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完美、流畅、毫无瑕疵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是会伴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在传统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以批评来对待学生的错误,以为这样会刺激学生奋发向上。其实恰恰相反,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愈发惧怕数学。教师需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巧妙地把错误化为一种有利的学习资源,借助错误,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动。
一、巧用错误,激活创新思维
学生出现错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不能厌烦学生的错误,因为这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提高的最佳时机。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选择顺势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适度地给予学生点拨,促使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正确的突破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师设计了一道应用题。师:“有一个裁缝店需要赶制360套衣服,已经做了两天,平均每天做60套,请问再做多少天才能够全部完成?”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立即投入到思索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4天这一答案。但是教师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360÷60=6(天)。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大发雷霆,或者置之不理,而应该巧妙地利用这一错误,引导学生思考错误的原因,继而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师:“你们的答案确实和真正的答案有一点出入,不过可以思考一下,这道题该怎样变化,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们所写的这个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积极思考,很快给出答案。生:“老师我想到了,题目变成‘一共需要多少天完成全部任务?’就可以了”。
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无形中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成功地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全方面发展,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辨析错误,培养发散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出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错误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突破口,有错误,思维才有深入发展的可能。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寻找、辨析错误之处,促使其思维发展。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时,教师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为学生设计了一道解题过程有错误的练习题,让学生辨析。师:“你们来观察一下下面的算式题的计算是否正确?”
师板书:1.(12+14)÷2=12÷2+14÷2=6+7=13;2.12÷2+12÷4=12÷(2+4)=12÷6=2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第一个算式,观察之后认为是正确的。有的学生说:“做这个题,我想我们可以借助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既然乘法有分配律,那么除法应该也有这一特性。”教师对此不置可否,而是让学生继续观察第二个算式。大多学生都是扫了一眼后,发现它和所学的乘法分配律很相似,便很肯定地说是正确的。师:“你们可以试着按常规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下这道题,观察一下结果。”学生计算之后,发现结果不一样,于是就产生好奇了,是哪里出错了呢?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其中的错误,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除法是没有分配律的。
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引入到自己创设的错误中,让学生自己通过辨析、思索找到真正的原因,成功逃离教师设置的陷阱。这种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推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三、整理错误,深化数学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种错误反复出现。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发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整理错误,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整理这些错误,这样就会对知识有一个更系统的认识和了解,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学习完相关知识内容后,让学生做了几道练习题。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出现了一点错误。教师发现,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记忆,并不是很长久,即使现在改正了错误,在下次做题时,同种错误出现的概率还是很高。于是,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所犯的错误整理到自己的错题记录本中,并在其中写上详细的解题步骤和自己出错的原因,以及今后所要注意的点。有一位学生在自己的错题本上整理了这样一道题:妈妈买苹果用了5元6角,比买桃子少花了6角2分,请问妈妈买水果花了多少钱?这位学生在写出正确的答案后,并在旁边写上:“注意单位的不同,一定要同一单位。5元6角写为5.6元,那么6角2分就是0.62元。”学生明确地写出自己的错误点,在今后的复习中,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会更加明确。
上述案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错误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数学内容,深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对教师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价值,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学习资源。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错误资源的利用,借助“错误”,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一、巧用错误,激活创新思维
学生出现错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不能厌烦学生的错误,因为这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提高的最佳时机。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选择顺势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适度地给予学生点拨,促使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正确的突破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师设计了一道应用题。师:“有一个裁缝店需要赶制360套衣服,已经做了两天,平均每天做60套,请问再做多少天才能够全部完成?”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立即投入到思索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4天这一答案。但是教师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360÷60=6(天)。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大发雷霆,或者置之不理,而应该巧妙地利用这一错误,引导学生思考错误的原因,继而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师:“你们的答案确实和真正的答案有一点出入,不过可以思考一下,这道题该怎样变化,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们所写的这个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积极思考,很快给出答案。生:“老师我想到了,题目变成‘一共需要多少天完成全部任务?’就可以了”。
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无形中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成功地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全方面发展,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辨析错误,培养发散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出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错误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突破口,有错误,思维才有深入发展的可能。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寻找、辨析错误之处,促使其思维发展。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时,教师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为学生设计了一道解题过程有错误的练习题,让学生辨析。师:“你们来观察一下下面的算式题的计算是否正确?”
师板书:1.(12+14)÷2=12÷2+14÷2=6+7=13;2.12÷2+12÷4=12÷(2+4)=12÷6=2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第一个算式,观察之后认为是正确的。有的学生说:“做这个题,我想我们可以借助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既然乘法有分配律,那么除法应该也有这一特性。”教师对此不置可否,而是让学生继续观察第二个算式。大多学生都是扫了一眼后,发现它和所学的乘法分配律很相似,便很肯定地说是正确的。师:“你们可以试着按常规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下这道题,观察一下结果。”学生计算之后,发现结果不一样,于是就产生好奇了,是哪里出错了呢?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其中的错误,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除法是没有分配律的。
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引入到自己创设的错误中,让学生自己通过辨析、思索找到真正的原因,成功逃离教师设置的陷阱。这种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推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三、整理错误,深化数学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种错误反复出现。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发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整理错误,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整理这些错误,这样就会对知识有一个更系统的认识和了解,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学习完相关知识内容后,让学生做了几道练习题。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出现了一点错误。教师发现,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记忆,并不是很长久,即使现在改正了错误,在下次做题时,同种错误出现的概率还是很高。于是,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所犯的错误整理到自己的错题记录本中,并在其中写上详细的解题步骤和自己出错的原因,以及今后所要注意的点。有一位学生在自己的错题本上整理了这样一道题:妈妈买苹果用了5元6角,比买桃子少花了6角2分,请问妈妈买水果花了多少钱?这位学生在写出正确的答案后,并在旁边写上:“注意单位的不同,一定要同一单位。5元6角写为5.6元,那么6角2分就是0.62元。”学生明确地写出自己的错误点,在今后的复习中,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会更加明确。
上述案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错误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数学内容,深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对教师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价值,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学习资源。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错误资源的利用,借助“错误”,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