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球公转的内容对于刚开始学习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抽象性,是教学的难点。但是地球公转又是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原因,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文以培养学生人地关系观念为切入口,具体阐述了在培养学生“人地观念”的视角下,如何运用研学案,提高学生对抽象地理概念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促成了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提高。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人地观念;地球公转;研学案
初中地理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初步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公民重任。在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将人地观念贯穿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随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促进学生在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方面的发展。其关系图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人地观念”这样的基本价值观。而“人地观念”具体反映在“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如何协调”等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人地和谐的观念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区近年来提出“研学后教”升级版课堂——建设高效益的课堂:绿色课堂、高效课堂、智慧课堂、幸福课堂。其课堂有三大特征,即:有完整的课堂结构形式;有清晰的教学活动程序;有明确的学科价值导向。研学案,是研学后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对学生学法的引导;是教师设计高效益课堂、体现清晰教学活动、渗透地理核心价值观的真实载体。如何在七年级教材《地球公转》教学设计中渗透“人地观念”?
一、导入
1.四季的气候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与地球的运动有关吗?(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有关)
2.不是地球靠近太阳时就是夏季,远离太阳时就是冬季?(学生会错误地认为“是”)
3.科学家通过天文观测知道,地球在1月初的时候过近日点,为什么不是1月份最热?这节课我们就来探个究竟。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复习:学生演示地球自转。
(二)自主学习
1.观察地球公转动画图,学生们把地球公转轨道画在书P15图上,并标上箭头。
2.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公转;接下来同桌之间每人演示一遍,互相指正。
(三)合作探究
1.小组探究
探究问题:
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并完成以下题目。
(1)节气:________,时间:________,太阳直射位置:________,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________,该节气前后一段时间为北半球________季。
(2)节气:________,时间:________,太阳直射位置:________,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比南半球________,该节气前后一段时间为北半球 ________季。
探究所获: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同一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便产生了________变化。北半球的季节和南半球 。
2.小组展示(略)
(四)思维导图
完成有关地球运动的表。
(五)达标检测
1.当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立杆不见影的时候,是下面的哪天(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观测到一次壮观的日全食,此时刚过夏至日不久地球应处于的位置是右图中( )附近。
A.A B.B
C.C D.D
(六)拓展训练
请用地球公转解释动物迁移、植物生长、人类农业生产、民俗形成(如春节)等现象。
三、教学反思
(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培养学生“人地观念”的基石
初一新生的空间理解能力、逻辑思维也欠缺。“地球公转”的空间抽象性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令学生难以理解,加上这部分内容是初中阶段的难点也是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学生所能理解、易操作,又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高效益课堂,为更好培养学生“人地观念”作基石。我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有以下几点体现了以上理念:
1.复习地球自转运动
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但由于课时无法同时容纳两个运动,自转先讲完,讲公转这一课时时,依然有必要请学生演示地球自转,以便在以下演示地球运动时更加完整,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观察并演示地球运动,认真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我制作精美、个人认为易懂的地球运动动画图使学生理解地球运动。当时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极其认真,似懂非懂轻轻点点头,到课堂练习时总是效果欠佳。毕竟三维的地球运动,用二维动画展示,对于空间思维弱的初中生来说有难度。
在这一次教学中,我为每张课桌都准备了一个小地球仪,地球仪上赤道、南北回归线都极其清晰,另外手工制作了一批形象的模拟太阳,还准备了一张地球公转轨道底图。使每两位学生都拥有一套演示工具,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演示地球运动。教学设计的精心之处在于:一是地球仪上的重要纬线清晰可见,学生可以肉眼目测太阳直射点大致在哪条重要纬线;二是手工模拟太阳,既然地球运动从以前教学中的平面动画图转变为三维演示图,那么粉红色小球代表的太阳,就应该垫高至与地球同一水平面;三是设计了地球公转轨道底图,这样学生在演示地球运动时可以更规范,归纳总结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时更直观易懂。另外,底图上ABCD四个位置黑白天简易底图、太阳直射的重要纬线都是学生在演示地球运动时所产生地理现象的结果显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有种“自己实验的结论符合科学结论”的成就感。 以上教学设计,从抽象到简单易懂的动手操作,每一步的设计都充分站在学生年龄段所能接受的角度去考虑,同时又不失科学性。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发现,比以往的二维动画图,这次的三维动手实验,使学生更乐意参与,并拥有强大的成就感,约98%以上的学生可以准确演示地球自转同时公转,包括地轴的倾斜及指向、地球运动方向等。正因为这样,教师在接下来推进教学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二分二至位置、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了解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的现象”时更顺利:一是使学生有自信心继续探索难度更大的地球公转中的“人地观念”;二是使学生探索地球公转中的“人地观念”有可操作性;三是使学生更容易探索到地球公转中正确的“人地观念”。所以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人地观念”的基石。
3.贴近生活的教学设计,是最好诠释“人地观念”的方法
本课内容中所涉及的显性的“人地观念”有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和热量差异,其隐性的“人地观念”有地球公转引起的动物迁移、植物生长、人类农业生产、民俗的形成如春节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四季变化和热量差异,其中还涉及到二分二至位置、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才能更好解释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涉及到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等理论非常抽象,完全不是初中新生能理解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教学设计如下:
请看ppt这幅图。每天:中午太阳高度比早晚高,我们也觉得中午比早晚热。每年:太阳高度夏季较高(较热);其次是春秋(较凉爽);冬季较小(较冷)。太阳高度最高是90°,即太阳直射。
示例:比如(ppt动画)太阳直射在23.5°N的时候,这个纬度附近获得了最多的热量,此时,北半球获得的热量较多,所以北半球此时为夏季,南半球成为冬季。打开书本P13,看图1.18,找出太阳直射点在23.5°N时的地球位置?(夏至,描太阳直射纬线23.5°N,即北回归线),在“夏至”前写笔记“节气”,区别于“季节”“夏季”,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为夏季。时间为6.22前后,注意“前后”。
如上图所示,把地球公转、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等要点,用学生直接能感受到的生活体验来设计,学生易懂,同时为接下来学生探究地球公转中显性和隐性的“人地观念”更加顺利。
(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图表设计能更好落实“人地观念”
本课中地球公转所涉及的显性“人地观念”如节气、时间、太阳直射位置、地球获取热量的差异,包括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知识点比较凌乱。如果课堂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学生学得顾此失彼、没有条理。地理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突出图表教学。我把这堂课涉及的“人地观念”梳理成一幅直观的图表(如上研学案中“地球公转示意图”)。公转轨道上的二分二至位置上的地球仪有昼夜、5条重要纬线、太阳直射位置,更重要是分别拥有1个小表格,简单明了梳理了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这部分内容在教师已经阐述完地球公转是如何产生四季变化后,由学生自己演示手上的地球仪同时探索得出4个位置的相应结论。首先,课堂进行到此,学生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得出相应的结论;其次,初一新生总结归纳能力弱、空间思维弱等特点,这个表格恰到好处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又落实了教学中“人地观念”培养的目标,另外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极大的帮助。
(三)设计合理的总结归纳思维导图和学以致用的拓展训练,圆满树立一堂课的正确“人地观念”
“思维导图”是体现知识脉络和关系网络的另一种图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再一次升华。我把本课的思维导图设计成一个“自转”和“公转”运动要点对比表格,在对比中使地球运动在学生脑海里不易混淆,同时得到巩固和升华,其中“产生的自然现象”更是地球运动这一教学内容树立学生正确“人地观念”的精彩设计。
“達标检测”和“拓展训练”更是再一次挖掘地球公转中隐性的“人地观念”,对学生更深层次的培养。以上设计使整堂课圆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
[2]宋文娟,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人地观念”的必要性[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0):25.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人地观念;地球公转;研学案
初中地理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初步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公民重任。在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将人地观念贯穿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随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促进学生在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方面的发展。其关系图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人地观念”这样的基本价值观。而“人地观念”具体反映在“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如何协调”等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人地和谐的观念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区近年来提出“研学后教”升级版课堂——建设高效益的课堂:绿色课堂、高效课堂、智慧课堂、幸福课堂。其课堂有三大特征,即:有完整的课堂结构形式;有清晰的教学活动程序;有明确的学科价值导向。研学案,是研学后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对学生学法的引导;是教师设计高效益课堂、体现清晰教学活动、渗透地理核心价值观的真实载体。如何在七年级教材《地球公转》教学设计中渗透“人地观念”?
一、导入
1.四季的气候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与地球的运动有关吗?(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有关)
2.不是地球靠近太阳时就是夏季,远离太阳时就是冬季?(学生会错误地认为“是”)
3.科学家通过天文观测知道,地球在1月初的时候过近日点,为什么不是1月份最热?这节课我们就来探个究竟。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复习:学生演示地球自转。
(二)自主学习
1.观察地球公转动画图,学生们把地球公转轨道画在书P15图上,并标上箭头。
2.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公转;接下来同桌之间每人演示一遍,互相指正。
(三)合作探究
1.小组探究
探究问题:
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并完成以下题目。
(1)节气:________,时间:________,太阳直射位置:________,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________,该节气前后一段时间为北半球________季。
(2)节气:________,时间:________,太阳直射位置:________,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比南半球________,该节气前后一段时间为北半球 ________季。
探究所获: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同一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便产生了________变化。北半球的季节和南半球 。
2.小组展示(略)
(四)思维导图
完成有关地球运动的表。
(五)达标检测
1.当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立杆不见影的时候,是下面的哪天(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观测到一次壮观的日全食,此时刚过夏至日不久地球应处于的位置是右图中( )附近。
A.A B.B
C.C D.D
(六)拓展训练
请用地球公转解释动物迁移、植物生长、人类农业生产、民俗形成(如春节)等现象。
三、教学反思
(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培养学生“人地观念”的基石
初一新生的空间理解能力、逻辑思维也欠缺。“地球公转”的空间抽象性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令学生难以理解,加上这部分内容是初中阶段的难点也是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学生所能理解、易操作,又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高效益课堂,为更好培养学生“人地观念”作基石。我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有以下几点体现了以上理念:
1.复习地球自转运动
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但由于课时无法同时容纳两个运动,自转先讲完,讲公转这一课时时,依然有必要请学生演示地球自转,以便在以下演示地球运动时更加完整,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观察并演示地球运动,认真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我制作精美、个人认为易懂的地球运动动画图使学生理解地球运动。当时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极其认真,似懂非懂轻轻点点头,到课堂练习时总是效果欠佳。毕竟三维的地球运动,用二维动画展示,对于空间思维弱的初中生来说有难度。
在这一次教学中,我为每张课桌都准备了一个小地球仪,地球仪上赤道、南北回归线都极其清晰,另外手工制作了一批形象的模拟太阳,还准备了一张地球公转轨道底图。使每两位学生都拥有一套演示工具,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演示地球运动。教学设计的精心之处在于:一是地球仪上的重要纬线清晰可见,学生可以肉眼目测太阳直射点大致在哪条重要纬线;二是手工模拟太阳,既然地球运动从以前教学中的平面动画图转变为三维演示图,那么粉红色小球代表的太阳,就应该垫高至与地球同一水平面;三是设计了地球公转轨道底图,这样学生在演示地球运动时可以更规范,归纳总结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时更直观易懂。另外,底图上ABCD四个位置黑白天简易底图、太阳直射的重要纬线都是学生在演示地球运动时所产生地理现象的结果显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有种“自己实验的结论符合科学结论”的成就感。 以上教学设计,从抽象到简单易懂的动手操作,每一步的设计都充分站在学生年龄段所能接受的角度去考虑,同时又不失科学性。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发现,比以往的二维动画图,这次的三维动手实验,使学生更乐意参与,并拥有强大的成就感,约98%以上的学生可以准确演示地球自转同时公转,包括地轴的倾斜及指向、地球运动方向等。正因为这样,教师在接下来推进教学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二分二至位置、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了解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的现象”时更顺利:一是使学生有自信心继续探索难度更大的地球公转中的“人地观念”;二是使学生探索地球公转中的“人地观念”有可操作性;三是使学生更容易探索到地球公转中正确的“人地观念”。所以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人地观念”的基石。
3.贴近生活的教学设计,是最好诠释“人地观念”的方法
本课内容中所涉及的显性的“人地观念”有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和热量差异,其隐性的“人地观念”有地球公转引起的动物迁移、植物生长、人类农业生产、民俗的形成如春节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四季变化和热量差异,其中还涉及到二分二至位置、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才能更好解释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涉及到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等理论非常抽象,完全不是初中新生能理解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教学设计如下:
请看ppt这幅图。每天:中午太阳高度比早晚高,我们也觉得中午比早晚热。每年:太阳高度夏季较高(较热);其次是春秋(较凉爽);冬季较小(较冷)。太阳高度最高是90°,即太阳直射。
示例:比如(ppt动画)太阳直射在23.5°N的时候,这个纬度附近获得了最多的热量,此时,北半球获得的热量较多,所以北半球此时为夏季,南半球成为冬季。打开书本P13,看图1.18,找出太阳直射点在23.5°N时的地球位置?(夏至,描太阳直射纬线23.5°N,即北回归线),在“夏至”前写笔记“节气”,区别于“季节”“夏季”,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为夏季。时间为6.22前后,注意“前后”。
如上图所示,把地球公转、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等要点,用学生直接能感受到的生活体验来设计,学生易懂,同时为接下来学生探究地球公转中显性和隐性的“人地观念”更加顺利。
(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图表设计能更好落实“人地观念”
本课中地球公转所涉及的显性“人地观念”如节气、时间、太阳直射位置、地球获取热量的差异,包括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知识点比较凌乱。如果课堂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学生学得顾此失彼、没有条理。地理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突出图表教学。我把这堂课涉及的“人地观念”梳理成一幅直观的图表(如上研学案中“地球公转示意图”)。公转轨道上的二分二至位置上的地球仪有昼夜、5条重要纬线、太阳直射位置,更重要是分别拥有1个小表格,简单明了梳理了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这部分内容在教师已经阐述完地球公转是如何产生四季变化后,由学生自己演示手上的地球仪同时探索得出4个位置的相应结论。首先,课堂进行到此,学生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得出相应的结论;其次,初一新生总结归纳能力弱、空间思维弱等特点,这个表格恰到好处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又落实了教学中“人地观念”培养的目标,另外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极大的帮助。
(三)设计合理的总结归纳思维导图和学以致用的拓展训练,圆满树立一堂课的正确“人地观念”
“思维导图”是体现知识脉络和关系网络的另一种图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再一次升华。我把本课的思维导图设计成一个“自转”和“公转”运动要点对比表格,在对比中使地球运动在学生脑海里不易混淆,同时得到巩固和升华,其中“产生的自然现象”更是地球运动这一教学内容树立学生正确“人地观念”的精彩设计。
“達标检测”和“拓展训练”更是再一次挖掘地球公转中隐性的“人地观念”,对学生更深层次的培养。以上设计使整堂课圆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
[2]宋文娟,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人地观念”的必要性[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