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态环境教育逐渐成为了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区的幼儿园在日常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在当代的学前教育和儿童研究中,也不断地出现“生态化”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儿童的生长环境,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发展等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环境对于其发展的影响有可能是外显的,也有可能是内隐的。在所有背景因素相互作用下,才得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认为,儿童的行为与他的生长发育背景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会随着他所处的不断变化的环境逐步适应、互相作用。将儿童置于真实的生存环境当中进行研究,对儿童生态学的发展更有实践性的意义。所以说,生态式教育是一种宏观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中新兴的实施策略,它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当今学前教育生态智慧教育的趋势。基于此趋势,本文以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论述在幼儿园中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价值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从广义上来讲是指整个自然界的生存状态。从狭义上来讲则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而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是结合并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引导和启蒙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与其年龄相适应的保护环境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生态教育除了关注生态系统本身以外,更应该关注的是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各样的生态关系,思考人在此关系中的角色和地位。在自然、人与社会的三方作用关系下,人是一个核心的因素。自然作用于人,人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时候,应以儿童为中心,从而推动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网”。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环境认识观正在逐步提升,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术也稳定成熟,这无疑对我们人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不应局限于单纯的某个环境中的认识,而要形成一种大局意识,把儿童置身于大环境、大生态当中,通过传授幼儿一种思考和观察的方式,使其与幼儿的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幼儿园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旨在促进幼儿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与有机统一,推动其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其完善的人格。
我认为,在幼儿园中开发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拥有其独特的开发研究价值。第一,在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生态环境系统中人、社会、自然三者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认识,了解到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建立初步的生态观念。第二,此课程的开发和深入探究,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对待周围的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更加关注每况愈下的环境问题。第三,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延伸,有助于激发幼儿对周边环境、大自然乃至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兴趣,萌发其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其爱护周边美好事物的良好行为习惯。《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也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从理论的分析上看,在幼儿园中开发和探索生态环境教育,具有无可代替的价值和意义。
二、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开展方法
在幼儿园中开发生态环境教育课程,除了充分发挥大自然传统生态环境的作用外,还需教师对幼儿园中的“小自然”环境进行丰富和充实。通过教师的适当设计和引导,带领幼儿融入“自然环境”中,从而实现我们的课程目标,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
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不仅包括宏观意义上的大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了蕴含大量生态环境教育资源的“小生态圈”——幼儿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在幼儿园内打造出一个自然化、生态化、动静结合的“小生态圈”,让幼儿在此小自然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活动,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亲近自然,贴近自然,从而达到回归自然。营造这样的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氛围,能让幼儿脱离书本上大自然的“刻板印象”,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所带给他们的愉悦感,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二)选择与幼儿年龄特征相符的教具和玩具
教玩具是在幼儿园中提供给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必备材料,它不仅能在教育中起到示范性、教育性的作用,也有利于提升儿童的智力开发。近年来,随着“自然”“无加工”“生态化”等概念在幼儿园中的广泛传播,许多幼儿园都喜欢在大自然中发掘一些原始的、生态的材料进入园内。我们在选择此类教具和玩具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以下两大原则。
第一,安全性原则。在幼儿园的教玩具制作过程中,材料的选择、造型的设计都应以安全为第一位,要兼顾原材料的安全无害和制造工具的安全性能。教师在选择教玩具之前,务必要十分了解此类教玩具的属性和其可能出现的危害性。如在开设与竹子、树木等相关的户外课程时,则要选择无毒无危害的竹子、植物作为教具,并且对尖锐的部分进行适当的打磨,确保教具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会对幼儿产生安全的威胁。
第二,功能性原则。教玩具的选择必须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教师在选择教玩具的时候,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选择单一或复杂的教玩具。避免幼儿在课程中引起认知混乱,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
(三)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展渗透式的生态环境教育
渗透式课程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把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渗透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当中,以点及面地把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渗透,是幼儿园教学当中常用的手段和方法。从科学的领域上渗透,让幼儿在感受自然、感受生命的同时敬畏自然,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艺术的领域上渗透,在充满魅力的大自然中感受美、发现美,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是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在艺术领域的渗透式作用。通过艺术欣赏、创作等方式的相互渗透,提高儿童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发展。在社会领域学习中,突出“人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引导儿童认识周围环境过程中注重爱祖国、爱集体、爱同伴、爱老师和认识自我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学会礼貌、学会同情。这样各领域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作用,能极大地提升生态环境教育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活动中的融合程度,从而达到各领域间的“生态平衡”,把生态环境教育无形中渗透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
一、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价值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从广义上来讲是指整个自然界的生存状态。从狭义上来讲则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而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是结合并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引导和启蒙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与其年龄相适应的保护环境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生态教育除了关注生态系统本身以外,更应该关注的是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各样的生态关系,思考人在此关系中的角色和地位。在自然、人与社会的三方作用关系下,人是一个核心的因素。自然作用于人,人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时候,应以儿童为中心,从而推动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网”。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环境认识观正在逐步提升,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术也稳定成熟,这无疑对我们人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不应局限于单纯的某个环境中的认识,而要形成一种大局意识,把儿童置身于大环境、大生态当中,通过传授幼儿一种思考和观察的方式,使其与幼儿的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幼儿园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旨在促进幼儿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与有机统一,推动其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其完善的人格。
我认为,在幼儿园中开发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拥有其独特的开发研究价值。第一,在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生态环境系统中人、社会、自然三者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认识,了解到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建立初步的生态观念。第二,此课程的开发和深入探究,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对待周围的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更加关注每况愈下的环境问题。第三,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延伸,有助于激发幼儿对周边环境、大自然乃至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兴趣,萌发其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其爱护周边美好事物的良好行为习惯。《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也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从理论的分析上看,在幼儿园中开发和探索生态环境教育,具有无可代替的价值和意义。
二、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开展方法
在幼儿园中开发生态环境教育课程,除了充分发挥大自然传统生态环境的作用外,还需教师对幼儿园中的“小自然”环境进行丰富和充实。通过教师的适当设计和引导,带领幼儿融入“自然环境”中,从而实现我们的课程目标,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
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不仅包括宏观意义上的大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了蕴含大量生态环境教育资源的“小生态圈”——幼儿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在幼儿园内打造出一个自然化、生态化、动静结合的“小生态圈”,让幼儿在此小自然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活动,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亲近自然,贴近自然,从而达到回归自然。营造这样的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氛围,能让幼儿脱离书本上大自然的“刻板印象”,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所带给他们的愉悦感,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二)选择与幼儿年龄特征相符的教具和玩具
教玩具是在幼儿园中提供给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必备材料,它不仅能在教育中起到示范性、教育性的作用,也有利于提升儿童的智力开发。近年来,随着“自然”“无加工”“生态化”等概念在幼儿园中的广泛传播,许多幼儿园都喜欢在大自然中发掘一些原始的、生态的材料进入园内。我们在选择此类教具和玩具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以下两大原则。
第一,安全性原则。在幼儿园的教玩具制作过程中,材料的选择、造型的设计都应以安全为第一位,要兼顾原材料的安全无害和制造工具的安全性能。教师在选择教玩具之前,务必要十分了解此类教玩具的属性和其可能出现的危害性。如在开设与竹子、树木等相关的户外课程时,则要选择无毒无危害的竹子、植物作为教具,并且对尖锐的部分进行适当的打磨,确保教具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会对幼儿产生安全的威胁。
第二,功能性原则。教玩具的选择必须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教师在选择教玩具的时候,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选择单一或复杂的教玩具。避免幼儿在课程中引起认知混乱,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
(三)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展渗透式的生态环境教育
渗透式课程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把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渗透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当中,以点及面地把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渗透,是幼儿园教学当中常用的手段和方法。从科学的领域上渗透,让幼儿在感受自然、感受生命的同时敬畏自然,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艺术的领域上渗透,在充满魅力的大自然中感受美、发现美,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是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在艺术领域的渗透式作用。通过艺术欣赏、创作等方式的相互渗透,提高儿童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发展。在社会领域学习中,突出“人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引导儿童认识周围环境过程中注重爱祖国、爱集体、爱同伴、爱老师和认识自我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学会礼貌、学会同情。这样各领域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作用,能极大地提升生态环境教育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活动中的融合程度,从而达到各领域间的“生态平衡”,把生态环境教育无形中渗透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