逐步渗透实验探究的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小组合作意识等。
环节二:初步了解实验用品。
制作碳酸饮料的材料包括:果珍粉、白糖、檸檬酸、碳酸氢钠、水等,请大家分别加入少量水,品尝味道。
学生进行实验,填写表格:
类别果珍粉白糖柠檬酸碳酸氢钠
味道酸甜并伴有橙子味甜酸微涩
本环节意在为环节四做铺垫,让学生根据每种物质的味道调节自己饮料的配方,从而制作出符合自己口味的苏打果汁。
环节三:探究碳酸饮料中的哪些物质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探究:①将四种不同的物质进行排列组合;②将物质根据分好的组合进行混合并加水溶解;③找出产生气体的组合;④检验生成的气体。
物质组成(加水)果珍粉 白糖果珍粉 柠檬酸果珍粉 碳酸氢钠白糖 柠檬酸白糖 碳酸氢钠柠檬酸 碳酸氢钠
现象溶解后呈橙色,无气泡溶解后呈橙色,无气泡溶解后呈橙色,无气泡溶解后无色,无气泡溶解后无色,无气泡溶解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结论: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会产生气体,经验证后气体为二氧化碳。
原理解释: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果汁中产生大量气泡,从而形成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
提问:碳酸饮料能长时间保存吗?口感会有什么变化?
回答:敞开口后的碳酸饮料长时间保存会出现“没气儿”了的现象,喝起来口感会变差。
解释:碳酸在常温下会逐渐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逸散在空气中,从而产生“没气儿”的现象,高温会加速碳酸的分解。
提问:因此,碳酸饮料在储存时应注意什么?
回答:打开后尽快喝掉,如喝不完要将盖子盖好,保持密封的状态。尽量放在低温环境下储存,最大限度地将碳酸的损失降到最低。 环节四:独立配制饮料,并粗略估计每种物质的用量,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环节二、三,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苏打果汁的配制,并记录配方。
學生尝试配制饮料,并根据配出饮料的口味进行调节,记录配方。
展示交流:将自己配制好的苏打果汁与同学进行分享。
本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拿出自己制作好的苏打果汁与同学、老师进行分享品评,大家也对各自的作品做出了中肯的点评,通过环节二的铺垫,大家可以根据不同材料的味道对饮料做出改良。
环节五:将自制饮料进行加工,制作成果冻。
教师解释原理:纯果冻是采用一种或几种果汁,加入砂糖、有机酸、果胶等配料,加热浓缩而成。果胶是一种生物大分子,故具有高分子的一些性质,将干燥的明胶置于适量的水中时,首先看到它们的外层慢慢地胀大起来,随着时间的推延,胀大现象逐步向内层发展,这种现象称之为“溶胀”,通俗也称为“膨胀”。膨胀后的明胶加温至35℃以上就会与水形成均匀的溶液。明胶首先在冷水中浸泡膨胀60分钟,然后在80℃以下水浴中熔化。(温度过高会破坏黏度)
学生根据材料提取出信息,找到制作果冻的方法。
实验:将自制的饮料与明胶粉进行混合,隔水加热后放入冰水中进行冷却。
问题与思考:1.制作出的果冻的味道是否与苏打果汁一样?为什么?
2. 你的制作成功了么?你认为你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与讨论:1.制作后的果冻感觉“没气儿”了,这是因为在隔水加热的过程中,饮料中的碳酸受热分解,二氧化碳逸散到了空气中。
2. 明胶粉与果汁的配比是实验的关键,因此需要查询资料或者用“半值法”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三、 总结与反思
(一)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 课程开发过于单一化。我校由于课程开发时间较短,因此课程仍停留在以趣味实验为载体的素养培养,而趣味实验往往时间较短,校本课程的时间为1小时,因此会造成时间空白。
2. 课程开发缺乏资源。现阶段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以本校老师为主,一般为个人或两人合作完成,缺乏专业指导意见,课程构建的逻辑性较差。另外许多规划的课程需要资金的支持无法满足,绝大多数的课程仍是在实验室内完成,长时间以来学生会产生疲劳。
3.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我校校本课程及社团课程的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三的下午,《魅力化学》在周一下午进行,同时开展的还有校内的两个社团,由于另外两个社团进入的门槛较高,需要学生已经具备一些条件或身体素质适合,因此一些学生出现了“不得不”的选课方式,这也导致了参加校本课程的一部分学生积极性较差,在课堂管理上产生了一些困扰。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1. 课程开发的选择应层次化、深入化
《魅力化学》的开发希望有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但这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的进行,那么对于课程开发的资源选择、教师课堂的环节设置以及课后的评价机制都需要更加深入化、层次化,这需要时间来逐步进行完善、改进,最终使得课程的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
2. 课程管理应以生为本
学生在选取课程时不应是“没得选而选”或“为了选而选”,而是切实符合自己的个性发展要求,确实发挥自主性,这需要校方在课程安排方面做更多的调研,对学生的喜好进行排列组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
3. 借力使力,顺应改革趋势
课程的开发应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改革趋势,要克服割裂国家课程的现象,加强教研,对国家课程进行研究和思考,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彭乔宁.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及现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2]何婧.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67-69.
作者简介:
刘静,北京市,北京市润丰学校。
关键词:校本课程;化学;核心素养
一、 问题的提出
初中是学生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对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为了跟上中考改革的步伐,我校主张教师自主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
我校校本课程思路是:①开发校内外资源,结合实事热点问题选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并将主要信息由PPT、手抄报等多形式汇报展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②开发趣味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将化学探究实验融入其中,以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一步步攻克难关,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③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思维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我校以此思路为前提,开发设置了一系列有关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二、 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1. 内容、目标与培养方向
课序课题教学目标主要核心素养培养方向
1化学与生活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化学,初步认识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2自制叶脉书签利用化学原理完成书签制作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3自制肥皂利用化学原理完成肥皂制作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4回顾过去,感受化学魅力1小组合作搜集资料并初步设计汇报海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5回顾过去,感受化学魅力2共同完成海报进行组间展示交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6净水小能手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际分析完成净水器制作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7晶体养成记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8展望未来,再探化学发展1小组合作搜集资料并初步设计汇报海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9展望未来,再探化学发展2共同完成海报进行组间展示交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10自制苏打果汁、果冻了解碳酸饮料的成因以及制果冻的原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11自制天然唇膏利用可食用材料自制唇膏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12生活中的pH了解pH的含义,学会使用pH试纸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3将放错位置的资源归位学会垃圾分类,知道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标准,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2. 具体案例分析——自制苏打果汁、果冻
环节一:提出问题: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什么?
教师打开一瓶从超市买来的碳酸饮料,饮料上方有大量气泡聚集并发出呲呲的响声。
由生活实际思考气体的成分,学生初步猜想为二氧化碳气体并根据老师给出的资料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
实验:用剪刀将瓶盖戳出一个约五毫米的小洞,将吸管两端分别插入饮料上方的气体及试管中,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轻轻晃动饮料瓶并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及结论:饮料瓶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猜想正确。
总结归纳:归纳气体检验的一般思路及装置。
本环节依照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其中包括: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做出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⑤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⑥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通过简单的实验逐步渗透实验探究的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小组合作意识等。
环节二:初步了解实验用品。
制作碳酸饮料的材料包括:果珍粉、白糖、檸檬酸、碳酸氢钠、水等,请大家分别加入少量水,品尝味道。
学生进行实验,填写表格:
类别果珍粉白糖柠檬酸碳酸氢钠
味道酸甜并伴有橙子味甜酸微涩
本环节意在为环节四做铺垫,让学生根据每种物质的味道调节自己饮料的配方,从而制作出符合自己口味的苏打果汁。
环节三:探究碳酸饮料中的哪些物质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探究:①将四种不同的物质进行排列组合;②将物质根据分好的组合进行混合并加水溶解;③找出产生气体的组合;④检验生成的气体。
物质组成(加水)果珍粉 白糖果珍粉 柠檬酸果珍粉 碳酸氢钠白糖 柠檬酸白糖 碳酸氢钠柠檬酸 碳酸氢钠
现象溶解后呈橙色,无气泡溶解后呈橙色,无气泡溶解后呈橙色,无气泡溶解后无色,无气泡溶解后无色,无气泡溶解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结论: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会产生气体,经验证后气体为二氧化碳。
原理解释: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果汁中产生大量气泡,从而形成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
提问:碳酸饮料能长时间保存吗?口感会有什么变化?
回答:敞开口后的碳酸饮料长时间保存会出现“没气儿”了的现象,喝起来口感会变差。
解释:碳酸在常温下会逐渐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逸散在空气中,从而产生“没气儿”的现象,高温会加速碳酸的分解。
提问:因此,碳酸饮料在储存时应注意什么?
回答:打开后尽快喝掉,如喝不完要将盖子盖好,保持密封的状态。尽量放在低温环境下储存,最大限度地将碳酸的损失降到最低。 环节四:独立配制饮料,并粗略估计每种物质的用量,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环节二、三,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苏打果汁的配制,并记录配方。
學生尝试配制饮料,并根据配出饮料的口味进行调节,记录配方。
展示交流:将自己配制好的苏打果汁与同学进行分享。
本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拿出自己制作好的苏打果汁与同学、老师进行分享品评,大家也对各自的作品做出了中肯的点评,通过环节二的铺垫,大家可以根据不同材料的味道对饮料做出改良。
环节五:将自制饮料进行加工,制作成果冻。
教师解释原理:纯果冻是采用一种或几种果汁,加入砂糖、有机酸、果胶等配料,加热浓缩而成。果胶是一种生物大分子,故具有高分子的一些性质,将干燥的明胶置于适量的水中时,首先看到它们的外层慢慢地胀大起来,随着时间的推延,胀大现象逐步向内层发展,这种现象称之为“溶胀”,通俗也称为“膨胀”。膨胀后的明胶加温至35℃以上就会与水形成均匀的溶液。明胶首先在冷水中浸泡膨胀60分钟,然后在80℃以下水浴中熔化。(温度过高会破坏黏度)
学生根据材料提取出信息,找到制作果冻的方法。
实验:将自制的饮料与明胶粉进行混合,隔水加热后放入冰水中进行冷却。
问题与思考:1.制作出的果冻的味道是否与苏打果汁一样?为什么?
2. 你的制作成功了么?你认为你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与讨论:1.制作后的果冻感觉“没气儿”了,这是因为在隔水加热的过程中,饮料中的碳酸受热分解,二氧化碳逸散到了空气中。
2. 明胶粉与果汁的配比是实验的关键,因此需要查询资料或者用“半值法”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三、 总结与反思
(一)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 课程开发过于单一化。我校由于课程开发时间较短,因此课程仍停留在以趣味实验为载体的素养培养,而趣味实验往往时间较短,校本课程的时间为1小时,因此会造成时间空白。
2. 课程开发缺乏资源。现阶段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以本校老师为主,一般为个人或两人合作完成,缺乏专业指导意见,课程构建的逻辑性较差。另外许多规划的课程需要资金的支持无法满足,绝大多数的课程仍是在实验室内完成,长时间以来学生会产生疲劳。
3.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我校校本课程及社团课程的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三的下午,《魅力化学》在周一下午进行,同时开展的还有校内的两个社团,由于另外两个社团进入的门槛较高,需要学生已经具备一些条件或身体素质适合,因此一些学生出现了“不得不”的选课方式,这也导致了参加校本课程的一部分学生积极性较差,在课堂管理上产生了一些困扰。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1. 课程开发的选择应层次化、深入化
《魅力化学》的开发希望有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但这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的进行,那么对于课程开发的资源选择、教师课堂的环节设置以及课后的评价机制都需要更加深入化、层次化,这需要时间来逐步进行完善、改进,最终使得课程的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
2. 课程管理应以生为本
学生在选取课程时不应是“没得选而选”或“为了选而选”,而是切实符合自己的个性发展要求,确实发挥自主性,这需要校方在课程安排方面做更多的调研,对学生的喜好进行排列组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
3. 借力使力,顺应改革趋势
课程的开发应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改革趋势,要克服割裂国家课程的现象,加强教研,对国家课程进行研究和思考,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彭乔宁.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及现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2]何婧.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67-69.
作者简介:
刘静,北京市,北京市润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