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班主任与家长的共生成长,促进学生成为完整、丰富的人,体现了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必要性。
关键词:班主任家长 交往
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是家校工作的纽带。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交往,对儿童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学校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必要性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家校合作的问题便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1988年12月25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才的舆论和风气”。1989年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在实践中探索三结合的形式和方法。”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赋予家庭、学校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对未成年人保护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九十年代,我国政府颁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要“使90%儿童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要“发展社会教育,建立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
2017年8月22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又再一次指出: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
所有这些,说明了家校合作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间力量,核心力量,班主任与家长的交往是十分必要的。
二.班级管理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庭教育需要班主任的指导
家庭成员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成员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班主任要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长的力量与班主任密切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完整的人。
家庭教育和班主任教育形成合力,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前蘇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个极为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合家庭教育的结合。”研究理论与实践显示: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不仅有足于他们自身行为和情感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儿童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可以丰富教育资源,并且班级成长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唐.培根认为:“学校有组织地与外部公众进行交流,既能增加学校获得外部公众的支持,又能减少学校招收批评的次数,还能获取有助于教育学生的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不仅可以使班级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也能使班级管理在服务对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个性,因而增强了班级的活力。
家长不正当、不妥当的思想和行为,无形中会对子女产生消极的影响。家庭利益取向和班级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也会造成家庭教育的狭隘和封闭性,如果家长甘于到班级管理中去,则会打破这种狭隘性和封闭性,将使家长更深入地、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参与班级管理正是家长再教育的最佳时机。如果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就可以从班主任获得更多有关教育的专业知识;也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方法的指导。
三.学校班主任与家长的交往让孩子成长为完整、丰富的人
首先,有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通过丰富的资源生成、整合的教育力量介入和整体环境的协调,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对于儿童认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有助于学生社会交往技能的增强和社会性的发展。对于孩子来说,将使学生直接面对自己的教师和父母,以及同学的父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在家庭与社区的活动中,他将与不同的成人交往。这种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交往,因为有着清晰的价值追求与目标和融通的内容与方法,因此,有着发展学生交往能力,并在交往中实现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最后,班主任与家长的交往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在丰富多元的班级活动中,尤其是家长与班主任不断改进的交往内容与形式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在于他人积极多元的交往中,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6〕GHB1186成果。
(作者单位:陇西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关键词:班主任家长 交往
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是家校工作的纽带。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交往,对儿童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学校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必要性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家校合作的问题便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1988年12月25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才的舆论和风气”。1989年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在实践中探索三结合的形式和方法。”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赋予家庭、学校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对未成年人保护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九十年代,我国政府颁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要“使90%儿童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要“发展社会教育,建立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
2017年8月22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又再一次指出: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
所有这些,说明了家校合作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间力量,核心力量,班主任与家长的交往是十分必要的。
二.班级管理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庭教育需要班主任的指导
家庭成员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成员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班主任要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长的力量与班主任密切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完整的人。
家庭教育和班主任教育形成合力,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前蘇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个极为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合家庭教育的结合。”研究理论与实践显示: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不仅有足于他们自身行为和情感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儿童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可以丰富教育资源,并且班级成长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唐.培根认为:“学校有组织地与外部公众进行交流,既能增加学校获得外部公众的支持,又能减少学校招收批评的次数,还能获取有助于教育学生的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不仅可以使班级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也能使班级管理在服务对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个性,因而增强了班级的活力。
家长不正当、不妥当的思想和行为,无形中会对子女产生消极的影响。家庭利益取向和班级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也会造成家庭教育的狭隘和封闭性,如果家长甘于到班级管理中去,则会打破这种狭隘性和封闭性,将使家长更深入地、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参与班级管理正是家长再教育的最佳时机。如果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就可以从班主任获得更多有关教育的专业知识;也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方法的指导。
三.学校班主任与家长的交往让孩子成长为完整、丰富的人
首先,有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通过丰富的资源生成、整合的教育力量介入和整体环境的协调,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对于儿童认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有助于学生社会交往技能的增强和社会性的发展。对于孩子来说,将使学生直接面对自己的教师和父母,以及同学的父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在家庭与社区的活动中,他将与不同的成人交往。这种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交往,因为有着清晰的价值追求与目标和融通的内容与方法,因此,有着发展学生交往能力,并在交往中实现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最后,班主任与家长的交往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在丰富多元的班级活动中,尤其是家长与班主任不断改进的交往内容与形式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在于他人积极多元的交往中,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6〕GHB1186成果。
(作者单位:陇西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