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情况,本文主要围绕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线上教学普遍存在的疑难与困惑,从“取舍有度,指向表达”“知行合一,拾级而上”“多元融合,打破局限”三大方面,结合线上教学的具体例子进行论述,寻求优化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线上教学效果的策略,在实践中探索出“线下自学——线上导学——线下固学”的线上教学模式,突破线上线下的时空边界,开创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
【关键词】习作单元;精读课文;阅读;线上教学
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中都编排了一个习作单元,这是新教材编写体例的一个创新之处。习作单元由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六大版块组成,以清晰的任务为向导,以习作体系的建构为目标,引导学生经历“习作技能”学习的全过程,有梯度、有方法地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结合当前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在习作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方面的疑难与困惑:没有区分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一般单元的精读课文的教法的不同之处,出现“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习作单元的教学没有紧紧围绕习作单元里的语文要素展开,指向不清晰,方法不到位;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最优化作用,很多教师直接把线下教学的教案搬到线上,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一、取舍有度,指向表达
在线上教学中,我们要区分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不同,切忌不能把线下教学照搬到线上教学。尤其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有别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更要注重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线上教学时,更加应该定准目标,有所取舍,突出重点。
(一)设计统领全文的主问题,使教学过程重点突出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不同的习作学习目标,并结合习作单元的“单元导读”的“语文要素”以及“课后练习题”,精准解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统领全文的主问题,以主问题为教学的主线,贯穿整节课,使教学过程瞄准靶心,重点突出,引领学生紧跟随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课文,让课文的写法深深扎根在每个学生的心中。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一棵挺脱的树》这篇精读课文中,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问题:“在文中画出描写祥子外貌的语句,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祥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在品读句子中初步感知祥子的人物形象,从而体会作者运用外貌描写的表达效果。
(二)精心挖掘文中的习作元素,使教学指向表达
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在习作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习作单元的特殊性,明晰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应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交流平台中归纳提炼方法,在初试身手中初步尝试运用,在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方法,最后在习作中形成单元的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从把握单元中的语文要素以及单元中除了精读课文外的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静心研读文本内容,充分挖掘文中最能体现本课教学价值的习作元素,并设计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写法特点与技巧,使教学指向表达。
二、知行合一,拾级而上
(一)依托文本,习得方法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就像是铺路砖,一步步地为后面的习作服务。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理清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与习作的内在联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课文中的表达特点,依托文本内容,重在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习到的写法方法与技巧运用到习作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课堂中习得方法,在写作时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二)“花式”梳理,尝试运用
习作单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引导学生习得写作方法后,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表格展示、动态图示、音频小结等多种形式多样的方式。例如,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阅读,表格式提炼两篇课文在表达的情感和表达的方式的不同写法,及时归纳和梳理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写法。在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则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从“体格”“装束”“容貌”三方面对祥子进行外貌描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接着,再让学生顺着梳理的方法,尝试实践运用所学的写法,实现知行合一,拾级而上。
三、多元融合,打破局限
(一)构建模式,优化效果
在教学中,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灵活设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方式,从扶到放,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如,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线下自学——线上导学——线下固学”的模式展开教学,打破线上线下的时空边界。
“线上自学”,即在课前提前为学生设计好学习单,根据文本特点定好学生的学习目标,布置学生通过线下自学、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线上导学”则是教师在课堂中围绕“主问题”展开教学的过程。“线下固学”则是教师根据课堂上的学习要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线下练习,意在对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情况进行巩固、提升,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线下自学——线上导学——线下固学”的模式,层层深入,让线上线下知行融合,教学相长,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情,重视积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始终要树立主体意识。因此,在讲解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中,除了要给学生搭建写法的支架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真正做到急学生所需,可以通过“先说后练”“以说促写”的方式,及时指导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梯度地为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让教与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在积累方面,可以给学生出示“词语百宝箱”“好词推荐会”“好段分享”等,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的“线下自学”环节里,布置学生查找相关好词好句,补充“词语库”、开展“好词我来说”,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提升习作能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三)线上线下,融合互长
线上教学具有很多快捷高效的功能,若能把线上的交流分享、诊断评价和线下的巩固改进相融合,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習作能力。比如,以往在分享学生写的好句好段时,我们一般是让学生读一读,以读的方式分享给其他学生学习。但在线上教学中,我们可以好好利用钉钉“家校本”中“优秀作业”功能,如果被教师评为“优秀作业”的作业,系统会在班群上公布,学生就能通过线上查阅,及时地学习借鉴,线下再对自己的作业练笔、作业等进行修改、完善。这样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在学生之间搭建了互相学习分享的桥梁,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线上教学是当前教学的新生态,其中还有很多未知的神奇领域等着我们探索、研究,未来已来,路在脚下,让我们且行且思,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突破线上线下时空边界,开创更加开阔的语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汪璐璐.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教学例谈[J].江苏教育,2019.
[2]胡庆芳.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关键词】习作单元;精读课文;阅读;线上教学
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中都编排了一个习作单元,这是新教材编写体例的一个创新之处。习作单元由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六大版块组成,以清晰的任务为向导,以习作体系的建构为目标,引导学生经历“习作技能”学习的全过程,有梯度、有方法地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结合当前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在习作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方面的疑难与困惑:没有区分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一般单元的精读课文的教法的不同之处,出现“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习作单元的教学没有紧紧围绕习作单元里的语文要素展开,指向不清晰,方法不到位;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最优化作用,很多教师直接把线下教学的教案搬到线上,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一、取舍有度,指向表达
在线上教学中,我们要区分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不同,切忌不能把线下教学照搬到线上教学。尤其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有别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更要注重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线上教学时,更加应该定准目标,有所取舍,突出重点。
(一)设计统领全文的主问题,使教学过程重点突出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不同的习作学习目标,并结合习作单元的“单元导读”的“语文要素”以及“课后练习题”,精准解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统领全文的主问题,以主问题为教学的主线,贯穿整节课,使教学过程瞄准靶心,重点突出,引领学生紧跟随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课文,让课文的写法深深扎根在每个学生的心中。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一棵挺脱的树》这篇精读课文中,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问题:“在文中画出描写祥子外貌的语句,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祥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在品读句子中初步感知祥子的人物形象,从而体会作者运用外貌描写的表达效果。
(二)精心挖掘文中的习作元素,使教学指向表达
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在习作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习作单元的特殊性,明晰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应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交流平台中归纳提炼方法,在初试身手中初步尝试运用,在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方法,最后在习作中形成单元的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从把握单元中的语文要素以及单元中除了精读课文外的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静心研读文本内容,充分挖掘文中最能体现本课教学价值的习作元素,并设计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写法特点与技巧,使教学指向表达。
二、知行合一,拾级而上
(一)依托文本,习得方法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就像是铺路砖,一步步地为后面的习作服务。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理清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与习作的内在联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课文中的表达特点,依托文本内容,重在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习到的写法方法与技巧运用到习作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课堂中习得方法,在写作时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二)“花式”梳理,尝试运用
习作单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引导学生习得写作方法后,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表格展示、动态图示、音频小结等多种形式多样的方式。例如,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阅读,表格式提炼两篇课文在表达的情感和表达的方式的不同写法,及时归纳和梳理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写法。在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则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从“体格”“装束”“容貌”三方面对祥子进行外貌描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接着,再让学生顺着梳理的方法,尝试实践运用所学的写法,实现知行合一,拾级而上。
三、多元融合,打破局限
(一)构建模式,优化效果
在教学中,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灵活设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方式,从扶到放,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如,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线下自学——线上导学——线下固学”的模式展开教学,打破线上线下的时空边界。
“线上自学”,即在课前提前为学生设计好学习单,根据文本特点定好学生的学习目标,布置学生通过线下自学、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线上导学”则是教师在课堂中围绕“主问题”展开教学的过程。“线下固学”则是教师根据课堂上的学习要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线下练习,意在对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情况进行巩固、提升,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线下自学——线上导学——线下固学”的模式,层层深入,让线上线下知行融合,教学相长,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情,重视积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始终要树立主体意识。因此,在讲解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中,除了要给学生搭建写法的支架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真正做到急学生所需,可以通过“先说后练”“以说促写”的方式,及时指导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梯度地为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让教与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在积累方面,可以给学生出示“词语百宝箱”“好词推荐会”“好段分享”等,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的“线下自学”环节里,布置学生查找相关好词好句,补充“词语库”、开展“好词我来说”,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提升习作能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三)线上线下,融合互长
线上教学具有很多快捷高效的功能,若能把线上的交流分享、诊断评价和线下的巩固改进相融合,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習作能力。比如,以往在分享学生写的好句好段时,我们一般是让学生读一读,以读的方式分享给其他学生学习。但在线上教学中,我们可以好好利用钉钉“家校本”中“优秀作业”功能,如果被教师评为“优秀作业”的作业,系统会在班群上公布,学生就能通过线上查阅,及时地学习借鉴,线下再对自己的作业练笔、作业等进行修改、完善。这样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在学生之间搭建了互相学习分享的桥梁,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线上教学是当前教学的新生态,其中还有很多未知的神奇领域等着我们探索、研究,未来已来,路在脚下,让我们且行且思,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突破线上线下时空边界,开创更加开阔的语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汪璐璐.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教学例谈[J].江苏教育,2019.
[2]胡庆芳.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